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接受ericlin0302兄的意见,从本章起,开始对洪杨等进行直接描摹的尝试——先前都是通过顾迩然的感受间接体现——本来这部分是打算放在第三卷中着手的,主要是担心在一卷书中变换叙述角度会影响情节流畅,破坏阅读的完整性。不过如果一直雾里看花,相信大家也会觉得不过瘾:老是单线发展,可读的趣味性一定受影响呐……
事实上我并无意把洪杨写成反角,凡人孰无私欲,不过上位者尤须克制,否则造成的影响后果之大,反成罪衍,如天京事变的悲剧……即是如此,毕竟他们都还执著于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否出于个人野心,但悲剧英雄是值得尊敬的。
因此,我也不想在天国事业方兴未艾的前期讨论所谓“反动政策”(天国前期最不得人心的政策是男女授受不亲——连夫妻也得分别男行女行,一时民间怨声载道,而坚持该政策最有力者便是杨秀清——呵呵,主人公应该很快会尝到这个“泯灭人性”政策的苦头了,具体如何,请期待第三卷,现在先卖个关子的说……),原则上虽然理想主义,对部分历史时代局限下的缺陷最好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看。
当然,洪杨都是老江湖,主人公的一点小聪明,未必够看。他的有些作为,上头并非不知道,只不过出于可以利用的目的,而稍示放纵吧!所以,路还要走,挫折,也还照有……
本章的叙事方法只是尝试,大家看是不是更好,有意见千万提出来,偶好仔细斟酌:改进,或者……呃,“改退”!
※※※
“臣顾迩然见过东王九千岁,千岁千……”
“免礼免礼!”挥手制止了他刚刚说了一半的祝词,杨秀清的心情似乎极好,“兵贵神速,水师功劳尤大——迩然你一路辛苦,本王心里有数,大局抵定后,富贵封赏自不待言!”
“辛苦?”心里犯着嘀咕,顾迩然一边偷偷打量东王的表情——自己可没有做过什么大事啊?
分兵以前一路上冲锋陷阵的都是罗大纲,而主要功劳肯定少不了秦日纲这位元勋和“国舅爷”赖汉英,他顶多不过是敲敲边鼓而已——如果这“辛苦”是另有他指,难道自己的小动作已经被东王发现了?但看看东王的神情却有不象,其以己名直呼,更有加恩笼络的意思。
“若能取下南京,我军基业尽在江南——千里长江、利在舟楫,争雄水上,非有强大的船队为依托不可,我看你整顿的部下都还不错,好好把握,日后自当大有作为啊!”
“是、是!殿下厚爱,臣敢不尽力?自然鞠躬尽瘁,期报之于万一!”原来如此,是自己多心了,在杨秀清看来,他的治军成绩越出色,对抗洪秀全的筹码也就越有分量,至于顾迩然是否脚踩两条船甚至自行其事,甚至没费心思往这个方向去考虑!
既然boss对自己的表现还满意,这份工可以安心打下去呢!暗地里松了口气,顾迩然在心中默默盘算起眼前的局势来。
乘胜进军,这样无风险的买卖,天兵将领们绝对是个个争先的:一八五三年三月六日,水师罗大纲的先锋战船,率先赶到南京江面,自武昌出师以来,水路全程一千四百余里,恰恰一个月走完;之后北岸陆路上林凤祥、李开芳部也相继跟上,进逼到了南京城郊!
而完成整顿后的顾迩然部,也与东王指挥的天兵主力会师,随后直趋南京!既然天王默认,又有东王罩着,他所作的军事编练和人事安排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既成事实,本人在军中的威望更是一线飙升。由于在继续进军的一路上又不断吸纳新加入的各路分子,顾迩然的直系部下已经接近两万,约占了水军全部实力的三分之一强!
清兵残余的阻碍力量都被先锋部队扫荡干净,主力开进极为容易,速度尤快,所以到三月八日,太平军全师水陆大军数十万已经把南京这座方圆六十六里的江南第一大城,围得水泄不通了。
如今水营夹江立寨,北自新洲的大胜关起,连营数十里;而南边七里洲,则由顾迩然所部全包下了。大大小小近千艘的船队,林立的桅杆篷帆声势浩大,极其威武壮观,令来视察的杨秀清赞不绝口!
