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宫的疯当真不是开玩笑!
他是那种很少见、很少见地无风自起浪的疯批!
至少在王青旁观许宫的解决办法之后,他忽然觉得主公的叮嘱很有道理。
这是绝对不能得罪、更不能亲近的人!
许宫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兵部尚书嫌弃头颅臭,所以不肯认下这些头颅,更不肯给予嘉奖。
那么便让兵部尚书焦头烂额好了。
只要他的地位被动摇,只要有人想把他从现在的位置撅下来。
那么,他便会自然而然地寻求一个可以稳定地位的工具。
——比如七八百匈奴乱兵的脑袋,以及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大挫敌军,将匈奴的前锋军拦截在边塞之外。
当然,这个真实性可带考证,可七百个匈奴乱兵的头颅不会说谎。
只要有这个东西在手,他便是扯得天花乱坠,也是有证据可查的。
至于奉上头颅的柔玄县令?送点封口的礼物,晾他一个异族人也不敢胡乱说话。
兵部尚书计划地很好,也的确顺利完成。
皇上看到那些发臭发烂的匈奴人头颅时,一边感慨兵部尚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边又暗戳戳打起坏主意。
“朕想御驾亲征。”
不久后,在宫内戏院赏玩昆曲时,皇上忽然毫无预兆地说出这话。
陪同的翰林院士、朝中大臣,各个太监首领全都愣了一愣。
许宫更是难得出神,皇帝要御驾亲征?
是他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一个骑马不稳,从小到大连京城都没走出一步,登基后只在后宫鬼混的人御驾亲征?
这大概是活腻歪,主动送上门让匈奴人屠杀吧!
许宫算计兵部尚书时,真没想到皇帝能自大自傲到这种地步,连属下刻意撒的谎都不清楚。
要知道满朝文武,甚至京城百姓,大多数都清楚兵部尚书这货的功绩来得离谱。
只是碍于通识(不要过分深究同僚的功绩,因为大家一般黑),无人敢正面开撕。
见众人目瞪口呆地盯着自己,皇上又解释一遍:
“既然能大挫匈奴前锋,可见军队的实力不错,若是能从京城出兵,再联合镇守怀朔的关家军,说不定能完成先帝也未曾完成的大业!”
众人再一次无语。
先帝的大业没有完成是因为他死得早!
可人家为了大业是切切实实吃过苦头,一个皇帝过得连士族家的庶子庶女都不如!
可你完成大业靠什么?
靠过于自大的信心,还是靠撒谎不打草稿、只顾家族利益的朝臣。
大臣不敢说出实话,只能战战业业地劝:“还请陛下三思,夏朝乃是天朝上国,不好主动起兵戈。”
“是也,是也。”
“您又是天子,万国朝拜之人,又怎好对其下手?岂不浪费您天可汗的威名?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皇帝想了想,微微颔首:“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匈奴人会主动投降。”
……还是没打消那个疯狂的念头!
大臣们好说歹说,硬是将兴致上头地皇帝拉住。
可惜,这也仅是外表。
当今皇帝和先帝有个通病,也是他们少有性格一致的地方:
——但凡下定决心,便绝对不会改变。
换言之,御驾亲征,皇帝去定了!
他甚至主动招呼许宫,“去给朕通知关家军,让他们做好接驾的准备!朕心意已定,绝无更改之意。”
许宫:“……”
论作死还得是您。
盛家被您用不明所以的名头搞死了,现在又想搞关家吗?
且不说关家愿不愿意接旨,他可是从侧面探听到关家和怀荒的往来。
皇帝去那么一趟,当真不会被意外搞死在边塞?
男人眸光一闪,这倒是件好事。
皇帝膝下尚未有子嗣,如果此次出征失败,朝廷必定再起乱象,留给小小姐发展的时间更多了。
于是,许宫连个磕巴也不打,兀自应下:
“请陛下放心,奴才定会为陛下扫清障碍。”
——愉快地送您上路。
皇帝哪里知道许宫在算计他的小命,还为身旁有这样一个忠仆感动不已。
“朕就知道你绝不负朕,哪里像庞——”他及时住口。
许宫一边笑眯眯地谢恩,一边冷漠地寻思。
哦,看来冷宫中的庞美人终于想明白,不过太晚了。
他出了太极殿,头也不回地吩咐身后的小太监:
“通知后宫的娘娘们,庞美人又去见了陛下,她们若是不想重蹈覆辙,该将人看得更严实些。”
消息传到了后宫,被抓了空隙的妃嫔们又气又恼。
一伙人气势汹汹地冲到冷宫,抓起庞美人就是一顿爆锤。
至于小公主……宫中的女人们缺孩子,她们不在乎这孩子的生母和天生的残疾,倍加怜爱这来之不易的小婴儿。
只有庞美人受伤的世界达成!
为了替皇帝筹谋亲征一事,许宫开始扒拉可用的人手。
不等他出手,一份染着熏香的请帖被送到他手上。
“杨氏请您过府一聚。”
许宫:“……”
好想拒绝,可想起是小小姐的生身父母家,又无法拒绝。
他换了一声符合士族眼光的新衣,又熏了致死量的熏香,人模狗样地抵达杨氏。
杨氏在京城的住宅位于平康坊,这是唯有顶级士族才能居住的坊市,邻居不是太原郭氏、便是琅琊王氏。
还未有过太监接到邀约来此拜访。
杨氏的仆人们早早便在巷口等候,见人抵达,他们整齐地行礼,又恭敬地将人带到宅邸门口。
其间十几个下人无人对许宫的出现表示出异样。
杨氏并没有开大门,只将朱红色对开大门旁的角门打开一扇。
下人们引着许宫从中而入,他却停在门口不动。
“怎么?九千岁还不值得你们开大门?”
仆人们低垂眼眸,无有回答。
许宫微挑眉头,原本阴鸷的容颜更添几分阴森。
“哈哈……这是出了什么事?”
远处忽然传来青年男子的笑声,不多时一位身穿青袍的男子翩然而来。
此人的容颜不算出众,只能称得上五官端正,但通身气派自成一脉,宛如清风拂面,叫人倍感亲切。
许宫一眼认出来人身份,“原来是杨大少爷,多日不见,您的风姿仍胜往昔。”
对于一个姿容不嘉,单靠气质取胜之人,这话算不上好话。
杨知瑜却全然不在乎:“还请九千岁莫拿我取笑,世人皆知我姿容不嘉,我的风姿又怎会仍胜往昔?”
他大踏步迈出角门,站定在许宫身旁。
正当许宫疑惑这人为何要出门时,便听他压低声音道:
“九千岁这句话该送给我妹妹才是,”他笑吟吟道,“不知家妹在怀荒可好?有劳九千岁辛苦照拂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0_150057/c2433942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