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史记—中国大航海时代 > 第44章 绝地反击

第44章 绝地反击

在郑成功兵围南京城之时,清政府火速命令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率一万多名精锐的满汉骑兵,南下增援南京城。达素尚未抵达南京时,郑成功已经战败,并退出长江,达素兵团在经过休整后,继续南下,同时清廷责令浙江、南京、广东数省水师集结,由达素指挥,准备以前所未有的海上力量,一举歼灭退守厦门岛的郑成功抗清力量。

转眼间已经是永历十四年正月,达素兵团的先锋已经进入福建省的地界,为了加强厦门岛内的防御力量,郑成功将驻守在浙东的右武卫镇、左冲镇等精锐部队调回厦门岛内。

右武卫镇的指挥官周全斌是郑军中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建议郑成功将仍然驻防在舟山岛等地的郑军一并调回,他说道:“窃谓治外必先治内,叠据各报,虏添兵马,修造船只,乘我失利之时,故敢浪逞。但彼悉皆地方之众,未习船务,区区水战,与我惯习之师相角逐,实天资我战胜之会,恢复未可知也。而今日我所要着者,惟在强兵裕赋,固足兵心。察各镇营官兵,奉令屯扎舟山各处,皆离乡有日,在外风霜,各有归思。兼以措饷维艰,日复一日,暂为弊端。尚有缺少军器衣甲者,有警未免空拳赴敌。不如调回思明训练,择地取饷,以裕兵食,以鼓兵心,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虏虽百万来犯,亦可立破。”

郑成功听从周全斌的建议,将各镇陆续召返厦门岛,以应对达素即将发起的进攻。由于南京一役损失了许多大将,郑成功陆续起用原本被撤职查办或待罪的一些将领,并且加紧士兵的军事操练。

在清军一方,安南将军达素于三月抵达泉州,准备以泉州为基地,进攻厦门岛。达素在同安集结一百余艘船只、在漳州集结四百多艘船只、在泉州也集结数百艘船只,这样还意犹未足,清军将此役视为平定东南抗清力量的最后一役,所以打算征集更多的战船。四月份,由清军将领明安达礼统率水陆马兵,集结了吴淞、宁波、绍兴、温州、台州等地共计约五百艘船只,由浙东南下,准备合击厦门岛。郑成功判断:“彼因江南之败,欲乘我喘息未定,前来攻击。候彼整船调兵,必于五月。斯時南风正盛,江、浙沙船未必敢出;惟虑粵東而已。”

郑成功担心的是广东清军的水师,因为粤东的海盗头目苏利、许龙都是郑军的老对手,而且都投降了清军,分别被授予碣石总兵、南洋总兵之衔,这两支海盗军虽然多次遭到郑军的打击,但在清军的支持下,始终未被歼灭,而且善于水战,是郑军的强劲对手。周全斌分析道:“碣石之苏利、南洋之許龙,虽然阳奉,亦恋栈之马耳,岂敢离其巢穴?若漳、泉之师,分头敌之,必可破也。”周全斌的分析得到郑成功的认同,他传檄给驻守南澳岛的忠勇侯陈霸,命令他准备船只,预防许龙、苏利的入侵,同时命令驻守铜山岛的忠匡伯张进,派出炮舰游弋于海面,以作为南澳岛陈霸的援军。

清军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准备暗杀郑成功。

福建总督李率泰策划了一个暗杀郑成功的绝密计划。李率泰麾下有一名旗牌官,名叫张应熊,张应熊有个弟弟叫张德,是郑成功的厨子,李率泰密令张应熊携带一枚剧毒的孔雀胆潜入厦门岛。张应熊找到张德后,将孔雀胆交给弟弟,让他找机会毒死郑成功,并向他许诺,办成这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张德听了呯然心动,他是负责给郑成功制作点心,想到富贵唾手可得,他动了心,可是张德这个人胆小,不敢亲自去做这件事,怎么办呢?张德有个学徒,叫王四,这个人也比较贪财,所以他就游说王四,王四听得有利可图,便答应下来。可是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因为每当郑成功的侍者前来取点心时,王四想乘机下药,但是每次他的手都在发抖,浑身寒战,最终还是不敢下毒。连续几次之后,张德又来逼问王四,王四内心非常恐惧,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决定回家将这件事告诉父亲王耀,王耀得悉此事后大为惊恐,他马上带着王四去见郑成功,将整个事情和盘托出。郑成功体现出应有的大度,他淡淡地说:“吾乃天生,岂人能害?”下令嘉奖王耀父子,然后下令立即逮捕张德归案,将其乱箭射死。

