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李卑目送他骑着李远的坐骑出了军营才向那名太监问:“圣驾是否到了陪都?”
那名太监点头:“已经到了陪都,现在是皇长孙坐镇京师处理政务。”
李卑心说:难怪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太监们对这个戴罪的‘六品官’如此恭敬,皇长孙坐镇京师,那林峰恐怕到不了陪都就被‘官复原职’了。
林峰单骑离开了军营,一路上他不住驿站去看那些趋炎附势的人的嘴脸,饶小路走捷径直向陪都赶来。一路无事到了陪都,离城尚有几十里的时候远远就见到张辅的军营严整的分布在旷野处。林峰拉住缰绳来到高处眺望整个营寨严整的布局,心中暗赞:“果然远非丘福之辈可比。”
他这句自语才刚出口远处一个洪亮的笑声已远远传来:“我道是谁居然登高窥探我军营寨,原来是林将军啊!”
林峰拉转缰绳看着单骑由远而近向他行来的张辅:“安国公取笑了,败军之将特来张将军麾下效命的。”
张辅骑马来到林峰面前拉住缰绳:“早知林将军这几日必到,因此张某在这里恭候多日了。”
林峰将手中亮银双刃戟挂在马鞍上:“安国公因何来此等我这个佐领呢?”
张辅微微一笑:“林将军不会心胸狭窄到因张某一语之失而永远视张某如仇人吧?”
林峰愕然转头看着张辅,此时的他早已经不是才刚加入南海门的时候头脑那么简单了,张辅这一句话背后隐含的深意,使他越揣摩越觉得张辅似是故意在皇长孙面前说那番话的。只不过他既不敢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测,又想不通张辅为什么这么做:“张将军此言何解?”
张辅并不多做解释:“听说林将军在阵前遇见了对手?”
林峰已无心思再理会过去和张辅之间的私怨了:“这三人武功修为都不在‘阴阳魔’曹盛之下,无一不是绝顶高手。其中一个是看起来三十来岁穿一身青色罗衫的艳丽女子,另外两个一个是中年文士一个是红袍道人。”
张辅眺望着远处的军营:“听你形容他们的样貌我猜测他们十有**是‘赤阳真人’、‘玄魔女’和‘雪山炼士’。他们一向有志问鼎中原武林,因此不敢明目张胆协助蒙古叛军;只不过敌人的实力比想象中更加强劲,确是事实。”
林峰料想下次如果能随军出征必然会遇见哈赤这样的绝顶高手,因此抱定了李卑教他那个安身之道:“我不过是一个佐领,行军打仗的时候张将军安排我到前锋营里效命就是了。”
张辅微笑着看了他一眼:“林将军是走捷径小路来的吧?兵部已经升你为副将军了。这是圣上御笔定夺的,兵部文书早到了军营,只不过传旨意给你的人走的是大路,因此没遇见你罢了。”
林峰一点欣喜的神情也没有:“不知圣上打算何时出征?”
张辅说:“圣上已经从南七北六十三省一共抽调了五十万大军正分头开赴河北。等这些兵马聚齐后操练一下已经是秋末,因此圣上即使要出兵也必会等到明年春天。”
林峰自语道:“如此说来至少还有五个月时间。”说着一夹马腹:“我要去面见圣上了。”说完人已纵马飞奔而去。
林峰到了陪都的皇城城门外的时候翻身跃下马来走上台阶:“快去传报,就说前敌回来的带罪将军林峰求见圣驾!”
那些受宫门的侍卫们有的认识林峰,更知道他乃是当今皇太孙的心腹哪敢怠慢。听林峰说完之后为首的侍卫立刻施礼:“林将军请稍等,我们这就去通报。”
朱棣此时正在文华殿内看奏折,一名太监进来施礼:“万岁,前敌带罪将军林峰求见圣驾!”
朱棣将奏折放下:“带罪将军?是谁让你这么通报的?”
那名太监慌忙跪倒:“乞禀万岁,这是林将军自己这么说的。”
朱棣冷淡的说:“自己这么说的?前敌归来的将士自悔战败之果乃是好事,他们浴血疆场功在社稷怎可因一时之胜负而论长短啊?宣他进来,让他带剑上殿!”
过了一会儿林峰双手托着青虹宝剑走进文华殿叩拜朱棣然后将青虹宝剑举过头顶:“末将未能完成圣上重托特来请罪。”
朱棣从龙书案后面站起来走过去亲手将林峰扶起来:“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次兵败乃是大军轻敌激进的原因,怎么能全怪在林将军一人身上?”他亲手将青虹宝剑给林峰佩带在腰上:“朕虽然不在前敌,但对那里的情形也能料出一二。林将军在后军负责押送粮草从无闪失,在大军被围困的时候你能不顾个人的生死明知前有十万蒙古铁骑也甘愿赴死,忠义之心朕很觉欣慰。”他拉着林峰的手温和的看着他:“但是,林将军没能及时劝阻丘福不要轻敌激进,并非是因为林将军没有看出蒙古叛军的意图吧?”
