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挺进闽东
1656年正月,曾经三入长江,令清军胆战心惊的海军名将张名振在舟山病逝。
张名振之死,有的书籍上称是郑成功派人毒死的,比如《东南纪事》一书:“名振卒于军,或云:成功鸩之。”这种说法可能是亲鲁王派的人在未审详情之下放出的流言。大多数的书并不采纳这种说法。张名振去世的时间,各书记载也有出入,有些是记载为1655年十一月或十二月去世的。
自从鲁监国的军队投奔郑成功之后,张名振在郑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郑成功,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战功卓著,另一方面是他的爵位是侯爵,比洪旭、陈辉等人都高。据《小腆纪年》载1655年五月:“成功拜名振为元帅,陈辉、洪旭、陈六御副之;统二十四镇入长江。”可见郑成功对张名振之信任,连陈辉、洪旭这两位从郑成功起兵时就追随的大将,郑成功最为信任的人都屈居于张名振之下。张名振与郑军将领之间有矛盾冲突,但是每次郑成功都站在张名振一边,没有郑成功的鼎力支持,就没有张名振三入长江的英雄壮举。
陈辉等北征将领陆续返回厦门岛后,舟山的防御力量是张名振的水师前军与阮骏的水师前镇,这两人原本都是鲁监国之下的将领,郑军高级将领只有陈六御,这样张名振与郑军将领的冲突更少,只不过是张名振去世比较突然,才引发一些人的胡乱猜测罢了。
在郑成功的事业逐渐明朗之时,张名振之死,确实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这位老将军是抗清斗士,身经百战,胆略俱优,是南明史上一名伟大的人物。
张名振死后,总制陈六御兼管水师前军。此时,清廷已将舟山的郑军驻兵视为眼中钉,决心要拔除这颗钉子。清廷下旨在定海关造五百艘船只,准备武力收复舟山。水师前镇指挥官阮骏给郑成功写了一份报告,请求调拔军队援防。郑成功将原清军降将、熟悉浙东地形的张鸿德、马信派往舟山岛协防。
三月,陈六御率海军舰队收复宁海县南一百二十里处的健跳所,并且缴获一颗清军的将印。
六月,随着黄廷的南征兵团返回,郑成功以十五个镇的兵力,组建一支北征兵团,共调用一千一百艘船只,不过这支北征兵团的进攻的目的地在哪,没有人知道。郑成功秘密将一信札交给总指挥甘辉,叮嘱他说:“出军地方机宜俱在此,各镇船只开驾齐至料罗湾,即集诸镇拆看,一一当照吾令而行。传视若完,即时开驾,直溜至所谕地方,不可令其泊湾驾驶,有违令者先斩后闻。”
这是一项极为秘密的军事行动,郑成功的小心谨慎,一方面是深怕走露风声,另一方面,也说明黄梧叛逃事件让他对一般的高级将领的忠诚度产生怀疑,只有少数如甘辉等人,郑成功才能深信不疑。
舰队航行到料罗湾之后,甘辉当着众将拆读郑成功的密札,进攻的目标,是福建的省会福州城。这是黄梧献城投降后,郑成功展开的一次军事报复行动。当时清军主力集中于泉州,郑成功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北上进攻福州城。
七月,甘辉的北征兵团进抵福州以东八十里处的闽安镇,登陆后迅速占据该城,然后以水师逆流而上,进逼福州南台,在城下安营扎寨,整办攻城器具。清军有一处乌楼炮台,郑军每次攻城时,乌楼炮台上的大炮给郑军造成很大的麻烦,郑军集中兵力攻打,终于攻破乌楼炮台。
省会震动!福建巡抚急忙驰报清军统帅达度,达度从泉州城连夜拔兵北上。甘辉的部队也不急着攻城,而是在大掠一番,然后撤回到闽安,这次大掠夺取的辎重宝物不计其数,装满了好几艘船,足以抵海澄城内储备物资的损失。
清军尾随而至,左戎旗镇官兵反戈一击,击退清军,在闽安镇到罗星塔一带布设防线。
郑成功考虑到北征大军所驻扎的闽安一带地形平坦,不利于防守,又担心将领轻敌致败,于是便于八月亲自启程北上。他将厦门岛的防卫交给前提督黄廷,亲自统率右戎旗镇林明所部的官兵北上闽安。
