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十六章(本章免费)
天真烂漫的童年,随着祖母的突然离去而终止了。云的一家也从此陷入了迷惘与困顿之中,仿佛一个人突然之间失去了主心骨,一间老屋子突然之间被抽取了大梁。全家人的精神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先是祖父的去留问题。
按事先商量好的,祖母由云家抬埋,祖父按道理就得跟大伯家过,死后由大伯家抬埋。可祖父与云家一个院子里住了十几年,彼次相互了解,知冷知暖。作为一个年迈之人,祖父对自己的窝巢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从云记事起,大伯一家就分院子另过了。祖父与他们一家人在生活习性上怕有诸多不合拍之处。按常理,农村老人大多数都跟自己的幺儿子过。但因养老问题和死后的抬埋问题,祖父不得不离开他居住了十几年的老窝巢,去跟自己的大儿子一个院子里过。其实这并不是祖父和祖母的初衷。他们深深了解大伯一家人的脾性。最后,迫于现实问题,祖父违心地跟大伯一家过了。这是他一生中被迫走错的第一步棋,也是最后一步。他的一生实际上都是祖母在掌控。这也是他为人懦弱无能的必然结果。祖父和大多数失去经济能力的农村老人一样,人生结局必然是凄凉无助的。这是祖父一生的悲哀,也是咱们中国人共同的悲哀!
祖父心里明白,大儿子家的条件比小儿子家好很多,但大儿子和大儿媳为人阴险,没人气,度量小,贪婪,他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大多如此。他跟过去必然受冷落,必然不舒心。但他还是违心地说要跟大伯一家享福去。大家伙儿都明白,就祖父勤劳善良的本性和他的身体状况,至少还能苦个十几年,甚至苦到死。如果他不去跟大伯一家过,死后大伯肯定不愿意抬埋他,肯定会说他能动弹时一直在帮小儿子干活,死了花大钱时才去麻烦他们。况且,祖母有手艺,有收入,很可能留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祖父和所有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一样。祖父为了大伯一家的形象考虑,也为了晚年生活的平顺,他违心地走错了人生最后一步棋!祖父同天下所有作父母的一样,是善良可敬的!
也许是顺其自然,也许是大伯一家确有过人之处,祖父最后还是在大伯一家的怂恿之下闹腾着搬家。云的一家本就没有阻拦的资本,也不应该阻拦,只好顺其自然。
祖父是个外人看来没有头脑、脾气倔犟的老人。父亲是个稀泥上不了墙的人。大伯确实是个“和珅”、“笑面虎”、“赛诸葛”。
祖母本来是向着云家的。“天下的鸟,向着小”嘛!如果祖母去世晚,在她的帮助下,或许云的一家不会生活得如此凄惨,而云的命运或许会发生质的改变。祖母没有来得及处理自己的后事,她的所有遗产也便由祖父一同带到了大伯家。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很快,云一家,甚至所有亲邻们便觉得祖父手里的积蓄流入了大伯之手。这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情理之外!这对于令村邻们艳羡的大伯一家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而对于云家的贫弱无依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雪上加霜!
经济决定一切。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往往都会因经济问题而发生巨大波折。云家的生活随着祖母的突然离世和祖父的毅然离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因为没有祖父母的恃怙与管教,再加上为人耿直,手又懒,又不会算计,生计自然一落千丈。这也直接影响了一家人的幸福。一个家庭,如果男人不强当,大多是不会幸福的!
祖父走的时候,什么都没给云家留下,包括炕上的铺铺盖盖。为此,父亲与祖父之间闹得很不愉快。祖父还拿了一根木棒打了父亲,并扬言再不踏进云家半步。
祖父虽然已年逾古稀,但身子骨还硬朗,为人又很勤快,庄稼地里的农活和院子里的喂猪,喂羊,扫除之类的活计一点也不少干。他成了大伯一家的好帮手。他把他和祖母的五亩田(其中有近三亩田是荒田,不上粮当差)以及七只羊全都带到了大伯家。他梦想着年年下的羊羔可以为他带来不断的烟火钱。他的五亩地也可以证明他不是被大伯一家白养活的人。
可事实上,祖父想错了。在他到大伯家的第四年,他的十几只羊都被大伯卖了,理由是小松哥如果考上大学的话,可以贴补学费。可祖父的羊被卖光之后的第二年,大伯就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脱贫致富”,重新买了几只韩羊,让祖父放养,理由是给祖父改心慌。
第五年,因为大伯一家工作的工作(艳艳姐已分配在平罗县姚伏地区医院工作),死亡的死亡(慧慧姐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上学的上学,老的老(暗指祖父不能干活)、小的小,没人种地了,他把他自己家连同祖父带过去的几亩正式面积之内的地,以外带少量荒地的“优惠条件”承包给了一户邻居耕种。他自己基本上都留的是荒田,因为“荒田不荒”,荒田算是“白种百收”,而在册面积的田地,除去各项提留统筹款和水费、农资等费用外,落不了几个钱。
就这样,祖父的所有资产被大伯倒换成了自己的财产,祖父还得给他干活,一点儿也没闲着。大伯啊,你咋就这么“聪明”呢?在云没成家之前,在大伯还老当益壮之年,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大伯这叫聪明吗?云不想说,也说不清楚!谁让人家读的书多呢?