虽然目前新丁缺乏训练,还远不足于老兵相比,但顾迩然在短期内有如此的整合手段,已经堪称高明了——太平军一向不分船制,往往兵丁兼作水手,炮兵自筹弹药,效率低下且管理混乱。顾迩然下令按照船只制式大小,分成快蟹船、长龙船、舢板船,执行作战、侦察、运输等不同的分工,俨然自成一体,客观上弥补了新手对多样司职的不熟练,至于别出新裁的编制让杨秀清大为赞赏,则算是意外收获了。
不过,东王口中的“大局”、“作为”,怎么听都感觉其中味道不单纯啊!望着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杨秀清,他眼前晃过的是另一张不怒自威的面孔——天王洪秀全的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就是以杨秀清的威风,也不能完全将之排斥掉哩。
……
从来创业容易守成难,天国自金田起兵以来,迄今以有百万之众,攻下眼前这南京城,自是毫不费力吧?按照不能共患难的一般定律,现在大约已经到了摊牌的前夕吧?
酒不醉人人自醉,权力也一样吧?目前虽不能说已是大功告成,但开朝建制的条件已经充分,皇帝大位这样诱人的果实,足以有令英雄折腰的魅力啊!真的很难想象当年那群为了共同理想走到一起的志士啊!
完全沉浸在自己构想宏伟蓝图中的杨秀清,并没有看破顾迩然的小算盘:风云际会,的确也该到他风光之时了!
当年起事之初,为了迅速窜起,他借口洪秀全营救冯云山被捕时的权力真空,谋取了“代天父立言”的地位,虽然得计于一时,甚至得到了洪秀全为稳定军心的追认,名正言顺地坐上了天国第二把交椅,但是由此也引发了洪秀全一系的强烈反弹。
首先便是冯云山主持“御妹”下嫁,把洪宣娇许配给了萧朝贵,把这个从紫荆山烧炭时就帮着自己的左臂右膀拉拢过去——之后又暗示萧朝贵假托天兄,在精神控制上制衡杨秀清的地位,防止其一家坐大;另一方面,虽然杨秀清是名义上的正军师,掌握全部军务,但洪秀全却在其麾下将领中大肆安插亲信,以至于他的军令时常无法贯彻,不得不借助严刑峻法树立威权,至于因此失却人心也就不可避免了。
也许在众多部下眼中,自己除了“天父代言人”,更接近严苛的魔鬼哩!高压政策不可能长期保持压制人心的效果,但非如此,又怎能保持住既得的地位?就是饮鸩止渴,也说不得了——“我也不要人敬我服我,只要他们怕我、服我就行了!”这曾一度是杨秀清的治军主张,钢铁手腕委实令人莫不慑服!
好在沙场不归路,将军百战死,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冯、萧二王都已“升天”,伤感之余,杨秀清也暗自庆幸洪秀全再无可以直接掣肘自己的棋子,而独一无二的宗教身份又平添了不少筹码——局势大有好转于己方,但洪秀全真的会袖手旁观吗?
眼看钱江活动频繁,而石达开的地位也在天王刻意提点下骤升,杨秀清自然也不会闲着,接受先前的教训,自然得留意防止天王再度令自己陷入被动的部署—— 因此,他也开始对于部下着意笼络,封官许愿的施惠程度远远超过先前;至于在军队的各个领域中布置私人,更是不后于人——竭力扶植顾迩然也是为此,他之格外看中这个年轻人,不止是其军事谋略的才能,顾迩然对他“天父附体”的洞察,也是一大原因。
杨秀清当然知道降神术愚民则可,脑筋灵活一点的人,绝对不会被长久麻痹,宗教权威自然不能放下,但把握住基础势力更为紧要!寄希望空口白话的“天父附体”,反而不如真刀真枪的管用!
部下要忠诚,头脑也得管用,武昌攻城时顾迩然闪烁其辞的提议令他惊惕之余,更兴起坚决收为己用的念头,于是才有了令顾迩然出尽风头的作战机会。不过,骏马再好,也不可放松辔头,看了看面前这个谦恭的少年检点,他踌躇满志地笑道:“达开已经到了仪凤门外静海寺驻营,水师主将都集中在彼处,我已着人通知林、李诸将,前来商讨如何攻城,你也跟来商议商议吧!”
※※※
首发幻剑 转载请保留
;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695/c41931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