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试剑传奇 > 1 第1章

相传岭南有一山,名高凉山,上有一大石,周圆十数尺,高数丈,中裂开两半,如盘古氏的巨斧所劈的一般,十分神奇。千百年来被传为神话,众说纷纭。据当地人称,该石为巾帼英雄冼夫人“试剑石”,神乎其神。

    高凉山位于岭南西部之高凉郡(今茂名高州市一带)东北面,故事就从冼夫人家族说起。据史载,冼夫人“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传说冼氏乃周之后裔,始祖乃南越王赵佗帐下一员猛将,功勋卓越,四海扬名。冼夫人始祖冼劲,官至广州中兵参军,屡立战功,人称“南海王”。冼夫人父亲乃南越大首领,冼夫人可谓出自豪门世家,将门之后。史称:“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

    诗曰:

    忆昔当年冼夫人,中华巾帼英雄。少年奇志建殊功。神龙剑出鞘,蛮贼荡无踪。

    试剑高凉闻霹雳,演兵场上争锋。安邦定国智无穷。夫人铜鼓在,号令武林中。

    冼夫人本名英,史称她“英诞高凉,伟钟电白”。因她后来成为英俊年少的高凉郡太守冯宝之妻,成为冯太守的贤内助,保境安民,为民众排忧解难,当地百姓都尊称她冼夫人。

    冼夫人出生在南朝梁武帝年间,是南北朝初期,百废待兴,是当时较有作为的年代,但也是仍然动荡不安的年代,南北相争,十分激烈。

    若干年前。公元四九三年,正是北朝北魏太和十七年。初秋。

    北朝孝文帝拓跋宏忽召文武百官于殿前,宣布他要御驾亲征,讨伐南朝!

    “万万不可啊!打不得!打不得!”文官郦范见孝文帝说要打南朝,惊呼道。

    “又是你!”孝文帝最烦就是这长得斯文俊秀,却老爱进谏言的文官郦范。显得很不耐烦道:“说说有何不可?”

    郦范说:“且不说南朝实力正强大,英雄辈出,实为难打!就说我军不远千里进攻南朝,粮草是否足够,远征有无风险等等非常重要,可不要轻率啊!”

    “是呀!皇上三思啊!”众官齐声劝谏道。

    “文人真是胆小,真讨厌!”武将听说有仗打,高兴得磨拳擦掌。大将拓跋武道:“别长他人志气!我看南朝不堪一击,有何不能打!要打!一山岂容二虎!直捣黄龙!消灭南朝!

    “对!要打!”武将齐声要求主战。

    一边是文官为首的主和派,一边是武将为首的主战派,一时争吵起来。一个主和,一个主战。

    “好了,都不要争论了,朕意己决,出征!”孝文帝笑道。

    孝文帝正值年富力强,血气方刚,一副端庄祥和的脸庞,浓眉大眼,不怒自威。他从来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决定还是服从的好,因为他的决议往往真真假假,真假难辨,结果往往令人始料不及,啼笑皆非。但却总是他做得对,叹服他的决策,令人钦佩。

    这是一支罕见的大军,号称三十万,在孝文帝亲自率领下,离开都城山西平城,浩浩荡荡向南进发。

    秋天气候多变,很快下起倾盆大雨。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雨绵绵,步履维艰。队伍艰难地在泥泞道路上徐徐前行,将士们多有怨言,他们不明白孝文帝何故在这个时候出征,太不可思议了!

    就这样队伍艰难地行进了好几天,才走到中原河南洛阳。连日大雨,人马难行,文武百官此时都意见纷纷,劝谏孝文帝停止前进。孝文帝召集众官,在洛阳行宫商议此事。

    文官郦范更把事情推在主战派拓跋武他们身上,在众官面前讥诮拓跋武道:“这得怪跋

    武将军鲁莽,未清楚天气好否便请战!”

    众官听了郦范这话都捧腹大笑起来。拓跋武反唇相讥道:“好啊!这也能怪我?依我看,郦范大人,这全都怪你呀!”

    “怪我?我怎么了?”

    “怪你事前没问清楚你儿子郦道元天气如何,道元乃气象专家,他的《水经注》天下有名,为何不请教他啊?”

    “哈哈……”拓跋武的话引得哄堂大笑。

    “这……”郦范急了,一时竟无言以对。

    郦道元正好在坐,看上去他风华正茂,长得身材修长,眉清目秀,脸庞端庄,总是在若有所思的模样,也显得气宇轩昂。他向孝文帝道:“皇上都听见了!拓跋武将军无礼,应治其罪!”

    “你——”拓跋武自恃功高,旁若无人,正欲发彪!

    孝文帝不慌不忙,道:“好了,好了!都稍安勿躁!我让你们商议迁都中原,向汉人学习中原的先进科学文化,发展生产经济,这有什么不好呢?可你们议来议去就是统一不了思想!这又何苦呢?这下正好,大家都看到了中原景象怎么样,是不是比山西好?要不也可以不迁,攻占南朝国都再说?”

    “原来如此!皇上英明啊!”郦范恍然大悟道:“在此地建都于我朝真大有利啊!”

    拓跋武道:“皇上英明!迁都来洛阳后再打南蛮国就更方便了!”

    众大臣终于达成共识,迁都洛阳。孝文帝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迁都洛阳大计。他那年二十七岁,孝文帝乐于推行其祖母冯太后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政策,勇于改革,取得较大成就。

    然而,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几年后,北魏太和三年(公元四九九年),孝文帝积劳成疾驾崩病逝,享年三十岁,传位于年少的太子元恪,史称宣武帝。

    古代封建社会实行世袭制,皇帝去世大凡由其子孙继位,其子孙年少,往往利弊难辨,有利者因年少,可由众大臣辅政,继往开来。不利者如新帝品行不端,祸国殃民,于民众不利。

    却说宣武帝不学无术,年少无知,皇后昏庸无能,以至奸臣当道,国力渐渐衰退。而南朝恰恰相反。公元五零二年,即南齐中兴二年,春回大地,昏庸无能的齐和帝肖宝融禅位于德高望重的梁公肖衍。肖衍登基称帝,史称梁武帝。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32_32965/c96052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