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 第三百一十二章 诸葛恪巧言忽悠,诸葛乔夜得降书(求追)

  诸葛恪自怀中取出一份调兵名单。
  名单上的将校,皆出自河北的世家豪门。
  张郃仔细扫了一眼,心下骇然。
  因为在名单上,有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的名字!
  “陛下连抚军大将军都信不过了?”张郃的手有些发抖。
  诸葛恪语气微寒:“司马懿本是先帝的托孤大臣,陛下对司马懿亦是恩宠备至。”
  “然而,司马懿却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不仅纵容司马家兼并大魏的土地和人口,更是私下许诺其他的世家豪门。”
  “昔日,大汉的世家豪门只知有袁氏,不知有皇帝,袁氏门生董卓更是居功自傲,擅废汉少帝。”
  “左将军曾是袁绍麾下,对此定是比我更清楚。”
  “陛下何等的英才,又岂会甘心当一个受世家豪门摆布的傀儡?”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若不敲打司马懿,他就不知道这大魏谁才是天子至尊!”
  “左将军,你该不会因为司马懿曾为你求情,就跟陛下离心背德吧?”
  诸葛恪双眸死死的盯着张郃,右手更是按住了剑柄。
  仿佛张郃若有半分犹豫,诸葛恪就会拔剑诛杀张郃似的。
  张郃敏锐的觉察到了诸葛恪的变化,连忙道:“稍安勿躁,我对陛下忠心可鉴,岂会跟陛下离心离德。”
  “只是司马懿此人,心思缜密非凡,倘若让司马师加入,我担心会被司马懿识破。”
  诸葛恪冷笑:“识破又如何?左将军又不是真的要叛魏投汉。”
  “打着苦肉计的幌子针对诸葛乔用计,比的就是谁算得更远。”
  “算敌所不能算,用的是正兵阳谋。”
  “左将军正常调兵遣将,司马懿难道还能让司马师抗命不成?”
  “总不能别的将军都可以不畏死上阵,司马懿的儿子就可以畏死怯阵?”
  “这个哑巴亏,司马懿吃定了!”
  “要怪,就怪司马懿跟陛下不能同心。”
  “左将军,这次的计划不能让人抓到把柄,务必得小心行事。”
  诸葛恪徐徐的将计划托出。
  张郃仔细的审视诸葛恪的计划,对诸葛恪的部署惊叹不已。
  “诸葛恪,若你人在伪汉跟诸葛乔携手,大魏无人可当啊!”
  张郃不吝赞赏。
  诸葛恪的作战计划,非常缜密,即便是张郃也没自信能比诸葛恪更缜密。
  不仅环环相扣,还将对手的每一步都料算到了。
  因为这份缜密的作战计划,张郃彻底打消了对诸葛恪的怀疑。
  诸葛恪不假思索:“我跟诸葛乔虽然是胞兄弟,但如今各为其主,自当各显手段。”
  “我这个当兄长的多活了几年,总不能被当弟弟的比下去。”
  “陛下能否让大魏的旗号立满诸州郡,就看左将军的手段了。”
  诸葛恪向张郃长鞠一礼,高帽子漂亮话说得恰到好处。
  张郃心情澎湃:“我这般年岁,若还能替陛下解决内忧外患,虽死无憾!”
  离开张郃的营帐后,诸葛恪又返回了帅帐向曹叡复命。
  “左将军伤势如何?”
  虽说张郃当先锋受挫,但曹叡对张郃这个仅存的五子良将依旧颇为在意。
  年过六旬了还受杖刑,曹叡都不知道张郃能不能挺过。
  诸葛恪恭敬回禀:“陛下无忧,左将军伤势无大碍。”
  曹叡暗暗松了口气:“无碍就好。”
  “朕有意让大将军曹真去白马城搦战,元逊以为如何?”
  诸葛恪道:“自古用兵,正奇相辅。”
  “大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白马城主体城墙皆已修完,诸葛乔又部署了大量的守城军械。”
  “想正面击破白马城,很难!”
  “左将军让臣带了个口信,希望能用苦肉计诱诸葛乔出兵。”
  曹叡蹙眉:“苦肉计未必能瞒得过诸葛乔。”
  诸葛恪道:“自然不是简单的苦肉计!”
