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文娱高手 > 第九章 背后

“发前人未发之覆,开一代之先河。”

        “朱子清讲《论语》,对经典的经典阐释。”

        “自汉以来,对《论语》的注解,不计其数。但多为围绕征引、考据和训诂之类。从没有像朱子清这样,一改千古惯例通则、甩开辞章训诂而着重把圣贤经典的义理还原出来。”

        “后代人研究《论语》,是不可能完全完整的表达孔子的思想的。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听了朱子清的讲座后,你会发现原来《论语》里面的某某句话是这样的意思。你会觉得,这种理解是非常好符合人的逻辑的……”

        “朱子清讲《论语》最大特点是,他把人生和《论语》联系起来了,有很多的人情味。他的思想直指当今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灵。

        通过诠释经典中的智慧,总结《论语》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纯粹的文学是小众,平时是不怎么受关注。但一旦引起话题,风暴比娱乐圈任何新闻造成的影响力都要大。

        二十余位著名作家力挺,其中还包括当今文坛地位最高的两位文学大师。所引起的轰动犹如陨石撞击湖面,掀起万丈波涛。

        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做出报道。传统文学虽然势弱,但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高大上的。

        这看起来很矛盾,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国家强大了,温饱问题解决了,民族自豪感就产生了。对民族独有的东西从原来的嫌弃,变成了追捧。

        文化方面也是如此。我不学传统文化,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传统文化太高端学不会。虽然我不学,但不妨碍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深奥最高大上的学问。

        所以写几首美丽的诗词,创作几篇优秀的文章,写了几部畅销小说。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可能。最多就会惊讶的说一声,天才啊。

        在传统文化上却不同。哪怕你只有一点研究心得,大家就会觉得了不起。

        在四书五经这样的核心典籍上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心得,那就可以称一声大家了。如果你的心得自成体系,就会称呼你一声大师。

        想成为大师并没有那么简单。除了在体系上自成一家,还要经受住各种考验。成功度过各种质疑,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方可称为大师。

        大多数作家的体系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经不起考证。败在了这一步。

        正因为难,所以每一位大师的诞生都能引起巨大的轰动。

        朱子清是大师吗?他才只开了一次讲座,没有见到确切的文献,言之尚早。考虑到他的年龄,没有人认为他能达到大师的级别。

        但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依然阻挡不住媒体的报道。几十位名家的认可,本身就是最热门的话题。既然是热门话题,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作家朱子清讲《论语》获数十名家赞赏。”

        “建国以来第一天才朱子清在武大开坛讲论语获赞。”

        “朱子清讲《论语》展露深厚文学功底。”

        很快,这个消息就进入大家的视线,广为人知。普通人还好。文学爱好者和文坛作家都坐不住了。

        “朱子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全部拜读过。尤其是最近出版的《文化苦旅》,读起来不忍释卷,实为三十年来散文第一集。

        研究过《文化苦旅》的人都知道,他在传统文学上的造诣极深。对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

        所以前段时间传出他要在武大开坛讲论语的时候,我是抱着期待的心情的。奈何杂务缠身,不能亲临现场聆听教诲。

        去过的作家集体称赞,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更加勾起了我的求知之心。希望朱子清先生早日把论语心得集结成册,让我等也能一睹大作。”

        “研究过朱子清的作品就知道,他思想活跃犹如天马行空不着痕迹。童话、漫画、诗词、散文、小说等均有涉猎。

        一般作家限于思维方式。写作风格,作品与作品之间多有雷同之处。唯独朱子清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

        如果不看作者名字,只看内容。绝对想不到这是同一个作家写的。硬要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每一部都是那么的经典。

        但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点,朱子清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诗词、他的散文集、他的古文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他说要在武大开坛讲论语的时候我一点都不奇怪。一个对传统文化如此了解的人,怎么可能没有研究过论语呢。”

        有赞的,有夸的,有认同的。自然也有不同意见的。

        “朱子清才华横溢,被称为建国以来第一天才,这些我都承认。说他在传统文化上研究颇深,我也承认。说他对论语有研究,略有心得,我也认同。可要说自成一家之言,我怎么都没办法相信。”

        “通俗文学为了销量进行炒作我们理解,也忍了。可传统文学什么时候也需要用这种吹捧打名气了?请给文坛留一点净土好吗。”

        “二十岁青年在论语研究上自成一家,真不知道你们是想成全他,还是想害他。难道就没有听说过捧杀吗?”

