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文娱抗日上海滩内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约

余生其实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他一封电报,就从美国运来好几船粮食。并且已经运抵上海滩。这几船粮食造成的影响力,远出余生意料之外。

        这个时代,还不是随后的《中美商约》时代。美国人的货物,如果没有中国的关系和网络,还无法大规模的、合理合法的销售到中国。中国本土的产业链,虽然被日本人破坏,但是,借助日本人遗留的体系重建,却也很快捷。

        在战争结束后,上海滩的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没有了日本人,各种行业都欣欣向荣起来。只有粮食,仍旧不宽裕。底层民众吃不饱肚子的事情,仍旧司空见惯。毕竟,粮食的产量不可能立刻恢复,被日本人屠杀掉的劳动力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补足。只有地主和粮商的手中,才有大量囤积的粮食。这些粮食被控制数量,缓慢的投入市场,保持着市场的饥饿感,和粮食本身的利润。

        由于中国人本身的商业体系,与美国并不相同,一种天然的排斥便产生了。因为中国的商人都知道,一旦美国人的商品,诸如粮食等大量进入中国,那么,中国本土的粮食价格,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他们的利润,便得不到保证。当然,除了粮食,其他的商品,除了筷子这种实在是因为风俗不同,而无法造成冲击的商品外,都是如此。

        余生自然知道一九四八年正式生效的《中美商约》,对中国人而言,有多么的不公平。虽然表面看来,这个约定废除了美国人从清末以来,便和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包括——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在望厦签订之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在天津签订之中美和好条约;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八日,在上海签订之中美贸易章程说明;一八六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签订之中美续增条约;一八八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北京签订之中美续修条约和中美续约附款;一九零三年十月八日,在上海签订之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一九二零年十月二十日,在华盛顿签订之修改通商进口税则补约;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之整理中美关税关系之条约。

        并且。表面条款上,中美双方享有对等的权力。但是,中国历经百年战争后,经济和综合国力都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中国人的远洋运输能力,还不如一些东南亚小国。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中国人在美国的权力,等于一纸空谈。根本没法实现,而美国人在中国的利益,却被急剧放大。

        在《中美商约》正式生效后,美国人的廉价商品如同不要钱一般涌入中国市场。而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中国工业体系,几近崩溃瓦解。老蒋为了四大家族,把中国卖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美国人低价的商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但是也可以保护自己。如果不加选择的引入美国人的商品,确实会让中国的工商业体系崩溃。但是,如果只引入某一种产品呢?

        最多只会打乱这个行业既定的运行规则!不但不会破坏中国原本的工商体系,可能还会产生积极作用!倒霉的不过是那些囤积大量粮食,任由饿殍遍地,也要赚黑心钱的粮商和地主。

        余生的这一批低价的粮食到达上海滩之后,原本被地主和粮商把持的粮价,瞬间下跌。这些人倒闭与否,余生管不着。当他看见众多穿着破衣烂衫,额的皮包骨头的老人和孩子。都在排队购买他运送到上海滩的低价粮食时,他便觉得自己做的还算是正确。

        当然,为了防止有人恶意购买,蓄意破坏。每个人购买的数量都有定额。玉米面每人限购十斤。白面每人限购五斤。不是没有粮商找人砸场子。可是这批粮食,本就是军统中人用来平抑物价,安抚民众,为戴笠在老蒋面前邀功请赏的。哪里会容人破坏。但凡是想动手的粮商,几乎都到了霉。只有愿意主动将利润吐出来、把粮食价格降下去的粮商才有一息生机。

        而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实在是比不上美国人的大农场机械化生产。中国的粮价和美国人相比,实在是高的离谱,即便是余生为了避免把中国的粮价完全击垮,故意定了个利润丰厚的价格和中国原本的粮价持平,仍旧在几天之内,就将一船粮食全部售罄。赚了个盆满钵肥。

        此时的报纸上,已经有了关于余生运粮的评价。评论的倒还算是公允。没有抹杀余生的功绩,也没有过多赞扬。只是评论道——这种求援于外的事情,并不宜多。做一次两次尚可,一旦做的太多,或者超出粮食这个范畴,延伸到其他领域。很容易冲垮中国自己的工商业体系。

        这一句话说得极是聪明。几乎将《中美商约》施行后的情况一语道破。而中国的商人,也是极聪明的。余生运粮,他们并不反对。低价的粮食,可以让他们以较为低廉的薪水聘请工人。这些工人的工资,原本或许不够一家人吃的。但是有了余生的低价粮,不但够养家糊口,甚至还会有些剩余。

        但是,这些商人也被报纸中的这一句评论点醒。在继续支持余生低价运粮的同时,开始自发的抵制外国货。特别是价格极低的美国货。这些企业家和商人看似力量远不如四大家族,可是真的联合起来后,却可以与四大家族平起平坐。

        《中美商约》原本是从一九四三年开始,老蒋和美国人秘密商谈的合约。到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四日,在南京签订。而这条约商谈最热烈的时候,就是一九四五年年末到一九四六年年初,战争刚刚结束,老蒋重新占回南京的时候。

