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有很多人不理解,毕竟陛下您已经立了弗陵殿下为太子.....”
面对刘彻的询问,司马迁老实的回答道。
这个回答倒是让刘彻十分惊讶,“哦?连你也不明白吗?”
随后他自顾自的解释道:“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过去的许多国家发生动乱,多是因为皇帝年幼而皇太后年轻的缘故。”
“无上的权威和无边的享乐,世间没有什么人不会为其所动,不为其所腐坏。”
“皇太后年轻寡居,再贤德的人也难免骄奢淫逸,又大权在握,天下还有几人能够治她?”
“像宣太后和吕后这样的女人,几千年来又有几个?你是写史的,你比朕知道!”
司马迁深深的为汉武帝的胸怀和格局所折服,他五体投拜后郑重道:
“陛下的确是一个雄才大略,彪炳史册的千古一帝,这一点臣也一直深信不疑。”
“也许卑臣本来就没有资格来评论陛下,但卑臣依然做了......”
刘彻缓缓弓起来了前身,他盯着司马迁的眸子,缓缓而道:“你认为你就真真的理解了朕吗?”
“许多事最终只有天知道。”
“已经发生的事朕无法去改变。”
“还没有发生的事朕也没力去改变。”
“朕来不及改变,也不可能去改变了。”
“你,下去吧,你的书朕很喜欢。”
......
汉景帝时期
当天幕播放完了后世所演绎的这段不知真假,并没有在史书上留存的故事后,太子彻直接原地蹦了起来。
“没错,孤可是汉太祖高皇帝的血裔,可是三代贤君太宗文皇帝的孙子,孤怎么可能会刁难一个秉公记史的好官?”
“虽然天幕上的后人没把孤这帅气的模样演绎的淋漓尽致,但孤认可了!”
刘启无语的看着这个“自辩”的儿子,最终也没有开口去打断批判什么。
正如天幕上的那个“儿子”所言,“已经发生的没有发生的朕改变不了。”
而他这个武皇帝的父亲,自然也无法改变。
再说了,最后《史记》不还是由我大汉朝的皇帝推广出去,并没有因为里面的冒讳言论就焚毁了,是吧?
......
刘备:“就是,我世宗祖先一定是看过太史公的书的,但以世宗皇帝的胸怀大略,怎么会将太史公的一家之言放在心上。”
“威武!我世宗皇帝!千古一帝!”
【网友说:“所以,面对老年的皇帝不能得罪,不能说真话,不能违逆。”
“我说白了,李广利什么实力满朝文武都知道。人家李陵是力战后因为后方的支援问题,被围困到弹尽粮绝才投降的。
李广利呢?从一个唱戏的小生转成了带兵的将军,在司马迁死后的第一年,当时是武帝晚期,征和三年,李广利的妻儿因牵连进刘屈氂案而遭逮捕囚禁。
李广利欲赎罪而冒进兵败,其后李广利向匈奴狐鹿姑单于投降。次年,狐鹿姑单于将李广利杀掉以祭神。
所以,如果司马迁能够再活一岁,我来当他的嘴替:叫?”
“汉武帝真是在巫蛊之后把大汉多年积累的现在与未来一网打尽了,所以就幻想着如刚登基时娶卫子夫带来大嫁妆一样,这种事情几千年来不也就卫子夫一例吗?”
“史记与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壁,还是二十四史之首。”
“太史公真的是怎么吹都不为过!对史学、文学的影响太深远了。”
“《史记》确实写的不错,但我认为司马迁在里面个人牢骚实在是太多了,差评!”
“司马迁牢骚满腹?那以儒家思想写的《春秋》就不是偏见了吗?”
“司马迁厉害,但我更佩服史家据事直书,一字不改,太史叔仲伯季,崔抒弑君。”
“能在大汉朝写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人本身就是千古无二!他除了公正的写了项羽本纪外,还公平公正的写了吕后,并且,将吕后十分尊重的放到了帝王本纪里面!”
“可是太史公对卫霍有太多个人成见。但天下的太平、大汉的繁荣昌盛就是他们打下来的。”
“你要知道太史公是贵族,祖上就是贵族,估计从骨子里是不怎么看得起高祖这些人的,对待武帝也有轻视,卫霍这样的出身是他肯定也是看不起的,但我却认为卫霍的成就是旷古烁今的,太史公不应轻视他们。”
“其实太史公轻视卫霍也算是正常的,古代的很多贵族、读书人本来就瞧不起流氓、奴隶、兵痞,而卫青就是家奴出身的‘兵痞’,但卫青是武帝朝最值得尊敬的武人,他是武人,更是武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太史公千古!”
“一个投降的人怎么捧都没有用,就算有苏武张骞在前但是李陵是将军,所以我认为汉武帝和百官都没错,错的是司马迁!”
“史记里卫霍的记载干瘪的就像晒了三年的咸鱼干,还是没法稍微遮挡卫霍的光芒,关于李广的记载比评书还花哨也没法改变李广只要出塞不是大败就是迷路的感人战绩。在史记里掺杂了大量个人牢骚的太史公?呵!”
“影片里汉武帝评价很准,一家之言。而且纪传体这个格式真的很苟,一遍文章只写一个人的主要生平,可以刻意放大或者缩小人物影响。比如酷吏传,明显是个人情绪的发泄,郅都 张汤哪个不比网红将军李广贡献大。
但司马迁是李广的粉丝。”
“司马迁又不是真正的圣人,写出《史记》这样的作品已经很不错了,你们也太挑剔了吧?”】
“好!说得好!”
朱元璋赞道:“纵然有苏武这样的例子在前,但李陵不一样,他是军人啊!”
“但要咱来说,甭管你是什么人,只要投降,就已经是错的了。”
朱标道:“太史公的《史记》写的很好很出众,后世的那个大文豪夸赞的虽然有些大,但我觉得还是挺公正的。”
“若论成就和文采,太史公能登上此榜理所应当。”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6_136148/c244276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