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无上帝阁 > 第一章 孤身入京

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石越嘴里叼着野草手中牵着小毛驴,另一只手又紧了紧自己的衣衫,慢慢的往前走着。

    离帝京越发近了,为了此番春季会试,一个月之前石越便从老家大坪村出发,骑着父亲变卖了二亩薄田之后才买到的一头小毛驴一路奔波赶往帝京。

    老父石坚年轻时乃是乡试解首,以为凭借他的才华也可以在会试时独占鳌头,结果多番考试榜上无名。

    郁郁之下回到老家,平时不是呼朋喝友在镇上嘻耍便是留恋花丛,祖父一气之下过世,祖母也紧随祖父离世,之后父亲才走上了正途,开设书院,传道授业。可祖父祖母皆已身亡,“子欲养而亲不在!”

    石越很明白父亲对自己是有多么自责,因为石越不止一次看见父亲跪在祖父母的坟前痛哭流涕时的无助和凄凉。

    石越从小就很聪慧懂事,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父亲做家务,数十年来日夜不缀学习诗书,所以才能在不到弱冠之年便乡试中举,成为千岭镇上数百年来最年轻的的举人,镇上马员外还想把自家的千金许配给石越,就是看中了石越的前途。

    被老父以尚未取得功名而拒绝,其实石越明白老父是嫌马员外胸无点墨而又满身铜臭。

    自老父二十多年前开办书院之后在便在周围十里八村颇受人尊敬,由于对自己的自责一直未婚,等到了将近而立之年才娶妻生子,如今石越才十四岁,尚未束发,老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母亲在石越五岁时患病而亡,家中的日子全凭老父教书维持生计,然老父所学乃是正统的儒家仁爱思想,周围村庄没钱读书的孩子都被老父接到了自家办的书院,每日还要花费银钱管孩子吃食,生活愈发的拮据。

    老父一生所愿便是能在九龙门前唱名,登临榜单,独占鳌头。有朝一日可以宰辅帝王,教化天下。

    石越依稀记得父亲说起九龙门前唱名时眼中闪耀的光芒,真的是炯炯生辉!

    牵着毛驴又走了将近两个时辰,已经隐约可以看到帝京城门了,石越是第一次来帝京,以前多是听父亲所说,据父亲所说帝京中车水马龙,房屋鳞次栉比,到了夜晚更是灯火璀璨,歌舞升平。

    又走了快两炷香的时间,一人一驴已经接近城门了,城门前一条二十米宽的护城河滚滚的流淌,伴随着正午的阳光闪闪发光,人群来来往往的走在城桥上面。靠近城门石越才发现帝京的城门是如此的高大宏伟,高越十米,城楼之上更是飞阁流丹,檐角飞翘。瓦上片片金黄,焕发着高贵。

    棱角更是恰似一笔白描,凌空潇洒,上面的铜铃随风摇摆,响起阵阵响音。

    石越想起家乡千岭镇的城楼,周遭连条护城河都没有,“帝京的城门恐怕都比那里的城墙高吧。”石越想道。

    石越随着人群走进城门,城门两侧各站一排威武的金甲卫士,手执枪戬,打量着过往的行人,石越很快便进了城门,看到正对着城门有条宽约十丈的青石道路。

    心中暗叹此路怕是数十匹马车都可以并行吧,路边酒肆客栈入眼皆是,行人更是熙熙攘攘,无一不展现着帝京的繁华

    石越听父亲提起过这里的繁华,如今亲眼所见更是有种莫名的兴奋,此时乃是正午,石越和小毛驴一起走了将近三个时辰的路途,如今人和驴皆是又累又饥,石越迫不及待的想找个客栈坐下,叫些吃食,可连续一个月来的赶路早已经快将将父亲所赠的银钱花光。

    早知道就该在千岭镇上时收下那些乡绅员外所赠的银两。

    可父亲书生意气,不愿满身铜臭,更是教导石越不可因生活窘迫而折下傲骨,做那趋炎附势之辈,白白糟践了文人的气节。

    父亲无疑是清高的,石越最佩服父亲的便是父亲的坚持和有原则,虽然有些思想比较迂腐,但无疑是可敬的,想起这些石越不禁升起对父亲的孺慕之情,那个脊梁笔直,满头黑发的美男子数十年来已经被生活压迫的鬓角生霜,满脸皱纹,不曾改变的唯有如同阳光般温暖的笑容以及和煦的脸上始终存在的慈祥。

    石越一直以自己的父亲自豪,想起父亲他迫不及待的想马上回到家乡,回到大坪村,回到父亲身边。

    可是尚未完成父亲的心愿,九龙门前唱名,更没入得天子堂,他没有脸面回去见父亲,此次科考他再三向父亲保证一定要独占鳌头,光宗耀祖,鲜衣怒马,衣锦还乡,难道因为无银钱吃饭便放弃么?

    石越不禁苦笑,他又岂是这般不坚定。莫非只能把驴子卖了么,这头毛驴陪伴他走了一个月,途中见它瘦弱,更是不忍多骑,如此才会这么久才到帝京,其实石越所在的天河府离帝京本是半个月的路途,因为不曾骑驴赶路才走了这么久。

    石越看向小毛驴,毛驴的肚腹也是干瘪干瘪,“同是天涯沦落”他又怎么能把毛驴卖了呢!

