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如果全种成苞米,只需要三斤种子。
苞米多产,又不用多少种子。
苏暖打算种半亩苞米,剩下的地则种上黄豆和红薯。
黄豆是用来给骡子当口粮的。
而红薯不仅高产,夏天长出的红薯叶还能当蔬菜。
她把这打算一说,韩氏和沈言都没有异议。
韩氏道:“我和阿言都不懂种地的事,暖暖你自己做主就行。”
剩下两家也都各自有各自的主意。
胡二叔家打算全都种成苞谷,他们家有胡春生这个小伙子,粮食得多存一些。
而王大虎家想多种些粟米,他们家只有两个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喝粟米粥。
三家各有各的打算。
但在开垦荒地这件事上,都是一样的决心,都想尽快把荒地开垦出来。
谷雨过后的第十天,胡二叔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
新房完全是由泥砖和芦苇盖成的,房间的地面上还铺了一层石砖,无论是外观还是保暖方面,都要比之前的芦苇房强上太多。
沈言还摸了摸刚抹好的土墙面。
“以前听人说,用土砖盖的房子,冬暖夏凉,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苏暖道:“是不是真的,等夏天到了就知道了。”
她现在的心思全放在开垦荒地上,毕竟早一天把种子种下,秋天的时候就能早一天收获粮食。
土地周围的芦苇清除完以后,还要用铁犁把土地翻一遍。
沈家没有田地,也就没有铁犁这种东西。
王大虎家倒是有,但是他们出来的急,根本没有带上这个耕地的工具。
只有胡二叔当时想到会在山里开垦荒地,搬家的时候把它带了过来。
铁犁有了,就差耕地的牛了。
三家都没有牛,但苏暖有骡子。
最后翻地的任务落在了骡子身上。
两亩多地耕完,胡二叔就开始给三家分地。
三家分到的地,大小是一样的。唯独不一样的是位置。
苏暖要种红薯,就要了靠东边的一块地。
接下来就是种苞谷,种黄豆和红薯。
其实种苞谷费不了多少力气,只要用镰刀在地上挖个坑,把苞米的种子放进去,再间隔两步距离,重新挖坑埋种子就行。
黄豆也是同样的种法。
红薯就更简单了。
苏暖带到山里的红薯,有一部分都已经生芽,只要把红薯斜着插到土里,以后自然会生根长成红薯藤。
韩氏和沈言在跟着苏暖种地之前,还怕他们没有经验,但后来发现种地这事不难,而且不是很累。
苞谷和黄豆在发芽之前,都不需要浇水。红薯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栽下去,就不用再管,后期只要除草就行,可谓是最省心的作物。
苞谷和黄豆没有红薯那么省心,但它们也不需要经常打理。
至于浇水方面,芦苇滩到处都是水源,田地附近就有水渠,浇水还是很方便的。
苏暖种完粮食后,还有很多空闲时间用来照顾自己的菜地。
所谓菜地,其实就是十几个木箱子组成的菜池。
苏暖进山的时候,没有带什么菜籽,还是胡二婶给了她一包菜籽,既有黄瓜茄子等常见的瓜菜,还有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
除了这些菜籽,苏暖还从山里移栽了一些野菜。
像是去年秋天挖的荠菜,蒲公英,鸡肠草,野葱野蒜,苏暖都栽了一些。
这些野菜移栽到木箱后,苏暖天天给它们浇水,这些野菜长势很旺,很快就能吃了。
这天王大虎去南边的水潭捞了几条大鱼,就让王大妮给他们送了条四斤多的草鱼。
苏暖就用这草鱼和荠菜,做了道荠菜鱼丸汤。
荠菜和鱼丸都鲜美无比,配上苏暖摊的杂粮煎饼,连胃口小的韩氏都多吃了半张饼,喝了两碗荠菜鱼丸汤。
苏暖也撑得不行。
地里种下了粮食,再过两三个月就能吃到新鲜的嫩玉米。
苏暖也就不想再过紧巴巴的日子了,又恢复了之前一天三顿饭的日子。
当然照这么吃的话,他们的粮食肯定是不富裕的。
苏暖就想把家里菜窖存着的几袋粮食也偷偷运到芦苇滩这里。
当时只是想多存点粮食,万一粮食涨价,他们也不用花高价买粮。
但是没想到战乱会持续这么久,而且粮食不能长时间在菜窖里放着,长期不通风的话,粮食会发霉。
胡二叔知道苏暖还在家里存着几袋粮食,摇头道:“村子里进了那么多回鞑子,你的粮食估计已经被搬走了。”
苏暖却笃定道:“不会的。我的粮食藏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肯定不会被人发现的。”
胡二叔道:“那我明天先去探探路,如果路上安全的话,我们就偷偷回村一趟。”
其实胡二叔也早就想回村里一趟,苏暖要运粮食的事,刚好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
对于要回村一事,除了胡二叔和王大虎非常乐意走这一趟,胡二婶和秋娘都有些反对。
胡二婶道:“现在路上不安全,你们要运粮食的话,就更容易被人盯上。”
苏暖知道胡二婶是在担心胡二叔的安全。
尽管她觉得粮食烂在菜窖里有些可惜,但这个时候确实不能冒险。
本来苏暖觉得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没想到王大虎后面却给她带了个好消息。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4_154523/c211056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