就在郑成功北上闽安之际,浙东战场却全线失利。
清军为了对付舟山岛的郑军,在定海关制造五百艘船只,并于八月二十六日蜂拥而出,进犯舟山。舟山郑军部队在总制陈六御、水师前镇阮骏的率领下,以五十艘战舰迎战清军的五百艘船只。虽然郑军的船只只有清军的十分之一,但郑军善于水战,而且船只性能高于清军,在地利上也处于上风向,凭借顺风向与船体大的优势,郑军采取冲撞战术,大败清军水师。
这次胜利,也使得陈六御、阮骏对清军水师的战斗力过于低估。次日,清水师又出动船只前来挑战,陈六御、阮骏率船再度出击,结果清军十分狡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且战且退,将郑军水师引入到定海关附近的水域。定海关附近的水域,郑军相当陌生,结果当舰队驶入这区域后,对水文环境非常不了解,以致于陈六御、阮骏的座船都陷于水流中,难以行进。
此时清军船只一拥而出,认得是陈六御与阮骏的座船,便集中力量,齐攻这两艘船。清军的铳炮齐发,箭矢如雨,陈六御的座船损毁严重,清军的船只节节逼近,陈六御的船只仍陷水流中无法回旋,他仰天长叹,自知难以突围,向南而拜,然后蹈海而死。
在另一处,阮骏的座船上以铳炮猛烈还击,击沉两艘清军舰只,但是后续船只在清军舰队的分割之下,难以救援,阮骏最后引燃船上的火药,与船俱焚,壮烈牺牲。
郑军舰队在两名指挥官先后战死后,群龙无首,只得四散退却。清军水师乘机反击舟山岛,在舟山岛登陆后,进攻舟山城。在清军的优势兵力下,守将张鸿德战死,舟山城失守,清军将城内居民全部迁移到大陆,然后拆毁舟山城。
郑军的残余部队在马信的带领下,艰难返回到福建,向郑成功汇报舟山失守的消息。唉,创业艰难百战多,在广东揭阳战败后,黄梧将军事重镇海澄拱手让给清军,现在浙东的舟山岛又沦陷。这样,郑军已经从广东战场与浙东战场撤回到福建沿海,郑成功决心在福建沿海战场上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九月三日,郑成功抵达闽安镇后,详细考察闽安的地势分布,认为闽安是进出省会福州的门户,便派冯澄世督修筑土堡城寨,准备将闽安作为长期威胁福州城的军事基地。同时,郑成功在罗星塔增筑土城,在永福港肖家渡设水师扼守,以断绝清军的水上通道。
为了缓解郑成功对省会福州城的压力,清军统帅达度决定进攻福建南端的铜山岛,以迫使郑成功分师援救。十月六日,清军从诏安渡海,在铜山岛登陆。驻守于此的郑军后冲镇与护卫右镇发起反击,清军登陆官兵被杀得半甲不留,全军覆没,进攻的计划受到重挫。
郑成功的频频出击,令清廷倍感头疼。清廷以郑成功拒不受诏、攻破郡邑为由,将郑芝龙逮捕入狱,并且逼郑芝龙再次派人到福建,给郑成功带来一封劝降信,想以此要胁,郑成功置之不理,反倒于十二月初,亲自率军北上罗源。
郑成功率舰队沿海岸线北上,在梅溪登陆后,越过白鹤岭,直奔罗源县城。清军统帅达度在侦知郑军动向后,马上派阿格商、巴都、柯如良等人,率骑兵、步兵数千人前往援救。阿格商、巴都、柯如良都是清军之悍将,自入关以后,战无不胜,他们手下这数千人,全部是身经百战的满兵,是达度手中的王牌力量。
郑成功从罗源继续挺进到宁德,阿格商的这支军队尾随而至。郑成功决心将计就计,歼灭掉这支满清精锐。他将歼灭阿格商的任务交给中提督甘辉、左先锋周全斌与援剿后镇的陈魁,并且嘱咐甘辉等人,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险要之地设伏,将清军诱入设伏处,然后一举歼灭。
甘辉依计而行,与阿格商交锋后,佯装退却。这阿格商自恃满族骑兵战斗力非凡,看不起郑军,于是下令追击,直追到护国岭。护国岭是一处险要之地,甘辉令周全斌率左先锋镇埋伏于左侧,陈魁率援剿后镇埋伏于右侧,他自己则率部迎战阿格商。
