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书后女配才是五个哥哥的真团宠 > 第298章:难民

江南地区,还有济州,奉州,泯州三个州要去。

先去距离襄州最近的奉州,就算是离的最近,可过去一趟也得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之后便是济州和泯州。

济州和泯州位于宣河流域,尤其是泯州,历年来受水患侵袭,是经济发展最滞后,也最贫穷的,而济州因为隔得近,也多少受了影响,城内外附近常有难民停滞,经济发展也不怎么样,甚至治安还不怎么好。

到时候这两个地区,羊奶皂的价格就得相对往下调一下,沐发皂和花香款羊奶皂的需求估计比较低,基础款和染色款应该卖的最好。

近几年也不指望这两个地区能为她赚多少银子了,不过等宣河的水患治理好以后,这两个地区的经济便会逐渐复苏,慢慢的也就好起来了。

大哥所在的悠县就处于泯州,刚刚过了汛期,那个地方现在可谓是一言难尽。

苏莞身边这次带了八名侍卫,全是江遇给她留下的,此趟旅程不比衍州和宿州那边富饶安宁,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难民什么的,就怕到时候生乱,身边多带几个人是很有必要的。

还有出行的工具也不能太惹眼,尽量以低调为主,江遇给她的那辆豪华马车就没必要用了,她自己买了一辆稍微小点的,也在里面铺上一层毯子,足够她和流云流萤以及五哥四个人坐了。

而且流云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车外面跟着一起赶车来着。

另外还有一辆马车是用来装物资和行李的,半路上休息的时候,里面还放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类的东西。

八名侍卫都骑马,大家都不会太赶,就正常走就行,遇到驿站就停下喂喂马。

这次有五哥陪着一起,路途也不会显得太无聊,他总是事无巨细的照顾着苏莞,凡事都不让她亲自动手,把她当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子一样。

在奉州待了一个月,铺面的事情一解决,便马不停蹄的下了济州。

临近济州的官道上,许多难民正成群结伴的往济州城而去。

他们的身形单薄,身上的衣裳破旧不堪,沾满泥水,头发更是凌乱不已。

许多五六岁的小孩子们不断和大人哭泣着自己有多饿,想吃东西,可一路逃亡过来,早已弹尽粮绝。

好不容易看到官道上面来了一队人两辆马车,侍卫们骑着高头大马,身侧挂着佩剑,一个个神情严肃。

难民们知道,这是一队有钱人,他们的马车里说不定就有不少吃的,里面或许坐着一个心善的员外,或者夫人小姐。

有人想要赌一把,在路中间齐齐跪下,向着马车里的主子讨食。

“好心人,给点吃的吧。”

乞讨的声音此起彼伏,苏奕打开马车窗户往前探头,发现路上已然跪了几十个难民在磕头乞讨了。

车队不得不停下来,外面的侍卫询问苏莞眼下该如何。

苏莞透过车门的一点点缝隙向外看去,见到此番情形,她深知现在手上的粮食根本不够分的,更别提后面还有成百上千的难民,要是拿了出来不够分,众人哄抢生乱,他们怕是要困在这里。

发善心也得有个度,有个方法,一时的心软只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可这些难民挡路,要是不给吃的,怕是不会让路,他们总不能因此打杀了他们。

于是苏莞沉思片刻,想了一个法子出来,她对着窗外的侍卫嘀咕几句。

侍卫一听,连连点头。

之后,他便对着这些难民大喊:

“我们家主子说了,如今我们车上没有粮食分给你们,但请你们让出一条路来,放我们入济州城,我家主子乐善好施,届时会在济州城门口捐赠粮食,连开三日粥棚,救济难民,说到做到!”

侍卫并没有暴露苏莞的女儿身。

难民们一听,面面相觑之间窃窃私语,都在揣摩这人说的话是真是假。

但仔细想想,权衡利弊之下就能想明白,就算是被骗了,顶多也就是没要到吃的而已,但如果是真的,那连开三日粥棚,他们尽快赶到的话,又能多活几日了。

今年的难民相较于往年是少了许多的,皆是因为新上任的都水令提出的以工代赈的法子,给老百姓们找到了事情做,还能吃的上饭不被饿死,今年汛期一过,许多老百姓选择留下来齐心协力搞好重建,军民一体,这重建的速度也就加快了只有极少数还有固执思想,想着逃去外地。

渐渐的,道路中间的难民们纷纷往路两边挪开,让车队过去。

这里离去济州城步行最多半日,而苏莞她们不过一个时辰便到了。

她也说到做到,进城以后立马让流云去买粮食,着手准备在城门口开设粥棚一事。

这种施粥是很常见的,不需要通过官府同意,自己带上物资就行,济州城外面有现成的粥棚,因为衙门每日都在施粥。

如果有善人想要继续救济的话,直接带着人送粮食过来即可。

如今边境在打仗,各州的粮仓每月都得出粮送往边境,宣河流域这边又正值水患,朝堂已经运了几次救济粮和救济银过来了,但还是有这么多难民流离失所。

只能说,这一层一层的筛选下来,总有那么几个胆子大的老鼠从中捞油水,却苦了这些百姓。

济州粮仓都已经快空了,商贩却把糙米都炒到了天价。

不过,苏莞既然已经答应了要开设粥棚,那就说到做到。

济州城门口每日都在施粥,这是刺史的命令,每日至少施粥一顿,哪怕是清汤寡水也好,总不能叫那些难民饿死渴死。

苏莞这边买了粮食直接送去粥棚即可,其余的都不用她管了。

这些难民是不可能让他们进城的,只能在城外的难民营里面暂住,等到宣河那边重建的差不多了,他们自然会回去。

苏莞这边让人一次性买了两千斤糙米,直接送去城门口,一天两顿,都不止吃三天了。

如今,这边一斤糙米卖十文,在襄州一斤糙米不过四文而已,这边直接翻了一倍多。

两千斤也花掉了苏莞二百两银子,在襄州二百两能买两千五百斤粳米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20_120695/c4521775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