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革宋 > 第125章 敢言

南宋的丞相是权相,不仅手中有实权,在上朝这种事情上也有特权。譬如贾似道可以十日一上朝,他议事不用在朝堂上,只要把群臣召集到他那边就行。只是议事的最后结论需要用奏章告知官家。

    景定五年二月,贾似道召集一众支持公田改革的官员来议事。众人就最近公田改革的进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从现在来看,公田改革的第一步正在逐步完成。不过贾似道看着情绪不高,全然是心事重重的模样。

    就在众人大概说出个结论,要趁热打铁继续努力推动公田改革之时。贾似道突然坐直了身体,厉声说道:“诸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

    被如此吆喝,官员暂时都沉默不语。贾似道上台之后以清除丁大全党羽的名义搞掉了一大票人,又以整肃前左丞相吴潜的名义搞掉了另外一票人。空出来的官位自然由贾似道安排,某种意义上,这帮官员任命书的确是贾似道盖了官印。

    不过……,官员们的表情中并没有感恩戴德的意思。不管如何,这帮人都是进士出身,贾似道也只是进士出身而并非官家。以大宋官员的脾气,怼官家也是常态,更没有理由对贾似道俯首帖耳。即便众人不吭声,不少人脸上也都隐隐有不忿的神色。

    看着这帮人沉默不语的模样,贾似道心里面登时轻松起来。前两天赵嘉仁离开临安返回福州,贾似道根本没有送这位极有可能在公田改革上给他极大帮助的熟人。实际上在赵嘉仁公开表示‘要求贾似道尊重他’,贾似道的第一反应是恼怒的想把赵嘉仁给杀了。

    尊重是平级之间的关系,现在的贾似道是左丞相,是鄂州之战的大功臣,是权倾朝野之人。他与赵嘉仁是上下级关系。贾似道认为赵嘉仁必须给他效力才行。

    如果贾似道手里还有其他能够每年提供百万贯铜钱的人选,贾似道现在就可以处置赵嘉仁。然而贾似道要是真有这样的人选,他也不会每天开着印钞机印刷出十五万贯会子用来购买公田。

    赵嘉仁离开贾似道府上之时,气氛那是相当的不友好。然而贾似道还是没有和赵嘉仁撕破脸。此时贾似道半是发泄半是试探的对支持公田改革的官员来这么一家伙,整体反映来看还算是……

    在官员之中,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伯玉殿试第二人,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至此。”

    包括贾似道在内的所有人目光都看向这个坚称自己并不需要贾似道拔擢的家伙,说话的则是李伯玉。面对众人的目光,李伯玉不卑不亢,仿佛他所说的根本不是得罪左丞相贾似道的话一般。

    必须得说,虽然不少人认为李伯玉这是自毁前程,但是所有与会的官员们心里面都觉得李伯玉某种程度上为大家说了句话,为大家小小出了一口恶气。不管贾似道现在有多大的权力,众人都对贾似道如此嚣张的做法很不满。

    只是扫视了众人一圈,贾似道的神色就变得宽容起来。他不仅没有露出愤怒的表情,甚至还有些大度的微笑。然而会议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李伯玉还是提出了外放的请求。贾似道也答应了。毕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之后,贾似道也没办法让李伯玉留在临安当官。至于李伯玉要去的地方,贾似道却很有想法的让李伯玉以显文阁待制出知嘉兴府。

    既然李伯玉如此爱惜自己的羽毛,想来在嘉兴府的时候就不会和赵嘉仁完全的沆瀣一气。至于赵嘉仁,贾似道只是在心里面给他狠狠的记上一笔。如果赵嘉仁能够真正的完成每年给一百万贯铜钱的话,那就多容忍赵嘉仁几年。若是赵嘉仁今年完不成这个目标,那贾似道就一定让赵嘉仁知道什么叫做尊重。

    赵嘉仁离开了临安之后直接前往嘉兴府,去了一趟华亭县之后到了嘉兴后正好赶上李伯玉到嘉兴府上任。,虽然赵嘉仁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些,但是他却也已经知道了贾似道做了什么。毕竟赵嘉仁是见识到过‘十年后’的贾似道,他所不熟悉的正是现在这个阶段的贾似道而已。

    至于这位李伯玉,赵嘉仁恰恰是知道此人的。在上一世,李伯玉和赵嘉仁的老爹都在礼部。那时候李伯玉擢权礼部尚书兼侍读,似道益专国柄,帝以伯玉旧学,进之卧内,相对泣下,欲用以参大政,似道益忌之,而伯玉寻病卒。这件事还是赵嘉仁的老爹赵知拙告诉赵嘉仁的。

    这么一个人竟然被派到了嘉兴来,赵嘉仁觉得贾似道有时候做事也蛮幽默的,竟然把两个不喜欢的人给放到一起。这是期待两人同时出事以后一并拿下么?

