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二十二章
因为丹丹妹上次的婚姻风波,加上张建中一家的渲染性宣传,几乎全渠口农场都知道她的底细。渠口农场这边不再适合她落足。其他地方岳父也不知底细,不好给她介绍对象。正在云和岳父犯愁的时候,岳父家斜对面的邻居周阿姨来串门。周阿姨也略微知晓丹丹妹上次的婚姻风波。不过,她从张建忠的为人上判断出责任全在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的张博身上。她也在岳父家见过丹丹妹几次,认为丹丹妹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脑子缺根弦。她说她娘家(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农场)有个姨姐,家里有两个儿子,都还没成家。她姨姐已经退休,每月一千多块钱退休工资。她姐夫还有几年也就退休了,每月也可以领到一千多块钱工资。说她姨姐夫一家种着三十多亩荒地,除了水费,不用交其它费用。家里还养着五六十只羊,房子也盖好了一栋,另一栋地基都已经垫好,就等着农垦局的统一规划和补贴,翻盖了。说她大侄儿也没念过多少书,人也很老实。小侄儿一天书都没念过,更是老实得见人都躲着走。她姨姐父老两口也是老实头子人,以前都是从渠口农场搬迁过去的……
岳父一听她姨姐父老两口也是简泉农场建场时从渠口农场搬迁过去的,就仔细打问了她姨姐夫老家人的底细。原来她姨姐夫老家就在渠口农场农业四队,老家有几个姐姐、姐夫、两个哥哥,岳父也都晓得,也都是老好人。岳父就和周阿姨商定,哪天打个电话,把她姨姐夫和她大侄儿约到云家见个面。
三天后,周阿姨的丈夫王老师领着她姨姐夫和她大侄儿——王东子,来到岳父家和丹丹妹见面。因为当时红艳妹的公公也答应母亲给丹丹妹在渠口农场介绍对象,丹丹妹已经好几天就待在红艳妹家等待下家,所以岳父给同在园林二队居住的红艳妹打了电话,丹丹妹几步路就过来了。见面的结果是丹丹妹和王东子互有好感,并答应第二天到云家正式见面,双方老人也好有个初步印象。
第二天,王东子的父亲从渠口街上买了瓜子洋糖和一箱牛奶,雇了一两面的,拉上媒人——王老师,在岳父的带领下来到云家提亲。为了慎重起见,母亲给云和妻子打了电话,让他们两个回去帮着参考一下。因为铺子门没人看,妻子还要照看四岁的儿子,云就一个人骑车回去了。
从面相上看,王东子爷父两个都是老好人,但他们气色不佳,像是病秧子。再一个,有的人面相虽善,但脾气却很倔,爱生傻气,尤其是没文化、没教养的人。
从言谈举止中,一家人看不出王东子有啥大毛病,就是念的书少,不太会说话。因为丹丹妹是二婚头,况且和张博结婚几个月,都没见怀孕迹象,也不知丹丹妹和张博哪个有毛病,所以云对这次找的王东子的生理问题很担心。这种事不好明说,云就假装和王东子掰手腕,看看他是否有力气,是不是病秧子,要不咋比云大两岁还连个媳妇都找不上。手腕掰过,王东子的力气还真不小,云也就放心了。当天,双方老人就同意了这门婚事。迷信父亲也连连说命中注定,他的两个女婿都叫东子,一个刘东子,一个王东子,一家四个娃娃的婚姻都在东边。
念书少,没主见,且都是婚姻老大难,小两口也没啥意见。通过媒人撮合,彩礼等相关问题也都即日解决。为了保险起见,也不能听信媒人和王东子爷父两个的一面之词,疑心甚重的母亲提出要随王东子爷父两个去一趟简泉农场,实地考察一下那儿的情况——俗称“看家”。王东子和他父亲当即一口答应了此事。
第二天,云和母亲陪同丹丹妹去岳父家,等王东子爷父两个和王东子在渠口农场农业四队的大姑妈一起去简泉农场。
一行六人在渠口农场东边的一座中国石油加油站旁边,坐上了中卫—y市的班车。到了y市,再转乘y市—大武口的班车。到了大武口,因为王东子的三爹在城里开商店,他大姑妈提议,先到他三爹家住一晚上,第二天再去简泉农场。
看来王东子的三爹一家和他们家关系不错。晚上,他三爹还在酒楼请大家撮了一顿。
第二天,王东子的三爹一家坐了他大女婿的一辆qq,云和母亲、丹丹妹、王东子爷父两个还有他大姑妈租了一辆面的,直接去了简泉农场四队王东子家。
一路走来,光车费,王东子的父亲就颤抖着双手付了二百多元钱。
1953年春,甘肃省公安厅劳改局所属潮湖农场设立简泉分场。1955年3月19日独立为“地方国营简泉农场”(对内称甘肃第五劳改管教队)。1958年,a区成立,划归a区劳改局管理。1970年3月,劳改人员迁往它处,刑满留场就业人员被遣返回乡,另从渠口农场调进职工及家属2400人,招收新职工604人,改建为a区农林局所属的国营简泉农场。
乍一看,这是一个可以把人待傻的地方,不愧是以前的劳改农场。如果没有媒体和人民币的搅扰,这儿的人就会个个成为神仙。就连过腻了城市生活的人,为寻求心灵的宁静,来到这里,也只能得到片刻的宁静,也只能待上那么短暂的几天。时间一长,这种宁静还会成为新的精神负担,压抑得大脑都会爆炸!
