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科举制的俩前提,诸葛乔兵临长安(加更求月票求追)

  夏口。
  得到军令的诸葛瑾,将合肥的战报整理后,交由幼子诸葛融乘快船走江陵城入上庸。
  相较于诸葛乔和诸葛恪精于务实,诸葛融虽然继承了诸葛家的聪慧基因,但却沉迷寻章摘句和奢靡享乐,看似多才多艺,实际上在学问上是博而不精。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诸葛融继承了诸葛瑾的宽容脾性,不争不抢。
  对这个幼子的脾性,诸葛瑾亦是挺头疼的。
  不论是诸葛乔还是诸葛恪,都是当世智勇才俊。
  尤其是诸葛乔,虽然只有十八幼龄但已名震当世,堪称大汉麒麟儿。
  诸葛恪虽然次了些,去年也助孙权平定了丹阳的山越,收服山民三万余人,如今更是跟着孙权在合肥参赞军机、统兵作战。
  唯独诸葛融,即便是在军中都是锦罽文绣,独为奢绮。
  每次诸葛瑾拿诸葛乔和诸葛恪来勉力诸葛融的时候,诸葛融就会以“诸葛家的优良传统,次为龙,长为虎,幼为犬;我与均叔皆为犬,尽孝守家业即可。”为由,气得诸葛瑾说不出话来。
  可诸葛瑾又没法反对。
  诸葛瑾不如诸葛亮,亦是当世英杰,唯有诸葛均名声不显,务实家业。
  同理。
  诸葛恪不如诸葛乔,亦是当世俊杰,作为幼子的诸葛融,务实家业不是很正常?
  这,就叫优良传统!
  “叔长。”
  诸葛融虽然只有十六岁,但诸葛瑾为了让诸葛融能早日立业,早早的取了表字。
  “此去汉中,你见了你二叔后,就去关中寻伯松,跟着伯松历练几月。”
  诸葛融讶然:“阿父,伯松兄长如今为二叔嗣子,我跟着伯松兄长历练,你就不怕吴王猜忌吗?”
  诸葛瑾瞪眼:“吴王器量,岂会狭隘?”
  “你若能学得伯松三分本事,回到江东后我亦可向吴王举荐你。”
  “吴王又岂会猜忌?”
  诸葛融眼皮垮拉:“阿父,诸葛家的——”
  刚要开口,诸葛瑾就喝斥道:“你均叔是要尽孝守家业,不是没才能;你是现在没才能,别跟我提尽孝守家业。”
  见诸葛瑾发怒,诸葛融缩了缩脖子,不再多言。
  然而。
  诸葛融心中却是打着歪主意:待去了二叔处,我就谎称要在汉中玩几个月,二叔必不会让我去关中。
  假意承诺会跟着诸葛乔历练,诸葛融乘快船前往江陵城。
  到了江陵城,糜芳又安排了军士护送诸葛融走上庸入汉中。
  诸葛融虽然好享乐,但这正事上也未耽误。
  虽然比不上赵统来时顺流而下的便捷,但诸葛融也只用了十余日就抵达了汉中,将诸葛瑾的信送到了诸葛亮手中。
  “二叔,来的时候我舟车劳顿甚为疲惫,想在这汉中闲游几日。”诸葛融趁着诸葛亮看信的机会,开口请道。
  诸葛亮闻言,微微讶异:“闲游?兄长在信中说,你自觉在家习文练武太枯燥,想跟着伯松历练几个月。”
  诸葛融瞬间瞪大了眼睛,脸颊有些抽搐:“二叔,请勿戏言。家父怎会在信中说这些。”
  诸葛亮笑容和煦:“由你前往关中,我也不用再另外委派信使了。”
  “只是汉中去关中,沿途多栈道,你穿的这身文绣行走不便,我会替你准备裋褐。”
  “都是自家人,不用感动。”
  感动?
  我这是感动吗?
