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白云飘飘 > 第一章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一章(本章免费)

    童年,是看也看不够的动画片;童年,是一个接一个的恶作剧;童年,是眼含泪水的甜甜的笑……

    童年是快乐的。

    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本书的主人公“白云”,也有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在他的家乡,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他们,并没有真正赶上计化生育政策的实施,几乎家家都有三、四个孩子。此外,当时我们国家也正酝酿着一场开天辟地的改革大潮。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讨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批判了华国锋坚持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任务;审查并纠正了党在历史上的一批冤假错案;增选了新的领导机构成员。这也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它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公元一九七五年阳历八月三十日,阴历七月二十七日,本书的主人公“白云”(以下简称云)便出生在大西北偏远省区,a区一个工农业较为发达的县,宁安县。

    宁安,地处河套平原南部,历史悠久、沃野平旷,西汉初年即辟为引黄灌区,一直擅黄河之便,兼农牧之利,据水陆要冲,为商旅埠头。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他们都来自于山西大槐树。也不知道“大槐树”究竟在山西哪个地方,总之,现在宁安人的先祖都应该是山西人。

    “白云”的先祖由山西迁来后,一直居住在现在的宁安县永兴镇白营村。那儿的人几乎全部姓白。到了白云的祖父头上,因祖母与曾祖父母不和,遂举家迁至祖母的娘家所在地——现在的永兴镇韩庄村。因为祖父是他们姊妹五人之中的老大,咱们中国人又有“长子不出门”的传统观念,所以曾祖父不愿他的长子离开自己。为此,祖父的一只耳朵差点被他的父亲咬掉。

    因为祖父为人忠厚老实,所以整个家庭的命运与兴衰实际上完全由精明强干祖母掌控着。因为韩庄与白营相距较远,所以除了婚丧大事,白云一家很少与他们老白家的人员往来走动,反而与祖母娘家的很多人员来往甚密。这种情况有点儿像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

    祖母姓尹,姊妹八人,她是老大,也是八人之中最为心灵手巧的一个,也是云这一生中最最难以忘怀之人。听祖母说,因为她是长女,在她当丫头时,常提着家里的烙馍馍上当时的枣园堡街上卖,吃了不少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开始向人学习接生。

    一九五零年,新法接生开始,县卫生科会同县妇联下乡宣传新法接生。一九五二年,分别在全县六个区各建立接生站一个,改造、培训旧接生婆四十八名,祖母便是其中之一。小时候,常听队上一些老汉开玩笑说云是“扳着b养的”,就是在说祖母是个接生员。

    祖母没有文化,但天赋极高,勤于自学,认得许多字。据她讲,如果不是没有文化,再加上年龄偏大,她肯定能成为县妇幼保健所的一名医生。祖母手艺高,医德也好。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威信极高,很受人尊敬。她的九个孙子、孙女无一例外全都由他接生。在当时,包括他们枣园乡在内,上至关帝乡,下到国营渠口农场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到处留有祖母医德高尚的美名。直到今天,一提起祖母,几乎所有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她。从云的父辈往下算,直到祖母去世的一九八六年冬天,将近四十年里,这一带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新生儿都由她带到人间,总数不下四、五千人,而且死亡率几乎为零。

    祖母是慈祥、宽厚的。不论她多忙,出诊回来总忘不了给她最为宠爱的孙子“云”带一些好吃的回来。有核桃,红枣、沙枣、花生、还有云儿时很稀罕的各式糖果。这些大多都是祖母出诊时,乡邻们或孕妇家硬塞给她的。为此,云常象个跟屁虫一样黏在祖母身边。祖母很胖,坐下后起来很困难,云便常常伸出稚嫩的小手使劲拉她,祖母才借助一根磨得十分光滑的木头拐杖硬撑着起来。云很乐意为祖母当另一支活拐杖,而祖母也最喜欢让云来做。这在祖母去世后的很多年里,一直成为云内心深处最为美好的记忆。

    云很调皮,也很聪明,祖母从小便很喜欢他。为此,他也被祖母惯出许多坏毛病。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些毛病让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遭遇了许多坎坷,但云从不后悔。假如生活可以重来,他仍然愿意、并且渴望祖母的娇惯。

    祖母是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由于她的接生手艺,也由于祖父的任劳任怨、勤俭节约,父亲和云的童年便有了快乐的经济基础。

