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恰科夫早就收到了沙皇的消息,但他一直没有行动,因为十天之限还没有到期,莫斯科的消息封闭,让戈尔恰科夫一直不知道情况,等他知道的时候,想要行动,已经晚了。
而且戈尔恰科夫其实一直都没有做出行动的能力,因为当莫斯科跟外界失去联系之后,戈尔恰科夫在军中封锁了消息,采取的措施得力,没有影响到俄国軍队。但其他各国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莫斯科可不是一个封闭的穷乡僻壤,那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驻有各国的领事。各国发现,他们跟莫斯科之间的通讯中断,很容易就联想到俄国政局出现了问题。
普奥两国趁机向俄军发动了猛攻,此时戈尔恰科夫担心莫斯科的安危,已经顾不上权力阻挡普奥联军了,不断的后撤,保存实力,等待沙皇新的命令,是他采取的措施。
结果对峙了一年多的华沙,被他主动放弃,十天之内,全局收缩到了涅曼河以东,跟东普鲁士等地拉开了距离。
结果等到的是新沙皇登基的消息,并且女沙皇要求戈尔恰科夫等军官向她效忠。
相比波兰战场的戈尔恰科夫,南线的叶尔莫洛夫对莫斯科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但这个老家伙的判断,可能比戈尔恰科夫更准确。沙皇将信使派往波兰,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南方的铁路已经被乌拉尔軍队切断。
也正是基于南线铁路被乌拉尔軍队控制的现实,叶尔莫洛夫判断乌拉尔人发动了政变,女王奥尔加或者被迫,或者主动发动了政变。
但叶尔莫洛夫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行动,而是命令部队全面转入防守,停止向敖德萨方向的进攻。
叶尔莫洛夫收到女王要求效忠的命令之后,没有接受,也没有拒绝。而是开始询问亚历山大的情况,得知亚历山大被囚禁在大宫殿之中,并没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叶尔莫洛夫叹了一声。
他常年驻守伏加尔河边境,他很清楚乌拉尔地区的军事潜力,即便她全军回撤,也不可能从黑海打回莫斯科,反倒会让敌人抓走机会,俄国的事情,终究是要俄国人自己解决的,绝不能在敌人兵临莫斯科的情况下解决。
叶尔莫洛夫命令軍队坚守,并将指挥权转交给康斯坦丁亲王,这个亚历山大的亲弟弟,他告诉亲王,自己将回莫斯科进行斡旋,希望亲王在等到他的消息之前,不要轻举妄动。
他不担心亲王会拥兵自重,利用手里的軍队回国争夺权位,反而此时猜疑亲王,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他走后,政变的消息传开之后,亲王有足够的威望在军中发动兵变,控制軍队。那时候亲王才被逼上了只能开战的境地,所幸直接将軍队交给亲王,亲王反而有可能在安定的环境下等待消息。
叶尔莫洛夫老成持重,他不担心个人安危,也判断女王要的是权位,并不会对他不利。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他需要立刻弄明白的情况是,这件事中国人的参与度有多深。
如果说中国完全没有参与,叶尔莫洛夫是绝对不信的,如果是中国强行扶持奥尔加作为傀儡,那么即便打一场内战,也在所不惜。如果中国的参与度不深,奥尔加还能控制住局面的话,那么还是和解的好。
在这种情况下,叶尔莫洛夫坐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尽管并没有表态向奥尔加效忠,但他还是得到了奥尔加的热情欢迎和亲切接见。
叶尔莫洛夫看到女王身边的軍队,全都是俄国人组成的军队,他的心就踏实了一半。
然后女王告诉叶尔莫洛夫,她已经得到了教会的加冕,并且得到了国民议院的效忠,而且全国各地的议会也正在投票,现在过半的省已经对她表示了支持,连彼得堡这样重要的省份,都对她表示支持。
这一点叶尔莫洛夫并不意外,彼得堡一直是反沙皇的大本营,哪里留下了最多的斯佩兰斯基时代的官僚,议会也都由资产阶级势力掌控,越是发达的城市,贵族的势力就越弱,莫斯科集中了大多数贵族,还有沙皇的支持,才勉强在这里压制着国民议院。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越是下层的议会,贵族就越脱节,县一级的议会都被富农把持,省一级的议院超过半数资产阶级占优势,贵族占优势的省份极少。因此,既然国民议院支持女王,那么地方支持女王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叶尔莫洛夫希望了解的是,女王跟中国之间有什么政治协议,会多大程度上损害俄国的利益。