  二叔你怎么比阿父还狡诈啊!
  一个变着法儿让我去关中吃苦,一个直接让我脱掉文绣换裋褐。
  见诸葛融这不情愿的样儿,诸葛亮令人取出了提花绫锦:“叔长,可曾见过这种提花绫锦?”
  诸葛融本就是喜欢华服奢靡的,一见这提花绫锦就移不开眼了:“二叔,这是何处生产的?我在江东从未见过,跟蜀锦也不相同。”
  诸葛亮徐徐而道:“想知道何处生产的,可问伯松。伯松说,这样的提花绫锦,他的工坊有几十种不同的花纹。”
  “甚至还可以定制花纹,制定独一无二的提花绫锦用来剪裁衣服。”
  诸葛融的眼睛瞬间亮了,身体挺得笔直:“二叔,方才我只是戏言。”
  “我跟伯松兄长乃是一母同胞,血缘亲情系于一身。”
  “多年不见,我对伯松兄长的思念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诸葛亮赞道:“叔长不因为伯松过继给我就心生疏远,乃我诸葛家的幸事啊。”
  被诸葛亮这一忽悠,诸葛融全程兴致勃勃,只想着去关中见了诸葛乔后,能多带些提花绫锦返回江东。
  一想到今后能穿上独一无二的华服出现在江东,让江东的同辈士人羡慕嫉妒,诸葛融就无比的兴奋,这沿途走栈道的苦闷都一扫而空了。
  诸葛融抵达五丈原时,已经八月初了。
  自六月曹丕出现在长安城后,刘备就一直避战不出。
  除了修城开荒外,刘备还在五丈原种上了粟。
  虽说时间有些晚了,但有总比没有好。
  再加上渭河有充足的水源灌溉,这收成也只是相对渭河其他地方差了些。
  等粟收割了,再种上麦。
  假以时日,这五丈原就会成为关中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
  再有诸葛乔计划的以“上邽、临渭、陈仓、五丈原、郿县、武功、周至”七城构建的渭水七星。
  不论是今后伐魏,还是督治雍凉,五丈原都将是重镇枢纽。
  垦荒的期间。
  马钧在陇右监造的农具立了不小的功劳。
  高坡上。
  刘备和诸葛乔并列而立。
  看着下方新开垦的田地,刘备不由心生感慨:“伯松曾言,士农工商中,工代表的是生产的力量。”
  “亦是士农工商中,最核心的力量。”
  “提高了工的待遇,就可以提高生产的力量。”
  “以工反哺农,农人能提高粮食产量。”
  “以工反哺商,商人能增加商品流动。”
  “以工反哺士,士人能实现安民抱负。”
  “起初,朕对伯松提出的概念不太能理解。”
  “如今,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垦了如此多的良田,令朕感慨万千!”
  诸葛乔目光炯炯:“《淮南子》,匠心经营,极有伦脊,堪称绝代奇书。”
  “在《淮南子.齐俗训》中,有‘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之论。”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部分俗士儒生为了维持自身的地位,大力的推崇儒术贬低百家。”
  “以至于‘士农工商’四民,逐渐演变成了士为尊、农次之、工商皆为贱民。”
  “管子曾言:士农工商四民,皆是国之石柱。”
  “而如今,四民本是同根生,彼此相煎却太急。”
  “何其的可悲、可叹、可恨。”
  刘备看向诸葛乔,徐徐而道:“昔日朕曾让伯约带话,言朕有意改良现如今的人才考核和提拔,问伯松可有妙想。”
  “伯松却从未给过朕答复。”
  “朕也知道,任何的法度改变,都会引起国家社会各阶层的动荡。”
  “因循守旧的不仅不愿改变,更会想办法来破坏,一但变法失败,就会如旧时的商鞅、吴起,身首异处。”
  “伯松不愿多言,想必也是担心会遭人嫉恨。”
  “此地只有朕与伯松二人,出伯松之口,入朕之耳,天知地知,伯松不妨与朕明言。”
  姜维上次的带话,诸葛乔直接以不擅长为由搪塞了。
  然而。
  刘备何等精明的人。
  诸葛乔口称不擅长,然而在治理陇右的时候却是“极为擅长”!