  “诸葛乔虽然用兵虽然谨慎,但也极度自负,又最喜将计就计,算敌所不能算。”
  “左将军丢掉先锋营寨,便是诸葛乔在算计上比左将军算得更远。”
  “然而。”
  “左将军对这次败阵是颇为不服的,若非张雄违令出战,左将军未必算不过诸葛乔。”
  “故而。”
  “左将军希望能跟诸葛乔再战一次。”
  “用苦肉计,是为了诱诸葛乔将计就计,这也是在变相的引诸葛乔出城作战,让诸葛乔主动放弃在白马城固守的优势。”
  曹叡信了三分:“左将军对大魏的忠心,朕是很欣慰的。”
  “只是用兵乃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左将军如今又受了杖刑,倘若.....”
  曹叡虽然没有说出口,但诸葛恪已经猜到了曹叡的想法。
  “陛下,对左将军这样的沙场宿将而言,为国家征战、马革裹尸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对真正的大丈夫而言,不论是空老于竹林之下还是老死于床榻之间都是耻辱!”
  “故而,昔日于禁犯下大错后,依旧请命出战,最终在战场上断后而亡,忠心可嘉。”
  “左将军一腔勇烈,陛下不可辜负了。”
  诸葛恪能言巧辩,在张郃面前是一套慷慨激昂的说辞,在曹叡面前依旧是慷慨激昂的说辞。
  两者虽然不同,但也殊途同归。
  皆是为了达到让张郃出兵的目的。
  曹叡又信了几分,被张郃的迟暮决心感动。
  “左将军有此豪情,朕又岂能拒绝?”
  “朕会给左将军下一道密旨,许其便宜行事!”
  曹叡对诸葛恪的说辞几乎没什么怀疑。
  奇兵罢了。
  即便输了也不会影响正面战场。
  可若是赢了,却能扳回一局,让先锋失利而受挫的士气恢复。
  “陛下,军中必有心向汉室的,故而此事不可让第四人知晓!”诸葛恪适时提醒。
  曹叡点头:“用兵贵在机密,元逊有心了。”
  在确定曹叡对此事无怀疑后,诸葛恪又自请道:“陛下,臣请命返回邺城。”
  曹叡疑惑:“朕日常有困惑时,尚需元逊解惑,为何要忽然返回邺城?”
  诸葛恪聊及司马懿的中伤:“陛下,并非臣不愿意待在军中,实在是臣的身份让众将颇为忌惮。”
  “抚军大将军一直认为臣跟诸葛乔有勾结,让臣难以自辩。”
  “故而,臣返回邺城,可以堵住军中的猜疑。”
  曹叡拍案怒道:“司马懿最近是越来越放肆了,连朕用的人都敢妄加猜测了。”
  诸葛恪劝谏道:“陛下息怒,臣的身份的确敏感,会被怀疑也是很正常。”
  “自臣执掌校事府,被怀疑猜忌中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陛下信任臣,臣心无怨言。”
  “只是大军出征,最忌将帅不和,臣继续留在军中,有百害而无一利。”
  “再者,大军出征,粮草最为重要;臣担心邺城会有人效仿袁绍麾下的许攸,纵容子侄贪墨军粮。”
  “臣这个恶名在外的校事府校尉返回了邺城,想必也没人敢对粮草动手脚。”
  曹叡见诸葛恪什么错都往自己身上揽,不由心生怜悯:“元逊,你受苦了!”
  诸葛恪毅然道:“为了陛下,为了大魏,臣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诸葛恪表现得越是大公无私,曹叡对司马懿的厌恶就越多。
  思索良久,曹叡同意了诸葛恪的请命。
  以诸葛恪督粮为由,让诸葛恪返回邺城。
  听得诸葛恪离了军营,不论是司马懿还是蒋济都是多了喜意。
  诸葛恪不在,曹叡就不会受到蒙蔽了。
  “诸葛恪这个奸贼终于离开了,若非此贼,左将军也不会受到杖刑。”蒋济对诸葛恪颇为不满。
  司马懿嘴角也藏不住笑意:“子通不可妄议大臣,诸葛恪也是为了稳定军心,明正军规。”
  蒋济嘁了一声,不以为意:“区区一个校事府校尉,算什么大臣?只是陛下养的一条狗,还真把自己当人了。”
  “仲达你也别在这说漂亮话,你的笑容都写脸上了。”
  司马懿忍不住大笑:“知我者,子通也!”
