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六百一十三章看不懂的赵无忌

第六百一十三章看不懂的赵无忌

“这,”听到崇祯的责问,杨嗣昌一时语塞,他皱了皱眉头,略一沉吟便说道:“皇上,臣刚刚也接到来自前方的战报,据臣所知,赵无忌在济南城把兵力一分为二,并派遣手下大将陈国宝,率两千骑兵精锐,前去营救德王了。”

崇祯听了,眯着的眼睛猛地睁开,心中更怒,“朕让他去营救皇叔,清军至少有数万之多,他居然只派了两千兵马?他莫非是在糊弄朕不成!”

眼看崇祯发怒,杨嗣昌一时也有些手足无措,“这个,嗯,皇上,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大人这么做,或许有他的考虑罢。”

赵无忌的行动,他其实也是看不明白,他和崇祯一样,有些摸不清头脑。崇祯起初给赵无忌的旨意,看似困难重重,其实在下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毕竟赵无忌是崇祯的爱将,能打仗能赚钱,按道理讲,崇祯是不会坑赵无忌的。

首先是收复济南城,这个用后世的话来说,可以说就是一道送分题,这明显是崇祯给赵无忌以立功机会。

清军此行目标不为占领地盘,只为劫掠人口和财物,所以济南城他们早晚都会主动放弃,离开此地,所谓的‘收复’济南,其实上到崇祯皇帝,下到朝中诸臣,皆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

如今明显是皇帝想提拔赵无忌,故意让赵无忌立功,所以朝臣们也没必要在这上面强出头,免得招惹皇上厌烦,再说如今国难当头之时,难得有人肯出头做事,率军对抗清兵的,是以大明朝堂上下,对崇祯提拔赵无忌,委以重任的做法,大半都是抱着喜闻乐见的态度的。

至于旨意中的第二道命令,让赵无忌去救德王,在有心人看来,这其中也是有很大的操作和腾挪空间。

首先赵无忌手头只有六千兵马,此事朝中人尽皆知,清兵大军虽然兵分三路,但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三路清兵,无论哪一路,都是数万之众的士卒,这一点朝堂上的诸公心中也有共识。

所以在杨嗣昌看来,接到旨意的赵无忌,最佳的应对便是马上率领手下兵马,前去追赶多尔衮所部,哪怕只是做个样子也好。

这样一来,哪怕最终赵无忌没有追上多尔衮,也没有救回德王,或是追上了多尔衮,却战败亏输营救失败,这对崇祯多少都是有了交代,皇上并不会因此而责怪于他。

毕竟赵无忌只有六千兵,能击败数万清军,救回德王,那是意外收获,若是没能救出德王,崇祯和朝中群臣,也不会责怪于他,毕竟他手中兵力太少,失败的几率本来就非常大。

更何况,在这个各路明军畏敌如虎,皆都龟缩一隅,不敢主动出击的情况下,赵无忌敢于率军前去追击清军,在朝中诸公及崇祯的眼里,本就已经实属难得,这个时候便是他失败了,也不会有人苛责于他。

即使他失败,但是看在他率军六千,却敢勇战数万清军之众的份上,便是一向最为苛刻的朝中言官如刘宗周者,也不会因此事跳出来与赵无忌为难。

但赵无忌偏偏选择了一条让人看不懂的路。

他把兵力一分为二,自己率领主力去追皇太极,却只派了两千兵马去救德王,这在崇祯及朝中诸公的眼里,可就大有问题了,并且问题还不小。

后世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态度决定一切。”

皇帝这么器重你,有意提拔你,结果你拿皇上的旨意不当回事,还阳奉阴违,公然违背皇上的命令,这让一意提拔你的皇上,面子往哪放?若是诸位大臣都学赵无忌这样,违背崇祯的命令,那皇权的威严何在?

所以崇祯之所以会如此愤怒,是有原因的。

朕这么信任和爱护你,你却打朕的脸?

“赵无忌简直是荒唐!有令不执!有旨不遵!杨嗣昌,你替朕给赵无忌修书一封,问问他是什么意思,朕让他去救皇叔,他居然去追赶皇太极!他还是不是我大明的臣子!朕的话,他究竟还听不听!”说到最后,崇祯皇帝的怒气终于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出来。

崇祯一怒,虽然谈不上伏尸百万,却也是很吓人的了。

杨嗣昌和薛国观二人难得见到皇上发这么大的火,两人俱是小心翼翼地低下了头,不敢再发一言。

看着两人战战兢兢的样子,崇祯心头怒火更炽,“朕已连下两封旨意,为何赵无忌却置若罔闻?德王是父皇生前最疼爱的子嗣,德王若是有了三长两短,朕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父皇!朕到时又怎样和父皇交代?”

