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美丽的童年 > 第七章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七章

    一只友情的干苹果

    文/谢长华

    面对身边的每一份友谊,我们都应该好好去珍惜,好好去呵护。

    天空灰蒙蒙的,有一种就要下雪的喜悦。

    杨露露一领到成绩通知单,就往家里奔去。刚到家门口,就听到家里传出的笑声。杨露露心头一乐:难道爸爸真的回来了?

    爸爸果真回来了。杨露露望着一别两年多的爸爸,又激动又有点陌生感。爸爸比出去打工前显得瘦多了,也老一些了。

    爸爸摸着杨露露的头:“露露,想爸爸了吗?爸爸也想你的……成绩还好吗?”

    杨露露努力控制着自己喜悦的泪水,说不出话来,只一个劲地点头。

    爸爸说着,拿出一个鲜红光亮的苹果来:“带了几斤苹果回来,家里人多,就只给你留下这一个了,没意见吧?”

    杨露露双手接过这只又香又好看的苹果,她兴奋地捧着苹果跑进自己的小房间——她要细细品味爸爸从远方带给自己的这份浓浓的慈爱。

    苹果在杨露露的细细洗磨下,显得更亮更美了。这时,她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同桌兰芳。每当自己遇到难题时,兰芳给她细细解答;自己心情烦闷时,兰芳就眉毛鼻子一收一缩的,像孙悟空一样地逗她笑……对,这只苹果一定要与兰芳共享!

    杨露露想着,揣着苹果,一阵风似的向兰芳家跑去。她要给兰芳一个惊喜。

    杨露露蹑手蹑脚地走进兰芳的小房里一看,兰芳不在房里。这时,只听到兰芳家的客厅里传来一阵阵欢笑声:“……爸爸这次发送的这批玉兰片又赚了不少……啊,我们的兰芳真不错,这次又是双百分。”只听到兰芳爸不紧不慢地说道,“哦,看啦,这是爸爸这次给你带回来的奖品,衣服、荔枝罐头、香蕉……先尝尝这潮州的特产吧……”

    杨露露听着听着,觉得自己这只苹果变得越来越轻,几乎要飞出自己的手心了。她眼里盛满了泪,一转身跑回家去了。

    杨露露再也没心思吃这只苹果了——兰芳,我该用什么来表达我的友谊呢?

    苹果就被摆在了窗台上。这时,天空沙沙沙地下起了雪粒子。

    苹果在寒风中一天天风干,一天天地干瘪,收缩起来,一如杨露露整个寒假不能舒展的心。杨露露觉得这个寒假、这个春节,是那么的漫长,难熬。

    又到了开学的日子,兰芳照例兴高采烈地来喊杨露露一起去学校报名。杨露露正呆呆地盯着窗台上的那只干瘪瘪的苹果发呆。

    “杨露露,怎么啦,哪里不舒服?”兰芳扶住杨露露的肩头,像大人一样用手背去探杨露露的额头。

    杨露露不说话,只一个劲地流泪。

    “你说呀!是不是我哪里惹你生气了?……你要说话呀!”兰芳急得真想向杨露露糊里糊涂地道歉了……

    在兰芳的一再追问下,杨露露终于泣泣噎噎、断断续续地说清了这只苹果的故事,这个寒冬的伤心故事。

    兰芳默默地取下窗台上的干苹果,走进厨房的水桶里细细地洗了一遍又一遍……

    这天,很多同学看到,两个小学五年级女同学,你一口我一口地分吃着一只干瘪瘪的苹果,一直津津有味地吃到校门口。

    懂得友情的人,一定都知道那只苹果是那么清香,那么甘甜。

    紧握木棒的黑小子

    文/[美]r赖特译/李世勇

    这位母素明白,她不可能保护儿子一辈子,她只能教会他生存的方法,但这已足够他一生受用了。

    那天晚上,母亲告诉我:今后我必须学会自己到食品店买东西。母亲领我到大街拐弯处的食品店走了一趟,让我记住路怎么走。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一下子长成了大人。

