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二十章
记得一次考试,我只得了92分,经过父亲严厉的斥责,我也觉得无比羞愧。在北京的日子,我从来没有低于95分。
讲到这里,我一定要说说青福的家。青福是老四,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我一直很羡慕青福的父亲总是不催促他们洗澡,尽管他们兄弟几个的体臭远近闻名。但是青福家里的3个女孩儿却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尤其是青福的小妹妹,刚刚上一年级,那么清澈的一双眼睛,我甚至想过长大以后要娶她回家。
是的,就在我垂头丧气的时候,迎面走来了青福的爸爸。“小双,怎么了?被老师批评了?”
“是被爸爸批评了。我没有考好,才92分。”
“哈哈……92分?这么高的分数?我家里的6个孩子,最多也才得过88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过来和青福一块玩儿吧,青福这回考了86分,我刚刚奖励了他一个新的弹珠。怎样?要不要来试试?”
那一刻,我真的希望能住进青福的家。
然而,好景终究是不长久的。父母的工作在刚刚迁入郑州的时候是紧张的,所以,我才有了那么多的机会和青福在一起,尝试种种新鲜的游戏。但是,当他们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而我的学习成绩又直线下降时,我的厄运也终于来临了。
“小双,从今以后不许再和青福来往,也不要再去青福的家!”
他们毫不怀疑地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交往了青福这样一个“坏孩子”类型的朋友。
我只能偷偷地继续着我和青福之间的友谊,但是蹲在地上被磨破的裤子和被拖拉机弄黑的衬衣,泄漏了我所有的秘密。但是1987年的那个秋天,我是那么快乐,那么快乐。
后来,父亲终于痛下决心,舍弃在郑州已经打点好的一切,将工作移交之后,又调回了北京。我和青福,也就此告别。
我又回到了1987年之前的生活,孤独的,沉默的。只有在和青福通信的时候,我才感到一些快乐和自由。直到高三毕业,我都和青福保持着信件的来往。真的感谢他写了那么多的信,很难想象,那样一个粗糙的男孩儿,文字会那么优美。从1987年以来的整个童年、少年时期,他一直都是我惟一的朋友。
后来,我被送往国外念书,突然就与青福失去了联系。
再回到北京,是1998年的事了。一天,我在晚报上意外发现了一篇追忆童年往事的文章,那里面如此的情节,弹珠,小双,拖拉机——温暖的情节使我想落泪——不用怀疑,一定是青福。随后与报社联系,终于得以与青福重聚,当年的顽皮少年,现在已经是北京一所大学里的研究生了。
多年以后,我的父母也意识到当年的错误。因为当年同我一样住在那个大院子里的孩子,大多都养成了一种孤僻、清高的性格,而我幸而拥有青福这样的朋友。
假如没有青福,我的记忆中会不会有过童年般的快乐,我的人生是不是完完整整?
那双美丽的蓝眼睛
文/戎小熊
这以后我再没得到过卡雅的消息,但那双蓝眼睛却从未消失过,在我心中。
1970年夏天,一次意外的事故,我被溅起的铁水烫伤了左眼,住进哈尔滨市医大二院。那天换药时,我疼得大声喊叫。有人轻轻敲门,从门缝中挤进一张女孩儿幼稚的脸,眼睫毛长长的,微微向上翘。那双眼睛与众不同,是蓝色的,像透明的海水。
“你很疼吗?”女孩儿问。我点点头。女孩儿转身跑了,一会儿抱了架手风琴回来。她拉琴的样子很惹人爱,用小脚丫轻轻地打着节拍,眼睛盯着琴键,还不时冲我微微一笑。温柔的琴声如水荡漾,让人不敢相信是十三四岁女孩儿拉的。拉完琴,她告诉我她叫柳卡雅,是妈妈捷涅夫卡雅和爸爸柳大连名字的结合。其实,那双蓝眼睛已经告诉了我。卡雅问我是否读过《静静的顿河》,我回答读过,印象很深。她说她家就在顿河边上,可惜一直没有回去过。卡雅说话像放连珠炮似的,眼睛总爱一眨一眨的,倘若没有这双诱人的蓝眼睛,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儿。忽然,卡雅闭住双眼,靠在墙壁上,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头疼,眼睛胀胀的,看不清东西,后来我才知道她脑子里长了两个瘤。
那夜我睡不好了,那双好像清晨时分的松花江水,水底能映出晴朗夏空的蓝眼睛常在头脑里闪过。我想起了一首法国歌曲《蔚蓝色的眼睛》,歌词早已记不清了,只依稀记得曲调。第二天我把曲子告诉卡雅,她很快就会拉了。
我的左眼终于化脓了,不得不直接注射青霉素,几个护士都按不住我。卡雅跑来了,又拉起了《蔚蓝色的眼睛》,于是我像根木头似的躺在那一动不动。还有一次针打在血管上,弄得我满脸是血,卡雅一点点为我擦,眼圈红红的。我告诉她这回真不疼了,她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卡雅脑里的瘤越长越大,而且刚好长在两个眼球的后面。终于她的右眼先失明了;接着是左眼,一对眼球渐渐地被顶出眼眶外,像核桃似的挂在脸上。我不想哭,可泪水还是落下来,流进嘴里苦涩涩的。最惨的还是卡雅的奶奶,泪水早流干了,每天愣愣地望着窗外,从日出到日落。我从未见过卡雅的父母,听卡雅说过她的父母在很远很远的大沙漠勘测石油,那里长满了红柳,我想一定是塔里木了。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要摘除双眼,真知道了,能否经受得住这惨痛的打击?
