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清末英雄 > 第十四章 送上去

没有更精确的陀螺仪,没有更小型化的电脑、没有卫星……,这一切都没有的话,火箭只是一个梦罢了。不过,各个实验室都在齐头并进,光学实验室那边说已经找到了思路,正在想法实验是否可行;晶体管实验室在无数次失败后,已经用1918年的切克劳斯基法解决了晶棒生长问题,不过又在半导体掺杂技术上遇到了难题,但与之前不同的是,看到了希望的研究员充满信心,他们乐观的估计五年前即可实现晶体管小规模量产。

        到这一步,杨锐已完全明白科技树的核心就是晶体管,只要解决了晶体管问题,使其在军事上小规模运用,就能使东亚联盟立于不败之地。之后的中国商品,就不仅仅是质量成本上的优势了,而是技术性能上的完全碾压,关键是守好这最后十年。

        在钱昌祚等人准备材料介绍直飞火箭时,杨锐脑子里想就是这个问题。中国即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获得先发优势的她必将统御亚洲,傲视全球。不过熊刚刚出生,世界局势动弹叵测,很可能还没等她长大便面临灭顶之灾,下半年的伦敦海军谈判便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对这次会议,有人建议应该放弃日本,甚至王季同在某一次闲聊中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中国缺的就是十年,而海军裁军条约恰恰就是十年。放弃日本从而获得宝贵的十年时间并无不妥,只要撑过了这十年,那中华今后再无忧虑。王季同的想法代表了不少熟知国内外情况之人的想法,比如彻底成为基督教在华牧师领袖的虞自勋,比如稽疑院那些不想打战只想发财的代表老爷……

        这些人的看法却有些真知灼见,但在杨锐看来,放弃日本就是放弃第一岛链,菲律宾虽然在美国手上,但碍于条约,珍珠港以西都不是美利坚海权范围。这也是美国海军亚洲舰队只有两艘过时巡洋舰和一堆驱逐舰潜艇的原因——他们并无信心在开战后守住珍珠港以西的任何地方,而菲律宾又在两年前通过了独立法案,十年后独立,届时。美国在西太平洋就只有关岛可做支撑,但即便是关岛,也离亚洲大陆太远。

        在此情况下,日本就极为重要了。曾为大中华政府顾问的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除了那句经典的‘谁统治了东欧,谁就能统治大陆腹地;谁统治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统治世界’论断外,还有过这么一句预言:‘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亚洲的命运。’

        排除英国人搅屎棍的天性,这个论断确实抓住了亚洲的实质,中国、日本、俄国都纠缠在东北亚朝鲜半岛上。对中国而言,朝鲜半岛是京畿之臂膀、东北之屏障;对日本而言,朝鲜半岛是‘顶在腹部的刺刀’——十四年前中日初谈结盟时,日本人居然有使朝鲜南部另成一国的提议;而对俄国。朝鲜半岛则是其太平洋出海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犄角,只有一个亲俄的朝鲜才能使这个距彼得堡莫斯科万里之遥战略性出海口的安全得以稳固。可惜的是,十八年前的彼得堡合约使俄国失去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放弃日本,即便日本人不偷袭珍珠港,中日也会在朝鲜问题上发生越来越严重的矛盾,内斗的结果必定是日本放弃中亚,逐渐转变成亚洲的英吉利、美利坚的牧羊犬。这种地缘上的损失绝不科技上的收获所能弥补的,即便科技再先进,也必须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基本盘才能使其茁壮成长……

        “竟成……”见杨锐凝神不语,王季同知道他走神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得不叫了他两句。

        “哦……”杨锐惊醒过来,他看着身边的钱昌祚等人,笑道:“准备好了是吧?”

