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说:
“王祯写的这本书有多厉害呢?全面记载华夏南北方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是《王祯农书》的一大特色。在此之前的农书基本上都是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的农业状况,如《汜胜之书》反映了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华夏西北部的农业情况,《齐民要术》也只是把范围扩大到了黄河流域的北方农业生产状况,涉及南方农业的农书几乎没有。
王祯生活的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大统一,社会生活比较安定,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发展,特别是南北方的交流进一步扩大。”
“王祯创造性的提出了全国农业分布概况还有授时法,这些都是元代农学进步的表现。”
“山东人真的很喜欢种地啊,四大农书里面三个都是山东人写的,足以可见山东人对种地的渴望!”
“我不认同,其实每个华夏人都无法拒绝种地的诱惑吧?”
“蒙古人重视农业?有没有搞错!那朱元璋父母兄弟为何在一个月内被饿死?”
“蒙古人,或者说元朝确实是十分重视农业的,这一点博主并没有说错。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父母兄弟全部被饿死是当时时代的种种因素导致的。
首先就是北宋杜充炸黄河后导致黄河泛滥,而后百余年多国交战一直没有时间治理。直到元朝天下再次一统,黄河的治理问题才被提上了日程。
而元朝为了治理黄河,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了,元朝的灭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治理黄河上的。百万漕工大起义就是来源于黄河工程。
黄河不但把元朝的财政给拖垮了,还富了上流参与的百官和豪绅,苦了底层无数的沿岸周边百姓。
并且元朝是四等人分制和包税制等各种松松垮垮的社会体系,就导致了贵族阶层愈富,贫者愈无立锥之地,甚至完全没有上升渠道。
所以,元朝重视农业和元朝底层人被饿死并没有直接联系!”
“楼上说的太长了,我来总结一下,老爷们吃喝好喝享受朝廷政策带来的福利,奴才们负责种地供老爷们吃好喝好就行。”
“元代的农业很发达,在元朝建立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就先后出现了三部优秀的农书,而《王祯农书》则是其中最优秀的那一部。”
“元朝末年,统治阶级耽于享乐,国库空虚,恰逢大旱大灾又有黄河泛滥,而元帝为了享乐,仍然下令强征全国的税银。
就例如说朱元璋当时家里父母兄弟姊妹十几口人,最后只有他和自己二哥活了下来。
元朝的灭亡是蒙古皇帝不注意民生,分化社会阶层,不重视底层百姓的生活和利益的结果。”
“蒙古人当然重视农业啊!入关后他们是中原王朝的封建贵族,是要当地主老爷的,而且游牧民族只是因为生活的地方不适合种地,又不是他们不想种地,不种地吃什么?
过惯了草原上吃风沙的苦日子,来到了繁华的中原难道还要睡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吗?”】
“生不逢时啊!”秦始皇感慨道,“这些农书都很优秀,那元朝的农业也很发达,可惜异族人不懂如何治理天下,只能让这些宝贝埋没了!”
扶苏蹙眉,不喜道:“这宋朝的皇帝是懦弱怕事的,怎么这宋朝的臣子也这般缺德?”
大河在中原是什么地位扶苏是知道的,当初大秦灭魏国的时候,主将王贲就掘开了黄河河堤,来了一招水淹大梁城。
好消息是魏国打下来了,坏消息是大秦为了治理黄河被掘开的堤口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
这可是一招损人还不利己的方法。
南宋鹅湖亭。
“我朝宰相章申公经略南方之前,江南地区纵然繁华,可整个南方地带仍是大片荒芜的,开垦两湖之后,南方的势头才逐渐赶超了北方。”
朱熹顿了下,继续道:“因为北方人口众多且城镇繁华,所以在此之前的农书也大多写北方的农业,天幕之人却是第一个写南方农业的,这是创新之功!”
辛弃疾也道:“北地沦陷百年且金人不懂治理天下,南国却如火如荼的安定增长,百年之后,恐中夏南北方之形势逆转也!”
明朝
“若是咱当初能够吃饱饭,会想着去造反吗?”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说道:“蒙古人不给咱活路啊!咱的娘病在床榻,咱的哥哥们姐姐们都被饿死了,全家只剩下一小包的稻种,就这都让那群畜生给抢跑了!”
“家里只剩下二哥和咱的时候,咱还是没想过咱饭,而是老老实实的去寺庙了当了和尚。”
“可那蒙鞑他不给活路啊,咱在寺庙里哪怕受尽了欺负也没动过造反的念头。”
“但凡有一点活路,咱会跟汤和别着脑袋去造反?!”
“哎!”
老朱重重的呼出一口浊气,天幕后人的评论让他想起了伤心的往事。
元朝的农业是很发达,但和元朝的普通百姓有什么区别吗?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6_136148/c236618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