李率泰的暗杀计划,遭到彻底的失败,他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果不虚也。”

四月的厦门岛,战争阴云密布。

郑成功于四月初,下令将将士的家眷转移到金门岛,以便集中全力击败清军的进犯,同时起用被闲置多时的海军名将林察。林察由于当年率水师南下与李定国会师广东,延误战机而遭到冷遇,但是在郑军海军将领中,他是最有作战经验,也是最能干、最有才华的将领,在厦门岛基地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郑成功毅然起用林察,委任为海军总督,负责堵御清军的进犯。

四月九日,郑成功发一道谕告,以鼓舞全军士气:“照得狡虏有必败之机,在我益当决必胜之算。去岁我师数千里直抵长江,登岸杀虏,瓜镇之满汉精锐,歼灭殆尽。何况虏欲舍弓马长技,以与我争横于舟楫波涛之间,以廖廖船只,驱叛兵残卒而尝试之。主客之形既不相如,水陆之势又甚悬绝,其胜败固已了若指掌矣。此天夺虏监而假手于我将士,我将士鼓勇用命,何难灭此朝夕?且虏数十年来,战守伎俩已不遗余力,今之狡焉一逞,是所谓不到黄河心不休也。此番大破虏锋,则虏计无复施,束手以听命,自兹而中兴大事已定,我将士之勋名富贵在此一举,我将士数十年风波锋镝从征之苦心从此而发舒。”

郑成功的口气,仍旧充满对清军的藐视之心,他仍然极度的自信。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并不意味着他在战术上也藐视对手,他积极组织水师与陆军,排兵布阵,做好战斗的准备。

清军制定了两路进攻的战术,其中一路由漳州海澄出发,由清军悍将李率泰指挥,原郑成功麾下叛将黄梧协助指挥;另一路由同安港出发,由安南将军达素亲自指挥,协将则是郑军叛将、同时也是海军名将的施郎,当时施郎将授予同安总兵之职。

黄梧等郑军叛将,不仅深知郑之底细,而且对海军的战术非常熟悉,在他们的训练之下,清军水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过要想与郑军强大的水师对垒,清军水师欠缺实战的经验。

郑成功的情报网在四月底便侦知清军水师的实力,并且在五月八日准确地得知清军的进攻时间:五月十日。郑成功在获悉清军的部署之后,亲自率海军驻扎在离海澄不远处的海门,辖忠靖伯陈辉、前提督、右提督、右武卫镇、援剿左镇、援剿右镇、正兵镇等,严阵以待,对拦截来自海澄方向的清军水师。另一支海军舰队由水师总督林察统领,辖中冲镇、宣毅前镇、宣毅右镇等泊于刘五店,以监视同安方向的清军水师。

在厦门岛的防卫上,在清军可能突击的高崎、赤山坪、东渡等地,驻扎右虎卫镇、援剿前镇、殿兵镇、前冲镇、智武镇、游兵镇等,以击退清军在厦门岛的登陆。同时还有一支机动舰队,包括宣毅后镇、后冲镇、援剿后镇、左冲镇等,负责在高崎一带的洋面上拦截清军的船只。

五月十日清晨,海澄清军水师乘涨潮之机,率先发起进攻,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海战拉开了序幕。

海澄的清军水师总共出动了四百多艘战船,直扑圭屿。圭屿位于厦门与海澄的交界处,岛屿周长约一里,清军水师一出动,郑军的侦察舰便发现其踪迹,并马上报告给郑成功。此时海水由涨潮变成退潮,郑成功见此时清军水师顺流而下,此时风向、潮流对郑军都不利,便派陈尧策前往传令各船:“不准起碇,泊定一条鞭,与之打仗,候潮平风顺,有令方准驾驶冲杀。”

