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所有的外交活动,几乎都是在战前紧急完成的。
原因只有一个,他不愿意给奥地利人反应的时间,真的打起外交战,双方都用一年时间来合纵连横的话,俾斯麦不一定打得过施瓦岑贝格,不是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奥地利的影响力始终比普鲁士大。
因此他没有给奥地利组建联盟的机会,让这场战争突然爆发,看起来是一场遭遇战。
可实际上,俾斯麦为普鲁士组建了一个短期同盟,他跟意大利签订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同盟协议,为期三个月,很显然意大利人能够领会这个精神,知道普鲁士会在三个月之内打一场对奥地利的战争。
意大利人为什么愿意,因为加富尔领导的撒丁王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统一意大利,排除能力的因素,在统一国家的胆略上,加富尔跟俾斯麦是一样的。
加富尔的政府,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知道自己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击败奥地利,所以加富尔早就为撒丁王国找好了靠山,加富尔跟法国建立了同盟关系,以割让撒丁王国起家的萨伏依和尼斯,换取法国对撒丁王国的支持。
意大利之所以能说服法国,一个原因是法国执政的路易拿破仑曾经加入过谋求意大利统一的烧炭党,跟意大利关系密切;二来是法国跟奥地利的皇室关系,比不过现实的利益,意大利割让的萨伏依和尼斯,这两地都属于富庶的桑蚕产区,跟法国的重要工业区里昂联系紧密;第三个原因则是,对法国来说,奥地利显得过于庞大了,人口已经超过法国,这样的一个奥地利还是削弱一些的好。
有法国支持,撒丁王国显得有恃无恐,因此当普鲁士向奥地利宣战之后。撒丁王国紧跟着向奥地利宣战,并且迅速出兵北意大利,軍队开进伦巴第维尼西亚王国。
法国是无法拉拢的,尤其是在普鲁士跟英国公开结盟之后,已经引起了法国的不满,法国不跟奥地利结盟攻打普鲁士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俾斯麦多次试探过拿破仑总理的态度,而且多次暗示拿破仑普奥战争将是一场长期战争,确认拿破仑总理希望这场让普奥消耗战争的发生。
法国无法拉拢,但法国会短时间内保持中立,至少在普鲁士彻底击垮奥地利之前,法国一定会保持中立。
俄国同样无法拉拢,俄国也不需要拉拢,俄国会趁火打劫,如果奥地利赢了,俄国会瓜分普鲁士的波兰,如果普鲁士赢了,俄国会收回西乌克兰。
在奥地利南方,俾斯麦同样拉拢了一个小国,希腊和保加利亚。这两个由中国皇子周成功康妮夫妇分别统治的国家,因为上次奥地利支持的塞尔维亚的入侵,国土被分割成了两部分,俾斯麦支持两国夺取马其顿,将两国领土连为一体。
俾斯麦被国王流放到奥斯曼做领事的时候,可没有闲着,跟周边各国政要建立了关系,分析了各国的形势,以及政治需求和可能对普鲁士的帮助。
在德意志联邦内部,普鲁士也拉拢到了很多帮手,奥尔登堡、梅克伦堡-什未林、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及不伦瑞克,以及汉堡、不来梅和吕贝克3个自由市,这些都是小邦国,起不到什么实质性作用,只能摇旗呐喊。但支持奥地利的,却都是德意志境内的大邦国,可以说德意志境内人口超过百万的邦国,除了普鲁士之外,都站在奥地利一边。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汉诺威、黑森-卡塞尔、黑森-达姆施塔特全都支持奥地利。
中德意志邦国支持奥地利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被普鲁士吞并,他们更倾向于在一个松散的联邦内由奥地利领导,而不是跟普鲁士结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哪怕他们跟普鲁士已经组成了关税同盟,经济上连为了一体,他们依然不愿意跟普鲁士合并。南德意志邦国,比如法巴利亚等国,他们跟奥地利关系更紧密,他们都是天主教国家,历史上三十年战争,打的就是一场宗教内战,他们曾长期跟普鲁士代表的新教诸侯为敌,仇恨不可化解。
由于连德意志内部都主要支持奥地利,所以全世界都不太看好普鲁士,因为他们确实没有表现出远胜奥地利的实力来。
奥地利的体量,奥地利的盟友,奥地利的影响力,哪一样普鲁士都不占优势。
