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田间第一人 > 13、伊甸园就在中国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当伊甸园在古巴比伦与海底之说出现越来越多的困惑,一部分学者在重新审视了《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描述之后,认为其在亚洲的可能性较大。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而且是唯一保持数千年文化历史不至中断的古国。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历史学家们把"寻找伊甸园"--寻找人类文明母国的目光,倾注于中国。

    中华民族的开国史、文明史,始于伏羲,至今八千五百年有余。中华远古文明,更是远播世界各大洲。"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地位"(江总书记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有关学术著作指出:"在7000年前,中国人已有在海上捕鱼的能力了","中国人4500年前横渡台湾海峡已有物证"。(注3)3200年前,连山八卦图就传到了古希腊,在那里出土的一件古希腊陶盆上也有河图,并用古篆文铭"连山八卦图,中国的历数,在遥远的东方。"[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根据玛雅历推算,"玛雅历纪元的年代为公元前3113年,阿斯特克历等殷地安人历法,其图象是中国的八卦太阳历。"科学家们"在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后,确认距今5000年前中国的八卦太阳历即东传美洲,使这种图式一直保存在印(殷)地安人的历法中。(注4)在南太平洋的毛利人和北太平洋的海达人,他们的图腾柱皆与良渚文化和台湾的山地木雕的希凤纹及人像完全相同,证明皆是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居民南北分流的结果,证明他们是航海而去的。至今在环太平洋地区和台湾有一种极古老的可以航海的两头翘的小船,它即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这种船纹在濮越人的铜鼓上比比皆是,而这种铜鼓却广泛出现于东南亚。这就说明,中国先民在距今7000--4000年间有今人不可想象的航海能力。因此,《竹书纪年》说:"夏帝芒东狩于海,获大鱼"。又说"相士烈烈,海外有载。"中国的海岸线和内陆大河大湖造就了中国的海洋文明。(注5)中华祖先所发明的璇玑玉衡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象仪和航海导航仪。

    西方学者安东尼奥·莫雷诺·维亚弗兰卡也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前后,中国人便把丰富的天文知识、数学知识、农业知识、水利灌溉技术和制造青铜器技术、建造技术、还有神权观念等高度文明带到了美洲。中国学者认为,美洲的奥尔梅克文明,就是东渡美洲的殷人重建的殷文明。(注6)在公元前5000多年前,炎帝就发明了耒、耜、耨等农具,继而有垅亩井田、封树划界、阡陌交通、沟渠灌溉,有蓐草锄禾、间苗、点播、收割等制度。炎帝还设稷官专司粟稷种植技艺。

    《旧约》出自希伯莱人,他们对宗教的信仰十分坚定,对伊甸园的描述十分简洁,应该来自极可靠的远古资料。那么,在中国的古籍中,有无与伊甸园相似的描述呢?有!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问道,是谁叫安登作了统领大帝,女娲的身体是怎么造出来的。犹太人移居的河南开封,有一个以色列教碑,上面也刻着阿耽和女娲的名字,说阿耽就是盘古,是阿无罗汉及亚伯拉汗的祖先。不仅如此,圣经创世纪前十一章关于人类早期共同史的记述,在中国古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印证:

    圣经说: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在空虚混沌中创造了天地万物;

    老子说:从无中生有,及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圣经说:第七日,上帝造完万物就安息了;

    周易则神秘地说:七日来复,天行也;

    圣经说:伊甸园里有四条河,流出珍珠玛瑙;

    淮南子说:天下有四水,凡此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

    圣经说: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智慧树;

    山海经说:都广之野有不死树和圣树,圣树又叫睿木,"食之令人圣智也";

    圣经说:人类始祖贪吃了智慧树的果子,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并由基路伯和火焰之剑阻断了人神通路;

    尚书和国语上说:人犯了罪,上帝命重黎堵绝天路,上下不相往来;

    圣经说:后来地上充满罪恶,上帝用大洪水冲刷了大地;

    淮南子、国语上都说:共工为始作乱,震滔天洪水,祸害天下,天柱折,地维绝,水潦尘埃归;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山海经》。《山海经》中,有一段描述,很接近《圣经》中对伊甸园的描述。

    《山海经·海内经》中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种,鸾鸟自歌,凤鸣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榍,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注7)

    都广之野河流贯穿,水渠发达。黑水是条大江,青水、若水以及数不尽的溪河,环绕着都广之野上神女们居住的矮丘。许多的丘陵(九丘便是许多)环绕着都广之野,而在都广之野的正中,立着一棵参天大树,名叫"建木"。这棵奇特的"建木",据说是由黄帝所树立的、既是众帝上下的天梯,也是用于考察太阳升落的。

    如果以《圣经》中对"伊甸园"的描述,来比照《山海经》上对"都广之野"的描述,两者之间相似之处甚多:

    一、伊甸园有一条大河流经乐园,分为四支,灌溉四方。

    都广之野在"黑水之间","黑水青水之间","有若水焉",水系相当发达,并且"水络九丘"。

    二、伊甸园有夏娃、亚当;

    都广之野则"素女出焉",有大嗥(即伏羲)。

    三、伊甸园气候温润,有许多结满果子的果树,奇花异草,一片自然花园,而且没有攫食其他动物的猛兽,芬芳四溢的野地和草坪上,羊群啃着嫩草,羊羔和狮子在嬉戏,一只优雅的花鹿喜欢豹子的金色斑点,便追逐它(《失乐园》中对伊甸园的描述);

    都广之野则是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种,"爰有百兽,相群爰处"野兽们之间没有弱强食,只是一起嬉戏玩耍。

    四、伊甸园的中心,有一棵高大挺拔的生命树,结满鲜润金色的仙果,生命树的旁边,则是智慧树或称分别善恶树。

    都广之野中,有不死树灵寿木,并且开满了花,挂满了果,都广之野的中心,有一棵异常挺拔高直的"建木"。黄帝亲自照料,既是众帝上下的天梯,又是用于考察太阳升落的。

    以上这些正表明有关"都广之野"的记载和《圣经》对伊甸园的记载出于同一源流。(注8)如此多的一致,是不能以偶合来解释的,或许,都广之野便是伊甸园,而都广之野又在哪里呢?

    (载自新华网-四川./content/2004-03/06/content_)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786/c42154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