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一百九十七节 汲取世界的知识

如果周琅将自己的顾虑告诉王辅茞,假如王辅茞也能够想象到那是一种情况,那么王辅茞绝对不会相信,因为他绝不会相信中国知识阶层竟然会用西方的观念来解读中国的问题。

    可周琅知道那会是现实,西方人也曾用中国为例来批判本国,比如启蒙运动中的伏尔泰等大师,就不断的通过对比中国和西方,来打击欧洲的传统弊政。他推崇中国的文人政治,用此来批判欧洲的贵族政治,他推崇中国的大一统政治,来批判欧洲的邦国分裂。

    这些事情不过是一百年内发生的事,伏尔泰死了也不过三十年而已,可西方已经诞生出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非西方的,就是野蛮的观念。而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中国知识阶层已经保持了几千年,非中国的,就是野蛮的观念深入人心。

    说白了,都是他们曾打着灯笼也找不到跟自己相比的对手,自然而然生出了这种骄傲。

    但就在中西接触一百年中,中国知识阶层心中的骄傲荡然无存,大肆自我批判。自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可问题是清末民国时代的知识精英们,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省的程度,他们是全面否定。

    这种对自我的全面否定,可比伏尔泰借中国来打压贵族政治和文化,要恐怖的多。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是一种接受自己劣等的绝望感。

    于是乎,这些知识精英,开始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腐敗是因为旧的传统文化在作祟;而旧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顽固是因为汉字。因此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而要扫除旧文化,就必须先废掉汉字。

    这时候的知识精英,已经不再执着于穿不穿汉服,留不留汉发的表面问题了,而是开始纠结要不要废除汉字这种更高级的阶段了。就连鲁迅这种人物,都号召大家不要读中国书。

    所有人都读西方书的结果,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全面被西方人同化,开始以西方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认知世界,这样的国人还是中国人吗?直到改开之后,中国的硬实力飞速增长,才终于开始有一批本土学者,开始挑战这些观念,提出用中国传统的知识来解决中国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借助于西方的经验。

    造成清末大量知识精英全面否定中国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硬实力的缺失,让国家一次次受辱,文人反思过后认为归咎于文化层面,在加上西方人有意识的推波助澜,将中国文化彻底踩进了烂泥里。

    周琅成长在一个中国国力蒸蒸日上的时代,比较能客观评价传统文化,他接受中国过去的落后,有文化的因素,因为长达数千年的骄傲自满,把传统文化中好的不好的,都当成优秀成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自然会有许多积弊。

    周琅的意识不会停留在缠脚,纳妾这样肤浅的层面,这些当然是最显眼的腐朽文化,是要打击清除的。但却也是最粗浅的外观,周琅更看重的是那些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文化失去了活力。

    文化失去活力,就不会向前发展,而是固守老传统,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中国文化开始失去活力这个趋势,大体是从汉代到清代一路向下的。

    汉武帝支持董仲舒推行的独尊儒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儒家开始统治政治领域,也就统治了最重要的资源分配权力。文化发展也是需要资源来滋养的,其他文化思想都失去了资源滋养,自然而然慢慢就没落了。

    儒家越强势,文化就越没有活力,这个大趋势始终没有变过。

    但清末文人将中国文化的没落全部推给儒家,这是偏颇的,因为周琅明白,儒家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明的主体,是中原文明,中国历史的进程,既是一部儒家文明渐渐排挤、融合其他文明,也是一部中原文明排挤、融合其他文明的历史进程。

    而中原文明的发源,就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候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一种,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跟墨家、道家是最强大的三个思想流派,当时称为显学,相比法家早期只是一个小流派而已。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文化总体上来说,跟西方文化是处于同一水准的。绝不比希腊、罗马文明差分毫。

    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中国文明已经明显超越了西方文明。秦始皇扫六合的时候,罗马人还停留在奴隶制时代,无论西方人怎么粉饰,也不能说那时候的西方是先进的。巨大的文明代差,表现在具体方面,就是秦汉时期的中国,无论是人口还是軍队都远超西方。

    中国人有一个很奇怪的思想观念,那就是把所有落后普遍归结到人口太多的问题上,似乎人口太多是一种原罪,是一种落后的体现。

    结果恰恰相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口要增长,在技术能力大体相等的程度上,一定是管理更出色,争夺资源能力更强的国家和民族增长,而管理混乱,争夺资源能力弱的国家和民族,只会消亡。

    所以在古代,中国人口长期保持领先,是中国的管理能力更强,对资源的开发能力更强的原因。

    有人说人口多是因为中国人能生,是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旧思想作祟。这又是一个笑话,生物学课本中,将生物的两大基本特征归结为新陈代谢和繁殖,繁殖能力是生物的最重要能力之一,如果说西方人在生育能力上根本不如中国人种,那只能说他们在生物层面,比中国人劣等。