在人数上,阿格商的清军人数比郑军要多,阿格商有恃无恐,严令满洲兵全力以赴,歼灭甘辉,一时间在护国岭杀声四起,清军的箭矢如雨,甘辉命令士兵并力死战,双方各有伤亡。此时,周全斌、陈魁各率所部从左右杀出,清军猝不及防,稍稍后撤,郑军则鼓勇而进。阿格商下令清军下马,与郑军血战。
按道理说,马战是清军的优势,为什么阿格商反而要弃马呢?原来阿格商这个人非常勇猛,他的部队有一套不同于其他清兵的战法,这些士兵全付铁甲,这些铁甲重量达三十多斤,可以想象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专门的训练,仗着这身厚装铁甲,阿格商这支军队战无不胜,在关键时刻,以敢打硬仗而著称,在以往的战斗中,屡战屡胜。所以阿格商再次祭出此战术。
甘辉对周全斌说:“虏倚马为长技,今下马是来送死。但闻格商名将,每以打死仗得胜。虏众我寡,又俱真满披挂,未可轻视。须令将领各纠精神,死中求生,以计取之。彼下马逼我,我照操法,三退诱之,彼披挂必倦,然后我兵齐进,以一当百,可取胜也。”甘辉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见清军重甲铁甲,便看出其弱点所在,虽然防御力很强,但是机动性差了,如果佯退诱敌追击,那么这三十几斤的铁甲对体力的消耗就非常大了。
郑军平常艰辛的训练,在战场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郑军有序的撤退,阵法全然不乱,阿格商连追三程,此时清军的体能开始下降,甘辉果断地展开反击。
援剿后镇指挥官陈魁手执盾牌,迎战阿格商,两员猛将搅成一团,奋力拼杀,陈魁身中两箭,并被阿格商砍中一刀,身负重伤,此时部将陈蟒赶到,再战阿格商,阿格商这名清军宿将,在体能下降之后,打不赢陈蟒,被一刀劈死。
阿格商一死,清军军心大乱,进攻遭到挫折,不得不稍后退,甘辉当机立断,乘胜追击,清兵赶紧上马逃窜,来不及上马的,统统被被郑军杀死,一时间尸横遍野,郑军缴获大量的弓箭马匹。在混战之中,清军的头目巴都、柯如良等人也被郑军所杀,当清军发现自己的将领都死于非命,又杀回来要夺回尸体。
正在这个时候,郑成功担心甘辉有失,便派右提督王秀奇派军前来援助,正好与清军相遇,于是会合甘辉的部队,痛击清军,清军大败而后,数千人的精锐,最后只剩下数百名骑兵侥幸逃回。
护国岭一战,是在郑军遭遇揭阳失利、黄梧叛降、舟山失守的严峻形势下,所取得的一次大捷,对郑军士气的提升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甘辉指挥护国岭战役的同时,郑成功率部进入宁德,合围宁德城,宁德清军不敢出战,郑成功也不强攻,只是派出军队四处取粮,所取之粮,足够大军三个月之用。由是可见,郑成功北上福州、宁德的目的,正是为弥补海澄投降所造成的物资巨大损失。
自从郑芝龙又一次差人送来劝降书后,郑成功一直置之不理。1657年初,郑芝龙差派来的家丁谢表、小八两人前来求见,跪着对郑成功说:“我等奉太师命,特来禀请和局一事,到此已久,恐太师度日如年,候回信复命难待耳。”郑成功便写了一封亲笔信,在信中写道:
“嗟嗟!曾不思往见贝勒之时,许多劝止,竟尔不听,自投虎穴,无怪乎有今日。吾父祸福存亡,儿料之已熟。清朝待投诚之人,猜忌多端,有始无终,天下谁不共晓?先以礼貌相待,后以鱼肉相视,总之挟一字。若一挟,而儿岂可挟之人哉?……自清朝入闽以来,丧许多人马,费许多钱粮,百姓涂炭,赤地千里,已验于往时矣。兹世子倾国来闽,将历三载,殊无奇谋异能,只是补葺破城,淫掠焚杀,女多于兵,牛多于马。一弄兵于白沙而船兵覆没,两弄兵于铜山而全军歼灭。闽安镇为福省之门户,遽尔遂破。罗源一战,阿格商、巴都、柯如良等尽行丧命。……大抵清朝欲以剃发别顺逆。不知顺逆在于心,而不在于形。……大丈夫磊磊落落光明,心事正大,皎皎如日月,终不肯效诈伪所为,苟就机局,取笑当世。清朝试思今日之域中,是谁家之天下?乃损无数之甲兵,费无稽之钱粮,死亿万之生灵,区区争此数根无用之头发,亦何量之不广耶?”
