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327章 人亡政息

【长期以来,楚国虽然坐拥中夏最大的疆域和最多的人口,但以当时南方未经开发并不富裕,和楚国独特的政治生态,即楚国式贵族政治,导致楚国一直以来实力都在强者之列,但不能登顶的地步。

弱?那也弱不到哪里去,毕竟楚国的战略纵深放在这里,人山人海和纵深之下,拖也能拖死一个强国,这也是为何楚国多次经历国都沦陷和灭国之难仍可以崛起复国的原因。

所以,当初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王翦才会向秦王要求八十万大军和足够的时间。

而楚国的政治生态是怎么样的烂呢?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本期主要还是讨论屈原的一生,所以不再过多科普,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比喻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楚国的贵族政治类似于西方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即领主制。楚国虽大,但“领主”也多,且领主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财税制度。

而楚国的“领主”们在地方,即封地上担任封君的同时,也在中央担任朝官。

楚王虽为楚国的王,但权力却是分散的。

楚王可以杀死封君,但杀不死封君的封君。

楚王可以让封君善待百姓,但楚王无权干涉封君封地的庶务。

而这些楚国的封君则是历代楚王之子和对楚国作出过极大贡献的臣子。

为什么楚国会和中原诸侯国的政治生态出现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呢?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楚蛮夷也”的故事吧?

没错,这一切的原因还要追溯到最早的楚国,也就是楚国的早期一直为周天子的大业做着开疆拓土的贡献,但由于楚子的关系和天子并不亲近,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所以楚国便和周进行了决裂,这也是为何楚君称王的原因。

称王后的楚国便学着周的制度对自己的臣属和子嗣进行分封。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些大小封君们早已遍布楚国的各地,这也是为何楚国领土怎么就这么大的原因,因为土地不多就不够分封了。

所以,楚国的富强之路一直以来都受制于庞大的贵族体系的阻碍,旧贵族的实力极为庞大,他们是不允许自己的利益受到瓜分和消亡的。

改革,是要流血的。】

“历代的楚王不是没有人不想改变楚国的现状。”嬴政看到天幕对楚国的情况做了个简单的介绍,虽然并不准确,但还是大差不差的说了下。

“但他们都失败了。”

“楚王们要么是面对复杂的局面不知何处下手,怎么下手,也就惧于下手。”

“要么就是自己就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动了它就是动了自己的利益。”

扶苏不解,开口询问道:“那父皇,当时列国都已开始变法图强,为何楚国不趁此变法改掉这个长期以来的弊政呢!”

嬴政听到扶苏的发问,轻笑一声,道:“楚国的朝廷官员都是来自封君,封君的改革又怎么会动封君的利益呢?”

“纵然如屈子这般的人物,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来让国家变强,但其他的封君就愿意吗?”

“就算屈子成功了,楚王也配合他杀掉不听话的封君,但楚国那么大的地方,楚王就有足够的官员来管理空下来的地方?扶苏,你要知道,就连我大秦目前,在一些地方上还任用着以前当地的旧人。”

扶苏恍然。

唐朝

“屈子竟然也登场了!朕之前倒从没想过屈子会登上文人之榜,”李世民有些哑然,道:“不过,屈子的那些文章做的不错是事实。好多朕都耳熟能详。”

“倒是朕不记得,屈子在楚国做官的时候,干过这么大的事情。”

老房开口道:“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子。”

“屈子不但是楚国较少的支持法治的人,还是一位黄老之学的拥簇者。”

“陛下一开始,会这么认为也事出常理。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道学学术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世间也大多数只记得屈子的诗而不知其政。”

房玄龄解释后,杜如晦又接着补充道:“其实屈子的诗歌和文章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学术主张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被历代称赞雄伟高大,也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

二凤这样文学上不甚深入的大皇帝这才恍然的频频点头,其实对于皇帝而言,这些也只是陶冶情操和基础素养必背的工具,所以他也很大方的承认了自己的不通。

他知道屈原是大诗人,是楚国的贵族,也知道屈原在楚国的官位很高,在楚国的民间地位很高,也知道屈原的著名故事。

但要问屈原做了什么事惹怒了楚国的贵族们,这个他就不太知道了。

“如此看来,屈子登上这个榜单,倒是有些委屈了。”

李二忽然觉得,天幕从司马迁之后盘点的人物含金量越来越高了,以至于让他有了股前面盘点的那几个人有点不能和后来盘点的人物相提并论的念头。



总之,不管现在对这个左徒的定义如何,屈原都是楚怀王的左膀右臂。

而他的变法和主政在楚国都是有着肉眼可见的变化的。

他主外又主内,能打仗又能游说,能改革又能建政,内心渴望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屈原提倡“美政”。“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把他的美政理想表现的淋漓尽致,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不分贵贱,大家都各凭自己的本事,你行你就上,不要整自己的门路开后门那一套。

他修明法度,一切都让法律说了算,这也是他主政楚国期间的常做的事情。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要官差干什么?

对外,屈原则是力主联齐抗秦。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国力也一天天的不断增强。

就这样一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的人,很快也将迎来自己人生重大的改变。

屈原这个人为人正直,心直口快,再加上楚怀王身边的大臣心思深重,而且变法本就是在重新瓜分利益,势必会让旧贵族反扑。

楚怀王身边的大臣受到了秦国张仪的蛊惑,而旧贵族也早就看屈原不爽,且楚怀王本人耳根子也是软,没有自己的立场,先是疏远了屈原不说,还二话不说,在公元前305年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汉代贾谊在《悼屈原赋》中就生动的描写了屈原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呜呼哀哉!逢时不详,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这样一位品德高洁的大英雄生活于如此黑白颠倒的时代不可谓是生不逢时,令人惋惜。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

就这样,屈原开始了他后半辈子的流放生涯。】

改革是要流血的,是要有牺牲的。

嬴政心里何尝不懂得这个道理呢?所以他和屈原虽然身在不同的国家,但也敬佩他为楚国奉献的精神。

当年的商鞅为秦国变法触怒了多少的利益阶层,他对秦国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难道杀了他的秦惠文王就是个昏君吗?

不是这样的。

惠文王如果不杀商鞅,如何平息国内各级贵族的怒火?

“可惜,楚怀王不是我惠文王,楚国也不是秦国,楚国后来的国君也不是如我秦国的先君们一样。”

“屈原之政只能存在于屈原主政的时候,人亡政息啊!”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6_136148/c2415478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