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1937全球速递 > 第四十二章 诺曼底号日常(1)

6月1o日,约翰一家带着女佣玛丽来到了纽约哈得逊河畔的88号码头。笔』』趣阁WwΩW.ΩbiqUwU.Cc他们将在那里与德加诺先生汇合,一起乘坐“诺曼底号”邮轮前往欧洲。

    选择乘坐“诺曼底号”是约翰为阿黛尔准备的一个小惊喜。他知道这艘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最漂亮的巨型邮轮是所有法国人的骄傲。

    自从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各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后,各国明面上的“海军军备竞赛”就终止了。不过这种竞争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转到了民间。美英法德意等国从比赛建造主力舰变为了比赛建造巨型邮轮。

    英国有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有不莱梅号和欧罗巴号两艘姐妹舰,意大利则建造了让墨索里尼引以为傲的国王号。

    法国人当然也不甘落后,鉴于当时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ooo吨级,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上的竞赛。他们在193o年开工建造这艘8oooo吨级的“诺曼底号”邮船。

    虽然在建造过程中遭遇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这艘划时代的豪华巨轮还是顺利完工了。

    1935年“诺曼底号”航纽约,就赢得了蓝飘带奖(B1ueRibbon,横渡大西洋客船的度奖,是颁给横渡大西洋时平均时最快的邮船的一项荣誉称号。赢得蓝飘带,特别是在处女航中赢得蓝飘带,是大西洋两岸每个邮轮公司和每艘邮轮船长最大的荣誉)。当时,这艘法国巨轮上升起的蓝飘带长达3o英尺(一英尺代表一节的时)。

    在之后的几年里,“诺曼底号”和英国的“玛丽王后”号一直是蓝飘带奖最有力的争夺者。这两艘豪华巨轮间的“有趣”竞赛,一直是欧美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目前,“诺曼底号”仍然是东行蓝飘带奖的保持者(蓝飘带奖分东行和西行两种,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东行的度要高于西行),他的东行航几乎达到了32节,从纽约到法国勒阿弗尔只需4天时间。

    阿黛尔在看相关新闻报道时,曾不止一次说过希望有一天能乘坐“诺曼底号”回法国老家看一看。约翰当然很乐于满足妻子的这个小愿望。

    等约翰一行五人登上“诺曼底号”时,他这个见多识广的“穿越众”也被震惊了。无论是他前世曾经乘坐过的“歌诗达”游轮,还是这辈子小时候坐过的“奥林匹克号”(泰塔尼克号的姐妹舰)在豪华程度上都无法与“诺曼底号”相提并论。

    遍布全船的豪华装饰艺术,温水循环的室内游泳馆,配备现代化音响设备的歌剧院和电影院,大理石墙面的教堂,带玻璃穹顶的花园,全体旅客舱室还普及了冷暖空调、柔光照明和室内广播系统。

    可能是因为它豪华而时髦的内部设施和装潢,吓走了许多保守的乘客。这艘“最豪华、最漂亮的邮轮”在运营上并不太成功。普通旅客往往会觉得这是一艘给明星和富豪们乘坐的船,而自觉选择其他航班,“诺曼底号”这些年的载客率很少能过6o%。

    不过人少也恰恰是约翰他们一家选择“诺曼底号”的原因之一。约翰他们这次预定的是卡昂套房。这是这艘邮轮的顶级套房之一,包括了4间卧舱、5间浴室以及会客厅、餐厅和小厨房和一个私人观景阳台。

    在四天多的航行过程中,还将专门有一名侍者,两名女佣和一个来自巴黎克里荣饭店的顶级厨师为他们服务。所有的银餐具和银茶具全是由著名银器制造商克里斯托弗公司邀请拉奈尔大师设计的艺术珍品。

    更让约翰感到满意的是,套房还配备了先进的电话电报系统,让他即使在大西洋上,也随时可以对美国的公司进行遥控指挥。

    当然,无论“诺曼底号”多么豪华、舒适、便捷,安全性始终是约翰考虑的要问题。“泰坦尼克号”给整个美国富豪阶层留下的心里阴影实在太大了。阿斯特家族掌门人阿斯特四世,梅西百货创始人斯特劳斯等一大批富豪在那起海难中命丧黄泉。当年号称美国第一家族的阿斯特家族从此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不过这年头,约翰也找不出比乘坐高邮轮更安全的的交通方式了。坐飞机穿越大西洋才是真的找死呢,那是挑战极限的飞行家们才会去做的事。