    第二天下午,我就拎着篮子沿着人行道去那家食品店买东西。

    当我走到街道的拐弯处时,突然,一伙流氓蹿了出来。他们揪住我的衣领,把我推倒在地,夺走了我的篮子,抢去了我的钱。我惊慌失措地回了家。

    我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可是她没做声,随即坐了下来,写了一张所买东西的清单,给了我更多的钱,又打发我去食品店。我踌躇着走上了大街,发现那帮小痞子还在路边闲逛,我掉头飞奔回家。

    “又怎么啦?”母亲问我。

    “还是刚才那群流氓,”我战战兢兢地回答,“他们还会揍我的。”

    “我要你自己去对付这些人,”她平淡地说道,“好,去吧。”

    “我害怕。”我乞求道。

    “走吧,不要理睬他们。”她告诉我。我走出家门,径直沿人行道走去,心里祈祷着——那群小流氓别再骚扰我。

    然而,正当我走到几乎和他们并排的时候,其中一个突然喊道:“看,还是那个黑小孩儿。”

    地痞们向我逼过来了,我感到心惊肉跳,马上转身狂奔起来。很快,我被追上了。他们把我搡倒在人行道上。我哭喊,恳求,用两脚使劲蹬,但都无济于事,没逃脱被殴打的噩运。他们掠走了我手中的钱,扯住我的两腿猛拽,朝我的脸上凶狠地抽扇。最后,我又是哭着走回家。

    母亲在门口遇见了我。

    “他们打……打……打我,”我边抽泣边委屈地说,“他们抢……抢……走了钱。”我正要迈上台阶,渴望着躲进“家”这个避难所。

    “你不要进来。”母亲阴沉着脸警告我。

    我吓得退回原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心中无限委屈。“可他们一直追着打我。”我哭诉着。

    “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腰板儿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我只是战战兢兢地等着,不知道母亲要做什么。

    不一会儿,母亲出来,拿出更多的钱和另一张买东西的清单,而且另一只手中拿着一根又长又重的木棒槌。“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

    我疑惑了——母亲在教我打架——这是她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教我如何勇敢地面对坏人,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而不是让我打架斗殴,寻衅滋事。

    “可是,我怕——”我嗫嚅着。

    “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他们会欺负我,他们……”

    “那你就待在外面,不准回来!”

    我憋足了力气向台阶上冲去,试着挤过母亲,闯进屋里。可随即而来的,是脸颊上重重的一记耳光。我被抽到了大街上。我哭求着:“妈,求求您让我明天再买吧!”

    “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

    “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那伙流氓就在我身后,只身一人在这阴森的街道面对他们,我惊骇地颤抖着。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回到家里,或是远离家门。我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如果我回到家里,最终也躲不过被母亲打一顿,而且自己丝毫不会对此做什么改变;然而,我要是走上街头,去面对那些无赖,那么至少可以获得机会用木棒和他们较量较量,看到底谁输谁赢。

    我慢慢沿街走着,接近了那伙地痞,我捏紧了木棒,紧张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我已经站在他们对面了。

    “黑小子,又来啦。”他们狂吼滥笑着,很快把我围住,其中一个正要抓我的手。

    “你们欺人太甚!”我从牙缝中挤出这样一句话。随着我的吼声,手中的木棒打倒了一个又一个流氓,把刚才的怨恨和愤怒全部倾注在这根木棒上。我明白,只要我停歇一秒钟,痞子们就会缓过劲来,所以我要把他们一个个打倒,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再爬起来。我呐喊着,挥舞着,眼睛里含满了泪水。刚才所遭受的殴打,所受的屈辱,一幕幕又在脑子里呈现,阵阵余悸使我每抡动一次木棒都要用上全身每一分气力。

    挨过一顿猛击,小流氓个个狂呼乱喊,抱头鼠窜。有个地痞瞪大了眼睛看着发生的一切,一点儿也不相信这是刚才那个任他们肆意欺侮耍弄的黑小子。他们大概从来也没看见过这样的疯狂愤怒。

    我站在那儿喘息着、叫骂着,激他们上前来斗。当发现小流氓们真的吓破了胆时,我就急追过去。他们喊着、叫着飞跑进各自的家。

    随后出现在街道上的是那些地痞的父母们,他们是来吓唬我的。是平生第一次吧,我冲着大人们高声喊叫,我警告他们,如果要找我的麻烦,那我就让他们尝尝我木棒的滋味。

    最后,我终于走到商店,买了东西。

    回家的路上,我仍紧握木棒,准备着再次用它保护自己。可是,这回连个流氓的影子都没有碰上。

    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母亲的心跳

    文/池晴佳

    蒂姆这才明白自己是听着母亲的心跳——这天然的音乐声安然入睡的,那是母亲用爱敲出的绝妙音乐啊!