  若非如此,又岂会有马钧的出现?
  当了皇帝的刘备,也不是昔日那个“怒鞭督邮”的愣头青了。
  很多事,不是头脑发热想一想就能做成功的。
  如旧日王莽,想要改革却改了个寂寞,上至公卿下至流民,皆认为王莽是在瞎改。
  汉室的积弊,刘备也知晓不少。
  只是如今的积弊,刘备有心无力。
  即便如光武帝一般扫平了天下,也只是维持了表面的和平。
  故而。
  刘备当初才有改变人才选拔的想法。
  尤其是当曹丕令陈群制定了新的中正品第人才选举法后,刘备对改革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刘备虽然得了雍凉大部分地区,但这些地区本就人才稀薄,是否改革影响不大。
  可若是拿下关中洛阳后,刘备依旧沿用原有的汉制人才选举,是很难令关中洛阳的士民心服的。
  不给好处,凭什么跟刘备混?
  凭刘备喊一声“复兴汉室”的口号吗?
  诸葛乔沉吟片刻,道:“陛下想改革人才选拔的方式,依旧得以‘士农工商’为基准。”
  “譬如,参加考试的考生,可以自行决定什么时候参加考试,不需要当朝的官员进行推举。”
  “又如:制定规范的考试流程和考试的科目,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考试,考生只需要按时去参考。”
  “再如:考试录取的官员,都要隶属中央管辖,称其为‘天子门生’。”
  “文有文试,武有武试。”
  “只会治学的考核学术,不可委以实权;精于时务的考核对士农工商的策论,可委以实权。”
  “这些改革的核心前提有两个:陛下有足够多的粮食;以及推广简体字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识字。”
  “陛下,不是我肯说,也不是我担心遭人嫉恨。”
  “而是以陛下现有的条件,尚不足以推行新的人才选拔方式,即便是推行了,也会变成豪门士族的掌权工具。”
  “就如同伪魏的九品中正制。”
  “别看现在好像挺厉害,只要有个豪门士族的权臣加置大中正,以后曹魏就只有豪门士族能当高官了。”
  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
  以中正之名选拔官吏,始于曹丕。
  目的是为了实现‘以论人才优劣,而非世族高卑。’
  魏初,中正定品尚重乡论,以郡为基层。
  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时,结合了曹操的品第之法,符合当前的局势。
  然而在司马懿加置大中正,以州为基层后,九品中正制逐渐完成门阀化的转变。
  刘备细细琢磨诸葛乔的献策。
  尤其是对“天子门生”四个字尤为在意。
  倘若所有官员都是天子门生,那臣与臣之间的恩主关系就会变得淡泊。
  只是。
  诸葛乔提出的两个前提,让刘备不得不慎重。
  不论是“足够多的粮食”,还是“推广简体字”,都不是能轻易办到的。
  见刘备沉思,诸葛乔又道:“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
  “改革人才选举的方式,不是陛下一代人能完成的。”
  “小火慢煎,沸水才不会烫到庖厨的手。”
  刘备若有所思。
  正聊间。
  人报诸葛融求见。
  “诸葛融,诸葛瑾的幼子?”刘备微微诧异。
  诸葛乔嘴角轻扬:“融弟最喜华服,陇右的提花绫锦在江东有销路了。”