战争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过程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就像历史上那样,普鲁士联军迅速取得了战果。尤其是毛奇率领的波兰军队,让人眼前一亮,比他指挥的奥斯曼軍队更加优秀,不管是训练水平还是作战素质,都高了奥斯曼軍队一筹,而且灵活机动犹有过之,可以让毛奇得心应手的发挥指挥才能。
一开战,波兰軍队表现的就比普鲁士軍队抢眼,按照毛奇早就制定好的作战计划,各支军队如同机器一般集结,待命,出发,进攻,每一步都按照演习的步骤进行,纹丝不乱。
而奥地利軍队,则还在混乱的集结中,他们还没有把兵力集中起来,波兰军队已经通过火车集结到了边境地区,以绝对优势兵力,攻入了波西米亚王国,横扫巴尔喀千山以东,攻占了利沃夫、沃伦等地。主力则从苏台德区跟西巴尔喀千山之间突入,沿摩拉瓦河向多瑙河推进,下游就是维也纳。
奥军和其盟友调动混乱,或者说没有普鲁士軍队那么迅速。不等奥地利跟盟军汇合,普军从北方杀入奥地利的盟国,汉诺威、黑森-加塞尔和萨克森等普鲁士邻国,这些国家的軍队根本无法抵挡普鲁士常备军,迅速溃败,退入奥地利境内。
奥地利能快速调动的,只有他的常备军,一部分进入波西米亚,进攻波兰軍队,一部分还要进入北意大利,对抗气势汹汹的撒丁軍队。
其实此时的撒丁王国軍队,是被评价为数量众多且装备精良的,因为北意大利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错,奥地利占据的维尼西亚王国的税收比奥地利公国还高。因此以皮埃蒙特、热那亚等意大利最富庶地区为核心领土的撒丁王国还是相对富庶的,意大利人口生育率高,年轻兵员极多,容易组建一种规模可观的軍队。
所以撒丁国王曼努埃尔二世亲自指挥十二万大军,气势汹汹的杀奔北意大利,可结果竟然被人数只有六万的奥地利軍队击溃,軍队四处散逃,已经无法收拢,无力再战。
这还只是开战第一周的情况,让俾斯麦感到非常恼火,他表示知道意大利会打败,但觉得意大利人怎么也得抵抗一下,可以为普军分担一些压力。
奥地利軍队获胜以后,甚至不敢进行追击,甚至主动放弃威尼斯,只留少量兵力驻防,将大部分兵力调回多瑙河沿线,以支援形势紧迫的北战场作战,和防备波兰人的突击。
南线的希腊和保加利亚联军,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马其顿,马其顿的情况非常特殊。
他本是在塞尔维亚軍队的推进下从希腊分割出去的,但之后塞尔维亚没能得到马其顿,而是在大国的平衡下,由塞尔维亚前任大公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担任马其顿大公。
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是被亚历山大·卡拉格奥尔基维奇发动政变推翻的,现在卡拉格奥尔基维奇好容易带领塞尔维亚打赢了希腊,夺取了马其顿,大国,包括怂恿他进攻希腊的奥地利,却又将他的政敌推上了马其顿的宝座。他等于辛辛苦苦为自己扶持了一个敌人,心里比吃了死苍蝇还难过,如果吃了一个活苍蝇一样。
可当希腊进攻马其顿之后,他还被迫同时进入马其顿,奥地利承诺他将支持塞尔维亚战后合并马其顿,但时机已经没有了。因为此时的塞尔维亚軍队,已经不是希腊和保加利亚联军的对手,塞尔维亚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保加利亚虽然也是一个农业国,可保加利亚人向来以好战著称,希腊再不济也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因此塞尔维亚軍队很快就被逐出马其顿。
希腊人见好就收,跟塞尔维亚迅速签订了条约,塞尔维亚承认马其顿归属希腊和保加利亚,放弃对马其顿的任何权力要求。
此时奥地利忙于应付普鲁士和波兰,已经没有心思关注巴尔干地区了,奥地利没有对巴尔干问题提出异议,并且为了稳住希腊,跟希腊和保加利亚签订了协议,承认他们占有马其顿。
此后希腊跟保加利亚瓜分了马其顿领土,两国民族主义者都得到了满足,他们忘记了之前对希腊国王的不满,在国王夫妇的推动下,保加利亚和希腊在胜利的氛围下,结成了一个联合王国,出台了一部联合王国宪法,规定两国是各自独立的国家,但结成不可分割的联合体,王位将由国王家族的男性成员继承。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42_42709/c1696507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