    美丽善良的劳拉是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她的丈夫杰拉德在一家地理杂志社工作,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不幸的是,当劳拉怀上孩子刚4个月时,杰拉德在一次车祸中撒手人寰。

    几乎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劳拉感觉到了胎动。啊!生命,一种爱的力量让痛苦的劳拉决心振作起来,把孩子抚养成人。

    每天清晨,她在公园里散步,告诉尚未出生的宝贝,小鸟的歌声清脆悦耳,树影的身姿翠绿摇曳,淡蓝的湖水像一面银色的镜子充满梦幻……

    这种喜悦让劳拉忘掉了痛苦。她买了一个“婴儿知心仪”,通过这个带录音的小装置,劳拉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声音——宝贝的心跳,以及他蹬腿的奇妙声音。

    终于,在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早晨,宝贝降生了,劳拉给他取名为蒂姆。不幸的是,蒂姆出生不久,医生诊断出他患有睡眠障碍症,这有可能是因为劳拉怀孕时过度悲伤造成的。

    医生用了很多种药物都不奏效。劳拉只得整夜搂着蒂姆,不停地用手抚摸孩子柔弱的背脊才能让他安睡。

    一天,医生无可奈何地对劳拉说:“看来您只能采取一些传统的方法试试了,比如使用舒缓的音乐,但我估计效果不大。”尽管如此,劳拉还是找了些帮助婴儿安睡的曲子,可蒂姆对这些音乐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哭得通红的小脸上挂满泪痕。夜深了,焦急的劳拉陷入了沉思,她感到市场上出售的婴儿音乐不一定适合每个宝宝。于是劳拉颇费心思地在电台制成了一张音乐cd。

    神奇的是,当如星星般闪烁,时隐时现的音乐在空气中弥漫开时,蒂姆逐渐停止了哭声。那优美的音乐里融合着一种独特的鼓声,浑厚的鼓点子一声又一声像大海潮汐一样充满了韵律,蒂姆在这宁静的节拍中睡着了。

    从此,这盘cd就一直陪伴着蒂姆成长。让人欣慰的是,蒂姆颇有音乐天赋,也许是受了那独特鼓声的影响,蒂姆9岁时就成了小鼓手。

    他的架子鼓绝活让伙伴们对他崇拜不已,他常常上电视节目,参加各种表演,蒂姆被各种荣誉和赞美包围着。中学毕业时,他被英国皇家少年乐队选中,成为一名鼓手预备队员。

    本来,蒂姆的前途一片光明。可不幸的是,劳拉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放弃了工作,因此蒂姆希望自己能顺利被乐团录取,这样他就能工作挣钱了。可要成为正式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一向自信的蒂姆遭受到了挫折,他的训导老师毫不留情地说:“你的架子鼓敲得没有差错,但缺乏气势,也不能让人感动。”

    蒂姆从来没有想过,轰隆作响的架子鼓也能让人感动。他开始勤奋练习,可依然如故。训导老师点拨他说:“你还记得是什么使你对架子鼓感兴趣的吗?”蒂姆立刻想到了什么。

    他回到家里取出收藏的那张cd,顿时,那浑厚像海一样震动的鼓声从播放器里传出来!正是这奇特的鼓声让他的人生拥有了第一个安稳的睡眠,也正是它让蒂姆对音乐产生了兴趣。

    蒂姆试图敲出那种节奏,可他发现根本无法模仿。蒂姆禁不住问劳拉:“妈妈,这鼓点子是怎么敲打出来的?”劳拉只是微笑说:“大概是用爱吧!”蒂姆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爱。他不断倾听,反复练习,希望能掌握那奇特的演奏技巧。