        朱子清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文坛的认可,没有人否认他的才华。

        大家的分歧出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自成一家”。自古至今,自成一家的无不是大师。

        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作家拥有大师的实力,这是件事太挑战人的智商。哪怕有二十几位名家点评认可,也没有人愿意相信。

        明珠市,文化之旅,总编办公室。

        “这个朱子清真是太不消停了,文坛但凡发生点事都能和他扯上关系。不知道的,还以为文坛就他一个人呢。”吴文辉翻着报纸,和坐在对面的张明湘说道。

        “这就叫锥在囊中想不冒尖都不行。朱子清的才华就像锥子,在文坛想不冒尖都难。”张明湘背靠在沙发上,眯着眼说道。

        “确实,不过可惜了。这样有才华的人居然不能为我所用。”吴文辉惋惜的说道。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少了他,还有更多的人才能为我所用。没什么可惜的。我更担心的是他和陈启明贾其功走的太近。”张明湘嘴上说的担心,语气懒洋洋的哪有一点发愁的样子。

        “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他和陈启明贾其功走的近对我们反而是好处。”正在审阅新一期杂志样刊的于鼎双突然说道。

        “何解?”

        “这是个多元化的世界,没有谁能一手遮天。支持陈启明的人,不一定就会反对我们,此其一。

        其二,国家在背后操控,他们允许东风压倒西风。但要是东风太厉害,压的西风没有喘息的机会。国家就会出面扶持西风。”

        “国家操控?这点事还不值得国家出手吧?”吴文辉诧异的问道。

        “文化界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领域。要是文坛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对国家统治是非常不利的。这么大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放任不管。

        你以为对传统文化研究最深的只有一个陈启明吗?不是。据我所知,还有三五位并不他差。

        可是为什么陈启明成了地位尊崇的大师受万人景仰,而其他人却名声不显?

        因为陈启明的思想更符合国家的利益,更符合国家的需要。而且他比那些竞争者要纯粹,除了文学什么都不过问。所以国家选择了他,他就成了大师。这就是国家在干涉的结果。”

        “原来如此,受教了。”吴文辉恍然大悟。

        “国家支持陈启明的同时,也在防着他。在他的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时候,又推出了贾其功和他打擂台。”于鼎双露出嘲讽的笑容,也不知道实在嘲讽谁:

        “朱子清如果加入了陈启明的阵营,国家为了避免一家独大,肯定会在扶持其他势力出来和他们打擂台。”

        “刚才你不是说在扶持贾其功吗?和我们也没多大关系。”吴文辉打断他的话问道。

        “按照正常情况,是这样没错。可别忘了朱子清和贾其功的关系。难道国家就不怕通过朱子清,使两家合成一家?到时候就真的弄巧成拙了。虽然这个概率极低,但对于上面的人来说。只要有这种可能,就不得不防。”

        “那也不能保证国家就一定会扶持我们吧?”

        “除了我们还有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于鼎双当仁不让的说道。

        “老吴不用担心。就算国家不扶持我们,也没什么好怕的。《文化之旅》能存在这么多年,靠的可不是国家扶持。”张明湘接话说道。

        “我不但心朱子清加入陈启明的阵营还有一个原因。”于鼎双再次说道:

        “思想上的交锋是最残酷的,没有妥协的余地,非我即敌。贾其功和陈启明当不了朋友就是这个原因。

        朱子清的思想和陈启明既然存在不同,那早晚有一天会分道扬镳。就变不会成仇,也绝对不会是同一个阵营。”

        “我明白了。”吴文辉点点头,他是真的明白了。

        他只是总公司派过来的经理,监督杂志运营。对文化圈的了解有限。今天才知道,文坛也这么复杂。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吴文辉接着问道。

        大家都在谈论朱子清讲论语的事情,文化之旅势必不能置身事外。具体该怎么做,还是要于鼎双这个总编拿主意。

        “很简单,质疑,不停的质疑。”(未完待续。)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9_19487/c4378776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