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2章江南钦差(长篇连载詹玮著)
皇子永琰,一听师傅帅承瀛说出文题《僧敲木鱼石》,心中便多了些想法,说道:
“老师,你前个时期,出了《明月叫天边》和《黄犬卧花心》两个文题,让我去江南走了一趟。但是不管怎么说,还算是有所收获,终于得到了解答。然而,现在你又出了个《僧敲木鱼石》,并要我去鄂东走一趟。请问,何为木鱼?”
“当然是僧尼敲打的木鱼了。”帅承瀛道。
“既然是这样,为何又说有个‘石’字呢?难道木鱼还有石做的不成!”
“问题就在这里。你前时去江南蒙山,不也是有些疑惑吗?”
永琰一听,觉得这话也有些道理。前时,因为寻访江南,才得知“明月叫天边”和“黄犬卧衣心”的学问。现在,师傅这样要求,想必有此必要,既体察了民情,又可得到知识,以为双收。心中便也暗自同意了。随即,永琰来到父皇乾隆处说之。
正这时,大学士刘统勋来见乾隆。
刘统勋深知帅承瀛的学识。这会儿,待他听过了永琰的话后,说道:
“皇子,可以出去走一趟,看看皇祖故地鄂东,再看看老师帅翰林的家乡寻阳,一定会大开眼光的,尽管去吧。”
乾隆早就同意了。这会儿,听了刘统勋的话后,说道:
“皇儿不必推拖,莫怕辛劳,出去走走,会大有好处。收拾收拾,你们就行动吧。”
皇子永琰听了,这才由前班人员随行,一起向鄂东地界进发了。
他们出了山海关,来到了大雷池城地界。天近正午,他们便在路边的一个驿站亭子里歇息一下。
永琰无意抬头一看,见亭子上有人画了张《百鹅图》。再一看,见那图上还有人题写了一诗,云:
鹅鹅鹅鹅鹅鹅鹅,
一鹅一鹅又一鹅。
食尽皇家千种禄,
凤凰何少汝何多!
永琰读到这里,拍案叫绝。他想,这诗看其头两句,真是平白无味;而到后两句,却是奇峰陡起,不同寻常。他又想,这一定是位高手所做。但是,题诗并未题名。于是,他向身边的随从说道:
“你们出去访查一下,看这诗为何人所做。”
哪想,他的这话刚出口,竟有一位老者来到跟前。他听了永琰的话后,主动地搭话道:
“要说起这诗的作者,还真有一个故事呢。”
随即,他便讲了起来。
一日,有四个乡间的劣绅,闲着没事,便在这个亭子上坐了下来,借以纳凉,顺便地吟起来,以卖弄风骚。偏巧,城边大雷池里游来一群鹅。于是,他们便相约以鹅为内容,共同联诗,每人一句。
甲首唱道:“雷池游来一群鹅,”
乙接唱道:“鹅公鹅婆唱鹅歌。”
丙、丁两个劣绅听了,一时答不上来,只急得抓耳挠腮。
偏巧这时,有一进京赴考的举子走到这里。他见四个劣绅闲得百无聊赖,便有意要戏弄他们一下。于是,他说道:
“二位若不嫌弃,鄙人愿替和两句。”
二绅举目一望,见是个举子,便赶忙说道:
“有劳学公,请教相助。”
那学子听了,望望四个百无聊赖的劣绅,又望了望大雷池中游去了的鹅群,随即说道:
雷池游来一群鹅,
鹅公鹅婆唱鹅歌。
两个鹅公放两屁,
两个鹅婆噎两嗝。
众人听了这诗,知道是戏弄,便都笑了。
永琰也笑了。
随即,永琰问道:
“那个举子是谁?他可真有学识呵。”
那老者听了,说道:
“你要知道那举子,就知道这诗是谁做了。”
接着,老者又讲起《百鹅图》题诗的来历来。
也是在同一天,也是在这里。
四劣绅眼见遭受到了嘲笑,实在有些不服气,便要与这个举子比试一下诗才。
甲绅指着驿站亭子上画的《百鹅图》,说道:
“此图向未题诗,既然你有诗才,何不露上一手。”
乙绅也随着应和道:
“此地无银三百两,你要能给题上诗,也免得我回家去再唤小儿来了。”
丙绅和丁绅同时说道:
“也倒是,我们都是食皇家奉禄的人。你参加科考,想必也是要食皇家奉禄。既然食皇家奉禄,若再题不上这诗,岂不让人耻笑,遗下话柄!”
