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杯酒下肚,餐桌上的气氛更加热烈,朱元璋眼神微醺,锐利地注视着孙子,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假设你坐上了我的位子,会如何推行今天所说?换句话说,你打算如何说服那些顽固的大臣?"
朱高炽心头一紧,皇爷爷提出这个问题,想必已有了决定,太子之位似乎正向他倾斜。
他放下筷子,拿起酒壶给自己倒满一杯,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瞬间刺激了他的味蕾,同时也让他的思绪变得更为清醒。
"孙儿以为,帝王不应事事依赖臣子。有时,群臣反对并不代表建议不可行,超前的理念总会被保守之人排斥。"
话音刚落,朱元璋眼中闪烁出赞赏的光芒,朱高炽并未直接回答问题,但他表明了对最高权力者的立场。
"帝王执掌乾坤,臣子仅是辅佐,革新之举必触碰权势之弦,引来异议。然而,帝王的每一项决断,终究是为了万民福祉。"
"唯有黎民安宁,帝王才能心无旁骛,皇祖父曾言,他要为百姓守护这片江山。那些异议之臣,不必去说服,帝王之令,便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望着面泛红晕的孙子,朱元璋轻摇酒盏,低声道:"忽视臣子的情感,易招背叛之刀,于百姓眼中,也可能成为苛政之君。"
"百姓的目光如炬,善恶分明,是非功过,口碑流传,非仅凭史官笔墨。皇祖父的手段,众臣岂有不知,即便心有不甘,谅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妙!说得好!"
朱元璋一饮而尽,仰首朗笑,心绪舒畅。然此时,一位蓝衣宦官疾步闯入,手中紧握一卷明黄卷轴。
"陛下,特急文书到!"
宦官跪地,急切呈上。闻"急"字,朱元璋笑容骤敛,拆开卷轴,匆匆一瞥,旋即神色变得忧虑异常。
"才过去多久,云南局势竟如此危急……"
此刻的朱元璋,帝王威严隐退,更显将领的深思熟虑。
"云南……"
见皇祖父焦虑,朱高炽心中一紧,云南不是早已安定下来了吗?
大明建国后,南北两地由朱元璋的两位儿子镇守,北方朱棣,南方朱英。
只是,朱英身份特殊,非朱元璋亲子,而是乱世中收养的义子。
朱英出身贫寒,农家子弟,战火肆虐,亲人均丧,马皇后怜悯,收留了他。
因不知其父身份,朱元璋便自行为他命名。
待朱英年满十二,便随朱元璋驰骋沙场,凭借军功,从普通士卒晋升至百夫长。
战场上他是猛将,家中他是孝顺的儿子,对待朱家人,他也毫无保留。
从收养到大明立国,已过数十载,在朱元璋心中,除了血脉之外,朱英与亲子无异。
朱高炽思绪飘回,记忆中确实有这么一位叔父,虽在他出生前便南下镇守,却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升堂之后,朱英被迫改换门庭,以平息众议,但朱元璋私下仍以朱英相称,足见其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朱英定居云南后,先是荡平大理,继而构筑起坚固的防线。他在战场上的勇猛自不必说,更在地方治理上展现出独特手腕,依云南高低错落的地势兴修水利,推动水运,短短几年,便使这片荒芜之地焕发新生。
朱元璋对此赞誉有加,南北两大屏障的稳固,方能使大明江山安定。此刻,一封紧急军报事关云南,莫非是外敌侵犯?
"岂容此等放肆!"
朱高炽正揣摩之际,朱元璋的面色渐露狠厉,握着文书的手竟微微颤抖。片刻后,他才恢复常态。
"宣诏,令南方所有练兵将领火速赶往云南,并调太医院随行,看这些小部落能对我大明造成何种威胁!"
"皇爷爷,出了何事?"
朱高炽见状,上前关切询问。
"区区弹丸之地,竟敢这般挑衅,炽儿,你来看看。"
朱元璋放下戒备,一饮而尽杯中酒,将文书递给朱高炽。朱高炽眉心微蹙,展开文书。
"陛下,近来南方各小部族不知何故结盟,频频袭扰我军,手段奇特,防不胜防。更有南方特有的疫病在军中扩散,若不遏制,军队恐将陷入被动。特此恳求援助!——朱英。"
朱高炽握着文书,脑海中浮现出云南复杂的地貌,那里地势险峻,地形多变。
"真是些忘恩负义的家伙!"
朱元璋怒不可遏。他的义子为这些部族带来了安宁,如今他们却恩将仇报。
"皇爷爷,别担心,有太医相助,南方战事必能转危为安。"
朱高炽温顺地站在朱元璋身边,自然而然地把手搭在了皇爷爷的肩上。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07_107090/c467932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