        “是,大人!”钱昌祚这边早就准备好了。放映机早就搬来了,窗户也拉上了窗帘,但为了等杨锐,灯还是开着的。此时见杨锐回过神来,他便安排工作人员开始播放影片——杨锐来的太过突然,所以他只能把火箭实验时录制的影片播放出来。

        灯光逐渐黯淡。放映机光线的照耀下,白布上逐渐有了黑白图像,却没有声音。最开始出现的是巡航火箭,宛如一架飞机的它先是被两个研究人员抬到发射架上,之后设定仪器参数、添加汽油开始点火——火箭的发动机最先点燃,而后它由一支小型火箭推射出去。按照之前的介绍,这种脉冲式喷气发动机必须在一定速度下才能正常工作,它没有压气机部分,只能靠速度获得相对充足的空气,如此发动机内部才能产生足够压力的燃气,这些气体全部从发动机尾部派出,使火箭获得推力。

        影片中,巡航火箭起飞后开始自己工作,发动机尾部的火光明明灭灭。在伴飞飞机无线电遥控的指引下,它如有人驾驶般转弯、小角度俯冲或者上拉起。此时杨锐忽然明白实验室为何不加快火箭的速度了,五百八是此时双发飞机的最快速度,火箭的速度如果再快,那就无法跟踪遥控了。

        “实在是可惜了。”想到这东西造价不到三千块,杨锐无比惋惜。如此便宜的造价,可真是穷国的大杀器,奈何没办法控制,看来这战斧巡航导弹真不是那么容易弄的。他转而看向身旁看得聚精会神的贝寿同,道:“用的着么?”

        刚才杨锐走神的时候,贝寿同不但和钱昌祚等人交流过,还跑去实验室看了实物。此时他脸上也全是惋惜,道:“如果能解决无线电干扰和精度问题,那不管陆军海军空军,都能用得着。基本上轰炸机能做的事情,它都全包了。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想……只能做遥控靶机吧,提高部队的防空能力。”

        “你到想的轻松,这东西若只能做靶机,何必专门成立实验室研究?”黑暗中杨锐看不到贝寿同的表情,但还是能理解他这样想的根源——没见过战斧巡航导弹精确打击的人就是这样。

        第一部关于巡航火箭的影片播放完了后,接下来就是直飞火箭的影片。影片里的开阔发射场上树立着发射塔和高约十五米的火箭,其外形与现代火箭毫无二致。在身着防毒面具的研究员添加燃料后,发射程序逐一准备完毕,预点火后。火箭在十秒钟内便拔地而起——这一次影片是有声音的,听闻火箭发动机雷鸣般的轰响,再看到这没翅膀的东西居然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快、越飞越高,贝寿同禁不住‘啊’了一声。全身震动。

        发生的仅仅是丙型火箭,接下来的则是丁型火箭,它的高度超过二十米,直径目视应该超过三米——在实验室直飞火箭项目组的计划中,火箭是由甲型和乙型结合而成的,同时借鉴杨锐临摹至高中物理长征二号火箭的模样,这两级火箭底部还将捆绑一些小火箭作为助推。

        丁型火箭虽然比丙型高了五六米,体积也更大,但在影片中它依然安安稳稳的上了天,不过火光和声响更大。发射的时候,整个发射场都是它喷出的烟雾,镜头里间火箭飞入云层厚,影片结束了。

        房间里的灯这时开了,钱昌祚笑了笑上前说道:“大人,直飞火箭体积大,发动机温度高,结构也复杂,发射的成功率很低。试验以来,丙型火箭一共发射了二十一次。成功了八次,直到现在它的可靠性才得到最终解决;丁型火箭是近三年才开始实验的,发射了九次,只成功了一次……”

        “为什么发射的次数这么少?”杨锐没管他的失败率。他只是诧异实验室经费向来是充足的。

        “主要是每次发射后我们都要分析失败原因,然后再对火箭做出修改,这样每发射一次都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讨论问题在哪,还有确定修改方法,所以一年最多也就发射四次,多一些是五次。丙型火箭是三年前彻底推翻之前的方案。重新设计后才获得成功的。”钱昌祚道。

        “丁型火箭几次实验下来感觉照抄丙型的设计不行,现在我们正在重新设计方案,估计和丙型一样,一样要有三到四年、二十到二十五次左右的试射才能基本成熟。而戊型火箭,也就是丙丁两型火箭合二为一,另外再在加上一些助推小火煎,恐怕也要五年时间才能最终成功。此型火箭总重超过九十吨,第一级海平面推力可达二千五百千牛,第二级海平面推力为两百五十千牛……”

        对火箭推力杨锐是没概念的,他细细听完钱昌祚嘴里吐出的一大堆数据,待他说完后问:“你就告诉我两个数据吧,携带五吨弹头的话,火箭能打多远,又能打多高?”