    既然是李伯玉当了嘉兴知府,赵嘉仁也就非常率直和李伯玉谈起了经济。大宋的文官们对于这种比较理论化的东西接受能力很强,李伯玉最初的时候听着赵嘉仁的那些经济学理论,特别是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理论,他连连点头。

    然而听到赵嘉仁在嘉兴的建议之后,李伯玉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赵嘉仁竟然提出以现在交子滥发的局面,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贬值。而棉务是不怎么收铜钱滴,以当下的局面,那就得想办法在嘉兴府稳定的使用纸币。

    皱着眉头,李伯玉开口了,“难倒要让嘉兴府一地为整个两浙东路的交子找出路?”

    就这一句话,赵嘉仁对李伯玉就刮目相看。交子不是全国流通,而是每一路都有自己的交子,嘉兴府属于两浙东路,也就是说两浙东路的嘉兴用的是两浙东路的交子。对于有水准的大宋官员李伯玉,赵嘉仁笑道“我不知李知州听说过没有,在公田法推行之前,我是反对的。”

    “听说过。”李伯玉答道。这么重要的事情在公田改革的圈子里面非常知名,因为别的反对者都是声称公田改革是如何的错误,而赵嘉仁则是表示公田改革失败的理由是大宋官员的执行能力不足。

    对于这样的指控,不仅支持公田改革的官员们非常不满意。不支持公田改革的官员同样不满意。这算是一杆子打落整船人。

    “以我大宋的能干,原本不会让事情糟糕到如此地步。然而事情最终还是变成这样,历任的执政们在货币上都采取了很糟糕的政策。这次也是如此。现在贾相公把所有的冲击都让民间自行吸收,就如同要在人胸口上打一拳,却不给那人穿厚些。这么干只会让大宋摇摇欲坠。本来这种财政冲击,若是各路能够有所引导,事情就不会变得很糟糕。若是,各路能够以粮食作为定锚……”赵嘉仁讲述着自己的看法。

    “若是以粮食为定锚,那些钱岂不是都会来买粮食了么?”李伯玉立刻打断了赵嘉仁的话。

    赵嘉仁笑道:“的确如此,可粮食有办法能解决。譬如每日能发多少粮食,官府可以控制。那时候即便粮价飞涨,却不至于没有缓冲。而且收这么多的税,难倒就不能把江上的税收给降低么。李知州想来知道江南西路的米价是多少。一石只有两贯,我没说错吧?”

    身为大地主,李伯玉家里也有很多土地,听了这个问题他点头称是,“确实是一石两贯。”

    “一石两贯还能对半赚呢。”赵嘉仁叹道。江西此时人口很少,现在的鄱阳湖地区耕种起来非常舒服,“而我们福建路一旦米40贯。我就不信江上运输的成本竟然能到20倍。若是让我的船队运输,一石米运到福建路也就是四贯,卖的话至多不过十二贯。怎么会几十年都卖四十贯呢?还不是沿途的税收太高。即便我的一些货物免税,我也不愿意沿江卖货。”

    李伯玉对于理论的敏感度很足够,一谈到实务,他就觉得有些头痛。因为不管怎么讲,赵嘉仁的提法都可以归于‘要为政策埋单’。而谁都想让别人给自己的政策埋单,并不希望自己给别人的政策埋单。

    看着这个赵嘉仁,李伯玉突然有点明白为何赵嘉仁居然会以大宋官员执行力不行的角度去反对公田改革。如果以赵嘉仁的要求,那大宋的官员们的确是办不到这些。毕竟这样的执行力实在是太过了。

