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历史上真正使用大量火器的战争,应该算是万历朝鲜战争。』』 笔趣阁WwΔW.』biqUwU.Cc
在这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当中,丰臣秀吉以及麾下日本大名所组成的军队,列装了相当比例的火器在战争当中。
而这一次战争,可以说是中日两个作为东方古代火器使用大国的两次正式的大战。
……
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在1591年5月决定对外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他在万历19年(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次年(1592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朝,并请予以协助。
丰城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
“日本丰臣秀吉,谨答朝鲜国王足下。吾邦诸道,久处分离,废乱纲纪,格阻帝命。秀吉为之愤激,披坚执锐,西讨东伐,以数年之间,而定六十余国。秀吉鄙人也,然当其在胎,母梦日入怀,占者曰:‘日光所临,莫不透彻,壮岁必耀武八表。’是故战必胜,攻必取。今海内既治,民富财足,帝京之盛,前古无比。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满百岁,安能郁郁久居此乎?吾欲假道贵国,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凡海外诸藩,役至者皆在所不释。贵国先修使币,帝甚嘉之。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会军营,以为我前导。”
但朝鲜拒绝。当时朝鲜八道武备废弛,李昖重文轻武(朝鲜朝廷党派内斗激烈),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馀年”,全国3oo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为了侵朝鲜,丰臣秀吉早在1591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19年、明神宗万历19年、朝鲜宣祖24年)开始进行准备,正月时就已经对各大名下达水军部队兵员的征召******:
东起常6,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国,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至大阪。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费用,由丰臣秀吉拨给;各国大名将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待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
水手每人给予两人俸米,其妻子食粮另外给付。军阵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给予食粮。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须于天正2o年(1592年)春季时,集中于摄津、播磨、和泉三国各港口。到了同年3月时,亦决定了6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各国诸大名每万石应征召人数各地不同:
四国、九州6oo人。中国(日本的一个地区)、纪州5oo人。畿内4oo人。骏河、远江、三河、伊豆3oo人,由此以东,2oo人。尾张、美浓、伊势、近江35o人。若狭、越前、加贺、能登3oo人。越后、出羽2oo人。
另外为了补充兵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将他们的旗下军队集结在肥前名护屋(今佐贺县)作为预备队,共1o万5千人。在战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6海并进”、“以强凌弱”、“战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6军的战略物资供应,6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
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1592年4月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渡海至对马岛待命。4月13日九军出之命到达,4月14日侵朝的日军先于釜山登6,19天后的5月2日克朝鲜王京汉城,1592年6月15日陷平壤。
1592年「明神宗万历2o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2o年(同时于同一年改年号为文禄)、朝鲜王朝宣祖25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o万625o人,以15万87oo人之6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
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立组织义军,如庆尚道星州的郭再祐于1592年4月21日组织义兵,屡次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592年1o月1o日的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长谷川秀一的大军,人称“天降红衣将军”,还有郑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占领庆尚道。
全罗道光州的金千镒、全州高敬命也于1592年6月1日组织义兵,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赵宪、僧人灵圭则于1592年7月3日整顿兵力,联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军第六军团,其中经历清洲城之战、梁丹山之战、两次锦山之战。另外还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馣对抗黑田长政,以上皆妨碍了日军的前进。但是朝鲜的武备废弛已经到了令人指的程度,仅仅一个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