    一晃半年,蒂姆即将参加进人皇家音乐学院的最后选拔。此时母亲劳拉却住进了医院,开支成了问题,蒂姆的演奏技巧并不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

    最终,蒂姆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可就在他即将登台的前半个小时,蒂姆在比赛中心接到了医生约翰先生的电话:“孩子,你母亲劳拉让我转告你她永远爱你。”随后,他有点儿哽咽地告诉蒂姆那盘cd的秘密。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击打着蒂姆的心……

    轮到蒂姆演奏了,他站在舞台上含泪说:“对不起,我打算放弃原定的参赛曲目。我想用下面这支曲子纪念我的母亲,因为她在半个小时前刚刚去世了……”评委对蒂姆放弃原定曲目及原因感到十分震惊,音乐厅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

    静默中,一声由远而至的鼓音响起来了。那含带悲伤的气质携着一组别致的韵律逐渐向人们开启了一扇爱之门,那抑扬顿挫的鼓声让人感到——那就是蒂姆的心跳,他的内心正在经历着惊涛骇浪。鼓声越来越密集,就像和蒂姆的心跳合二为一。

    表演结束了,全场静极了,通过扩音器,人们听到蒂姆抽泣的声音。人们站起来为他精彩而真诚的演奏鼓掌,评委们激动地问他这支鼓曲的名字,蒂姆说:“它叫做《母亲的心跳》。”原来,当年劳拉为了让蒂姆安然入睡,用“知心仪”录下了自己的心跳,再把心跳声巧妙地制作在那张音乐cd里。

    蒂姆这才明白自己是听着母亲的心跳——这天然的音乐声安然入睡的,那是母亲用爱敲出的绝妙音乐啊!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演奏技巧,只要有爱,即使是轰隆作响的架子鼓也能奏出让人感动的音乐!

    母爱激励着小贝多芬

    文/章晓明

    这些作品在表现了生命、爱、痛告、绝望、死亡的同时,也流淌着对母爱的丝丝追思。

    公元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鲜有欢乐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宫廷的一个乐师,但因为怀才不遇,性情暴躁,喜怒无常,还沾有酗酒的恶习。与父亲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贝多芬的母亲却非常慈祥可亲,善解人意。

    小贝多芬一出生就长着一张红颜色的、奇特的麻脸,父亲对他嗤之以鼻,而母亲则疼爱地亲吻着他的脸庞说:“我可怜的孩子,上帝是不会忘记照顾你的。”贝多芬成长为一代乐圣与他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分不开的。

    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显露出来,郁闷中的父亲也觉得骄傲。为了弥补自己事业上的失败,一洗父辈沉沦的耻辱,从而光宗耀祖,严厉的父亲在贝多芬4岁时就开始对他实施强制性的教育,他要求小贝多芬每天练习钢琴和小提琴8个小时。即使在寒冬,小贝多芬手指都冻僵了,父亲还是要他练琴。每天他的父亲总是拿着棍子守在钢琴边,只要贝多芬弹错一个音符,粗大的棍棒就无情地落在贝多芬的手指上。由于童年的凄苦和缺少快乐,贝多芬长大以后,脾气也变得很暴躁。

    贝多芬的母亲对丈夫粗暴的教育方式非常反感,为了温暖儿子备受伤害的心,母亲尽最大的可能给予小贝多芬更多的母爱。在贝多芬的心中,母亲的形象是至高无上的,母亲除了艰辛地负担起家里所有的生计之外,还给了他无限的爱。

    有一次母亲把郁郁寡欢的贝多芬叫到她的房里,问:“孩子,你觉得委屈吗?”

    “是的,母亲!”

