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 > 第259章 大明意难平

正统和万历两朝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王朝最令人意难平的时代。
  两朝都因为贤明的太后一度兴盛,但也都因为皇帝的亲政而断送了大好的发展势头。
  最为令人遗憾的则莫过于两位太后,一位走的太早断送了大明国运;而另一位又因为走的太晚,将大明最后的中兴之机断送。
  诚孝张皇后的过早薨逝,使得能力平庸的‘大战神朱祁镇’过早亲政,导致王振有机会在瓦剌入侵之前掌握大权。
  孝定李太后却因活的太久,将本应该有希望能成为‘千古一帝’的万历皇帝,压制了一生。
  正统和万历,同样面临着文官集团的欺凌,两个都同样选择了奋起反击。
  正统的结局自然是一败涂地,即便是起复之后也只能说勉强维持局面。
  万历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以赵志皋任首辅为标志,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局部的胜利。
  以李如松平定宁夏之乱开始,已经将万历皇帝的宏图大志展现的淋漓尽致。
  万历皇帝的所有政策和目标,都奔着同一个目标而去,那就是长治久安。
  宁夏之战是如此,播州之战同样如此,而朝鲜之战也同样是如此。
  很少有人知道,在日本第二次入侵朝鲜的时候,万历皇帝的作战计划并非只是入朝救援。
  实际上在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前,大明朝廷已经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四月就得到了相关情报。
  随后立即就着手准备事变,首先是紧邻朝鲜的辽东,如以原任副总兵李如柏为宣府东路参将,以原任山海关参将吴惟忠任蓟镇统兵游击。
  而原来经历过抗倭战争的东南沿海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兵。
  《全浙兵制考》在书中所记载的各基层军事单位中,万历十九年有增兵记载的多达五十余处,数量占基层军事单位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次大范围增兵的缘由,便是为攻打日本本土做诸多军事上的准备。
  《明神宗实录》万历十九年十一月壬午(二十)条记载:总督两广侍郎刘继文备陈防倭条议。其议:仍将倭奴入犯情节晓谕澚夷,令其擒斩关白入献,加赏赉,尤销患安邦之一策也。着如议行。
  这里可以看出,最初万历皇帝是打算利用广东境内的葡萄牙走私商人去打日本人。
  但是葡萄牙商人认为这事性价比不高,弄不好还要亏本,所以就没去。
  万历二十年(1592年),朝鲜之役爆发,大明决定抗日援朝。
  同时也打算集浙、直(南直隶)、福、粤濒海四省之兵,入海捣日本之巢,以绝后患。
  只是这一次,由于江南仕林疯狂的反对而被迫中止。
  此时的赵志皋才刚刚升任首辅,没能掌握朝政的主导权,万历皇帝也只能被迫放弃计划。
  万历二十五年(1597)八月,朝鲜闲山岛失守。
  福建巡按御史徐兆魁再次提出了征讨日本本土的“捣巢之策”。
  经由兵部览议,终在次年正月十三得到了万历皇帝本人的采纳,决定实施的这一征讨日本本土的战略。
  《明神宗实录》记载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联合日本国内反对丰臣秀吉的地方大名。
  “关酋(指丰臣秀吉)背道逆天,虐用其众,闻各岛愤怨已非一日,纠合出奇,诚因势利导之策也”;
  二、“举事莫先于浙”,由浙江率先出征;
  三、福建、广东两省也一起出征,以两省旅日商人作为内应,“尤莫便于闽广,以日本多两省之人,可以响应。”
  万历皇帝还对此十分开明,同意“随便酌行”,给予地方绝对的自主权,绝不掣肘。
  这个计划如果能够施行,那么万历皇帝必将被后世人称之为‘千古大帝’。
  只可惜,由于江南仕林的反扑,万历皇帝数十年精心谋划毁于一旦。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这是万历皇帝生命中最为黑暗的一年,也是江南仕林对万历皇帝做垂死反扑的一年。
  前面说过,江南仕林的核心是‘阳明心学’。
  万历皇帝虽有注意防范,但他还是轻视了‘阳明心学’的威力。
  受‘大明战神’的影响,万历皇帝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掌控皇权江南仕林就会俯首听命。
  但是他万万想不到,他所面对的文官集团,与‘战神大大’所面对的文官集团有本质上的区别。
  ‘战神大大’面临的文官集团,是受‘理学’思想荼毒的顽固型腐儒集团,一但皇权稳固,他们也就老实下来了。
  万历时期的文官集团则大不一样。
  随着大明内地承平日久,阶级固化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仕林学子们的思想也在逐渐寻求突破口。
  而民间的突破口,则是不断出现从事外贸(海盗、倭寇等)的人员。
  同时由于大明商税低廉,使得商业过度繁荣,带来大量各阶层的人口流动。
  使各阶层的思想不停的交互碰撞,一股活跃的风气开始自下而上在大明的国土中传播。

  于是一些开明的学者,就从其中真的寻求到了突破口,其中就有陈献章、湛若水等杰出代表。
  而王阳明的出现,更是将这种思潮集而大成从而创造出彻底解放的‘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我心即是宇宙”,释义:那你皇帝算哪门子天子,我自己也是天啊;
  “宇宙便是我心”,释义:这天下不是你皇帝的天下,我也有份,我愿意尊谁就尊谁,实在不行我自己来也行;
  “心即理”,释义:“君臣父子”无从谈起,我自己做主,过好自己的生活,天下!爱谁谁!
  “致良知”,释义:结合“心即理”的说法,良知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我说了算,要我打仗流血为了你,没门儿;
  “知行合一”,释义:我知道是以上的那些道理了,那么我就该逃避逃避,该投降投降,一切以自我、自由为主,也就是我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从以上五点,全部都是针对大明立国根基发起的灵魂暴击。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的江南仕林,如何能甘愿被皇权压制?因此反击也就成为必然。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志皋被攻讦,李如松战死,万历皇帝数十年的谋划被彻底摧毁。
  所以说‘阳明心学’是大明掘墓人,并非没有道理。
  而侯平手中的三封信,就正好就是江南仕林反攻皇权的开端。
  它们说明了有人在暗中串联,企图再人为制造一场“土木堡之战”,以此来压制皇权。
  陈愚衷也是感受到了这股力量的强大,才会不得不选择牺牲自己,为后世子孙留下财富。
  侯平拿着信,就像拿着烫手的山芋,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这些信的威力,其实丝毫不亚于红封使徒名册。
  深叹一口气,他还是做了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
  心学虽好,但于大明目前的国情并无助益,用或不用到底如何抉择,还是交给朱由校自己去决定吧……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16_116755/c467930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