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太子回到京师。
听说黄易活着,但却落下了残疾,以后只能坐轮椅了,老朱长舒了口气。一个残废就安全许多了。
“哼,老二这个魂淡,一个老鼠坏锅汤,他一个人在长安横行霸道就算了,偏偏不长眼,坏我一个栋梁之才!真是该杀!”
“对了,他隐居何处?派人盯住了。死仇已经结下,他终究是个隐患。”
朱标不满道:“父皇,妹夫已然答应不报仇了,您何必苦苦相逼呢?”
老朱训斥道:“别看你跟他相处时间最长,可你们谁也没有朕了解他。”
“他对我们有大恩,所以朕可以答应让他当个富贵闲人,隐居山林。”
“但身为皇帝,朕必须警惕一切隐患。当年的李善长是如此,现如今的黄易同样如此。”
“标儿,朕可以不计较你的妇人之仁,但将来等你坐上这个位置以后,朕不希望你还如此意气用事!身为皇帝,不能对任何人有绝对的信任。”
知道拗不过老爹,朱标求情道:“父皇,儿臣恳请父皇开恩。这个看护的人选由我来派,不要再伤害他了。”
沉吟片刻,老朱终究是答应了,要说宠儿子,老朱虽然心狠手辣,但是真的宠这个大儿子。
朱标拿出了那本册子,“这是妹夫亲手所写,他说是最后送您的礼物。”
什么东西?你看过了?
朱标摇头,“妹夫说,只能您一个人看。”
老朱皱眉道,“防人之心不可无,来人,翻看此书。”
大太监李恒亲手翻看,“陛下,这好像是一本账册,但很奇怪,不知道是计算什么的账册,老奴看不懂。”
他很聪明,即便是能看懂,此时也该说看不懂,否则必死无疑。
老朱亲手接过,挥退了其他人。
一页页翻看,老朱也一头雾水,嘴里咒骂道:“这个魂淡,明知道咱学问浅,偏偏故弄玄虚考验咱……想说什么直说不行吗?”
朱标差点笑出声来,心说您老哪里是学问浅?分明就是没学问。除了佛经,您应该没正经读过书吧?
“标儿,你也来看看,他写的这是什么东西?好像是在算账,可又不说是算的什么。”
朱标凑过来看了片刻,有些嘀咕道:“父皇,这个像是人口册子,不像是账册。如果是账册的话,应该注明银钱数额,可这只有数字,完全不带其他数额。”
人口册子?
“对,父皇请看,这个模式有点像是家谱形式,这是第一代,这是第二代……”
“但是跟家谱不同的是,家谱上记录的每一代、每一个成员的名字。但妹夫这个册子上写的是人数……等等,我好像明白了。”
朱标恍然大悟,然后快速翻到最后一页,果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数额。
“父皇,这是妹夫推算的大明国运。”
国运?
“不错,他是在向您进谏。”
“你仔细说说。”
“您看,这是我朱家第一代,也就是您和母后两人。然后第二代,是诸多皇子亲王、公主。”
“再往后是第三代,每个皇子亲王都要开枝散叶,然后一代代的……直到十代以后,朱氏皇族的人口将达到一个惊人的数量。”
顺着儿子讲述的思路,再看最后那个巨大的数字,老朱也明白了。
“百多万人?”
老朱满意的说道:“我朱家人丁兴旺,好事。”
朱标却皱眉道:“不,书册上不是朱家最终人数。而是十代以后,朱家身有爵位的人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那些五世之后已经成为平民的朱家子孙,并未计算在内。”
“如果把所有人都计算在内,这些人数至少要翻一番。”
老朱依然没意识到问题,反而大笑起来,“朱家子孙遍布天下,江山可永固矣。”
朱标按住了父亲,“不,这本书的意思是,如果真是这样,大明十世必亡。”
什么??
“混账!那小子敢诅咒我朱氏皇族?”老朱大怒。
朱标却认真的说道:“父皇,不是诅咒,而是事实。”
什么事实?难不成他能看透未来?老朱不服。
朱标解释道:“不需要看透,完全可以计算出来。”
老朱皱眉道:“好,那你计算给我看。”
朱标分析说道:“父皇,我大明的税收,除了那些用于军备和建设的,大部分的钱款都花在哪里了?”
“当然是给天下臣工发薪俸了,还有每次大战的抚恤,日常征兵等等。”这是老朱的工作,他太熟悉了。
朱标问了一个问题:“那您可知道,现而今我大明的官民比例是多少?”
老朱沉吟道:“大明立国日短,人才紧缺,科举未开,很多地方都是一人身兼多职。现在全国有人口大概六千万,官员也不过三万人。”
“所以官民比例约为一比两千。”
朱标点了点头:“官员不事生产,也就是说,两千个百姓交的赋税,可以养活一个官员。”
老朱赞成道:“可以这样计算。”
朱标接着计算:“如果算是勋贵、亲王、皇子、王子、公主等勋爵呢?虽然这些人加起来不足三万,但这些人的俸禄比地方官要高。儿臣以为,他们可以当三万官员。”
老朱点头赞成,“可以。”
“所以就是六千万百姓,养活六万官员、勋爵权贵,一千人交赋税养活一个人。”
朱标沉声说道:“那么十代以后呢父皇?即便是人口翻一翻。可按照这本书册的计算,单朱家子孙还在食封爵俸禄的就有一百多万。如果算上官员,恐怕整个权贵阶层不下二百万人。”
“一亿两千万人养活二百万权贵,也就是说:六十个百姓的赋税养活一个权贵。”
“父皇,您是清楚的,即便是按照最高的田亩产出,六十个人所交的赋税,也养不了一个官员一年的开支。”
“介时天下必乱!”
老朱沉默了,他想起了自己早年时候的一句民间童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天三顿打,不反待如何?
按照这个计算,大明十代以后就会步故元的后尘?
朱标沉重的点头:“国事方面,妹夫从不开玩笑。”
老朱眉头紧锁,硬声说道:“不,我要找人论证一下,不能只听他一个人的。”
于是老朱召来了李善长、六部尚书。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8_138351/c9124657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