在郑军舰船中,位置最靠前的是忠靖伯陈辉与闽安侯周瑞的坐船。周瑞在1653年援粤一役中,因坐失战机而被郑成功处罚,永不叙用,但在此大敌当头之际,陈辉力保周瑞,并与之携同作为郑军舰队的先锋。紧靠近陈辉坐船的是援剿右镇杨元标的铳船,这两艘战舰位于郑军舰队的最前方,因而也成为清军水师的首要攻击目标。

清军水师乘潮而下,前锋数十艘战船前来围攻陈辉与杨元标的船只。怎么办呢?如果郑军此时起碇迎战,那么在此退潮之时,战船很可能会被随潮水漂向外洋,如此一来,这场海战必败无疑。可是如果不起碇迎战,那么陈辉与杨元标这两艘船很可能在清军数十艘战船的围攻之下被击毁,怎么办呢?对郑成功来说,这是一次难以抉择的考验。

现在没有比保卫厦门岛这个抗清基地更重要的事了,虽然陈辉是郑成功最信任的战将,但此时容不得他考虑更多了,他仍然严令在潮水未平之前,不准起碇。

清军数十艘战船围攻陈辉、杨元标这两艘战船,其余的郑军船只只能在以炮火、弓箭支援。杨元标的铳船上有火炮,向清军猛烈开火,虽然击毙了许多清军,但是众寡悬殊,最后清军跳上铳船,杨元标战死,这艘船被清军所虏获。

另一艘战船的战斗情况更加惨烈。

忠靖伯陈辉在郑军海军中的地位是相当高,深孚众望,他与闽安侯周瑞激励士兵奋勇还击,清军十数艘战船轮番进攻,矢石如雨。在战斗中,闽安侯周瑞中箭身亡,前来传令的陈尧策也投入战斗中,英勇战死。此时清军的船只不断逼近,郑军士兵几乎伤亡殆尽,清军水兵开始跳上船上甲板,陈辉与残余士兵且战且退,退入到船楼之内。

清军士兵有些是郑军叛将黄梧的部下,认得船上的这位将领,就是曾经大败清军水师、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将陈辉,水师中的满兵焉肯放弃生擒陈辉的机会呢?

两百多名满兵冲向船楼的厅堂,只见里面堆满的火药,忠靖伯陈辉端然坐在椅子上,手持一火把,面对着冲进门来的满清士兵,突然哈哈大笑,这笑声让清军感到不寒而栗,毛骨耸然,在看到堆放着的火药,大家惊呼一声,撒腿便想跑,此时陈辉点燃火药的引信,然后从窗口一跃而出,跳入海中。

只听得一声巨响,整艘船体飞裂,在船上的二百多名清军被炸得粉身碎骨,而陈辉侥幸逃生,被其他郑军船只所搭救。

陈辉等人的英勇表现,却为郑军赢得了时间。

潮水退去,风向也有利于郑军,反攻的时机到了。

郑成功下令所有战船拔碇起航。此时清军战船分为两队,冲锋在前的船只都漆着红色,清一色的满兵,紧随其后的船只漆着乌黑色,系满汉水军,四百艘战船直冲向郑军舰队。

郑军稍稍后撤至圭屿,郑成功亲自驾一艘小船,往来于各船之间,指挥作战。

右武卫将军周全斌的坐船是一艘大炮舰,率先冲入敌军舰队中,巨炮发出轰鸣声,连续击中清军的船只,左冲镇的舰队迎风而进,不多时便夺取一艘敌舰,舰上清军将领哈喇土心等十余人被郑军所俘虏,其余将士均为郑军杀死。

郑军士气大振,连续冲击敌军的舰队编阵中,清军在海战能力上本来就远逊于郑军,况且此时的风向有利于郑军,清军的前锋舰队遭到重创。除了被郑军击沉与焚毁的船只之外,清军被俘获的船只多艘,清军将领呢马勒土心、石山虎等人被郑军生擒,被清军夺去的杨元标的铳船,也为郑军重新夺得。