    祖母共生育了两个孩子,大伯和父亲。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时尚、很先进的。这也集中反映了祖母的进步与英明。“儿多的母苦”,此话一点不假。不是文化大革命,凭祖母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供大伯和父亲读到大学。

    大伯和父亲也遗传了祖母的心灵手巧。无论二胡、板胡、直到扬琴,凡是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的东西,便会玩,并且玩得很出色。大伯与父亲的婚姻还算顺利、美满,也还令祖父母满意。

    大伯共养育了五个孩子,四女一男。父亲养育了云兄妹四人,两男两女。每天,看到她心爱的九个孙男孙女活泼、健康地成长,无疑是祖母最快乐、最欣慰的一件事。

    大伯为人精明透顶,村里人暗地里叫他“和珅”、“小诸葛”。父亲虽然也很聪明,但比起大伯来,却有点迂腐木讷,太过实诚。当然,在逐渐发展和演变的经济社会中,评价一个人精明与否、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还是看他能否挣到钱,是否有钱。尤其在人们的素质还比较低下,观念还比较守旧、落后的农村地区。

    从云记事起,大伯就已经单院另过了。云一家和祖父母一个院子住。本来,父母跟幺儿子同院住,在当时,乃至现在的农村,很普遍、也很合理,但大多数像大伯这样的不肖子女却说“天下的鸟,向着小。”而做父母的一致认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大伯是枣园乡最早的包工头之一。他们家经济条件比较好。在云记事起,大伯家便在全乡最先盖起了对面十间新砖房,且所有木料都是昂贵的松木。为此,祖父母和云一家也很为大伯一家感到自豪。由于大伯家境好,也由于云一家和精明能干的祖母一块儿住,时常会受到祖母的关照,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祖母的健在,他们两家相处得还算融洽,云也度过了还算快乐的童年。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宁安黄河大桥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这标志着困扰全县人民渡河难的问题即将解决。云再也不用坐羊皮筏子过河看望外祖母了。人们去县城,也不用到永兴坐渡轮了。

    同年九月八日至九日,a区在宁安县召开庆祝第十八届国际扫盲日暨宁安县实现基本无盲县大会,宣布宁安县为基本扫除文盲县,并颁发了证书。这也宣告了母亲基本脱盲。

    母亲姓刘,是黄河对岸鸣沙乡薛营村人。外祖父在云的娘娘(方言:小姨或姑姑)出生两年后就去世了。外祖母含辛茹苦拉扯大了她的两男三女五个孩子,确切地说是六个,因为云真正的大舅九岁时过继给了外祖父的大哥。

    外祖父祖籍在邻县中卫县镇罗公社。打云记事起,外祖母一家很少和老家人联系。云暗自思忖,这恐怕是因为外祖母一家当时还很穷的缘故。

    外祖父在云出生前早已过世。也不知他为什么从中卫镇罗举家迁至宁安鸣沙,反正在云的记忆深处,没有他老人家的影子。因为条件限制,他老人家也没有留下过任何照片。只听母亲讲,她的父亲也是个老实头子人。和祖父一样,外祖父也是举家迁至岳父门上。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招女婿,因为他们的岳父各自都有儿子,只不过外祖母娘家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云在鸣沙唯一的舅爷爷,而祖母娘家却有四个儿子。这在过去和现在,也算是一种家族情节和当时他们唯一的选择吧!

    外租母娘家人都很淳朴,也是个大家族。不过,究其淳朴的原因,恐怕也只是那时候大家都还很贫穷,并且这也只是云儿时的印象。那个时候,也许是云的家境还不错,也许是他们枣园公社比鸣沙公社经济发展快,也许是隔着黄河天堑,母亲回一趟娘家不容易,并且,如果没什么大事,一年也就回一两次娘家的缘故,外祖母娘家人对云一家人很厚道,对他们的到来显得很亲切。这也正应了两句老话和俗话,叫作“穷大方”,“远了香,近了臭”。

    外祖母是个寡妇,自母亲出嫁后一直守寡到去世,一生贫困但为人却很忠厚。在云的记忆中她常用右手捂着她的嘴,因为她是先天性兔唇,但不太明显。也许为此,也许因为穷,也许隔着黄河天堑,也许云一家一直没有什么大事,一年中她很少去云家涮(方言:转的意思)。当然,祖父母也并没有因为亲家母的缺陷和贫穷嫌弃、笑话她。他们一直友好相处了很多年。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834/c422501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