林峰心中一震感慨的叹息一声:“圣上英明,臣确实早已感觉到蒙古判军接连战败事有蹊跷,只是丘福等将军都是靖难元勋,我不过是一个运粮的偏将,商议用兵策略的时候末将根本无参与的机会,更谈不上畅所欲言了。”他说的婉转,但朱棣何等聪明,立刻知晓是因为丘福等人根本不采纳他的策略,甚至是故意排挤他才有如此结果的。
朱棣沉痛的说:“十万大军啊!”他回到了龙椅上坐下:“依林将军之建,对丘福等人轻敌激进致大军惨败之罪,应如何处置啊?”
林峰施礼:“万岁,臣以为丘将军等人有功无罪!”
朱棣心中暗道:苏千里的弟子果然非同凡俗之辈,换了心胸狭窄之人定会借机会排除异己,将兵败的罪过全退在那些殉难的将军身上。他想着心事语气平静如常:“哦?为什么?”
林峰施礼并将李远将军在阵前自尽以激励被围明军的经过说了一遍:“此事是臣亲眼所见,李远将军不愧是忠勇双全的真豪杰。”
朱棣拍案赞叹:“好,李远将军等人不愧是我朝元勋,果然不负当年对朕许下的宏愿!传旨,给李远等五位将军建忠烈祠。”
林峰叩拜:“万岁圣明。”
朱棣温和的说:“林将军请起,这个旨意你去颁布吧。”
林峰谢恩后并不起身:“臣还有关于备战的事宜要禀报!”
朱棣说:“你回来的如此迅速是走小路来的吧?朕料想你也是没遇见传旨的官员。朕已封你为张辅的副将,原先你亲自训练的禁卫军骑兵营兵马依然归你统帅,你就统帅这三万兵马配合张辅将军做好备战的准备吧。”
林峰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来的,手中有了自己亲自掌握的兵马,将来再征蒙古的时候他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长处:“谢万岁。”然后起身离开了文华殿,向李远等五位将军的家人宣读旨意去了。
林峰走后,朱棣陷入了沉思:本来他指望自己一道迎击蒙古判军的旨意下去后,江湖上的正道帮会和绿林豪杰都会群起响应,可结果确是除了南海门苏千里把得意弟子派来兑现前约外,其他的帮会都抱着观望的态度!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夺到了皇位之后大杀前朝群臣一事引来的后果,但是当时的情况确也容不得他有半点心慈手软。
关于江湖中存在这五大世家的事情他早已经有耳闻了,但对于五大世家在江湖中的势力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整个江湖都没多少人真正知晓,更别说他这个皇帝了。原本他是打算消灭了蒙古叛军,就开始筹划瓦解江湖中存在的这几股势力非同小可的世家豪门,但现在看来没有这些江湖大家族的支持,朝局依然难以稳固!
太子一方和南海门的密切关系他早心知肚明,甚至连自己的爱孙如何器重林峰他也早看在了眼里;正因为如此在丘福等汉王的心腹统帅大军迎敌的时候,他才偏把林峰派去当了后军的押粮官。张辅同南海门暗中不和他在当日在校场比武的时候就隐约感觉到了,后来细一调查才从自己爱孙的口中知道了起因,是因为张辅言语中曾经辱及南海门的创派祖师。
苏阔海当年不止一次救过朱棣的命,并为此最后死在了蒙古第一高手的手里,南海门因此也和关外武林结下了难以化解的仇怨。此时想来这个南海门目前在朝廷中虽然和太子方面交情莫逆,但先是受汉王体系的将领排挤,接着得罪了大将军张辅,还要面临着关外武林和江湖敌对势力的各方面压力,简直可以说是四面楚歌了。
一直以来江湖中的门派世家以南海门对他最是拥护,如今南海门弄到了这样的境地,朱棣感觉到自己不能不婉转的拉南海门一把了。否则江湖中人见到拥护朝廷的门派最后都落个土崩瓦解或者被朝廷吞并的下场,那还有谁会拥护朝廷呢?