  刘备无奈一笑:“伯松,诸葛融好歹也是你一母同胞的胞弟,虽然你当了丞相的嗣子,但这样算计你胞弟,恐有不妥。”
  诸葛乔笑道:“这不是算计,而是身为兄长的仁义。”
  “融弟本就学问不精,若是位居高位,反会惹来杀身之祸。”
  “倒不如效仿陶朱公。”
  不多时。
  诸葛融到来,向刘备行礼:“陛下,家父令我送来合肥战报。”
  听到合肥两个字,刘备眼神陡然变的凌厉。
  仔细查阅了合肥战报,刘备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张辽死了。”
  关羽跟张辽的关系极好,刘备也曾想招揽张辽。
  然而,当时的刘备只是曹操的客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张辽归于曹操麾下。
  听到张辽的死讯,刘备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惋惜。
  良久。
  刘备收拾心情,眼神再次变得凌厉:“伯松,速将张辽的死讯送往长安城。”
  “曹丕在长安城待了这么久,想必很乐意听到这个讯息。”
  诸葛乔提议道:“不如我引无当飞军和黄老将军,同往长安城。”
  “陛下可引诸将去打槐里,将士休憩了这么久,也是时候活动下筋骨了。”
  刘备斟酌片刻,同意了诸葛乔的提议:“就依伯松之见,伯松可先行,朕引众军押后。”
  诸葛乔领命,又引诸葛融到别处叙旧。
  “叔长,你要跟着我去打长安吗?”诸葛乔一脸笑意,尽显兄长的豪迈。
  诸葛融来见诸葛乔,目的就是提花绫锦,如今刚来五丈原诸葛乔就要去打长安,诸葛融这心底极为不情愿。
  诸葛融想了想,婉拒道:“兄长,我这一路上舟车劳顿,恐怕不能跟你去长安城了。”
  “听闻陇右繁华,我想去趟陇右,不知兄长可否安排几个人与我同往?”
  诸葛乔见诸葛融对陇右感兴趣,猜到了原因,遂道:“天水太守吕乂近日在五丈原述职,你就与吕乂同往天水郡。”
  “我会给你一封引荐信,你去寻我的结义兄长姜维,有什么要求都可以直接提,只要不涉及军事机密,你想看什么都可以。”
  诸葛融大喜:“谢兄长!”
  诸葛乔笑道:“你我本是一母同胞,虽然我如今过继了,但这血脉亲情是不会断绝的。”
  “今后你回了江东,也莫要忘记兄弟之情就足够了。”
  孙权对诸葛瑾有知遇之恩,诸葛瑾又是个极重名节的。
  诸葛乔虽然忽悠不了诸葛瑾,但可以忽悠诸葛恪和诸葛融。
  只要坑孙权,大家都是好朋友。
  跟诸葛融叙旧后,诸葛乔就回了无当飞军军营,引飞军五部跟黄忠同往长安城。
  眼见要动兵了,黄忠这心情也是非常的激动。
  对黄忠而言,拿下长安城是此生必须要做成的事!
  长安城。
  刘备忽然的转攻为守,让长安城的曹丕十分难受。
  度日如年!
  再加上关中的炎热,令曹丕更加的烦躁。
  打吧。
  刘备不出战。
  不打吧。
  曹丕在长安跟个傻子似盯着刘备垦荒五丈原。
  打安定郡吧,不仅路途遥远,还得担心被刘备逐个击破。
  亲征关中,被曹丕玩成了个笑话。
  “司马懿,你到底要让朕在这长安城待多久?”
  “给朕想个法子,朕要去打刘备!”
  曹丕心中烦闷,连司马懿的表字都不称呼了,直接呼喊司马懿的姓名。
  司马懿也很无奈。
  本来是不输之局,因为曹丕的到来,这不输之局也逐渐多了输的迹象了。
  因为。
  长安城的粮食不够了!
  曹丕来了五万大军,这五万大军的消耗可不小!
