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三十九岁的李煜被宋太祖扒下皇袍套上囚衣后,成了真正的皇帝——诗歌的皇帝。
虽然此前他已经当了十五年的南唐后主,但那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皇帝。
因为在那之前,他那皇袍里面住着的只是个任性的孩子,甚至连真正的词人都算不上,至多可算个中二的文艺青年。
现在,他已不再是什么皇帝,也不再是曾经的他。
像所有身陷囚笼的人一样,全世界只剩下了一个孤独的自己。
令始料不及的是,变成孤家寡人后,他那原先漂浮着的身心,反而奇妙地落到了实处,接到了地气,他那本来被囚禁着的身体也不是被窒息了,反而像是获得了重生。
剩下的就是,他该怎样化解从皇帝到囚徒这一难以言说的巨大创痛,该怎样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重新定位。
绝望中,真正属于他的老朋友悄悄回来了,那就是过去被他轻薄对待的“词”。
正是她,此刻像个爱人一样,悄悄地给他送来了温暖,使他摆脱了身份的困境。
“词”的重新回归,犹如盛开在巨大灾祸上一朵希望的花朵,既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又帮助他超越了身份和政治,走出了牢笼。
于是,身陷囹圄的李煜,重新拥抱了“词”,找到了后半生唯一的伴侣,找到了一个安放心灵的家园。
脑洞大开以后,李煜的视野便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诗词世界: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这首《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一改他过去词作的淫艳轻浮,写尽了一个从天堂堕落地狱之人的撕裂体验,释放出他的词作风格即将发生巨变的明确信号。】
司马相如道:“此诗处处叙景只有一个表达之意,尽是孤独!”
“相较于之前那些不堪入目的作品,此时天幕之人的诗才有了入流的水平,但和刚才天幕盘点的曹子建与谢灵运比起来,尚还不足这个高度啊!”
柳永道:“李后主荒唐了半生,最后的三年时光里才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可怜我一身才华无处宣泄,只能背着个皇帝的戏命‘奉旨填词’啊!”
“大宋啊大宋!”
【成了诗歌的皇帝,李煜原先的家国便成了遥远的梦境。
他在《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写道: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四十载命运的沧桑巨变,让被囚的李煜感悟到了世事的莫测和人生的无常,那个只能在梦中享受一刻贪欢的废帝,那个不敢独自凭栏一眺故国江山的旧主,用词写尽了一个特别的乡愁。
说李煜写的乡愁特别,是因为他的乡愁具有排他性,是一个做过皇帝人的乡愁,是一个凡夫俗子不可能产生的乡愁。
试想一下,哪个草根百姓在回忆故乡时,会把自己的思念跟江山社稷联系起来,并上升到一种家国情怀?
即便你要刻意这样做,恐怕也力不从心,无的放矢。
一般的诗人,至多也就能够写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意境,而不大可能写出什么“天上人间”这种高逼格的境界。
能把乡愁写到这种境界的李煜,人生虽然黯淡了下来,但词作,注定将越来越走向辉煌。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在从皇帝到囚徒的巨大反差中,李煜过去生活的假象便会深度退去,并在他的不断反刍、咀嚼和审视中显现本相,露出实质。
在这种反刍、咀嚼和审视中的李煜,是一个彻底的孤独者,而一个彻底的孤独者的反省与思考,必将产生某种独特的价值。
因为这时候他所应对的,已不再是他做南唐后主时的实体家国,而是已经变成记忆的虚幻家国。
跳出个人的恩怨,旁观着历史的风云,已经成了政坛局外人的李煜,好像连恨都淡化了,虽然他还是写了: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但写得很节制,因为他早已明白,一切都已无可挽回,恨已经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李煜,已经从对家国的反思进入了对人生的反思,已进入了比恨更高的境界——愁。
正是“愁”这一关乎哲学的根本问题则更加有力地开放了他的视野,开阔了他的胸襟。
而这种新的视野与胸襟,也升华了他词作的品位。
使他的词作摆脱了一己的悲欢,直入人类情感的深处,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阔大境界。】
“妙哉妙哉!”李太白赞道:
“结尾一个春去也,写出了悲悼万状啊!”
“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再联想到他此前为皇帝国主,现在只是个阶下囚,何不是天上和人间的区别呢?”
“全篇怎么一副惨然可以叙述的尽?”
“梦里不知身是客啊!”
【李煜投降三年后的一个七夕,这是他的生日,也是被历史认为是赵光义毒杀李煜的这一天。
因为这一年,赵光义继承了哥哥留下的政治军事遗产彻底完成了自唐末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原一统,然而没有选择休养生息,他直接带着刚刚灭完北汉的大军挥师北上,意欲一战收燕云。
辽国自然不会让赵光义这个痴想成功,作为一个于唐末建立起来的游牧民族政权,辽国已经屹立在燕北之地近百年了,此时也正是它实力上升的巅峰期。
大宋经此一战惨败收场,赵光义抛下大军独一人逃跑留下千古笑名。
而也是这一年的七夕,李煜当天,为了纪念自己四十二岁生日,李煜和身边的佣人,实为看守就在远离皇宫的这处梧桐深院里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晚会。
喝了几盏淡酒后,他趁兴让乐工们演唱了自己刚写的一首新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其实是在自言自语,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在和自己说话。
读了许多书的某人就不这么认为了。
写完此作的随后,根据宋史记载李煜死了,是病逝。
但根据宋朝的野史记载,是赵光义听后恼羞成怒,他认为李煜这首作品在含沙射影的骂他。
于是直接赐下毒酒要处死这个“亡国之君”,并再次当李煜的面凌辱了小周后,随即李煜喝了毒酒后身亡,小周后随之殉情。
我们再来点评下李后主的这首帝王绝命诗。
其实早在李煜百年之前,十八岁的唐朝传奇女诗人鱼玄机就曾在诗中表达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相似意境。
她在思念情人李亿的《江陵愁望寄子安》中写道:“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但直到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出来,才把“东流水”和“愁”的意境提升到了神品的高度。
所以,他的“东流水”和“愁”一经乐工们唱出来,就把赵光义听炸了。
这歌声中唱的那个“愁”,既愁美到哭,又愁美到崩溃,愁美到让他绝望,让他怀疑人生。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知道,大宋的皇上都喜欢弹弹琴,画画画,写写字,吟吟诗,而这首词足以让他立马意识到,原来他自己的那些附庸风雅的诗词都不过是狗屎。
这不是在打脸吗?