崇祯此刻已是声色俱厉,完全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这段时间因清军入侵而引起的屈辱,愤怒,羞恼,恐惧等情绪借由此事统统发泄了出来。

“杨嗣昌,这几日你替朕盯着点,一定要督促赵无忌尽快救出德王,你替朕告诉他,若是救不出皇叔,他这个兵部侍郎也不要做了!朕不喜欢不遵号令的臣子!”崇祯语气不善地说道。

“臣遵旨。”杨嗣昌赶紧应了下来,崇祯皇帝如今明显正在暴怒之际,此时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顺着皇上的意思,答应下来,至于之后自己如何跟赵无忌分说,待到下朝之后,他再细细斟酌一番好了。

“左良玉,贺人龙两将若是到了,便让他们驻扎于京城之外,拱卫京师,以防清兵再来袭扰。”崇祯想了想,又吩咐道。

“臣遵旨,请皇上放心。”杨嗣昌恭敬说道。

这是必然之事,京城乃大明的政治中心,天子和无数大臣勋贵,大明王朝文武百官俱在此地,断然不容有失,一旦京城被清军攻破,那整个大明王朝的统治中枢就全完了。

虽然清兵已经在济南城捞得盆满钵满,应该已经没有攻打京师的心思,但也不排除万一皇太极突然头脑发热,想要更大战果的可能性,留下左良玉贺人龙两将在此驻守,亦是老成谋国之意。

此时正是用膳时间,周皇后派了个小太监前来御书房,相请崇祯,听闻皇后有请,崇祯这才冷哼一声,一甩袖子,匆匆而去,留下薛国观,杨嗣昌二人站在御书房中,面面相觑。

傍晚,夕阳即将落山,天边层云卷叠,红霞似火,一处小树林中,刘芳亮带着几名士卒围着一团篝火席地而坐,正在取暖,熊熊火光中,烤着两只以柳条穿就的肥大兔子,此时兔肉已经被烤成了金黄色,兔肉上的油脂一滴一滴地落入火中,诱人的肉香和木炭香气四处弥漫开来。

眼看兔肉渐熟,刘芳亮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来,伸出手指从里面抓了一把孜然,站起身来,均匀地将孜然洒在了兔肉之上。

在烤肉中加入孜然,这还是他从赵无忌那里学来的,自从偶尔在自家大人那里吃过一次烤肉后,刘芳亮便喜欢上了孜然这种香料,看他喜欢,赵无忌便送了他一包。

刘芳亮出征在外,身上总会放一小包孜然,若是有机会在外面抓到野味,便会撒上孜然,烤了来吃。

刘芳亮总觉得,烤肉加不加孜然,那完全是两个味道,两种感觉,却不知自家大人是如何发现孜然这种香料的。不过坊间都在传大人乃是天上星宿转世,嗯,作为神明,知识比普通人渊博,这不是很正常嘛。

不远处的树丛里传来一阵阵的惨叫,那是王启年正带着人,拷问一名刚刚抓获的清军士卒。

虽然面前兔肉正香,己方也抓了一名清军俘虏活口,但刘芳亮的脸上,表现出来的则是烦躁。

对,就是烦躁。

因为自从刘芳亮开始率领这些枪骑兵,为大军负担起侦查任务以来,唯独此次的行动最让他郁闷。

一路上遇到的清军侦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作风与以往大不一样,以往的清军侦骑仗着武艺高强,都是十分的悍勇好战,也大胆的很,两军相遇时,即便是人数稍稍处于劣势,清军士卒也敢上前来与明军侦骑厮杀一番,争个胜负。而此次行军,刘芳亮一路上遇见的清军侦骑,当他们远远地看到明军侦骑后,便会立刻转身拍马遁逃,丝毫没有一点前来与明军侦骑接战的心思,令刘芳亮想要通过战斗,抓获一两名清军俘虏,从而获取情报的心思化为泡影。

面对这样的困难情况,刘芳亮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在日落之前,通过隐匿踪迹,在道路两边埋伏的手段,成功地伏击了一队清军侦骑,即便如此,五人的清军小队依旧给他们逃走了三人,另有一人战死,一人受伤被抓获。

因为这些清军侦骑跟刘芳亮今日遇上的其他侦骑一样,一发现中伏,丝毫没有反击的想法,反而是立即不顾一切地纵马逃逸,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刘芳亮企图留下所有清兵士卒的计划破产。

这些清兵侦骑,怎么都跑得跟兔子似的,这完全颠覆了刘芳亮以往对于清军侦骑的认知。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0_130037/c3645591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