  若曹丕不来,司马懿在长安城固守一年都没问题,可曹丕一来,这时间就得减半。
  再考虑到战事不利撤兵需要的粮草,这时间又得减半。
  司马懿现在也不敢在长安城种粟。
  刚坚壁清野了,现在种粟,司马懿担心是在替刘备种粟。
  本来司马懿还想着,待五丈原收获季节,找个机会去偷抢刘备的粟。
  可现在,司马懿得担心长安城还能驻兵多久。
  “陛下,不如暂时返回洛阳?”司马懿小声提议。
  曹丕抬高了声音:“返回洛阳?朕御驾亲征,连刘备的面都没见到,你让朕返回洛阳?”
  司马懿无语。
  我也没让你御驾亲征啊。
  虽然心中百般无奈,但司马懿只能再劝:“陛下,大魏如今占青冀幽并兖豫徐司隶八州富饶之地。”
  “北面乌桓匈奴皆已臣服,大魏威名远著,军势已经很强大了。”
  “若是凭着八州的丰饶物资,用以褒奖吏士、安抚百姓,使士民安居乐业,则不需要劳师动众,就足以让孙权和刘备稽服。”
  “刘备虽然占了广褒的土地,但多为贫瘠之地,且人口稀少,又有西戎南蛮之患。”
  “陛下遣将守住关卡险要,就足以阻挡刘备的攻势。”
  “只要修战养民,大魏的国力会越来越强,而刘备和孙权会越来越弱。”
  “届时,陛下就能以碾压之势,让刘备和孙权臣服。”
  说心里话,司马懿现在是一点都不想跟刘备打!
  河北袁曹之争,袁绍就是急于求成,才让曹操觅得了机会。
  如今魏汉之争,亦如当初的袁曹之争。
  只需要休战养民,就足以用国力碾压,何必非得去追求局部军争的胜利。
  身为大魏的皇帝,跟刘备置什么气啊!
  司马懿的这种劝谏,曹丕听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每听一次,曹丕就烦躁一次。
  “司马懿,朕问的是如何打刘备,不是问你如何治国!”曹丕赤红着眼。
  如果不是刘备不出战,曹丕早就统兵去槐里了。
  司马懿默然不言。
  引刘备出战的计策,司马懿虽然也能想到,但司马懿不愿意用。
  要用也得是曹丕返回洛阳才用!
  烦躁间。
  人报诸葛乔引兵来打长安城。
  “诸葛乔来了?”
  曹丕瞬间变得兴奋,摩拳擦掌:
  “等了这么多天,这群乌龟终于肯冒头了。”
  “来人,给朕披甲!”
  司马懿吃了一惊:“诸葛乔怎会忽然来打长安城?陛下不可冲动,这其中必有诈!”
  曹丕现在听不进意见,喝道:“司马懿,诸葛乔都打到长安城来了,朕若再不反击,岂不是怕了那诸葛乔?”
  当即。
  曹丕亲引许褚、吴质、朱铄、毌丘兴、阎柔等大将出城,张郃等将则是留在了长安城。
  这首战的功劳,曹丕要亲自夺取!
  “虎痴,替朕搦战!”
  曹丕有心彰显军威,让老将许褚出阵。
  许褚虽然许久未上战场了,但这虎威却也半点未减。
  “大魏武卫将军、万岁亭侯许褚在此,谁敢上前一战!”许褚横槊立马,骁勇非凡。
  身后的魏军将士,亦是纷纷呐喊。
  见曹丕竟然玩阵前单挑,诸葛乔不由冷笑:“老将军,去杀杀曹丕的锐气。都什么年代了,还玩斗将的游戏!”
  黄忠大笑,策马持弓而出:“曹丕小儿,老夫今日没空跟你玩斗将的游戏。”
  “今日来此,就是来告诉你:张辽已被射杀,你的合肥快守不住了!”
  “你若识趣,就退出长安城,滚回你的洛阳;若是不识趣,你恐怕只能葬身长安了。”
  两军阵前本就安静,黄忠的嗓门又很大。
  这一阵喝喊,一字不漏的传入了曹丕的耳中,惊得曹丕差点从战马上摔下。
  张辽死了?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60_160150/c203434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