那举子听了,笑道:
“是啊,如今食皇家奉禄的人实在不少,可是有几个有用的呢!”
于是,他挥毫在《百鹅图》上写道:
“鹅鹅鹅鹅鹅鹅鹅,”
众绅一看,都笑了起来,说道:
“一句闹出七个鹅来,说不定这位学士还要弄出三个鹅来,以便凑成‘十’这个整数呢。”
那个举子听了,说道:
“好,那么就再来三只鹅。”
随即写道:
“一鹅一鹅又一鹅。”
众绅看了,又是一阵大笑,说道:
“这可真是群鹅遇上鹅先生了,怎么就不见个凤凰呢!”
那个举子听了,说道:
“好,那么就还你个凤凰。”
于是写道:
“食尽皇家千种禄,凤凰何少汝何多!”
那四个劣绅一看,都哑了音。
四绅见诗,想要涂抹,见诗中有“皇家”二字,便不敢了。于是,这诗便留了下来。
永琰听了,问道:
“那么,那个举子是谁?”
那老者答道:
“谁?他就是有名的寻阳才子帅承瀛!”
永琰听了,又看看那诗的字体,认出来了,见果然是他师傅的笔迹。于是,他打心往外益加佩服帅承瀛了。
又一日,他们来到了广济田家镇,在一座关帝庙前停了下来。
这天正好是五月十三日,是关羽的生日,庙上很热闹。
在庙门前,有两个老者,边下棋,边制谜。他们制的谜是:
此字真特殊,
猜它要工夫。
刘邦见了乐,
刘备见了哭。
谜底:打一字。
永琰是个解谜的行家里手。他听了这个诗谜后,心想:这个字谜,主要是在后两句诗上。
“刘邦见了乐”,是什么事使刘邦见了后心里高兴呢?项羽死。刘邦与项羽共同举兵反秦,待刘邦抢先攻入秦国首都咸阳后,项羽就成了他的劲敌。经过五年多的激战,刘邦终于击败项羽,使其在垓下自杀身亡。刘邦自然是高兴了。
“刘备见了哭”,是什么事使刘备见了后如此悲伤呢?关羽死。他与关羽结下了兄弟之交,情同手足。关羽在踞守荆州时,被东吴孙权手下的大将吕蒙用计给杀害了。关羽一死,刘备失去了弘股之臣,他怎么能够不悲伤已极、痛哭不止呢!
项羽,关羽,其名都有个“羽”字。项羽自刎,是死;关羽被杀,也是死。这个“死”字,与“卒”字为同义。因此,这个谜底,应该是“羽”与“卒”二字合起来,即为“翠”字。永琰推导出这个谜底后,深感制谜者历史知识的渊博,文学功底的高深。
于是,他惊异地问道:
“此字谜为何人所作?”
有一老者道:
“此时说了也没用,枉费口舌。”
另一老者说:
“你到庙里看过后,会一并而知。”
于是,永琰便向庙里走去。
他进庙一看,不免可笑。
原来,这是座破庙,梁柱挂满蛛网,堂地落满埃尘,神位上的三尊神像也面目全非。其中,关公关羽的三缕修长髯须不知飘落何处,只剩个光溜溜的下巴;关平手托的帅印也不见了,周仓擎着的青龙偃月大刀不知被何人拿去,此刻是徒手空拳。再看,神像前还跪着几个当地财主,正在顶礼膜拜,以求关公关羽保佑。再看,见一墙壁处,有人题写了一首打油诗:云:
风残雨蚀疾斑斑,
田家镇庙样可怜。
关公顿失三缕髯,
老者忽作一少年。
关平伸手在讨饭,
周仓徒臂打空拳。
财主绅士既来拜,
何不出点修庙钱!
永琰看了,觉着一阵好笑。
他转身一看,见庙的厢房里有人正在数钱。他不知何故,便走了过去。待他问过后,那些人中,有一人说道:
“我们在数修庙捐来的钱款。”
“钱款如何捐来?”
“你没见那面有一首诗吗,是它使得乡绅财主踊跃捐资的。”
“那诗谁写?”