到了王东子的新房一看,原来他们所说的新房子就是政府扶贫的三间红砖瓦房,门窗都很简陋,不过屋里却铺了地板砖。院子很大,羊圈里圈着四十几只大羊,二十几只羊羔。他那个一看就是个弱智的弟弟正在给羊羔喂初乳,来了客人也不打个招呼。
新房子看罢,一行人到他们家的老宅子吃饭。
一路上,据王东子的父亲介绍,他们的老宅子四月份农垦局文件下来,就全部拆除。老宅子四周很荒凉,路上连个人渣渣都看不见。到了老宅子一看,这哪是人住的地方啊,纯粹就是三间鸡踏烂的简陋库房。屋里更是阴暗潮湿、黑咕隆咚。加上王东子的母亲就像个疯婆子,说话冲唧唧的,云和母亲还有丹丹妹,当时心就凉了半截。
饭桌上,王东子的大姑妈和三爹看出了云母子三人面露不满神色,就添油加醋地说王东子家姊妹三个(比王东子小一岁的妹妹在省城打工时,被一个陕西小伙子白白领走,连喜事都没操办,至今不见踪影)都没念多少书,没花多少钱;王东子家种着十五亩荒地,一年也能收入一万多块钱;他母亲一年光退休工资也能领个一万多块钱;他们家几十只羊一年也能收入六七千块钱;他父亲再有三年也就退休了,每年也可以领个一万多块钱;等老房子一拆,政府补贴一下来,给老二垫的台子就动工翻盖,不会和王东子小两口一个锅里搅合;他们小两口结了婚就分给三十只羊、八亩荒地,丹丹妹进门就当家;如果心慌了,丹丹妹可以到不远处也是从和云家就隔着一条三号排水沟的枣园乡立新村二队嫁到这儿的两个新媳妇家转门,有一个还是丹丹妹的小学同学……
母亲一听,这话也在理,况且王东子的那个痴呆弟弟有可能打一辈子光棍,这家产还不都是王东子的,就答应了婚事。
饭后,王东子的父母每人给丹丹妹端了六百块钱见面礼,他大姑妈和他三爹两口子也各端了二百元钱。这在云的家乡都是大礼了。双方老人又扯谟了几句,王东子的大姑妈又吩咐她二兄弟(王东子的父亲)领着云和母亲还有丹丹妹,去他们家田里看了看。一看,果然是一整档子好田,据目测也有十五六亩。因为是自己的岳父间接保的媒,云也力促婚事成功。母亲也由担心丹丹妹一个人远嫁这么荒僻的地方转而默认了此事。
回到王东子家,两家大人商量好就在大武口置办结婚用品。另外,母亲还提议把新房子简单装修一下——吊石膏顶、墙壁粉刷涂料。王东子的父母也满口应承了下来。
晚上,母亲吩咐云给父亲和红艳妹打了电话,说一切如愿,答应成婚。
第二天,母亲接过王东子的父亲交给她的一万两千块钱,和云一起,领着丹丹妹和王东子去大武口买结婚用品。在王东子的三爹的大女儿的引领下,一天时间下来,所有物品订购完毕。一家人在王东子的三爹家吃过晚饭,并住了一晚。
第三天早饭后,一家人坐着商家的送货车回到新房。王东子的父亲已经找了两个装修工忙着装修新房。一切都很满意。
第四天,新房装修完毕,新家具一摆,整个新房焕然一新。一套家庭影院,一个玻璃钢电视平台、一套中档布艺沙发、一个玻璃钢茶几、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三幅落地窗帘……比云结婚时强多了。
一切称心如意,只等几天后,王东子家去枣园迎亲。中午,云母子三人乘车返回老家,连路费都是王东子的父亲硬塞给母亲的。
因为丹丹妹是二婚头,云家也不准备大操大办,只请嫡亲们吃顿饭,再陪嫁去男方家看看,不收贺礼。
婚事一定,云家为了装面子,还得雇一辆送亲的小车,并把主要亲戚叫过来送亲。正好娘娘的丈夫——云的三姨爹去年贷款买了一辆富康,在县城跑出租,母亲就给她妹夫打了电话。母亲还未说明白,这位烧料子(骄傲自大者)姨爹就说他的车还应着几宗婚事,要去娶亲,很忙,没时间去。最后,母亲把话说白了,说不白使唤他的车,家里也不准备大操大办(不收贺礼),三姨爹才勉强答应了此事。小舅妈是个直肠子,一接电话,就答应着要来送亲。大舅妈弯弯绕(心眼儿)多,一接电话,知道丹丹妹第二次结婚,以为还要收贺礼,连忙把事情推给还在省城私人家铺地板砖的大舅舅身上。待母亲把话挑明,说不收贺礼,只是不要叫男方家认为女方家没人、没礼性,大舅妈才答应了下来。
丹丹妹结婚前一天下午,小舅舅开着他的三轮车,拉着小舅妈和她二女儿,还有大舅妈和她去年刚考上大学的二女儿也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接连打了几个电话,烧料子三姨爹才开着他的爱车来了。一会儿,男方家租的渠口—宁安的一辆中巴车和接亲的一辆小车也来了。迎亲的爆竹响过,中巴车拉上所有自愿去饱口福和眼福的亲戚邻居,会同迎亲和送亲的两辆小车从云家出发,赶往二百公里外的简泉农场。因为送亲的人少,中巴车空空的,大舅妈和她去年考上大学的二女儿却挤上小车走了。为了节省过路费,车都是从沿山公路走的。
一路上,所有亲友都显得很兴奋。这是云第二次从沿山公路往省城方向走,并且还要远到不太熟悉的石嘴山市,而且还是免费乘车去。第一次是上初中时和猴治军骑自行车从沿山公路去的,并且到了青铜峡铝厂时就已经天黑了,没有好好欣赏路旁景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次,云也很兴奋,一路上都没咋眨眼,只顾着欣赏路旁的风景。为了欣赏得更加尽兴,云还拿了前不久买的一架仿真军用望远镜。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3_13834/c422509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