难怪他会怒从心头起,恨向胆边生。好,算你狠,你知道我可以霸占你的女人,却无法霸占你的才情,那我杀了你再没话说了吧?
但赵光义还是晚了一步,在杀了他之前,李煜已经说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话: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除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国情仇,李煜还以如此巨大的情感力量,仅仅利用“水”的流动性和一去不复返,就将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终极感伤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使词作超越了一己的慨叹,而抵达普遍的人性深度。
抛却帝王的身份不说,这样的李煜,能不让自诩读了很多书比哥哥有文化,自己是个文艺青年的赵光义羡慕嫉妒恨嘛。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煜这个软弱的皇帝,倒是个很勇敢的诗人。
也许从登基的那天他就明白,作为一个皇帝,他注定要成为失败者。
但当这个失败如期到来时,他并没有真正地退缩,而是勇敢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
不能在政治舞台上称王称霸,但可以在词坛上获得霸主地位。
是的,成为了词坛霸主的李煜,超越了一个普通的亡国奴的身份,超越了世俗的丰功伟绩,成功地把自己重塑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皇帝,成为了此后所有婉约词人仰慕的标杆。
因此,对于李煜的一生,也许可以这么总结:
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作为诗人,他则是个神话。
而宋朝由于社会文化经济的高度发达,市民经济出现,宴飨流行,也早就了人们对诗词和音乐的极高兴趣,也就是对流行音乐的渴望。
故而,在有宋一朝,词迅速崛起,成为了宋朝文人间的主流,而李煜就是在唐诗和宋词之际,不可不提的一个人。】
陆游道:“李后主可不是个什么好榜样啊!”
“昔年六一居士就是看不惯自五代以来流传的浮夸之风和宴飨文化,才专门写了一部《五代史》,此书不是正史写法,而是专门挑出五代时期名人轶事,用文笔进行讽刺!”
“李后主和那李庄宗何尝不是一样的伶人亡国?”
“我大宋故都不也是伶人灭国吗?”
【网友说:
“李煜就是乾隆眼中的自己!”
“南唐后主不是啥好皇帝,但是绝对是个牛逼的诗人,还有他的纸,澄心堂,也是千古绝纸。”
“相反,李煜虽然文艺的本事大于治国的本事,用在文艺创作上的时间也远远大于他处理朝政的时间,但李煜死后消息传回江南却是家家痛哭悼念旧主......
因为李煜这人治国好宽仁,他治国没有一统的大志向,所以对内宽仁不嗜杀,松刑法减赋税,为人又纯孝,要不然怎么会在李璟那么多儿子里脱颖而出?
李煜是真的为人纯孝仁慈。
所以你想,守着小地盘在乱世过得悠哉哉的江南百姓,被大宋统一了,然后为了统一大业交税都比之前高了,他们能不想念李后主吗?”
“别的人封什么诗圣诗王词圣词王的那都不行,就只有李煜,他还真是个写词的皇帝。”
“笑死,楼上的李煜能和诗圣词圣碰瓷吗?没有人生的最后三年,李煜的评价就和陈后主一模一样!”
“千古词帝李煜,万古诗帝乾隆!!”
“乾隆还会写诗?”
“楼上的你不知道吗?俺乾隆诗帝可是一生写了四万多首呢!”
“这么厉害!我怎么不知道啊?”
“因为没有一首拿得出手。”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宋词很美,但我觉得宋词和唐诗对比有一点很不好,因为是词牌名填词,所以有些人写的实在是太超标了,直接把词牌的上限定死了,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等等。
这些人写的词牌之后,再无人敢写了......”
“最喜欢的就是林花谢了春红,我觉得它比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有味,它有各色天地交融的纯粹,还有怅然若失的无奈,第一次读懂这句诗,再联系李煜的境遇,那种身临其境跃然纸上......”
“艾伦啊,你最近又学了什么诗词啊?”】
嬴政:“后面的皇帝很闲吗?怎么能培养出这么多无用于治国的爱好。”
“朕恨不得一天的时间都多一些,好将大秦治理的更强大。”
......
朱元璋笑了,“这个乾隆皇帝就是咱大明后面的那个鞑子朝代的皇帝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这是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写诗吗?”
“这种人当了皇帝,难怪清朝让我中夏堂堂的天朝上国最后沦丧百年!”
而大清时空,乾隆却一脸的坨红,很明显他对天幕这种“无端”的诋毁感到不满:
“谣言!朕哪里写了这么多首?”
“朕写的都是精品!满朝文武都直夸的好作品!”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6_136148/c2479331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