卡雅手术那天,我采来一束鲜花,久久地守候在手术室外。卡雅被推出来时,双眼蒙着纱布,我把那束花放在她身边,她说好香好香,可我心里好苦好苦。现在轮到我给卡雅唱歌了,可一句也唱不出来,我想起奶奶常念的那首童谣:“下雨下雪,冻死老鳖。老鳖告状,带着和尚。和尚念经,带着唐僧。唐僧取水,带着大鬼。大鬼推车,带着老爹。”卡雅听了咯咯咯地笑。
有一天卡雅的同学来了,带来了她新学期的课本,他们说今天是卡雅的生日。这消息被大家知道了,礼物摆满了桌子,其中许多是医务人员送的。我送给卡雅一个新书包,又默默地为她包好书皮,其实这些她都用不上了。那天卡雅真开心,同学们把她打扮得像公主一样,卡雅戴着墨镜,透过镜片,我仿佛又看见那双美丽的蓝眼睛。
不久我出院,卡雅扶着墙壁来送我,她穿着红裙子和红皮鞋,还抱着那架手风琴,她答应过我要用琴声为我送行。已经走出很远了,还能听到那曲《蔚蓝色的眼睛》。
几年后,我特地去看望卡雅,邻居告诉我她全家已迁回了苏联。这以后我再没得到过卡雅的消息,但那双蓝眼睛却从未消失过,在我心中。
两个儿子送给母亲的礼物
文/佚名
勤劳善良的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生,对我们呵护备至。可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往往忽略了母亲的需要。记住:母亲也需要关爱!
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10岁的吉米和他12岁的哥哥尼克激动不已的日子——他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他们,还要在浴缸里洗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这是他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他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好在吉米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吉米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他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吉米答道。
此后的几天里,吉米、尼克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一个神秘的游戏。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他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尼克找吉米商量该买些什么礼物。
“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尼克说。
吉米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尼克很赞赏吉米的礼物,但却不愿说出他买的是什么。
“等我选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他说。
“什么时间?”吉米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尼克对吉米点头示意,然后他们就跑去拿自己的礼物。吉米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惫不堪地擦洗着地板。她用他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
“一只清洗桶,”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
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便向着楼下走去。
吉米把梳子装进衣袋,也跟着他跑了出去。
他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吉米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他们又上到楼上。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
尼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羞愧得满面通红。“是的,啊,是的。”他声调不高但却热切地说。
母亲体恤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会累坏他的。”
到这个时候,吉米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
“啊,”父亲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这样你的手就可以保持干净,你的膝盖也不会被磨破了。”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父亲问吉米:“你的礼物是什么呢?”