降清的海军将领黄梧深知郑军在海战上的优势,他不敢率船前进,只是观望。

此时过了正午,海面上刮起强烈的南风,由于郑军的位置偏南,更为有利,郑军的宣毅右镇、左先锋镇、户官水师等从浯屿赶了过来,加入这场大海战,胜负的天平倾向郑军一方。

郑成功冒着敌军炮矢交攻,穿梭于波涛之间,沉着冷静,指挥舰队大破清军,经过一番血战,清军被击毁焚烧的船只遗骸漂满海面,清军主将李率泰见势不妙,赶紧下令全线龟缩退回海澄。

有几艘清军船只迷失方向,搁浅在了圭屿,大约有三百人,最后被郑军包围投降,郑成功发现这些人没有真心实意要投降,便下令沉杀于海上。

这样,从海澄出发的清军水师,尚未踏上厦门岛,便被郑军所击败。

另一路由同安出发的清军水师,对厦门岛基地构成的威胁更大,在海门大海战的同时,在北边,另一场大战斗也正在进行之中。

北线清军水师由安南将军达素、同安总镇施郎统率,兵分三路,分别由同安北港、同安南港、浔尾三个方向出击,横渡海峡,在厦门岛的赤山坪登陆。

清军将汉兵置于第一梯队登陆,满兵置于第二梯队登陆,这个登陆点并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这里水浅泥深,不利于大部队的展开。

驻守于此的部队是郑军前冲镇的翼将黄麟,他指挥所部反击,但清军人多势众,很快黄麟便抵挡不住,往后撤退,清军一拥而上。

如果不能将清军阻挡在海滩这一个狭窄的地带,一旦越来越多的清军向纵深挺进,那么厦门岛将岌岌可危。

此时陈璋指挥的殿兵镇也投入战斗,双方炮矢交攻,打得非常激烈,郑军坚守阵地,清军难以突破,双方战局陷入胶着状态。此时,清军的军队源源不断地登陆,而郑军在明确清军主攻方向后,也调集重兵堵御。郑军的王牌便是陈鹏所指挥的右虎卫镇,即郑军中的铁人部队,另一支铁人军左虎卫镇在南京之役中伤亡过半,其余众被编入右虎卫镇中。然而陈鹏自从南京之役后,对郑军的前景非常悲观,他私下串通清军,企图按兵不动,配合清军的进攻。

五军戎政王秀奇严令右虎卫镇进兵,协助殿兵镇抵御清军,陈鹏没有办法,派右协陈蟒、领旗协刘雄率各自辖下的部队奔赴赤山坪。

对于陈鹏的消极避战,右虎卫镇中的一些将领非常不满,前协万宏、领兵林雄力等人极力请求前往作战,陈鹏没有理由拒绝这些将领的要求,最后这支生力军才得以投入战斗。由于右虎卫镇的战斗力超强,他们的到来对于稳定战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军登陆的部队始终无法向厦门岛内挺进,被困于浅滩一带,没能突破郑军坚强的防线。此时前冲镇指挥官刘俊得知清军主攻方向在赤山坪,便率部来援,协助殿兵镇、右虎卫镇共同反击清军的登陆。

战局的拖延使清军开始陷入被动,海水开始上涨,使得清军滞留于浅滩地带的登陆部队处境更加不利,半数以上的清军士兵陷入淤泥之中。

在此次战役之初,林察指挥的郑军海军舰队表现不佳,并没能在海上拦截清军的水师,直到此时,海军舰队才发现清军舰队已经在赤土坪一带登陆,最先赶到的舰队是宣毅后镇,清军发现郑军舰队后,一部分战船调头与郑军展开对攻,海面上大炮轰鸣,又一场惊动动魄的大海战开始了。