    “孩子,妈妈的爱会让你永远不自卑。”

    “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可怜的孩子,上帝一定会眷顾我的孩子,即使有一天妈妈不在了。”

    “母亲,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不可以没有母亲。”

    “是的,我的儿子,母爱总是永远的。母爱使你永不自卑。”

    1787年,贝多芬离开慈爱的母亲,前往维也纳。他试图投入莫扎特的门下学习作曲。无奈当时莫扎特正忙于歌剧的创作,无暇指导贝多芬。

    不久,贝多芬的母亲因患肺结核病危,贝多芬得到消息,马上回到波恩的家,此时母亲已经神志不清了。母亲在弥留中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人世。

    母亲离世时,贝多芬才17岁,但已是一家之主了。他必须照顾弟弟们,负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还必须满足酒鬼父亲的需求。在他内心深处铭记着母亲曾经给他的温柔和爱,这种爱支撑了他的全部精神,也是这种爱使他日后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1792年,贝多芬再度前往维也纳,跟随海顿学习作曲,逐渐走上他坎坷而伟大的音乐创作之路。

    但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诵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他活下去的勇气来自母亲的巨大鼓舞。在那段时期,贝多芬只要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母亲慈祥和蔼的目光,想起母亲殷切的期望。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戏剧《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这些作品在表现了生命、爱、痛苦、绝望、死亡的同时,也流淌着对母爱的丝丝追思。

    认真过好每一天

    文/矫友田

    不必为生命的长短叹息,只要认真过好每一天就行了。

    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儿,在她3岁生日的前两天,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症。此后,虽经过多次住院治疗,可她的病情始终难以控制。

    从4岁起,她开始学习画画。因为她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她最喜欢画童话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喜欢画可爱的小动物。对于一个稚嫩的孩子来讲,也许她还不能理解死亡的威胁。

    于是,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打开素描本,拿起心爱的彩笔,忍着病痛的折磨,画着脑海中所想象出的美好画面。到7岁时,小女孩儿已经画了8000多张彩笔画。她凡是认为画得比较好的,就让父母为她保存起来。在她幼小的心灵中,一天都不曾放弃过当画家的梦想。

    小女孩儿在与病魔抗争4年之后,怀着对生命的极大渴望,走完了她7年零9个月的短暂生命。然而,她却为全世界儿童留下了8000余张美丽的彩笔画,这个小女孩儿叫三瓶彩子。

    2000年9月18日,彩子留下的绘画作品,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全美骨髓病年度总会的会场中心进行了展出。所有看过彩子画作的人,都被她画里面那不懈的生存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一个个都流下了眼泪。

    一个如此年幼的生命,竟能够以顽强的毅力,来坦然面对死亡的威胁,并为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不懈抗争、努力,这是一种何等灿烂的人生姿态。

    其实,一个人的生命无论长短,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异常渺小的。而现在,我们无论身陷何种境地,或承受着多少痛苦的折磨,只要我们能够心怀希望与勇气,坦然迎接厄运的挑战,并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奋斗,我们就会给生命留下一抹绚丽的色彩!

    竞争的策略

    文/佚名

    胜利的花环常常是戴在有勇有谋者的头上。在竞争中,既要苦练自己的“内功”,又要讲究竞争的策略。

    李琳和王琪都是国内青少年组的溜冰好手,两个人的花样溜冰各有独特的技巧。当两人各自随着音乐滑入冰场,不论是轻巧的跳跃,或是快速的旋转,都会引起观众席上一阵喝彩。几年以来,两个争夺冠军的人十分激烈,都用尽了心血,在技巧、熟练程度甚至表演内容上下功夫,谁都不肯屈居第二。

    本年度的比赛更是重要,不但是奖金金额大幅上涨,而且冠军可以参加世界花样溜冰赛。

    比赛前6个月,二人铆足了劲在冰场日夜苦练。有一天王琪忽然发现有好几天在冰场上看不到李琳的影子,待李琳出现时,她左腿膝盖处居然裹了绷带。

    远远看到李琳有些痛苦的溜冰姿势,王琪心情轻松了些。看样子,这个伤一时不容易好啦!她觉得似乎压力减轻了一大半。

    可比赛那天,李琳左腿膝盖上的绷带不见了,满脸容光焕发,一扫前些日子愁眉苦脸的模样。在冰场上不但是灵活轻巧,丝毫没有一点受伤的样子,而且技巧和熟练度似乎比以前强了许多。

    反倒是王琪因为对手受伤了,所以自觉很有把握拿冠军,于是在过去数月之间并不曾勤奋练习,又因为出乎意料地看到李琳的奇佳状况,一下子全部的信心跌落谷底,比赛时频频失误,冠军宝座自然就拱手让给了李琳。

    李琳在接过冠军杯后,转头看看拿亚军的王琪。

    看到李琳嘴角那抹笑意,王琪立刻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两碗牛肉面”

    文/唐顺英

    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可以传染的,而且这种传染力相当强,可以让爱的火花永生不灭!