尼克望着吉米,脸色全白了。吉米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一半儿清洗桶。”吉米平静地说。
父亲眼中的那个伙计
文/佚名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也要用毕生的努力倾心回报父母的爱。
弗兰克的父母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沙勒罗伊经营了一家小餐馆,名叫帕弋尼斯。餐馆每周营业7天,每天营业24小时。弗兰克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专门为那些来餐馆就餐的人擦皮鞋。
那时候弗兰克6岁。他父亲小时候也擦过皮鞋,所以他教弗兰克怎么样才能把皮鞋擦得亮亮的。父亲告诉弗兰克,擦完鞋后要征求顾客的意见,如果他不满意,就把皮鞋重新擦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弗兰克要干的活也增加了。他10岁的时候还负责收拾餐桌,干勤杂工的活。父亲笑容满面地告诉弗兰克,在他雇佣过的勤杂工中,他是干得最好的。
在餐馆里工作使弗兰克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拼命地干活正是为了让全家人能生活得更好。但是父亲明确地指出,要想成为餐馆工作人员中的一员,就得达到一定标准,弗兰克必须准时上班,手脚要勤快,并且要礼貌待客。
除了擦皮鞋外,弗兰克在餐馆干的其他活都是没有报酬的。有一天,他做了一件傻事:他对父亲说:“您应该每周给我10美元。”
父亲回答说:“好啊,那么你一天在这儿吃的三顿饭的饭钱是不是也应该付给我呢?你有时带朋友到餐馆来白喝汽水又该怎么算呢?”
父亲又想了一下说:“你每周大约欠我40美元。”
后来,弗兰克在部队服役两年后回到家里。那时,弗兰克刚被提升为上尉,他自豪地走进父母的餐馆,父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勤杂工今天休息,晚上你搞搞卫生,怎么样?”
弗兰克心里想:“我是不是听错了!我现在已经是美**队里的一名军官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父亲来说,我还是餐馆的一个伙计……”于是,弗兰克就拿起拖把拖地去了。
再试一次
文/佚名
再试一次,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许,就在那一试之下,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一次火灾,一个小男孩儿被大火烧成重伤,下半身失去知觉。出院后,妈妈经常用轮椅推着他到院子里走一走。
有一天,妈妈推着他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有事离开了。迷人的景色让他的心从沉睡中醒来:我一定要站起来。他奋力推开轮椅,用双肘在草地上匍匐前进,爬到篱笆墙边,努力抓着墙站起来,拉住篱笆墙练习行走。
一天天过去了,他的双腿始终软弱地垂着没有任何知觉。可他不甘心轮椅上的生活,他紧握拳头告诉自己: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靠自己的双腿来行走。终于,在一个清晨,当他再次拖着无力的双腿紧拉着篱笆行走时,一阵钻心的疼痛从下肢传了过来。他惊呆了,自从烧伤后,他的下半身再也没有过任何知觉。他怀疑是自己的错觉,又试着走了两步,那种疼痛又一次清晰地传了过来:在他不懈的锻炼下,他的下肢已开始恢复知觉了。
自那以后,他的身体恢复得很快,终于有一天,他竟然在院子里跑了起来。自此,他的生活与正常的男孩儿并无两样,到他读大学时,还被选进了田径队。
他,就是葛林康汉宁博士。他曾经跑出过全世界最好的成绩。
胆小的罗斯福
文/佚名
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勇敢地去面对这些缺陷,不在乎别人的讽刺和嘲笑,权当这是在为自己鼓掌,在为自己打气。有时你坦然面对自身的缺陷,甚至可以把它转化为发展自己的契机。
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回答起问题来,也是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由于牙齿的暴露,使他没有一个好的面孔。
没有一个人能比罗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决定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获得成功。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丧失勇气。
在演讲的时候,他知道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虽然他的演讲中并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从不因自己的声音或姿态而感到沮丧。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严的姿态,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却成为当时最有魅力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在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后,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海伦凯勒
文/佚名
拥有坚强的意志,完成生命的自我重塑,她的信心来源于哪儿呢?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她是那么的弱小,极度的自卑,可最终却有如此成就,不但战胜了自我,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海伦凯勒是残疾人成功者的典型代表。当她生理上面临不幸的时候,她是如何成大事的呢?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儿,但当她19个月大时,却变成了又盲又聋的小哑巴。
生理的剧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
所幸的是,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性。她在14岁时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凸字和指语法,后来便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
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的海伦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着严格的教育。然而最终,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绝对沉默世界里的海伦沟通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信心与爱心。
仍然是失聪、仍然是目盲的海伦,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岁多一点时,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的模范——一位真正的以残疾之身而成功的人。
