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苍蓝色火光在格利泽581e行星上冲天而起,给行星的自转提供了一个侧向力矩,让行星的自转率逐渐降低。
当行星的自转角度下降1个百分点后,行星动机变更了加方向,开始对行星的自转进行加,回复到了格利泽581e原本的自转度。
“格利泽581e,行星动机试运转完成。——诺亚报告”
诺亚微微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因地球的到来需要修改公转轨道的两颗行星的动系统都已经建设完毕,之所以现在没有帮这两颗行星搬家,是因为在地球到来之前,诺亚还不想破坏这个星系已经持续数亿年的稳定系统。
原本围绕格利泽581e的一颗体积比月球略大的卫星也被诺亚转移到了西德尼亚星的身边,成为了西德尼亚星的第一颗卫星。
毕竟需要修改公转轨道的行星如果拥有卫星的确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必须先将这颗卫星转移走,以防在变轨过程中行星与卫星间的引力平衡被打破导致行星和卫星相撞的灾难生。
这颗被赶出来的卫星被诺亚取名叫【黑月】,和之前的宝藏卫星【蓝月】相呼应,只是因为这颗卫星上覆盖有一层厚厚的四氧化三铁和尘埃,让整颗卫星通体呈灰黑色,而这颗卫星本身上并没有太多稀缺的资源,就带来了这么随便的取名。
由于资源稀缺,黑月一开始并没有被诺亚放在心上,但在建造行星动机时让诺亚感到有点讶异的是,这颗卫星的结构稳定性非常好,6地架构非常稳固,建造行星动机几乎不用考虑建造地点,因为它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支持得起行星动机的推力。
这让诺亚诞生出一些有趣的想法,给【黑月】建造的行星动机并不是只为了变轨的豆腐渣工程,因为这颗卫星出色的稳定性,再加上它的体积本身就比行星小很多,可以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就像之前在太阳系为月球装上行星动机当做武器一样,【黑月】或许也能作为另一件战略兵器。
星体级的巨大体积可以摆脱战舰的空间限制,可以在卫星上建造数万台大规模重元素聚变动机,这样黑月的能量输出就可以远远过宇宙飞船,供应起寻常飞船远远供应不起的巨型氦闪武器,这样一来,整颗【黑月】或许就可以成为一台可以移动的级炮塔,虽然由于无法搭载冲量引擎而不能进行光年级的远征,但至少可以让它成为防卫格利泽581星系的级兵器。
在诺亚的战争模拟演算中,这种兵器的确可以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不过由于其航太慢和目标太大,所以需要大量的护卫舰来保驾护航,完完全全是为了作为舰队身后的火力要塞而存在的。
而本来给地球寻找一颗类似月亮的卫星也是诺亚的既定事项,原因不光是对月亮的怀念,卫星绕行星公转产生的引力可以引动地表的潮汐,这就能加快地表的生态循环,某种意义上对地球的生态修复很有好处,或许等地球到达格利泽星系后,黑月可以成为新的月亮,不仅仅只是一个环境催化剂,而是作为地球真正意义上的近卫军存在。
至【黑月】的改造计划成型后,一种全新的武器形态——【战星】,被诺亚收入了资料库里。
星系改造工作已经准备就绪,西德尼亚社会也一直在往好的趋势展,资源贮备完全充足。
所以,诺亚知道,该将计算力往科研工作上倾斜了。
在飞船近光航行的过程,诺亚现了舰队目前非常严重的一个缺点,那就是在近光航行中,飞船的外壳是完全暴露在宇宙环境中的,星际尘埃,陨石碎片……都可以对飞船造成磨损,虽然材料科技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这种无意义的损耗依旧会存在。
而等离子体护罩也不是能够一直开启的东西,等离子体护罩并不是许多科幻作品中的能量护罩,可以在物理和能量双方面防御,它只是在飞船外支持起了一层规则的等离子气体,由于等离子气体的高温度可以防御大部分动能武器,而在激光和粒子束武器下,这种防御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
诺亚原本的计划是借由大统一理论的四种基本力转换,将电磁力转换为引力和斥力,在飞船上形成一个斥力场,这样基本就可以免疫星际尘埃的磨损,即使对实弹和粒子束武器,也会有很强的偏转作用,当斥力到达一定程度时,甚至连光束武器也无法构成威胁,虽然前提是黑洞引力级别的斥力……
因为大统一理论可以实现四种基本力的转化,所以在理论上并没有什么难关,但当在实验上进行引力场和斥力场的构建时,诺亚却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生成一个引力或斥力,诺亚的确可以做到,西德尼亚人居住用飞船内部都被从上到下固定的两极施加了指向地面的引力,但在这样的生成过程中,诺亚只能做到在不同的【两极】之间形成一个固定方向的引力或相互的斥力,而无法做到像拥有质量的质点那样来自各个方向永远指向质心的引力。
打个比方,把引力当做一个水面,诺亚可以让水面往一个固定的方向流动,但不能在水面上营造出一个漩涡,让所有水流都向这个漩涡聚集……
诺亚知道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难关,这是因为自己在理论方面的缺失导致的,换句话说,引力场和斥力场构建,就是诺亚遇到的第一个科技壁障。
要越过科技壁障,展技术和积累数据都是不行的,需要的是在理论层面的突破,诺亚知道,由于大统一理论和万有引力定理的掌握,自己已经敲开了引力的大门,但某些理论的缺失,让诺亚无法越过这道大门前的门槛。