    读大学的那几年,我课余一直在姨妈的饭店里打工。不为生计,只是为了磨炼一下自己。

    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饭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父子。说他们特别,是因为那个父亲是个盲人。他的脸上密布着重重皱纹,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儿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儿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得近乎寒酸,身上却有着一份沉静的书卷气,想来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男孩儿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边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说着,他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了我的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我正要低头开票,他忽然又面带窘迫地朝我用力摆了摆手。我诧异地抬起头,他朝我充满歉意地笑笑,然后用手指着我身后的价目表,用手势告诉我,要一碗牛肉面,一碗葱油面。我先是一怔,接着便恍然大悟,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叫两碗牛肉面是给他父亲听的。我会意地冲他一笑,开出了票。他的脸上顿时露出感激的神色。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儿小心地把那碗牛肉面移到他父亲的面前,细心地招呼着:“爸,面来了,您小心烫。”自已则端过了那碗光面。

    那老人却并不急着吃面,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用手去摸儿子的碗,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一双眼睛虽然无神,脸上的皱纹间却满是温和的笑意。在一旁的我也不由地被这张笑脸吸引住了视线。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男孩儿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到父亲的碗中。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心满意足地感叹着。

    一旁的我却一身汗颜,因为我们饭店一贯唯利是图,面里其实只有几片薄如蝉翼的牛肉。

    那个男孩儿这时趁机接话:“爸,你也快吃吧,我的碗里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低下了头,夹起了一片牛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男孩儿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吃着他那碗只有几点油星的光面。

    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那对父子的桌上。

    那个男孩儿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有叫牛肉。”

    姨妈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我一听这话,忙心虚地左顾右盼,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儿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而男孩儿也只是笑了笑,不再发出疑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进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都放入一个装着馒头的塑料袋中。

    妈妈的账单

    文/[美]休克尔

    布拉德利帮妈妈做了事,要妈妈为他的劳动付钱,妈妈通过她给布拉德利的账单,在小小的数据比较中教育了他。

    八岁的小男孩儿布拉德利喜欢用钱来衡量每件东西。他想知道他看见的每件东西的价钱,如果这个东西不是很贵的东西,他便认为它毫无价值。

    但是有很多东西不是用金钱就能买到的。其中有一些东西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一天早晨,布拉德利下楼吃早饭,他把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放在母亲的盘中。他母亲打开这张纸,她简直不能相信,但这的确是她儿子写的:妈妈欠布拉德利:跑腿费三美元倒垃圾两美元擦地板两美元小费一美元妈妈总共欠布拉德利八美元妈妈看到这张条时笑了,但她什么也没说。

    吃午饭时,她将账单连同八美元一起放在布拉德利的盘中。布拉德利看到钱时,眼睛都发光。他把钱很快地放进口袋,开始盘算着用这笔报酬买什么东西。

    突然他看见在他的盘子边上还有一张纸,整整齐齐地叠着,像他给母亲的纸条一样。当他把纸条打开时,他发现是一张他母亲写的账单。纸条是这样写的:布拉德利欠妈妈:教养他零美元在他得水痘时照顾他零美元买衣服、鞋子和玩具零美元吃饭和漂亮的房间零美元布拉德利总共欠妈妈零美元布拉德利坐在那儿看着这张新账单,没有说一句话。几分钟以后他站起来,把那八美元从口袋里拿出来,将它放在妈妈的手中。从那以后,他帮助妈妈是出于爱心的。

    hello,吹落的毛巾

    文/苏梅

    你希望像歌曲里所唱的“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吗?如果想就主动向别人说出“hello,你好”吧。

    庆庆家买了新房子,他跟着爸爸妈妈搬到了新房子里。新房子在一幢高高的大楼里,上下有电梯,门口有保安,新房子又大又漂亮。可是,庆庆自从住进新房子后,显得很不高兴。

    “妈妈,要是我们不搬家就好了。”庆庆说。

    “为什么,宝贝?”妈妈问。

    “我们原来住的地方,有许多朋友一起玩,现在没人跟我玩。”庆庆垂头丧气地说,“真没劲儿!”