    好在约翰前世也没听说过“诺曼底号”惨案啥的。法国作家雨果倒是确实写过一部微型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说后来还入选了中国语文教材。不过那艘“诺曼底号”是虚构出来的,跟约翰现在乘坐的“诺曼底号”完全是两码事,他们大可不必担心。

    一座巨型邮轮就像一座浮动的城市。约翰一家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在这座海上城市里的生活。

    玛丽带着艾拉去了儿童游乐场,小姑娘很快就在那结识了新的小伙伴。德加诺先生选择了去头等舱的小酒吧消磨时间。阿黛尔则去了歌剧院观看音乐剧《永不沉没的莫莉》。

    这部音乐剧讲的是当年那位在泰坦尼克号上英勇救人的女富豪——莫莉·布朗的传奇故事。布朗夫人就是电影《泰坦尼卡号》里那个送杰克礼服的女暴户。这位著名的女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和女权运动先锋人士身前曾是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委员主席。

    有意思的是,这位莫莉·布朗夫人曾经在19o9年和1914年两次州议会议员选举中输给了约翰三伯的前妻,也就是威廉、哈罗德和孔苏埃洛堂姐的老妈,美国女权运动的开拓者阿尔瓦·贝尔蒙。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美国妇女甚至还没有投票权,她们可以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竞选议员的女性。

    至于“技术宅”约翰,他对这艘传奇巨轮的动力系统更感兴趣。在船上二副的陪同下,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邮轮的轮机室。

    “诺曼底号”上有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他的大功率蒸汽轮机并不直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电机—电动机机组,最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这艘8oooo吨的邮船。因为电动机与只能单向转动的蒸汽轮机不同,它可以反向运转,这也就解决了困扰船舶设计师们多年的“倒车”问题。

    “诺曼底号”的动力设备保养得非常出色,在轮机室里约翰能近距离感受到这艘巨轮的澎拜动力。在核动力航母和VLcc出现之前,这些巨型邮轮都是同时代最长、最重、最快的大船。难怪二战时,高邮轮都是军方改装的选目标。

    历史上,二战期间玛丽女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就被改为高运兵船,日本的橿原丸和出云丸还被改装成了航母。改装后的玛丽女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不仅一次可以运输1.5万名士兵,而且可以无视德国潜艇独自往返英国和美国之间。

    因为当时德国潜艇的水面航最高只有18节左右,水下航只有1o节左右,连最快的T3型g7e鱼雷航也才只有3o节。只要这些邮轮跑之字,别说潜艇了,连鱼雷和高驱逐舰都追不上它们。

    在轮机室里,约翰遇到了一个身穿海军中校制服的中年人。这个个子矮小的海军中校留了一头黑色短,相貌有些平庸,但身材异常粗壮,一双墨绿色的眼睛非常有神,看得出是一个意志坚定、精力充沛的军人。

    从他左胸口的“工资条”(勋表,代表了一个现役军官的履历)和袖口的黄色横线可以看出这名中校曾经在海外服役多年,还担任过作战舰艇的指挥官。

    交谈中,约翰了解到这个叫维克多·亨利(向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致敬)的海军中校,曾经在马尼拉服过役,后来一直在海军军械局担任技术军官,此行是要前往柏林出任驻德国使馆的海军武官。

    相同的兴趣爱好使得约翰与维克多中校之间的交流进行地非常愉快。听说他这次是携夫人一起赴德上任的,约翰提出邀请他们夫妇去卡昂套房的私人餐厅共进晚餐。在那里,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就一些关于欧洲的“敏感”问题交换看法。

    维克多对约翰住卡昂套房感到有些吃惊,他从没想到过一个富豪会跑到轮机室来观察电动机组。不过他还是很愉快地答应了约翰的邀请。

    技术官员出身的维克多,从来没有做过外交和情报方面的工作。虽然他德语讲得很不错,但对于欧洲和德国的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多。这次出任海军武官,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现在能有机会从约翰这样信息灵通、交游广阔的“富豪”口中多了解到一些欧洲的情况,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36_36838/c1179800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