        这些联合起来的商人,关系和情报网极广,手中又有财力,简直就算得上是手眼通天。这个《中美商约》的拟定内容,和谈判进度,很快便被这些人打探到。

        这一来。便是捅破了天。这些联合起来的商人和企业家,手中也不是没有报社。大量的文章就此刊载出去。对《中美商约》的批判不绝于耳,对《中美商约》一旦实行后中国工商业前景的形容展望,刻画描绘。简直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然后便是举国沸腾。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年五四运动。

        原本,老蒋也没想着要这么快将《中美商约》定下来。毕竟,这份合约意味着什么他自己也很清楚。所以,只是慢慢和美国人谈着。消息一泄露。民意沸腾下,这合约算是暂时不用谈了。而其后,国内风起云涌,局势变换。这一搁置,便是遥遥无期。

        这份号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中美商约》,便因为余生的一船粮食,胎死腹中。余生算是好不容易影响了一下历史车轮的动向。

        当然,这件事情,美国人是不会找余生算账的,毕竟余生是在帮美国人卖粮食。并且。还赚了不少钱。完全符合美国人对自己国家产品在别的国家倾销,并赚来大把钞票的前景展望。

        最不爽的是老蒋和戴笠。他们哪里能想到余生的一船粮食,居然能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要找余生算账的时候,余生却已经不在国内。他的私人飞机已经带着他和青小艺回到了美国。

        他和哈默的投资,此时已经瓜熟蒂落。电影《香水》写完剧本后,他就交给了黄宗霑,进行拍摄。他这个名义上的导演,便成了甩手掌柜的。哈默砸重金找人研制的香水,也有了眉目。试验品给青小艺和玛丽莲梦露用过后,这两个文化背景与长相身材都不相同的女子。对这款香水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好。

        这款香水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香气浓烈的版本,适宜性格热烈的年轻女子使用。香水的主题气息,简直可以让男子心驰神摇。另一个是香气轻淡的版本。主题气息宁静悠远。适宜年纪已长和年纪极小、并不以色相悦人的女子使用。

        这款香水与后世任何一款著名香水,都不相同。如果非要说相似,那么有些像后世迪奥的那款同样分为两个版本的香水“毒药”。不过,这个名字并不适合于电影同步宣传。经过余生和哈默的商议,这款香水被定名为“狂恋”——寓意电影《香水》中,经由十几位女子体香混合而来。能让人丧失理智,对他人产生爱恋的香水气息。

        而香水的售卖场所,并不仅仅在商场和名品店中。余生和哈默商量之后,将狂恋的销售地点,拓展到每一家上映《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电影院中。当然,主要放映《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电影院线,还是华纳和米高梅。这两个巨头,如今和余生的关系,算得上是蜜里调油。有钱一起赚,谁不喜欢。

        所以,余生的绝大多数创意,都能够得到这两个巨头的支持。

        在一切准备停当后,《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正式上映。美国和欧洲同步。《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然披着谋杀的外衣,但实际上,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爱恋和人自我孤独的故事。

        与众不同的格雷诺耶孤独终生,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获取别人的爱恋,却最终没有成功。

        正如后世的小姑娘们,几乎每个人在看完微信公众号上逻辑并不通顺的心灵鸡汤后,都会叫嚷着女人要独立一般。这种对于自我的追求,虽然是一个人个性的实现方式,但是,并无益于合作。而与人的爱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关系。

        如果能在各种思潮与心灵鸡汤下,保持清醒,看清现实还好。一旦沉迷其中,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个性强烈的一塌糊涂,甚至有违人与人相处的最基本逻辑。只有别人顺从她的意思,却不允许自己对别人屈就。

        这种性格,算是个性至极。但也必然会让人感觉疏离。时间一长,只能成为剩女。其实,无论是中国的男女婚姻,还是欧洲某些国家已经合法的男男婚姻,或者女女婚姻,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本质,仍旧是妥协,只有相互妥协,才能获得合作。经营日久,情感越深。

        而在后世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配偶,大多数男人们倒是很懂得忍耐与收敛个性。以至于一二线城市中,剩女的数量,居然还要多过剩男……

        虽然剩女和剩男问题,和《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这部电影,看似毫无关系。但其中,探讨的两个极端的主题却是相同——一个是获得自己对他人与他人对自己的爱恋,一个是获得独立自我的个性。两个主题如同两个磁极一般矛盾,但又密不可分。无论是后世的剩男和剩女问题,还是电影中的格雷诺耶,这两个密不可分的主题,几乎贯穿每个人的生活与爱恋。亘古不绝。

        这种映照,让人在电影诡秘的气氛中得以察觉,并趋于反省。而电影中,格雷诺耶每一次抽动鼻子的镜头,都仿佛真实。黑暗的电影院中,应和着格雷诺耶鼻子的抽动,有暗香浮动而起。让人觉得电影恍如真实。

        而无以言述和具象的香气,以一种不可抑制的姿态,腐蚀着每一个人的心神,黑暗之中,银幕的光影闪现。有什么回忆,仿佛绝美。

        这香气并非是观众的错觉。每一个上映《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的电影院通风口上,都会有整瓶的“狂恋”播洒出来,并随着通风系统的空气循环,在电影院中散播开来。等到电影情节点,格雷诺耶在刑场中,向围观的众人播洒香水时,又会有一整瓶香水播洒出来……(未完待续。)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0_10539/c4666658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