    石越又摸了摸口袋,掏出三枚泛着黑光的大峪通宝,看向了路边的小商贩,周围的小摊很多,但是商贩们却不叫卖,来来往往的行人,买东西的人有很多,有的摊子更是忙不过来,石越的眼睛忽然盯向一个地方,这是一个馍摊,摊子上又白又大的馒头还冒着白烟,应该是刚出锅不久的。

    摊主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一头白发用根布条束着,满脸沟壑的脸上透着朴实,双手灵活的把一个个馒头放置到准备好的篮子里。

    石越缓缓跺步来到馍摊前,取出仅有的三枚铜钱,朗声说道:“大伯,来三个馒头”。

    他刚才已经看过摊子边上竖着一条字幅,上面写着“一文一个”。

    老人抬起头来利索的从篮子里取出六个馒头放到一张黄草纸上包好。石越诧异的看了老人一眼说:“大伯,不是写的一文一个么,您多给了吧!”说罢还不还意思的摸摸了头。

    老人裂开嘴笑了笑说:“小伙子这么年轻正值长身体的年纪不吃饱怎么行呢,另外三个算是我老头子送给你的”

    “谢谢老人家,不过父亲大人常教导我不可无功而受禄,老人家我只要三个就行了”石越说着还吞了吞口水。

    “你这后生倒是有个性,是来帝京找工呢还是寻亲的啊”

    “老人家,我是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您赶紧将馒头给我吧”石越眼巴巴的看着老人。

    “好小子,有出息,这么小就能参加科考,将来一定能中状元郎”老人说归说还是将馒头递了过去。

    石越接过包着馒头的黄纸,拿起馒头便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由于吃的太快,噎的直翻白眼。

    老人看后哈哈大笑接着递过去一瓢水,石越接过水看也不看就喝了下去,半瓢水下肚才缓过气来,接着又不好意思的谢过老人,从黄纸内取下两个馒头便将包着馒头的黄纸递给老人,不由分说转身就要牵着小毛驴离开。

    “小伙子有没有兴趣留下给我老头子打杂,管吃管住”老人的声音不紧不慢的传到声音耳朵里。

    石越怔了一下,紧接着一阵惊喜和温暖涌入心头。

    然后又不失礼数的谢了谢老人,便在老人的带领下走进后院,还未开始打量老人便说道“将这畜生牵到那边的马厩去吧,我去给它寻些口粮”言毕指了指西边一处敞开的草棚。

    石越怀着感动来到草棚处,草棚一边靠墙一边敞开,中间有两个泛白的食槽。石越把小毛驴拴在一根木桩子上就在原地等候起老人来,不大会儿老人便抱着一大堆干草气喘吁吁的走了过来,石越慌忙接过放入食槽,小毛驴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老了不行了,走几步路就累了”

    “老伯,你的家人呢,怎么只见你一个人在忙活”

    “家人,哈哈!我没有家人了。老头子的儿子,二十年前随军出征,回来的是具冰冷的尸体,十年前老头子刚刚束发的孙子又被官兵捉走,上了战场一去不回,我那孙儿还尚未娶妻便埋葬在了战场,我尚家从此无后啊!我愧对列祖列宗啊!”说着说着老人嚎啕大哭。

    “对不起老人家,我不该提这件事,您节哀,千万要保重好身体啊!”边说边去搀扶老人。

    老人这才停下哭泣,双眼通红通红的,脸上犹存在着落寂和悲伤。

    “可怜我尚家两代人为大峪镇守边关却都落个客死他乡的下场,吾儿还能叶落归根,吾孙却只能埋葬他乡啊!这贼老天不开眼啊!”老人不在哭泣,可是依旧说个不停。

    石越没有打断老人,安静的听着老人讲述。心里默叹,老人家早该好好发泄一下了,有的事情憋在心里会更加难受,就像自己的父亲,心里面不知道暗暗承受着多少痛苦和担子。

    “多谢小伙子听我这糟老头絮叨”老人终于说完了。

    “应该是我多谢老人家才是,要不是老人家肯接济我,今晚恐怕我就得露宿街头了,还有老人家您今后不要再伤心了,保重身体啊!正是有您孩儿和孙儿这样的英雄镇守边关,我大峪才能避免山河沦陷,您该感到自豪啊,真是可惜啊!如此大好男儿却不能与之浮一大白”石越略带伤感的说道。

    “没错,老头子的孩儿和孙儿都是大英雄,哈哈!”老人的心情突然转悲为喜。

    “小伙子,下午你就先歇歇吧,明日开始再帮老头子干活,晚上可以去夜市逛一下,走,我带你去你住的地方看看,先将你安置下来”

    老人不由分说便拉着石越走向一间向阳的屋子,屋子不大,放着一桌一床,石越打量了一下,屋子很干净,显然是经常清扫的。

    “小伙子你就住在这里吧,地方简陋,但是能够遮风挡雨,你可不要嫌弃啊。那头畜生小老儿帮你照顾着!你先歇息一下吧”老人不等石越道谢就转身离去了。

    石越躺在床上回想着今日的种种,感觉很是疲倦,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0_541/c4511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