在卡拉文明遗留下的技术中,完全没有关于引力场和斥力场的技术存在,而卡拉文明的遗留飞船上,诺亚也没有找到类似的装置,所以很可能,连卡拉文明都还没有攻破引力领域的这一层科技壁障。
每一个文明的展方向不同,卡拉文明的通讯和引擎上的科技也是远远领先他们的文明程度,其他方面也就必然会稍显弱势,并不是说一个高等文明的每一项科技都会胜过低等文明,就像之前诺亚现的西德尼亚对于甲烷这种基础化学能的高效生产与利用,西德尼亚在基础化学能这一块的成就无疑也胜过了诺亚。
引力来源于质量,为了研究引力,就得先从质量入手,希格斯场的研究就变得极为重要。
希格斯机制解释说,宇宙充满着一个名为希格斯场的东西,由于希格斯场的存在,原本没有质量的基本粒子可以从中获得能量,由这些能量再转换为质量,因此粒子通过遍布宇宙中的希格斯场时就像穿过“海洋”,使粒子受到“阻力作用”,这就是物理学家所寻找的万物质量之谜。
旧文明的物理学家们曾经建立了一套名为【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模型,这个模型预言了61种基本粒子的存在,前6o种很早就被现,只有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与否一直困扰着人们。
21世纪在大型强子对撞实验中证明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也就间接证明了希格斯机制的正确性,完善了【标准模型】,这也为后来guTs(大统一理论)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在这些61种基本粒子之后,又有一种存在于假想中的基本粒子被提了出来——【引力子】。
引力子,又称重力子,在物理学中是一个传递引力的假想粒子。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可以归结为构成这两个物体的粒子之间的引力子交换。为了传递引力,引力子必须永远相吸、作用范围无限远及以无限多的型态出现。
希格斯机制赋予了质量,引力子却成为了质量与引力的中间桥梁。
【guTs】(大统一理论)的诞生,其实也离不开引力子,引力子和其余几种基本粒子的关系,以及引力的生成形式,本都是解出大统一理论的重要资料,但很可惜的是,人类最终都没能现引力子,然而却有科学家依靠想象实验,按粒子对撞机中的现象推导出了一种引力子模型,预言出了引力子的性质和与其他基本粒子的关系,为后来大统一理论的诞生提供了统一引力与其他三大基本力的重要依据。
明明没有现引力子,却预言出了正确的引力子模型,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同时也是遗憾,推导出引力子模型的那位科学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真正现引力子,这也成为了文明历史上的漏洞。
诺亚知道,如果自己不在人类所构建的标准模型上更进一步的话,可能永远无法突破这这一层科技壁障,诺亚也不知道引力子到底是几型文明才会涉及到的领域,但既然它已经成为科技壁障摆在自己的面前,那诺亚就必须攻破它。
为了研究基本粒子的性质,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设必不可少,粒子对撞机,说白了就是加质子到接近于光时将两颗相反反向的质子对撞而已,在对撞的那一刹那能级将接近于宇宙诞生之初的大爆炸,无数基本粒子会在这一刻诞生,同时无数的物理规律也是在这一刻诞生的。
但由于相对论的限制,就算是一颗质子,真正加的光需要的能量也是无限大,而无限大的能量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被加粒子只能无限接近光但永远不能抵达光,越大型的粒子加器,给粒子加的次数就会越多,粒子就越能靠近光,相撞那一刻的能级就越能接近于宇宙大爆炸,所以,粒子对撞机自然就越大越有技术价值。
以前地球上的实验室建造的大型粒子对撞机大多都只是环山脉,长度能过一千公里就算非常巨大的了,但这还是差得太远了。而曾经的林轩就向联合国递交了建造环地球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申请,可惜失败了,而诺亚的预定是在西德尼亚星的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更大的环行星粒子对撞机,但在开工之前,诺亚改变了想法。
既然资源如此充裕,为何不玩大一点?
环行星太小气了,环恒星是不是可以试试?
毕竟粒子对撞实验所能探究的真理远远不局限于引力子,宇宙中各种规律都能在这个实验中找到影子,既然要造,那就一劳永逸,造出一个以前的科学家们只有做梦时才会梦见的巨型粒子对撞机!
诺亚将选择建造地点的目光投向了格利泽581恒星,很快就计算出了一条适合的环恒星建造轨道,考虑到格利泽581恒星的质量,体积,洛希极限……以及围绕它旋转的6颗行星的存在,诺亚在距离格利泽581恒星4ooo万公里的位置设计出了环格利泽581巨型粒子对撞机的建造轨道。
这台巨型粒子对撞机的全部长度,将过3亿公里……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34_34588/c1066365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