    如果是平日里,李伯玉大概是要和赵嘉仁辩论一番,此次他实在是辩论不下去,这个议题完全是崩溃的。李伯玉说道:“赵知州,你的想法很令人钦佩。不过咱们还是谈谈棉务的事情吧。”

    “棉务很简单,便是三条办法,第一条,立公庄,第二条,嘉兴府所有土地尽可能的种棉花。”赵嘉仁对此早就有想法,所以回答的很干脆。

    贾似道的公田改革也不是完全没有配套措施,首批公田回买以后,每乡设立一所官庄,庄官由财产丰饶者担任,两年一届,负责征收与运送租米。赵嘉仁也不准再做什么海量的更改,他准备就着贾似道的制度稍微改改就好。既然贾似道肯给赵嘉仁机会,那赵嘉仁也不准备就这么轻易放弃。

    前两条很容易理解,李伯玉问道:“第三条呢?”

    “第三条就是建工厂。”赵嘉仁给出了他的看法。

    一直表现出很好理解力的李伯玉听完之后愣住了,他完全不能理解赵嘉仁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现在想让公田法的冲击有所减缓,办法就是稳定粮价。所以当地的公庄一定要能够保证嘉兴当地粮食供应。”赵嘉仁对第一条做了解释。。

    浙西上等良田的地价是每亩四百贯,初行公田时,规定对租额每亩一石的良田给以二百贯补偿,已经只是市价的一半。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仅给四十贯,还都是无人购买的度牒、告身和形同废纸的会子。所以,实际上,公田法就是以变相的行政手段强行改变土地所有权,当时人怒斥之为“白没”(即平白无故的炒家籍没的意思)。因而公田法遭到朝野持久而殊死的反对,也就完全不足为奇。

    李伯玉听了这话,也只能微微叹气。他后来反对贾似道,就是因为公田法的推行太狠。

    “公田产粮,其他地就不要种粮了,即便是种粮也是要赔死的。所以其他土地都要种棉花!”赵嘉仁继续解释着。

    官吏舞弊,回买不公,激化社会矛盾。回买公田的田产标准之所以一再降低,最后甚至跌到百亩,关键就是大官僚、大地主勾结主事官吏,隐瞒实际田产,造成回买不足。而对于无权无势的普通民户,主管官吏故意夸大计算其田亩数,强迫他们增加回买数,造成有些民户倾家荡产也无田可卖。而督卖者峻急刻薄,不择手段,甚至滥施肉刑,迫使有些走投无路的民户自杀了事。再次,官田收租,头会箕敛,引发阶级冲突。

    在公田回买过程中,少地或无地农民虽然牵连较少,但在后来的官田经营中,他们也深受公田法之害。主事官吏为了邀功受赏,或是多报回买的田数,或是高报公田的等级。等到官田实际经营时,这些上下其手所造成的账面缺额,就只能由租赁承佃的农民来补足。

    问题还不止于此,公田法推行之初,规定原租额一石的公田,作为政策优惠,现租只收八斗,但实际执行中,却不论原额多寡与土质肥瘠,甚至原来只能年收三四斗的公田,也都一律收八斗。公田法虽明令禁止多收斛面,但实际收租时,仍以大斗征收,一斗收到一斗三升视为惯例,丹阳县甚至高到一斗六升。原来纳租只须纳糙米,公田经营中却强令承佃农户改纳舂白米,每石附加折糙粮一斗八升。承佃户承受不了官田的层层盘剥,交不出高额租米,不少官田竟出现了抛荒现象。

    当然这些都是赵嘉仁上一世知道的情况。所以赵嘉仁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统统种棉花。从而避免嘉兴百姓再被粮税困扰。

    “如果是棉田,那就是我管的棉务而已,到时候顶多是贾公从我这里再敲上一笔钱的问题而已。至少嘉兴府的百姓们还能安稳度日。”赵嘉仁做着解释。从整体种植棉花的角度来看,赵嘉仁怎么都能赚钱。

    “赵知州……”而李伯玉先是震惊,叫了赵嘉仁一声吼,他突然目中有泪,声音也颤抖了,“你……你……你真的是为国忘身啊!”

    这么多年来,李伯玉从来都是见到官员们想尽办法加税。到现在,他第一次见到肯为百姓出钱降低税收的官员来。89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40_40374/c152472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