这是对清廷和谈的最后答复,至此,郑成功与清廷的议局永绝,清廷也最终明白谈和只不过是郑成功的伎俩罢了。
对此,史学家朱希祖有评议:“盖和议二字,在当时不过为率尔对称之词,对清廷不过为缓兵取粮之计。……故此事只为行军之诈计,不可视为正式之和议,盖观于成功之屡次与其父书,而真心见矣。”
郑成功虽然频频在广东、浙江一带出击,甚至入长江,但所占据之地旋得旋失,但其一直维持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这得益于郑成功对粮饷的极端重视,即便遭遇中左所之劫与海澄之失,仍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这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护国岭大捷之后,郑成功大造舰船,准备再一次向北突进。
1657年正月二十五日,总制行军司马兼水师前军指挥官张英被指派为北征军的统帅,万礼为副统帅,辖左先锋镇、右先锋镇、前锋镇等北上,目的是到温州、福宁州、牙城、潋寨等地筹集粮饷。
二月七日,张英、万礼的北征军抵达温州地界,随后进攻金乡卫。金乡卫的清军游击翟永寿、守备王虎等人见势不妙,放弃抵抗,献城投降。张英首战告捷,他在金乡卫征筹大量的米粟,还有三百担丝,装上船运回福建。
自从舟山失守后,郑军在浙江的据点遭到严重的破坏,对郑成功而言,浙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是北进长江、攻略金陵的一块跳板,必须要牢牢掌控制海权,并且在浙东建立起几个军事据点,为日后大举反攻提供战略支撑点。
张英在金乡卫的胜利,使郑成功对攻略浙江更加充满信心,他是一个精力充沛、事必亲躬的统帅,虽然在郑、清的实力对比上,郑军无论在军队数量上还是资源的控制上,都处于下风,但郑成功却一直积极主动地进攻,以此来维护军队的士气与战斗力。
在亲征浙江之前,郑成功还有一件事情要做,他担心厦门岛基地的驻军在他离开的这一段时间里,纪律出现松弛,战斗力下降。所以他返回厦门岛后,对岛内各镇部队进行一番突袭大检查。
这次检查内容包括:部队中是否是老弱不堪用的士兵?部队的旗帜是否鲜明?盔甲、火箭、铳器、被牌、火龙、弹子、斧头、船只是否齐备?
这次检查的结果,令郑成功基本上对驻岛部队的表现还算满意。
护卫左镇、后劲镇等皆军容整齐,武器装备良好,士气高昂。但是也有一些部队存在问题,礼武镇军容不够整齐,陈辉的水师在军容、器械上都存在问题,洪旭的水师右军有一些船只只适合于内港运兵运粮,不适于远洋航行等等。除了检查军队的情况外,郑成功还是各财政也做了一番彻底的清查。
裕国库官员张恢、利民库官员林义等人,全面核算东洋贸易与西洋贸易的船只物品的本息,以及各商行的出入银两。
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郑成功的商业情况。
郑氏政权,不独是全国最强大的抗清力量,亦是东亚最强大的商贸集团。
这个庞大的海商集团的贸易范围,东达日本、琉球,西达南洋诸岛,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这里有一个疑问就出来了:郑成功只控制东南沿海地区,那么他庞大的贸易商品从何而来呢?