继宣毅后镇水师赶赴战场后,原停泊于高崎的后冲镇水师、新港的左冲镇水师都陆续抵达,清军先是在登陆战中受挫,侧翼又遭到郑军水师的猛烈袭击,开始觉得不支。

林察指挥的主力舰队,终于珊珊来迟,他率中冲镇水师、宣毅前镇水师加入到这场海战的行列。这么一来,郑军开始控制战场的主动权,清军登陆部队在郑军在反攻之后,伤亡惨重,在滩头被击毙的清军士兵,大约占总登陆人数的七成,而水师在郑军围攻之下,也陆续被击沉多艘,安南将军达素一看大势不妙,也下令同安水师撤回港内,留下浔尾水师断后。

到五月十三日,浔尾清军水师在中冲镇、宣毅前镇水师的打击下,也返回浔尾港。这次清军集数省力量发动的围剿厦门岛的进攻战,终于全线失败。

粤东凶悍的海盗头目苏利、许龙也奉命率舰队出击,但是见南澳岛郑军早有防备,不敢轻举妄动,后来得悉围攻厦门岛的战斗失败,广东水师也识相地退回,南面的局势也稳定下来。

厦门岛保卫战对郑成功而言,是一次生死决战。在南京战役、崇明战役失败之后,郑军上下弥漫着失败的氛围,连郑成功麾下最精锐的右虎卫镇,其将领陈鹏都私通清军,险些酿成大患。郑成功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他没有动摇信心,充满自信地进行一场绝地反击,再次捍卫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以此光辉一役,挽回军心与士气。凭借此役的胜利,郑成功避免了遭到西南李定国全军覆没的命运,使得东南抗清旗帜屹立不倒。

战后,郑成功严惩叛逆者,右虎卫镇的指挥官陈鹏私通清军,被处于凌迟之酷刑。右虎卫的协将陈蟒在厦门战役中表现杰出,被任命为右虎卫镇指挥官,同时组建新的左虎卫镇,由何义为指挥官。

清军虽然在进攻厦门一役中伤亡惨重,但是对郑军的威胁仍然非常大,严防清军再度进犯,对郑成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郑成功仍然以他一惯的强人作风,写了一封信给清军安南将军达素与福建总督李率泰,约他们再打一战,以决胜负,并且还附上巾帼,称如果达素与李率泰不敢再战,则可收下巾帼。达素与李率泰也不与郑成功较真,收下了巾帼,并写了一封回信交给来使。

达率与李率泰都意识到,想要渡海作战,彻底击败郑成功,并非短期内可以奏效。李率泰认为,对郑军必须采取封锁围围的战略,具体的措施,是将与厦门岛临近的同安排头、海澄方田八十八堡及海澄边境等地的居民全部迁移往内地。

李率泰的战略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同,并将其作为不战而胜的一个基本方针。清军所采取的坚壁清野的战略,给郑成功制造了不少麻烦。为了打破清军的封锁政策,从七月到十二月,郑成功派遣军队,北至兴化、福清,南至潮阳,略地取粮,但是此时全国的局势已经对郑成功十分不利了。

这一年的四月,吴三桂和清廷奏称\"滇土虽收,滇局未结”,请求进兵缅甸,对永历帝、李定国发动最后的攻势。八月,清政府任命爱星阿为定西将军,会同吴三桂进攻李定国。西南局势已经明朗化,永历帝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这么一来,清军将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东南战局,郑成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郑成功凭借海军的强大力量,仍然控制闽粤一些沿海地区与岛屿,但是清军的封锁政策遏制了郑军势力的扩张,而厦门基地虽然有海峡与大陆相隔,却并非无懈可击,狭窄的海峡使厦门一直处于清军水师的攻击范围,而在施郎、黄梧等郑军叛将的训练之下,清军水师的战斗力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厦门岛面积太小,资源缺乏,难以提供十余万军队的粮食,郑军想要度过难关,必须寻找一个更可靠的基地,一个可以远避清军攻击、提供军队粮食、面积足够大、而且可能保障将士家属安全的新基地。

郑成功在苦思冥想之后,他作出一个伟大的决定:进军台湾。这个决定,不仅是郑氏集团摆脱困境的重要一步,而且也使得郑成功以台湾的解放者、荷兰侵略军的终结者的身份,跨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列。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9_159022/c2100428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