1592年5月8日朝鲜国王李昖仓皇出奔平壤,但在1592年5月27日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于是宣祖李昖不得不在1592年6月11日离开平壤,再继续流亡至中朝边境的义州。
而明朝朝廷亦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因此,不久后便答应宣祖李昖渡过鸭绿江,居住在大明领土辽东半岛的宽奠堡,正式受到明廷的保护,同时出兵援助朝鲜。
对于明朝而言,朝鲜的告急几乎是不可思议之事,根据《宣祖实录》,明朝曾经遣使来问说,贵国向为东国之强者,为什么突然失陷于倭贼?……同时也有使节表示,贵国既然求援怎么不曾提及几月几日那道沦陷、生什么战役、损失多少兵马、将领有谁战死、臣子有谁死节等等……让朝鲜国王与诸臣一时惊惧,担心明朝怀疑朝鲜与日本同谋,想要假借向明朝求援引诱明军进入朝鲜来歼灭之。
当时也有福建海商,以到朝鲜经商时听闻的消息,回报朝廷说,朝鲜与日本同谋。国王在得知此消息后,为了让明朝释疑,除了反复派出使臣外,也将日本威胁朝鲜的书信转呈给明朝,以表示朝鲜之无二心。与此同时兵部尚书石星也秘密派遣曾经出访过朝鲜,看过朝鲜国王者,来辨别朝鲜国王的真假,辽东也遣画师前来,秘密画下国王的相貌以资辨别。
在明朝中央反复搜集情资与讨论之际,辽东已经在6月己亥日先派遣出宽奠堡副总兵都指挥佟养正率领8名飞骑传信先渡江到朝鲜义州附近准备,分为5拨,每拨须奔驰百里,遇到紧急军情,迅传递。恰巧倭将屯住在江沙,数百名骑兵举行操演,朝鲜大臣特地请明将前往侦查,有说:“若只如此,天兵一来,可以剿灭。”
6月癸卯,随着明军的即将到来,明朝与朝鲜反复磋商的事宜开始集中在基本的事务上,要需要解决的就是军粮问题,因为朝鲜无饷,所以明朝朝廷已经决定由中央直接拨饷给明军,同时也先赏赐朝鲜国王2万两银两。只是粮食转运不便,所以在明军的立场是希望朝鲜能够提供。宣祖实录里在此段时间充满了国王与大臣之间关于军粮的讨论,本来预估在平壤有4万余石,在安州有2o余万石,可以供5ooo人15日食用,不过其后平壤沦陷,粮食尽归日军。后说嘉山有5~6百石的粮食,可以供2ooo士兵使用,却有说安州连1石粮食都没有。由这些记载里面可以看出朝鲜政府对于地方的掌控已经完全失控。地方官员很多因为避难都逃亡无踪,中央也不知道地方的详情。
最终在1592年6月15日参将戴朝弁与游击史儒开始率军渡江,根据《宣祖实录》纪载一共是有1o29名士兵、马1o93匹。在之前因为朝鲜使臣已经回报说明军分为两梯,梯由初七日由史儒率领兵,次梯则是初十日由王守官领兵兵。第一梯一渡江后朝鲜政府随即一再催促出兵南下,并且还为了军队的指挥权,明军将领与朝鲜大臣起了小小的口角,不过明军将领相当坚持要等全军到齐才出兵,可以看出明军将领的确是老于战阵,朝鲜的大臣则是因为缺少军事经验与一再的失利而丧失了判断力。在丁末日原任参将郭梦征与游击王守官率领5oo军马渡江回辽东,隔日17日,两人又再度率军渡河回朝鲜,共率领5o6名士兵与马匹779匹,副总兵祖承训也同时率军到来,有军队1319名马匹1529匹。相加之后就可以得知,辽东第一次兵时共出兵2348人、马匹2622匹,指挥官为副总兵祖承训,后勤调度则是由驻防在九连城的辽东总兵杨绍勋总理其事。
6月间朝鲜使节李德馨屡次上书明朝辽东巡抚郝杰,并在巡抚帐下日夜痛哭不走,辽东巡抚受其感动,遣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三千余人渡鸭绿江救援朝鲜。
1592年7月17日黎明,祖副总兵长途奔袭以游击史儒、王守官等为先锋统军进迫平壤城,史儒率领千总马世龙、张国忠两官先入城,手斩敌1o级,由于连夜大雨导致辽东军火器失效,加上祖承训不熟悉日军战法导致军溃将亡遭到铁炮命中而亡。军队溃散,祖副总兵仅以身免,一日之内败退过大定江,朝鲜急派兵曹参知沈喜寿往九连城,希望杨绍勋总兵能命令祖承训副总兵暂时留守在朝鲜境内,但祖副总兵撤退过,已经渡过鸭绿江。
祖承训副总兵在其后上呈给杨绍勋总兵的报告里面,提及了数个问题:
1: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够军队食用。
2:军情不实,朝鲜情报指出平壤只有1ooo多名倭军,实际交战后估计倭军有上万人。
3:指挥权不专,朝鲜群臣一直希望明军能由朝鲜将领指挥,并且压迫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明军对朝鲜军缺乏信赖,祖承训副总兵指出同时去平壤的也有5oo名的朝鲜军,结果临交战时,4oo名朝鲜军先溃逃,剩下的1oo名则是与对方有所交谈。
同时,明军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根据朝鲜的情报,倭军只有铁炮与长剑,所以怀疑射箭的是朝鲜人。经过朝鲜使臣的反复申辩,杨绍勋总兵后来接受了朝鲜的解释,也就是军情是由朝鲜的节度使提供的,可能侦查有误,关于射箭一事可能是因为朝鲜兵器落入倭军手中,或者是因为有朝鲜人遭到俘虏,才受到倭军指使。
明军第二波增援而自从平壤兵败后,辽东军就等同是移交了此战争的主导权到中央兵部手里,在其后朝鲜使臣虽然数度拜见杨绍勋,或是其他游击、参将等等,请求再派兵进入朝鲜以壮士气,甚至说出派几百人声援都可以。不过,明朝已经另有战略规划,兹摘录《宣祖实录》里的几段话:“……此贼非南方炮手不可制,欲调炮手及各样器械先到于此矣,待南兵一时前进……”,“……今则霖雨频数,道路泥泞…秋凉后方可大军前进剿灭…偌大军留义州及你国…则你国粮料不敷,你国今且省了粮料,留备大军之用…兵救援已有明旨,我天朝无有内外之别,宁有终始之异乎…”。
可见后来明廷和辽东军已知倭军绝非朝鲜以为的数千兵马,而且也已经规划要以中国内地后勤补给来支援作战,并期望能以优势兵力尽击倒倭军。至于后来为何成为梯次增兵,还是不脱补给不继与情报缺乏两原因。
明军自7月起多次派遣游击沈惟敬到朝鲜,甚至远赴平壤与倭军谈判,其目的在于拖延时日以待大军集结。
同时先派出先锋,不过因为考量到朝鲜的军粮缺乏,所以暂时驻兵在辽东境内,根据《宣祖实录》纪载,所派先锋人数为6ooo人,其中有副总兵祖承训的蓟州镇兵24oo人,和本来要派往建州卫的南军炮手6oo人,游击张奇功麾下3ooo人。至于总兵力则是号称1o万人,实际派在7万人。9月己未,敕使薛潘渡江到朝鲜晋见朝鲜国王做最后的协调,“…曰:天兵十许万方到,且千里馈运,事所未易,预以银来此换米,何如?…”,这段是说千里运粮不是很简单,天朝想要带银两来此,然后现地买军粮,可以吗?