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天。贝尔博士在这一天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坚定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20岁的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方法获得超过常人的知识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四年后,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写了七本书,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辨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五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造命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热忱。
狼来了
文/佚名
生命不能欺骗,以生命为代价,是世上最愚蠢的谎言,不讲真话,不诚实会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因此,教导孩子们要真诚地对待生活,不要到处撒谎,谎言的危害有时确实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在一个遥远的草原上,住着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都以牧羊为生,彼此距离虽然不是很近,但是都互相帮忙,共同预防野狼来偷吃他们的羊。
有一天,其中一家的父亲要到城里办事,没有办法照顾羊群,就对他的儿子说:“儿子啊,我今天要到城里去,晚上大概赶不回来,羊群你要好好看着,别让它们走丢了,如果大野狼来偷吃小羊的话,你就大声喊,这附近的邻居都会过来帮你的,我明天就会回来。”
小男孩儿听了爸爸的话,把羊群都赶到山坡上吃草。然后他一个人就静静地坐在旁边的石头上,看守羊群,以免小羊乱跑迷了路。刚开始的时候,小男孩儿还很安分地坐在石头上,偶尔站起来用棍子赶一赶要跑走的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很无聊,就开始一个人在山坡上玩起来。小男孩儿找不到玩伴,就在草地上和自己的影子玩捉迷藏。
这样玩了很久,小男孩儿渐渐觉得没意思,又重新坐在石头上,想找一些新鲜又有趣的游戏来玩。他东想西想,忽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方法,可以让很多人都到这里陪他。于是小男孩儿就大声地喊:“狼来了!狼来了!”
住在山坡附近的其他牧羊人听到小男孩儿的声音,都纷纷赶来帮助他。但是他们一到山坡上,看见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有小男孩儿和他的羊群安静地在那里。大家知道自己被小男孩儿捉弄了,但是看在他年龄小的份上也就不多说什么,马上调头就走了。
小男孩儿看到牧羊人慌慌张张地赶来,那种着急的样子实在可笑,就哈哈大笑。他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所以过了没多久,又大声叫:“狼来了!狼来了!”
牧羊人一听到小男孩儿求救的声音,又连忙跑来。看到又受骗了,牧羊人很生气。而小男孩儿却沾沾自喜。
其中一个牧羊人很是气愤地说:“哼!我们再也不会上你的当了!”说完,牧羊人都怒气冲冲地走了。
不久,野狼真的来了,它一扑过去就咬死一只羊。牧羊的男孩儿又急又怕地在山坡上拼命喊:“狼来了!大野狼吃掉我的羊啊!救命啊!”
可是牧羊人以为他又在骗人,所以都不理小男孩儿。结果,小男孩儿的羊群被大野狼吃掉了一大半,连他自己也葬身狼口了。
我的母亲
文/佚名
一位既当后母后婆,又当慈母严父的母亲,为子女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使子女纵使没有父爱却一样地沐浴着父爱的阳光。母亲把所有的苦都往肚子里咽,作为子女的,应尽己所能为母亲带来安慰,用同样的爱来修补这个残缺的家,给母亲以心灵的安慰。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候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糜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糜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儿“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糜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身份!
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树下看小说。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儿,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
我在这9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当朋”(八都凡五村,称为“五朋”,每年一村轮着做太子会,名为“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里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便失掉了学习音乐的惟一机会。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儿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来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毕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每天天刚亮时,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给我把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细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家中财政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便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便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便拿出押。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发一点儿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儿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她们常常闹意见,只因为我母亲的和气榜样,她们还不曾有公然相骂相打的事。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搭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吓人。她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作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儿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儿,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儿,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儿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家中有事我母亲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是在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9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2_12964/c405328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