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小霸王(策行三国) > 第588章 再造儒门的第一步(罗格里奥打赏加更)

不管儒学后来如何发展,又被后人如何评价,从汉代起,儒学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就已经不可动摇,在吸纳了诸子百家的精华后,汉代儒学已经与春秋时的儒学相去甚远,但“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却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甚至更加过火。

    可惜这是最后的绝唱。当理想破灭,读书人的心态崩溃,在皇权的压迫下转向魏晋风度时,士人的脊梁骨就被掰弯了。从此之后,儒家不再有“皇帝不行就换一个”的豪迈,只剩下择主而侍的委屈求全,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臣权却一降再降,最终成为君权的奴婢。

    读书人是社会的精英,当一个社会的精英以奴婢自居时,这个社会不可能是积极向上的。相比较而言,最有担当的还是汉代读书人。也许是因为去古未远,也许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摧残得体无完肤,所以有着后世读书人难得的莽气。

    但灾难已经降临,两次党锢——尤其是第二次党锢的扩大化,已经让党人感觉到了皇权的狰狞和翻脸无情,只是他们还不服,反而聚集在一起,向皇权发起更强烈的冲击。只不过他们不清楚,因为儒学先天的理想主义,他们注定不会成功,而被他们寄予重大希望的盟主袁绍此刻已经放弃了他们的理想,一心只想建立属于他的天下。

    曹操、司马懿都是袁绍的继承者,只不过继承的方法不一样而已,一个偏左,一个偏右。

    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没有意识到危险,恰恰相反,试图对儒学本身进行改革的勇者历代不乏其人,今古文之争有利益相争的影子,但其中也蕴含着改良儒学的思想倾向,古文学者试图用古文经的质朴来改变今文经繁琐、虚浮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今古文兼修就有这个目的。

    《左传》就是古文经,张昭本人就是一个潜在的改良者,只是他自己也未必认识到这一点。可是孙策清楚,与蔡邕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不同,张昭有着强烈的经世济用动机,他是个实践派,更关注儒学的命运。他来找张昭,就是相信张昭本身有改革的倾向,有可能接受他的想法。

    果然,涉及到儒门的命运,张昭不敢掉以轻心,态度也非常诚恳。身为儒门中人,他绝不希望儒门会像道门一样成为在野的学问,更不希望儒门像墨门一样消亡。比起他个人的生死荣辱,这个问题更重要。

    “将军但请直言。”

    孙策却不肯说,笑着摇摇头。“府君,这个问题关系到儒门的未来,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且也不是写几篇文章就能轻易完成。我觉得,从儒学成为一门学问的那一刻起,儒学就有先天不足,董仲舒上天人三策,看似综合百家精华,融为一炉,其实也把诸家固有的弊端吸纳了进来。再加上这几百年的穿凿附会,连自圆其说都成了问题。就像一口青铜剑,质量本不如钢铁,又镶上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混入了不少杂质,如果不下狠心回炉重炼,不管怎么修补都无法与新制的刀剑相提并论。”

    张昭有些不耐烦了。“将军不必迂回,就算再难也要去做,就算再远,这第一步总不过六尺。”

    孙策笑笑。“府君觉得,我与家父相比,是青出于蓝,还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张昭闭上了嘴巴。他明白了孙策的意思。儒门将孔子推上了圣人的尊崇地位,再自负的读书人也不敢说自己能超过孔子,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被称为举一知十,他也不敢说自己超过了孔子,“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是他对孔子表示崇拜的话。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任何人解释儒门经典都不能与孔子的话相违背,他们一生注经,不敢出藩篱一步,后来又演变出师法、家法,不仅孔子不能违背,就连老师的解释也不能反对,否则就会遭人鄙视,形如背叛。

    听孙策这意思,他不仅反对师法、家法,而且要反对孔子,他要青出于蓝,不愿亦步亦趋。

    只是这样一样,儒门还是儒门吗?

    “将军……很自信,这当然是好事,但自信过了头,也会变成自负。”张昭并不因为孙策是主君就给他面子,直言不讳。“将军觉得已经青出于蓝了?”

    “我现在是不是青出于蓝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我会以此为目标,勇猛精进,不会给自己自设限制。有朝一日,我甚至希望自己可以超过先祖。”孙策微微一笑。“府君敢有这样的志向吗?”

    张昭语噎。他的确没有孙策这么自负,不敢有向老师挑战的想法,更别说孔子了。

    孙策站了起来。“府君,儒门有疾,你是讳疾忌医,看着儒门一步步的衰亡,还是正视现实,开膛剥腹,洗肠浣心,再造儒门?机会在你手中,还望府君三思。”他走了两步,又折回来。“张奋在木学上很有天赋,三五年之内,我相信他就可以独立主持一座木学堂。”

    张昭微怔,疑惑地看着孙策。“将军……是为他来说情的?”

    “不,这件事不需要我来说情,我只是希望府君能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儒门的未来。你刚才不是也说嘛,儒门反对的只是奇技淫巧,并不反对所有的技术。他现在帮我改造战船,算不上奇技淫巧吧?其实道术本来并不相背,很多人看不起术是因为他们不懂术,更不懂术背后隐藏的道。道何尝是虚无飘渺之物,百姓日用而不知,读书人却不能不知,府君,你说我说得对吗?”

    张昭忍俊不禁。“将军好唇吻,有辩士之才,倒让我一时无言以对。将军能举一例言之吗?”

    孙策笑了,歪着头看了张昭片刻。“我听说,善读书者,能于无疑处生疑。那府君日常生活中可有这样的细心?”

    张昭摇头。“比如说?”

    “比如说世间万物,不管抛得有多高都会落地,只是时间长短而已,为什么日月经行亿万年,却不会落地,甚至没有更近一些?又比如说露珠为什么会成为珠,而不是其他形状?为什么春夏常有东南风,而秋冬常有西北风?这样的问题随便一想就数不胜数,儒门讲天人感应,可是你们真的知道天吗?”

    张昭眉心微蹙,若有所思。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41_41798/c1626298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