奥尔加明确表态,是她要做沙皇,跟中国没有关系,莫斯科的軍队是绝对忠诚于她的乌拉尔王国軍。她之所以发动政变,是不愿意看到俄国和俄国人民,被自己哥哥的错误政策,一步步退入深渊之中。
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叶尔莫洛夫是不信的,他需要自己亲眼看到,他希望能视察一下乌拉尔軍队,女沙皇统一了。
叶尔莫洛夫看到,乌拉尔軍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是俄国籍士兵,中下层军官的比例也大致如此,中上层军官则主要是中国籍军官,尤其是最高层,只有一个副司令是一个年轻的乌拉尔旧贵族子弟,其他都是中国军官。
乌拉尔軍队的装备很精良,但军官素质一般,上层太年轻,中下层文化水平太低,这是乡兵制度的限制,大多数基层军官都只是愿意移民的退伍兵而已,而上层军官,都是临时提拔的权贵子弟,这些人或许受过良好的军事教育,都是从军校中毕业,可缺乏实战经验。
看完这些軍队之后,叶尔莫洛夫已经有了底气,一旦爆发内战,他跟戈尔恰科夫的軍队联合,是可以消灭这只部队的。但俄国的大片领土,恐怕都会残破,而且会大量被普奥两国瓜分。
之后叶尔莫洛夫求见了被困在大宫殿中的亚历山大二世,他征询亚历山大二世的态度,告诉沙皇,教会和国民议院明确支持女沙皇,贵族议院在激烈讨论,不分上下院的地方议会大多支持女沙皇。他询问沙皇希不希望打一场内战,一场会让俄国丢失一半领土的内战。
沙皇表示,他并不想跟任何人打仗,战争都是强加到他身上的。但如果敌人要打,他也不会惧怕。
叶尔莫洛夫还是没有决定,他在等待消息,等待各国的态度。英国明确表示了反对,其他国家还没有表态,无非是在进行博弈,也许私下谈判已经开始了。
不管奥尔加女王报的目的是什么,不管是不是中国操控她发动政变,她想安稳的坐在沙皇的位置上,那么就必须对国外做出让步,叶尔莫洛夫不希望过于损害俄国的利益。
于是他继续向女沙皇表示自己的态度,他表示俄国可以放弃波兰,但不能放弃乌克兰,而且芬兰绝不能丢,尤其是不能丢给强国。
如果女王能保证俄国继续领有涅曼河以东的立陶宛等地,以及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叶尔莫洛夫愿意游说贵族议院支持女沙皇。
奥尔加现在什么都敢答应,她需要的是支持。国内的支持,国外的支持,贵族的支持,平民的支持,軍队的支持等等。
她已经派人跟普奥取得了联系,并且跟英国进行谈判,跟英国的谈判很方便,英国领事就在莫斯科,普奥之前断绝了外交关系,她是通过商人渠道向两国表达了希望谈判的态度。
英国领事的态度很奇怪,甚至是一日三变,始终不变的是不肯直接承认奥尔加的地位,但却向她提出了许多要求。
最坚定的要求是,不希望奥尔加将中国势力引入俄国。英国又惧怕俄国的内战,这会让俄国彻底失去力量,阻挡中国的力量。所以又要求奥尔加,不要向波兰和黑海方向采取军事行动。
英国领事的复杂态度,体现的是英国国内目前对奥尔加的复杂态度。
奥尔加的政变,给英国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站在反对的一方吧,俄国内战势必爆发,普奥联军势必乘虚而入,或者联合俄国前线軍队反攻莫斯科,到时候俄国需要对普奥做出的让步就太大了。一方面是普奥实力过于强大,一方面是俄国力量过于削弱,这都不是英国愿意看到的。
站在支持奥尔加一方吧,奥尔加的政变确实很不合法,给欧洲权力继承传统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亚于拿破仑。而且站在奥尔加一方,也不能保证让俄国内战避免。普奥还是会乘虚而入,甚至中国也会趁虚而入。
另外英国始终不能相信奥尔加,中国操控的迹象太明显,他们不相信奥尔加没有对中国做出政治承诺。一旦俄国成为中国西进的帮手,反倒不如摧毁他们。
中国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英国人不用去猜,他们直接找中国询问就是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42_42709/c1684643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