        五吨弹头的问法让王季同目光闪烁,钱昌祚这边略略思考后给了一个数据:“从理论上计算,携带五吨弹头的话,戊型火箭能达到三百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而距离,可超过八千公里。但大人,火箭设计之初并没有想到要携带五吨弹头,第一级火箭也许不需要做什么修改,但第二级火箭就要做大幅度修改。”

        “这个是后面的事情。”听闻火箭能打八千公里,杨锐倒有些满意了,根本忘记这玩意还需要最少十年的实验期,而且两级火箭加助推小火箭的结构必定会产生很多问题。

        “是啊,这是后面的事情。”王季同也如此道。他想到的是等戊型火箭研究出来都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那时候的国际形势必定不似现在,说不定这火箭真就拿去登月了呢。

        “都看完了,我很满意。”杨锐对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说道,“火箭研究的意义重大,若真有陨石撞地球,没有火箭我们还真的束手无策呢。”

        杨锐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他们之前从王季茝那边得知,火箭实验室是最花钱的,丙型火箭试飞一次要花费十数万元,而更大的丁型就更不得了,每飞一次就是百万元之巨。到如今,丙型可以说能定型了,但丁型没有个两三千万是不会稳定的。而这还仅仅是火箭本身的物料耗费,不包括实验室数百人的薪资和其他费用,更不包括整个实验场本身的投资。

        这数以亿计的金钱并不是由政府提供,而是由天字号私人赞助,既是如此,那项目是否进行就全看杨锐的态度了。在得到他的肯定后,钱昌祚又介绍了直飞火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旧是导航控制问题,实验室最后甚至想出了星象导航这种绝招,但研究下来也是个不靠谱的设计——要想在快速飞驰且震动不断的火箭上定标星星,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综合的看,基于晶体管的小型计算机研发日趋迫切,如果有小型的计算机,火箭内部的控制便可自动化,传感器实验室的很多成果已经用于火箭内部控制和外部监控,不然丙型火箭不可能这么快就成功,但,众多传感器信息却没有一个统一大脑将信息统一分析,并按程序执行最优解决方案,这就使得火箭处于只可监控、难以实时调整的干瞪眼状态。

        问题有很多很多,要求很迫切很迫切,待夕阳西下杨锐等船离开时,一干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在邮轮一侧的走廊上,看着码头上挥手的诸人,杨锐笑着对诸人挥手,只待邮轮走远了他才放下手准备回舱,这时贝寿同忽然道,“先生,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

        贝寿同从见到丙型火箭升空起就像被吓傻了般,数个小时才说出了这一句话,回到舱室的杨锐招呼他坐下,笑道:“你有什么新想法?”

        “先生,刚才钱博士说戊型火箭可把五吨的东西送到近地轨道,又说到了近地轨道的物体不会马上掉下来,它只会绕着地球快速旋转,待失速后慢慢坠入大气层?”贝寿同逐字逐字的回忆刚才听来的内容,眉间无比凝重。

        “是啊!如果火箭能把弹头送到高度三万六千公里的地方,那我们就可以发射通讯卫星了,那里是同步轨道,卫星相对于地球是禁止的。”杨锐笑道。他虽然不是太懂,但比贝寿同却更懂些。卫星他也想,但问题是晶体管实验室那边的太阳能电池还没有成熟,火箭又只能够到几百公里的低地轨道,最后还没有合适的小型计算机,即便发射一颗卫星也就是东方红,发送几十天的噪音后,最终变成一颗死星,毫无作用。

        猜到贝寿同想放卫星的杨锐看着他浅笑,不过贝寿同的下一句话让他闻之色变,只见他比划了一个拍照的手势,双眼放光道:“先生,如果我们把照相机送上去呢……”(未完待续。)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19_19581/c4667811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