    庆庆一个人在搭积木。

    “庆庆,阳台上的一块毛巾吹到了楼下阳台上,妈妈在做小甜饼,你去拿回来吧。”妈妈在厨房里对庆庆说。

    “可是,我不认识他们呀。”庆庆有点儿担心:“我怎么去拿呀?”

    “你只要热情地说‘hello,你好!’就行了。”妈妈鼓励着庆庆。

    “好吧,让我试试看。”

    庆庆走到楼下,站在邻居家门口,心里像装了头小鹿一样,怦怦直跳。他想了想妈妈的话,按响了门铃,来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儿,年龄和庆庆差不多。

    “hello,你好!”庆庆红着脸说:“我是你们楼上的邻居,我家的毛巾吹到你家阳台上了,我来拿毛巾。”

    “快进来吧。”小女孩儿的妈妈跑过来,让庆庆进了屋。她对小女孩儿说:“阿美,去阳台上拿毛巾。”

    庆庆不仅拿到了毛巾,还认识了小邻居阿美,他高兴地回了家。

    妈妈煎好了小甜饼,拿出一个漂亮的盘子,在盘子里装了六个又黄又脆的小甜饼,对庆庆说:“走,妈妈和你一起去拜访我们的邻居。”

    阿美和他的妈妈看到庆庆他们来了,非常高兴。阿美的妈妈泡咖啡,阿美拿出了许多好吃的。

    庆庆和阿美吃过了小甜饼,就一起玩了,他们开汽车、看图书、做游戏,开心极了!

    两位妈妈边喝咖啡边聊天,也聊得很开心。

    阿美说:“本来我一个人。没有朋友。我很高兴你家的毛巾吹到我家阳台上,让我们认识了。”

    庆庆笑了,他说:“后来妈妈告诉我,那条毛巾不是被风吹落的,而是她故意丢到你家阳台上的,她只是想让我们两家成为朋友。”

    东娅和她的同学们

    文/曹延标

    让我们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关心他人,让外面灿烂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吧!

    一

    “方方,过几天我就要辍学了,真是舍不得离开你。”东娅红着眼睛提前向方方告别。

    “东娅,怎么啦?”方方着急地问,“是不是你妈妈不让你念书啦?”

    “妈妈叫我下学卖冷饮,她说一天能挣好几十块钱呢!”

    “告诉老师,叫老师做做你妈妈的思想工作。”

    “不行的。妈妈也是没有办法。弟弟正在念书,都要花钱的。”

    “哎,东娅,我有个主意,你把冷饮带到学校来卖,赚了钱,你妈妈就会让你念书的。”

    “这……行吗?”

    “那有什么不行的。你不提冷饮倒也罢了,你这一提,我渴了。”方方拉着东娅的手说,“走,买水去,我请客。”

    “方方,我这儿有水。”东娅从书包里拿出一袋水说,“这是我们家批来的,给你喝吧。”

    方方从东娅手中接过水袋,马上从身上掏出两角钱,塞到东娅的手中:“拿去吧。”

    “我不要!”东娅说,“算我招待你。”

    “那好吧。”方方收起揉皱的两角钱,“东娅,我每天都要喝几袋水,明天给我带五袋来好吗?”

    “五袋?这么多?这……”东娅犹豫不定。

    “怎么,怕我不给钱哪?”方方说,“放心吧,小店里卖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不会讨你一分钱便宜。”

    “方方,我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小店也卖水……”东娅说,“我怕老师不同意……”

    “东娅,愿买愿卖,谁也管不了。”方方说,“你也别不好意思。总之,我要喝水,与其让别人赚钱,不如让你挣,我知道你们家生活比较困难……”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2_12964/c40532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