“谁?寻阳才子帅承瀛呀。”
“他何时所写?”
“上次回家,经乡里人相请,他便写下了这诗。他还说,请把诗贴在庙的墙壁上,事后一定有人看到诗句会施舍的。果然,后来施舍者不断。至今,修庙的钱已经捐够数了。”
永琰听了,心想,这个帅承瀛的名气实在是不小。于是,心里益加佩服。
永琰与随从一干人马,又往前行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一个村落。在村头上,忽见几个老者正在用手指着几盏陈旧灯笼在唠闲喀。
永琰也有些累了,便坐在一边休息。
这时,就听人们在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年元宵佳节,正值寻阳才子帅承瀛取中二甲一名进士,在家闲居之时。他见民间过元宵节很热闹,便让家人自制了一对灯笼,然后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上面,联云:
夜黑星亮,星星点灯星星亮;
月白日明,日日垂盏日日明。
灯笼糊得好,对联编得佳,看的人自然是很多。村子里有一个财主也看到了,便邀帅承瀛也给自己家的灯笼上写副对联。
帅承瀛一见这人,便想起了乡亲们对他的谈论和评价。都说他平日专好巴结官府,欺压穷人。并给他下了一个评语,那便是:“不杀穷人不富。”帅承瀛对于这般为富不仁的人打心往外憎恨。这会儿,他听了那个人的相求后,便一口答应下来。
当即拿来纸笔,略加思考,随即写道:
蜡灌心肠,偏有黄昏行黑道,
纸糊面皮,却无白昼见青天。
那个财主虽然有钱,却不识几字,自认为好,便欣然地挂了出去。
穷苦百姓看了,心里都明白,便投给那个财主以叽笑的眼光。
现在,这里所挂的那几盏旧灯笼就是。
永琰听了,暗暗佩服帅承瀛的作法。心想,他年我要承继大统,非要好好整治一下这样的官吏和为富不仁者不可。
没有多久,永琰便来到了寻阳城。
他们没有打扰官府,择一处客栈便住了下来。
永琰想,寻阳是老师帅承瀛的家乡,关于他的故事一定还不少,要悉心地听一下才是。
果然,他听到了这样两个故事。但是,却不是关于帅承瀛的,而是关于寻阳城和它的明代守军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寻阳失陷》:
传说,清太祖努尔哈赤毁掉了叶赫城后,便带兵开始攻取寻阳。
原任鄂东经略使熊廷弼,已被权臣诬劾而罢官;新任袁应泰进士出身,不善用兵。
还有寻阳按御使张铨,与袁应泰是好友。
袁应泰见寻阳城危机,便请驻守武汉城的总兵贺世贤前来援救。
哪想,武汉城破,贺总兵已殉职尽节。
袁应泰见势,只好孤军御敌。
连战三日,官兵所剩无几。最后,袁应泰退到北城楼镇远楼上,准备孤注一掷。
他将他的好友张铨也请来了。流着泪对张铨说道:
“我是鄂东经略使,为武官,当同城共存亡;你是鄂东按御使,为文官,没有守城的责任,当赶紧退去。不然,待清兵逼到,你就走不脱了。”
张铨听了后,也流泪了,对袁应泰说道:
“你知道忠贞报国,难道我就不知道吗?面临此时此境,你我都一样矣。”
袁应泰没有说什么,毁掉了自己的佩剑和帅印,当先悬梁自尽了。
张铨见袁应泰已死,自己也解带悬梁。
这时,清军已攻入镇远楼。见二人高悬梁上,便一起解下,予以救护。
袁应泰未得活,张铨却活了过来。
努尔哈赤劝他归顺,他宁死不降。
努尔哈赤见他为忠臣,不忍心杀他,便把他放掉了。
他回到寻阳城内自己的行署后,向南拜辞了明廷,向西拜辞了父母,遂再次悬梁,直至气绝。
永琰听了这个传说后,深受感动,不由得在旁边赞称道:“袁张二将,虽为明人,精神可嘉,悲风长存,千古不灭。”
那个讲这个传说的人听了,望了他一眼,说道:
“此与我等所见略同。”
第二个故事是《寻阳守军》:
山东沂水县有个人,明末随袁应泰充军?
lvsexs(;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738/c420496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