这就得追溯到郑芝龙所创建立的贸易帝国。当年郑芝龙既是明朝的官员,同时也是海商巨头,利用其种种关系,在全国建立起庞大的贸易网络。后来明朝灭亡,满清入主中原,但民间的贸易并没有因此而断绝,郑成功控制了中国长江以南到广东的海域,郑氏商船更是垄断了海上贸易,清政府控制区的商品货物要出口到国外,仍然必须与郑成功合作,当然,这种合作是非官方性质的,而是民间走私性质。
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的光环过于耀眼,以致于经常被忽视他的另一面,他实际上是一名伟大的商人,他控制的商行不仅仅局限于厦门、泉州一带,而且延伸到中国的内地,甚至是清政府的所在地北京。
郑氏旗下拥有十大商行,分为山海两路。
山路五大商行分别是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估计是分布于北京、苏州、杭州、山东数地,而总部大约是设在杭州。海路五大商行分别是仁行、义行、礼行、智行、信行,主要分布在郑成功控制的泉、厦一带,其中海商五商领袖有泉州人曾定老、伍乞娘、龚孙观、龚妹娘等,这里可以看出泉州人之善于经营,不独今日,明清时代已蔚然成风矣,而且从姓名上看,似乎五商领袖中有两个是女人。
后来由于黄梧的告密,使郑成功在内地的商行遭到很大的破坏,给郑氏的商业贸易带来重大的损失。不过郑成功似乎通过种种努力,保护住了一部分内地的商行,特别是在杭州一地的商行,仍然顽强地存在,躲开清政府的查抄,这也许与浙江反清力量比较强大有密切的关系。
郑成功决心再度攻略浙江,除了夺取兵进长江的战略支撑点之外,很可能也是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因为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之后的几年里,郑成功在内地的主要商行,全部转移到浙江。
七月,郑成功将厦门的事务交给忠振伯洪旭之后,亲自率军北上。
北征大军首先在兴化的涵头、黄石一带取粮,清军不敢轻举妄动,只任得郑军大肆掠取,各船均满载粮食,然后在凤埔驻扎数日后,于七月二十九日扬帆北上。
八月十二日,郑成功的海军舰队进抵台州的海门港。海门在台州东南九十里,是进入台州的门户,海门西岸清军守将张捷、前所守将刘崇贤以大炮还击,但是射程有限,并不能伤及郑军的船只。
郑成功决定绕开海门,乘风逼进黄岩县内港。诸位将领纷纷结郑成功说,海门卫所还没有攻下,怎么就进逼内地呢?郑成功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海门,台州门户,若先得台州堂奥,门户岂暇掩辟耶?”下令在黄岩附近登陆,先攻打黄岩县,然后直接进攻台州。
郑军登陆后,马上向黄岩县发起进攻,黄岩守将王戎率兵马迎战,结果哪里是郑军的对手,才一交锋,便被斩杀数十人,赶紧溜回城内固守。
郑军追击到城下,将县城团团围住。王戎一看郑军的架式,是非攻下县城不可了,想来想去,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便在西门竖起降旗,郑成功派遣张英率军纳降,然后大部队进城。在黄岩战役中,出了一个小意外,围困南门的援剿后镇指挥官林明,不知道守城的清军已经在西门投降,他见城头上没有敌军,在没有得到郑成功的命令之前,就下令登上城头,自以为立了大功,派人驰报郑成功。结果郑成功大怒,下令逮捕林明,以\"无令登城\"为罪名,重责六十棍。
拿下黄岩城后,郑成功大军直逼台州府城。
八月十八日,郑军包围台州。台州大为恐慌,清军镇将李必见郑成功人多势众,阵容整齐强大,心生畏惧。他上任之时,就听说前任台州守将马信慕名归降郑军,而且受到了郑成功的重用,所以内心颇为动摇。
郑成功望见城头上清军的旗帜参差不齐,而且官兵乱成一麻,笑道对诸将领说:“我观城上情形,虏将非走即降,断无有死守之兵当此时对垒而参错如是。马提督你前年守此,有旧属者可遣招之,必断然来归也。”郑成功说的马提督,就是反清归明的前台州守将马信,马信便派人进城,对城内守将李必进行劝降。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李必果然无心抗战,率部献城来降。
在郑军夺取台州府城后,清军大为震动,台州所属的县邑更是闻风丧胆。太平县守将高绵祖献城投降,之后,天台县守将韩文盛也率军来降,仙居县的清军守将弃城而逃。
九月八日,郑成功转而进攻进入台州的海上门户海门卫所。后提督万礼率军进逼海门卫,但是海门卫的地形非常险要,西北一带都是高山峻岭,南面环海,而且清军驻兵不少,这给郑军的进攻增加了许多麻烦。
万礼准备在东南角架设大炮轰击,郑成功前往视察阵地,发现海门卫恃险而守,强攻的话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伤亡,于是派人进城招降。由于台州府及诸县邑均落入郑军之手,海门卫虽然地险兵多,但是绝难以抵挡郑军的强攻,守将张捷思虑再三后,接受了郑成功的招降,率守军出城迎附。几天后,清军的另一座堡垒海门前所也被郑成功招降,守将刘崇贤也反清归明。
郑成功攻城掠地,进展非常顺利。正当浙江形势一片大好时,福建闽安的形势开始岌岌可危了,清军利用郑军主力北上之际,加紧布署,准备夺回闽安城。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59_159022/c210042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