这一次他让林峰去宣读对李远将军等人的恩旨,就是将这个天大的人情留给了南海门,这样一来可以稳固林峰在军中将领里的名声,二来也可以缓解一下汉王体系的势力对南海门的敌意。
朱棣思索着如何化解张辅和南海门之间的积怨更妥当,因为他对于江湖中人‘头可断、血可流、名誉不可丢’的性格可是太了解了;张辅出言婉转的把南海门的创派宗师骂成了‘跳梁小丑,’胆子实在也是大的没边儿了。
朱棣边思索着边翻阅奏章,刚巧翻阅出了一封弹劾林峰在出兵前曾经私会蒙古判军奸细,舆图不轨的奏章。朱棣将那封奏章丢在了书案的一边,对于这件事情他早听太子婉转的向他陈述过,详细的内情他自己也派心腹查过,根本就是有人在故意要陷害南海门,并借此打击太子的声誉。
正如林峰当时说的那样,出兵前林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偏将军;押运粮草后面还有一个李卑大将军监督着,蒙古判军的间隙找到任何人也不可能去游说一个无兵无权的小偏将。
他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太子,但他确是爱极了聪明绝顶的皇孙朱瞻基,因此他对于太子一方才一直采取着回护的态度。眼见朝廷中有股势力隐约到了非要至南海门于死地的地步了,这股势力之庞大不但超呼了他的想象,而且还有江湖势力在暗中支持,实在不能不让他心声警惕。
朱棣略一思索立刻决定将化解南海门和张辅之见的私怨这一个人情,留给自己的爱孙来做;那样爱孙有了南海门在江湖中的势力支持,即使汉王一党要排挤他也不得不有所顾虑。因此朱棣决定暂时不理会这些事情,只婉转的劝解一下张辅和林峰两人让他们协力以大局为重……有道是英雄惜英雄,也许疆场上共同奋战双方的仇怨自然会淡化了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朱棣感觉到心中又去了一块心病,因为他一直以来颇在意江湖势力做大;现在他才醒悟过来江湖中的门派势力,实际上再怎么折腾都还是抓在朝廷的控制下。因为那些江湖帮派分属于各个势力互相掣肘,名望越大的门派世家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大可不必刻意去理会它们;免得凭白将本来拥护自己的人迫的不得不和朝廷作对,那才叫得不偿失呢!
他这里的心理活动林峰自然不会知晓,领了旨意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骑着李远将军送给他的那匹宝马,带着宣读圣旨的官员到大将军李远的府邸去宣读旨意。
让武将去宣读旨意这还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回,聪明的人一眼就看的出来皇上对于南海门和对于林峰的爱护之意非比寻常。而李远将军旧友故交们听说是林峰将李远将军阵前自刎的事情禀报了万岁,才换来如此殊容得建忠烈祠后,对于这个本来受过李远等大将军排挤的年轻将领的胸襟无不佩服。
考虑到林峰和南海门很得皇上的信任,考虑到南海门和太子一方的密切关系和林峰与皇长孙的密切私交,原本林峰在朝廷中因为升迁太快而面临的四面楚歌的境地,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朝野上下几乎没人不夸奖他的忠勇和武功,而他单人冲阵在十万蒙古铁骑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的情景,更被前敌回来的将士们越传越神,几乎已经成了朝廷武将中无人不晓的美谈。
原本以为自己本来就处处受人妒忌,这一战败一定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林峰,对于这一变化要多惊讶有多惊讶。他回忆起了张辅那天让他一直没琢磨清楚的话,思索着自己所处境地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既觉得似乎有人在帮自己,又实在弄不清楚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
他想起了自己对战曹盛将要落败的时候出现在自己耳中的那个神秘的声音,多亏那个声音自己才振作精神挽回败局,而自己才因此而奠定起和绝顶高手抗衡的信心。他很清楚那人既然能用千里传音的功夫提醒自己,武功修为定然是深不可测,但他搅尽脑汁也想不出自己什么时候认识过这样一个不明来历的绝顶高手。
几十万大军将要在皇帝的带领下出征蒙古是何等的大事,战前准备的事宜很是烦琐。林峰根本无暇考虑别的事情,一面协助张辅调动兵马,一面将重新拨归他统帅的骑兵营三万铁骑加紧训练,为明年的二征蒙古做准备。
尽管现在朝野上下对他是一片的赞扬声,但他自己依然紧记着李卑对他的劝告;除了操练兵马以外他很少出军营,更从来不主动和任何人攀交情;外面的将领和官员来同他拉关系,他也是能谢绝就谢绝。
平日里空闲的时候林峰只是在自己的中军帐里读兵书和练武,舆图在同哈赤正面交锋前使自己的武功修为再精进一个层次。他这个做法虽然引得一些想借机会同他拉关系的人的不满,但确换来了当今圣上和朝廷里如张辅、李卑这样品性正直的武将和朝臣的欣赏。
这一次随同圣驾出征的都是张辅、朱能、李卑这样性情耿直的名将,因此林峰非但没受到这些元勋们的排挤,而且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各个省抽调来的精锐兵马先后到达顺天,五十万大军云集在这里,才使因丘福统帅的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而有些慌乱的民心安定下来。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187/c411263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