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亲苏洵常常出游在外,所以苏轼的启蒙教育便落在了母亲程夫人身上。
程夫人温良慈爱,满腹诗书气自华。她不仅教育苏轼读书识字,而且还经常对他进行明辨是非的人格训练。
有一次,苏轼在读《汉书·范滂传》时,里面讲的是东汉时范滂铁面无私的故事,恰逢政风败坏,宦官专权,为坚守正义,他与小人正面作斗争,最终被捕入狱,不幸被杀。
苏轼读完备受感动,于是就问母亲:“如果我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
毕竟正常人都会趋利避害,而范滂却不懂得明哲保身,这绝不是什么聪明之举。
而程夫人却反问小苏轼道:“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母吗?”
苏母的凌然之气,让小苏轼颇受震撼,以至于让在未来的官场上,天真执拗的苏轼一直守望初心,坚持真理,不惜与他人以死相争。】
“好!”
刘彻赞道:“程氏女真是一位贤妻良母啊!如此良母怎么会教育不出来一个优秀的儿子呢!”
虽然刘彻不知道范滂是谁,但他知道能这样在史书上被大写的直臣,他的事迹一定是刚正不阿的。
“这个苏洵还真是和朕一样的好运气,娶到了好老婆啊!”
“都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苏轼未来能成才,恐怕一半都要归咎于母亲幼年的教导。”不然指望他那不着家的爹吗?
苏辙:“我哥是可以任性而为了,可怜我这个弟弟天天擦屁股了......”
【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苏轼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大喜事——洞房花烛夜。
这个美丽的新娘子名叫王弗,正是她的智慧,也是她的体贴,陪伴着苏轼走过了整整十一年的风雨历程。
而这十一年,也是苏轼初入仕途最难走的十一年。
两个人琴瑟相和,甘苦与共,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在王弗去世的十年后,远在千里之外密州任太守的苏轼,午夜时分梦到了妻子,竟然激动得相顾无言,梦醒之后才觉是一场大梦,空留了一地的意难平。
苏轼将此梦写作了一首词以悼念亡妻十年的忌日,这首词也被认为是悼亡诗词中的绝对佳作。所谓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
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从这首词看,苏轼追求的似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情趣,是能够互通衷曲的人生知己,因此他虽写的只是个人生活范围的感伤,却不粘不滞,冰清玉洁。】
曹操:“此人给孤的感觉和其他文人不一样。”
“其他文人描写美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情形,多多少少都带艳丽之色。正如天幕对他所评价的一般:冰清玉洁,有形有度,松弛之间掌握的尺寸很好!”
曹操自己不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他在文学上的建树也十分卓越,他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曹营里也绝对是上筹的。
“天幕刚才也是简单的介绍了他到处跨行留下传说,但不知此人日后的成就到底有多大?”
“说起来,还真是艳羡宋朝皇帝啊,人才多的都用不完了。”
南宋鹅湖的一处心亭里,两个宽袍文人正坐在一起品茗论文。
朱熹:“苏东坡之母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啊!不但培养出了苏东坡和苏子由这两个麒麟儿,她还让27岁的曾巩从纨绔子弟婚后决心上进。”
“正是因为老苏的不着调,才更衬托出程夫人的厉害,所以世人不称苏夫人,而称程夫人!”
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四个人都多多少少受到了苏轼之母的影响。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朱熹说完,他又倒了盏茶,随后向对面的那人说道:
“不过,稼轩先生也是上过天幕的大文豪了。”
“读稼轩先生的诗词,也能让人积极向上啊!”
辛弃疾苦笑一声,“我算什么大文豪啊?和人家东坡居士差得远咯!”
“老朋友,莫要调笑我了,我只不过一个失意之人罢了!”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
在苏轼的家中,他的叔叔和舅舅们都已做到了这一点,只有他的父亲苏洵屡战屡败,名落孙山。
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婚后的第一年,他的老父亲苏洵又要踏上征程了,只不过,与以往的形单影只不同,这一次他带上了苏轼苏辙兄弟二人。
在苏洵的心中,除了对自己功名的那点不不甘心之外,更多的,是对自己这两个儿子前程的期待。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心底最大的理想。
当时礼部初试的考题是《行赏忠厚之至论》,主考官是唐宋八大家,北宋大文豪之一,当时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当他读到苏轼的文章时,眼前一亮,顿时被这个年轻人的洒脱豪放的才华和文风所吸引,这么精彩的文章必须满分啊!
当然,欧阳修在当时并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人是苏轼,而是自信的认为,当今天下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的只有他的学生曾巩一人。
因为按照宋朝科举的规矩,考生答完试题后要由专门的人员再进行抄录,并且不写姓名,此举就是为了防止考生与考官之间有暗中交易。
所以苏轼原本可以成为第一名的,但欧阳修担心别人说自己偏袒学生的话,就给了苏轼第二名,苏轼就这样遗憾的失去的科考的第一名。
不过,当时这场嘉佑二年的这场考试,也被称为华夏历史上千年科举第一榜,简单来说就是神仙打架。
参加这场考试的除了后来著名的“三苏”这父子三人外,还有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
以及写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创始人、大儒张载。
还有理学大师,后来的天下显学“洛学”创始人,著名典故“程门立雪”的程颐和程颢两兄弟。
这么说吧,在这场考试中后来有九位做了宰相,二十四位被宋史专门立传,多人创立了自己的学术学派流传了千古,也有人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就是带领大宋进行改革变法图强。
这个“千年龙虎榜”更被现代网友夸张的誉为“抽干了北宋最后的文气”的一届!
后来,放榜之后欧阳修才知道了那篇文章是苏轼写的后,“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这就是文坛领袖对刚出道的苏轼的评价。
欧阳修怎么和同僚们说的呢?
“三十年后这个天下肯定没有人再记得我了!”果然,三十年后,纵然苏轼犯了事被朝廷下令禁止他的文章传播,但不管是宫里的贵人,还是外面的达官显贵和普通百姓,照样争相的偷摸读他的作品。
这也是成语“出人头地”的来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6_136148/c2406122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