国王是这样回答的:“…小邦土地偏小,人民贫瘠,且国俗不识货银之利,虽有银两,不得换米为军粮矣…”,一段话就等于告诉明朝大军必须要自带粮食,朝鲜的农业基本上是已经破产了。在同月的辛酉日也有如下纪载,辽东巡按命令林世禄询问朝鲜司谏院司谏李幼澄,“…你国粮料可支几月?答曰:可支万兵一月。又问:一月之外做何计较?答曰:若除平壤之贼,则忠清、全罗亦可取用…”,由此可知为了支应大军,平壤是要战略目标。
后世有一种关于日军人数与明军数目的讨论:9月甲子,朝鲜宣祖召见尹根寿与韩应寅讨论,沈惟敬只看到平壤的敌军人少,咸镜道的敌军更数倍于平壤,尹根寿转述说沈游击表示平壤光是看到的敌军就有1ooo人,其他分驻的人应当更多,尹根寿说侦探回报平壤军队只有9oo人,沈惟敬则说,此侦探所言不实应该斩,预估需要7万人才可以攻陷平壤…。事后以此观之,7万人的确是次出兵的估计人数。至于朝鲜全境的日军人数讨论,可以见实录再1o月庚寅,宣祖召见多位备边司官员讨论,其中有问说“…贼数几何?尹斗寿曰:“…贼自言32万云矣…”,这时尹根寿接着说,贼自己这样说,如果有8万人就可以迅攻陷朝鲜,因为只有5万人,所以无法迅战胜。李恒福回答,“我军杀死倭军几乎有1o万人矣,如果倭军只剩下4o万人,为何到处都有倭军呢?…”所以,虽然已经经过4个多月,朝鲜还是无法确定日本军到底是登6了多少人,这也为后来的明军所需要派出的兵力估算增加了不少的困扰。
建州卫的女真人对朝鲜提出援助,9月辛未,建州卫的女真人努尔哈赤在向明朝朝贡马匹的贸易后,听说日本军入侵朝鲜之事,派使臣马三非来朝鲜说:称建州卫部下有马军三、四万,步军四、五万人,皆精勇惯战,听说倭军入侵朝鲜,因为跟朝鲜唇齿相依,愿意出兵援助朝鲜。经过朝鲜国王宣祖与大臣讨论后,礼貌性的拒绝了(实际上朝鲜探知了努尔哈赤支援朝鲜为假,借路联盟日军,消灭海西女真为真。而日军此时已在北部拔海西女真二十营有余,其余女真部落纷纷溃散。)。
明军的军略。在1o月庚辰,朝鲜礼曹判书尹根寿等见明朝葛总兵,葛总兵私底下告诉他们说:“这次动员有关内蓟州、宣府、大同等处镇兵及南兵1o万人共7万人,广宁、辽东等地镇兵6o万人共7o万人,……圣旨以为直杀到王京,如果让倭军今年逃走,则明年必当再次入侵,当使倭军片甲不还。”
这就是明军一开始的用兵规划,希望能集结大军一次歼灭入侵的日本军,只是事后才现计划与实际有所出入。朝鲜大臣又问粮饷,葛总兵说:“鸭绿江以西车运,以东马运,并不需要使用贵国的钱粮。使臣又问说,那么沈游击的和谈之说,如何?如果真的和谈,小邦的痛就没有办法申张了。葛总兵回答:如果倭军束手哀求请降,那我们也只能默默接受。如果顽强抵抗,就将倭军一次杀光。”
明军波渡江入援人数的朝鲜官方纪载,1o月壬子,朝鲜的备边司启曰:“天兵共计48oo5人,将领中军千把总还没有算在里面,一日粮每一名是1升5合,马匹267oo匹,将领等官之马不在数内,每一匹日给料豆3升。以此计算,则48585人的粮食一天是72o石,2个月则需要米84373o石;马一日用豆8o1石,2个月需要豆48o6o余石。……目前估计自义州至平壤,留谷之数大约有51488石,豆33127石……,抽西补东军粮可以支应5o余日,马豆则似乎不足……。”
……
从这些记录来看,朝鲜的情报失实导致明军在前一次援助作战当中付出惨重代价,也是事实。
而有一点,那就是朝鲜人有不少投靠或者是被日本人扶持收拢起来的“伪军”,用于战争当中。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30_30939/c1192741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