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知道自己有很多“真材实料”,不过考虑到传闻中这个行当的艰难,张小磊在最初盲动了一天之后,还是打算谋而后动。毕竟,自己从没有听说过旧时有谁真正是通过出书来赚钱的。没有人手、没有门路、也不认识什么熟人,不要说像某些苏州城内有势力的书商那样可以动用官府的力量来查禁盗版。就是找人合作,恐怕都找不到人。这个时代熟人社会的性质更浓,没有关系那就万事都难啊。
自己唯一有所关系的,也就是周彩霞等人能够搭上的牟尼教了,可是牟尼教也很少经营这方面的行当。周彩霞对这件事情似乎也有些一筹莫展,不过张小磊依旧没有死心。
“这个好办,这方圆百里之内,你能打听到哪里的纸张比较便宜,哪里的笔墨比较便宜,还有:现在市面上的私版书籍,比如小说、蒙学读物、四书五经、历史门类、医书百科等等门类的图书大概什么价钱就行。最好:各种各种门类都买上那么一样我来看看,再做做参考。还有,苏州城内,乃至应天府、杭州等各个地方都是什么人来买什么样儿的书,希望也能够了解到一二。私雕刻工的工钱,最好也了解一下。。。”
“这些事情我去办吧。”周彩霞见到张小磊吩咐几名家丁的时候不由的说道,也希望能动用教中的关系帮上一些忙。
“江南之地女子抛头露面虽然不是说不行,但总会有些不便的,而且这太湖之上,船上的安全也是问题。我们张家的势力还是太小了。。。哦,我听说你不仅能识字,还能写字,每个能写字的人都是宝贵的,帮着我来完善完善吧。。。”张小磊在这一天的时间以来发现:在以干吧吧的白话扩充故事方面,周彩霞着实不比邓敏还有赵管家差多少了。
而且经过初步的试探,张小磊也逐渐总结出一些经验来:一开始自己图省事打算自己只写细纲、人物,让别人来填故事。可最后总感觉有些不太顺,并不能把一些情节构化的贴近自己所了解的实际。何况细纲根本不是那么好写的,根本不可能像构思情节内容直接开浪那样达到足够的写作速度。
于是就采取自己只写干巴巴的情节,让别人来完善各种描写进行扩充、大概把五百字左右的加强版本的情节细纲扩充为五千字大章的办法来尽可能的加强写作速度。
这样一来终于自己看起来还能顺的过眼去了。虽然张小磊知道:自己这种水平的临时凑合的扑街写手依靠印象写出来的《射雕英雄传》《凡人修仙传》同原作相比肯定是逊色不少。
不过全家人通力合作的情况下、以几乎每天一册书三万字上下的速度、在不过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三十多万字的小说编纂。
十天之后,外出买粮还有打听消息的家丁们也都陆续归来了。虽然在湖州府一带似乎风声还比较紧,不过在整个江浙来说,自己这么一个逃亡的营官家属还算不上什么全国排得上号的重案。天下三分的年代里,这样的事儿也并非罕见。
“打听过了,要说勉强能够凑合下去的小说家们常用的大纸,可比平时我们府上用的那些便宜不少。在杭州府富阳县那边儿书籍规格的一文钱能买十张,质量还算可以,纸张的样品我们也带回来了。按少主的吩咐,还买回来不少。在这几百里内交通还算便利的地方,也是杭州那边儿的文具比较便宜,只是。。。”
“只是什么?”听到一些文具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样贵,张小磊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只是我听说除了官府那边的刻匠、版刻的费用可比低啊。百页三万字左右的一卷书、差不多要二十贯的版刻费,如果卖不出一百份,根本赚不上什么钱。百万字的书,版刻费估算下来竟然有六百多两,而且招募那么多的人手听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活字呢?”
“百万字的大部头,活字好像略微便宜一些,可也便宜不了太多。。。”
听到这样的话,张小磊不由的有些沉思起来,种种迹象表明:按照自己原有的想法来卖书赚钱,似乎不是个路子。有很多风险,都是自己这种跟那些文人们没有什么关系的武人世家不是那么容易办妥的。而自己想要兼作出版者和书商,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让张小磊明白为什么雕版大为流行的两宋以后,市上还有不少手抄版的书籍,哪怕贵一些也是如此。
张小磊又算了一笔账:全家识字并且勉强能写字的人按照十个人计算,并且都算成免费劳动力。一天抄写十五万字大概五册书、一年抄出一千八百册来,就算全都能买出去,每册书赚百文钱、那也不过是一百八十贯银子,勉强让三四十口人能够还算凑合糊口而已。何况,这还是在没有盗版威胁、也不遇到种种意外的情况下。
“看闲书的都有什么人你了解到没有?”张小磊忽然问道。
“别的地方,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童生,或者童生身份都没有的人。可是在杭州还有应天府哪里,城里就是一些工匠还有店家、甚至是长做买卖营生的一些人也是常客。。。”
“这样啊。。。”张小磊开始从其他方向思索起来,同时也想起了穿越前自己摆摊干买卖营生时的一些经验:二三线地方,一件东西如果超过十块钱,不论是煎饼之类的小吃还是鞋帽之类,问津的人都会大为下滑。由此可见:这时代要让轻而易举的拿出几贯甚至十贯的银钱出来买大部头肯定会大大的局限市场。
可是如果自己分成不到十文钱的刊物或者小报一类呢?按照自己了解的情况,这个时代一般城市非贫困的市民收入层次以匠户和小买卖人为例,同后世二三线地方中下层普通民众也就三五倍左右按照粮食物价为标准的经济差距。一文钱跟后世一块的实际购买力也就三五倍左右。只要单件商品以不到十文钱,那让人掏钱的几率显然要大上不少。
当然: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卖报,在这个没有近代化印刷和造纸机器的年代,应该也是一件勉强糊口的穷差苦差,可是如果自己把报纸或刊物当做广告手段、只**较有吸引力的前几章、然后在固定的地方建立几个书摊呢?甚至:只要是热闹不偏僻,不会引人怀疑安全的地方就可以。门帘都不用租,定期的摊位就可以。这种方法当然不能最大限度的克服盗版,却可以通过拼营销渠道和快速销售的方法,让盗版的人在刻录出来足够的市场之前就打开自家的名气?
张小磊接着还联想很多东西,除了一开始的时候要搜集一些别家的书通过异地销售的方式谋求利益之外,还可以通过租书的方式来谋取利益。如果租的不是整部书,仅仅是大部头的前小半,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盗版带来的问题,当然杜绝是不可能。
如果一册几千字的后续刊物采用出租的办法、考虑到这个时代租书价格往往考虑到手抄的问题,通常不比直接买便宜太多,一年每份刊物连续租十二次、那就是一百零八钱、八十四文利。三千字的刊物仅仅靠全家能够用的人进行手抄,一天就可以搞出至少四十份出来、四个月就是五千份,那么就意味着假如畅销还算销路好的话,一年的牟利当在三四百贯的规模?这里全家过去的收入当然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这样做至少可以让自己的“人气”打开,展示出足够的牟利价值,再寻求版刻等方面的合作应该也就是事半功倍了。。。至于盗版?那就单纯当是扩充自己名气好了。自己暂时还用不着大钱,养活全家几十口如以前那样生活的市场想来是应该有的。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42_42686/c1573021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