  “没了诸葛恪搅局,我等也不担心诸葛恪会跟诸葛乔勾结了。”
  “诸葛恪在军中一日,我就一日寝食难安啊。”
  正说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入帐来向司马懿辞行。
  “子元,可是陛下的军令?”司马懿随口问道,既然入了军,受命执行军令也是很正常的。
  司马师摇头:“不是陛下的军令,是左将军的军令。”
  “嗯?”司马懿蹙眉:“左将军连你也征调了?”
  这几日,张郃比着诸葛恪给的名单在军中征调将校。
  为了避免惹人怀疑,张郃用了巧计。
  先征调部分,然后用“择优”的方式将名单中的将校留下。
  而这个“择优”的方式,又是专门针对世家豪门的将校而来的。
  简而言之:利益交换。
  普通的将校没利益跟张郃交换,而世家豪门的将校有足够的利益跟张郃交换。
  用这样的方式,张郃将名单上的将校几乎都集中在了麾下,只剩下司马师尚未到位。
  蒋济没看出什么名堂,只以往司马懿是在担心司马师,不由笑道:“仲达,这雏鹰也是需要独自飞翔的。”
  “你总不能一直将子元留在身边,不给子元独立成长的机会啊。”
  “你我都老了,这大魏的未来是需要子元这样的年轻人来撑着的。”
  司马师也以为司马懿在担心自己,拍了拍胸口道:“阿父勿忧,孩儿也不是第一次统兵了。”
  “更何况,左将军身经百战,孩儿也能向左将军讨教用兵的方法。”
  司马懿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张郃这次征调的将校,都是世家豪门的将校,大部分又都跟司马懿和蒋济两家有关联。
  这让司马懿不由多了疑心。
  是我多心了吗?
  或许,只是个巧合。
  司马懿思索片刻,最终将这分担心和疑心按捺,叮嘱道:“子元,你虽然是我的儿子又是司马家的嫡子,但也不可骄傲。”
  “这次跟着左将军,要少说话多做事,不可怠慢了。”
  司马师点头道:“阿父放心,孩儿自有分寸!”
  看着离开的司马师,司马懿没来由心跳一阵加速。
  见司马懿神色有异样,蒋济取笑道:“仲达,你若真担心子元,又何必让他来军中历练啊。”
  “你不如学我,我儿蒋秀如今就只治理一方,不用再在军中受苦了。”
  司马懿没有附和。
  蒋济虽然也懂军谋,却只出谋划策不统兵作战。
  司马懿不同,司马懿深知这乱世之中兵权才是最重要的。
  故而。
  司马懿会从文职转为武职,也会让儿子司马师在军中为将,而不是效仿蒋济让司马师去治理一方。
  手中有兵权和手中没兵权,是截然不同的。
  此刻的司马懿还没意识到,司马师已经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在除掉司马懿这件事上,诸葛乔跟诸葛恪是有相同的认知的。
  司马不死,诸葛不安。
  白马城。
  张郃的“密信”由王允的侄儿王凌暗中送到了诸葛乔手中。
  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张郃受到了杖刑,对曹叡心生怨恨,想投降大汉。
  若是不知名的人用苦肉计,可以不用理会,用计的是张郃,其中必然有诈。
  诸葛乔看向眼前自称“王凌”的信使,徐徐而夸:“昔日王司徒为了诛杀董卓,忍辱负重。”
  “如今王司徒的侄儿为了助汉灭魏,亦是忍辱负重。”
  “并州王家,满门忠烈啊。”
  王凌心中虽然鄙夷,语气却是恭敬:“我虽然身在伪魏,但心在大汉。”
  “若能助将军覆灭伪魏,我亦不愧对伯父的在天之灵了!”
  “将军,曹叡那厮跟曹操一样,凉薄无情,张郃将军都年过六旬了还被处以杖刑,令人着实心寒。”
  “若将军信得过我们,愿助将军取曹叡首级!”
  诸葛乔抚掌而笑:“好!好!好!我正愁没有内应相助,张郃将军若能成此大功,他日大汉的云台阁上必有张郃将军的画像。”
  “只是我听闻诸葛恪也在军中,此人虽然是我胞兄,但贪恋富贵助曹为虐。”
  “更兼此人心思敏锐,又执掌了伪魏的校事府,不知张郃将军可有防备?”
  “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这用兵乃国家大事,不可不谨慎。”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60_160150/c203433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