自此,云家和大伯家便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两家人几乎从不来往,就像一房远亲一样,甚至还不如邻里之间相处得那么好。不管大伯和父亲之间怎样看待对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母亲和大妈之间基本上就是面和心不和,只不过从来没有明争,只有暗斗罢了。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亲戚盼着亲戚富,妯娌们盼着妯娌们穷”。
那个时候,大伯已经不包工了,因为他在大坝电厂包工时上当了。原因是工程被另一个肯花大钱行贿的老板使了一手包去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伯的自私正是他一生的大敌。然而,大伯虽然不包工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村里数一数二的家境地位。他变卖了所有包工器械,其中一大部分卖给了四姨奶奶的大儿子——在银川包工的方继忠大大。并且因为价格问题,他和方继忠大大姨兄弟之间还闹了一些小小的不愉快。
大伯是善于用人的一个人。经常是花言巧语,连他的亲兄弟都不放过。自云记事起,他们一家能干活的人就经常被大伯免费役使着。从大伯家盖新房子,做家具,种地、打场等等,几乎从不间断。而大伯一家几乎很少给云家干过活。大伯为人太过精明,很不地道,本队人,包括许多亲戚都不愿意与他深交。所以云的一家也就成了大伯一家随意免费使唤的唯一人选。
记得有一次,大伯让父亲开着他们家的手扶拖拉机,到四十公里以外的青铜峡大坝电厂他的工地上,往回拉一些废铁和煤炭。那一次云也去了。
在云和父亲辛辛苦苦把东西拉回家,还没来得及进屋里喝口水的功夫,大妈好像是先知一样地跑到车跟前,让父亲先把车开到她家院子里往下卸东西,生怕父亲会把有些东西偷偷卸到自己家里。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还没装电话,她是怎么知道父亲已经回来了呢?肯定是她派了小松哥,或是海燕、海蓉妹妹在大门上瞭哨了,或许就是大妈的耳朵很好使,站在屋里都能听到街门外发生了什么事,要不然怎么会发生上次她让大伯把云的鼻子血打出来的事呢?
父亲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记得小时候,云家经常爱来外人。有走亲戚的,也有串门儿的。如果正赶上家里吃饭或是吃“爆米花”之类的零食,不管锅里、盆里还有没有,父亲总是硬拉着让客人吃。有好多次,因为确实已经没有吃食了,让母亲都感到很为难,很尴尬。可他到了人家,总是推说吃过饭了,回到家,却又揭锅盖、又揭碗地搜着吃。
父亲是一个家活懒,外活勤的人。
无论谁家叫他帮忙,他都屁颠屁颠地、跑得比兔子都快,干起活来比老黄牛都还踏实。可自己家里的活计他却从来看不到眼睛里。用祖母经常骂他的话说就是“油瓶儿倒了都懒得去扶一把”。有一次,他给人家帮忙做门窗,右手食指被电刨子打伤了,他竟然连医疗费都不要。直到后来,他的那根手指不听使唤,他也没找过人家的麻烦。
父亲是个穷大方的人。
每次家里来了甘肃古浪或其它地方的“讨吃”,不论男女,不论年纪大小,他都会搲给他们满满一勺子米面。村里人借他的木工工具或是其它农具,他也是有求必应。即便是损坏了,即便是有借无还,他也从不深究。可自己家里若是需要什么工具,他却懒得向邻里们张口,实在没办法了,就派了母亲或云他们兄妹去借,他自己几乎很少出面。
由此,父亲在乡邻们眼里就落了个“老好人”的美名。他在乡邻们心中的口碑要比大伯好。父亲也就落了个好名声。
实际上,“好”字从何说起呢?对自家人来说,父亲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外人都说他好,那还不是因为他的乐善好施和为人实在吗?邻里们得了父亲的好处,当然就说他好了!可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也是用来自己家里享受的。别人并没有看出你比人家过得好,家里人又没有享受到几天好日子,好从何来?有时候,人还得自私一点儿才对!你自己的光阴都过不到人前头,哪还有精力去帮助旁人?日子过不好,一切的“好”都是假的!你再怎么乐于助人,你再怎么乐善好施,人家照样瞧不起你!反正从祖母去世以后,云一直感到从未有过的自卑。直到他成家立业后,这种感觉才慢慢消失。
云甚至为父亲的“老好人”下了个定义,那就是:没本事,挣不来钱,又死要面子活受罪,窝囊透顶、迂腐不堪、是非不分。用祖母常挂在嘴边用来教训父亲的一句话说就是:吃屎人家还嫌努得沟门眼子疼,吃屎都轮不上热和的。
从小到大都让祖母最不放心的一个人不幸成了云的父亲,同样的事事都让云一家人不放心。父亲遗传了祖母的心灵手巧,学什么会什么,但却没有遗传祖母的毅力和恒心,没有吃苦精神,干啥啥不成!当然,这儿说的没干成是指没挣到多少钱。因为只有钱能衡量一个人的成败,尤其是对于一个普通农民。
父亲学过木匠。推板,锯子、斧头、凿子、电锯、电刨子等工具,样样都置办齐全,但却没有挣到多少钱。大部分锈的锈,坏的坏,送人的送人,几乎成了众人的免费用具,还经常是有借无还。这让母亲和家人感到非常恼火和窝心。本来自改革开放以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就是用金钱来衡量的。父亲的工具被人借去用,损坏了又还回来,搁谁谁不生气?父亲爱面子,不说人家,家人又不好意思说,也不敢说,人家走后,父母就吵架。这给云兄妹几个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伤害。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834/c422502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