    可事实上,西方人同样是很能生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早期的移民,因为拥有充足的资源,平均一个家庭七八个人的情况十分常见。因此西方人口长期不如中国人口的原因在于他们落后的管理水平和对资源开发利用的低效,管理水平差造成群雄割据,因为他们没有管理几千万人的能力,只能管理几十万数百万人而不分裂,于是战争频仍,没有一个稳定的让人口滋长的环境;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同样的土地就养活不了跟中国一样多的人口,历史数据也证明,工业革命之前,中国土地的单产是全世界最高的。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人口开始飞速增长,中国人口从占三分之一急速下降,到最后被印度超越。其实这才是一种落后的体现,因为你从世界上汲取资源,养育后代的能力下降了。

    借助工业革命之力,白种人成为三大人种中,平均资源和富裕程度最高的人种。表现的是他们汲取资源的能力增强了。

    造成中国落后的表面现象是西方诞生了工业革命,将人类文明推进到了工业时代,而中国却停留在农业文明时代,这种文明的代差,比当年秦汉的郡县制比欧洲的奴隶制更大。

    一个在科技领域经久不衰的话题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诞生在中国,从表面上来看,中国在唐宋时期,甚至更早,就具备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革命之初,英国人口还没有超过一千万人,而这个人口规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有了;从技术层面看,工业革命早期的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等机器,唐宋时期中国也已经出现,两宋时期相当普及。

    所以无论是从人力资源,市场规模,还是技术水平方面,都无法解释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乃至后来有人将其归咎于蒙古人和满洲人的两次颠覆中原文明上来,但这绝不是真相,蒙古人南下之前,两宋统治了中国四百年,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在统治的前一百年中达到了经济领域的巅峰,可用一百年时间,依然无法突破工业革命这层壁垒。

    周琅更愿意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他认为在许多领域,中国之所以在竞争中失败,并不是因为落后,而是因为缺失,比如自然科学。

    欧洲自然科学的源头,是希腊文明,同时代,甚至稍晚一些的中国春秋战国文明中,并没有类似的缺失,以手工业者组成的墨家,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研究自然科学的流派,但可惜这个流派在政治斗争失败了,一直没有占据统治思想的主流,缺少了政治保证的资源,这个流派只能自生自灭。结果就是中国历代总有一些数学家、科学家,比如祖冲之、郭守敬之类的人物,可很难形成一个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体系。

    等到了牛顿出现,彻底用数学的方法,归纳出了经典物理学远离,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已经跟欧洲有了代差。

    结果就是英国人用珍妮纺纱机生产的时候,中国不落后,用水力织布机生产的时候,中国也不落后,可当瓦特经过反复的数学计算,和物理推理后,改进了蒸汽机之后,中国彻底落后了。

    原因就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一直停留在总结工匠实践经验的层面,一切都是手工业式的摸索,而不是大工业式的研发。

    已经出现了代差之后,想通过鼓励传统墨家式的自然科学,达到牛顿时代的水平,几乎不可能了。

    所以任何人都会选择直接拿来,用拿来主义的办法填补空白,弥补缺失。

    因此周琅一直都不限制跟西方交往和沟通,甚至主动引进西方的重要知识。

    弥补了缺失之后,周琅相信随着硬实力的增强,肯定不会出现知识精英全面否定自我文化的现象。

    从文明最深层次,继续传承和推动中国文明发展。

    但这需要跟西方进一步和更广泛的接触,因为牛顿这个西方彻底超越中国的标志人物,已经死了七十多年,提出牛顿定律定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也已经是一百多年钱的事了,也就是说西方已经狂飙突进了一百年,这一百年中诞生的知识,中国想要全部汲取,以目前这种通过商业方式自然引进,显然还不够。

    周琅需要中西之间更紧密的联系,西方人通过贸易把一些东西带进来,周琅还要主动派人去西方学习,引进来走出去,两面下手,才有可能跟得上西方人在这个时代的狂飙突进,然后在某一个基础上,超越对手。

    所以周琅占领广东之后,就向各国表达了互派使臣的意愿,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西方各国一直没有进行正规外交活动,不知道是因为他们觉得周琅只是一个占领闽粤的小割据势力,打算等中国内战明朗之后,在决定承认哪一个政权是合法政权,还是因为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混乱,让他们暂时不打算跟遥远国家建立关系。

    不过在周琅攻破了北京之后,大势已定,终于有西方国家开始跟周琅进行直接解除了。

    但这第一个国家,并不是周琅特别希望接触的,因为这个国家在西方,依然属于落后分子,这个国家正是俄国。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42_42709/c163167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