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帝皇分身系统 > 第123章 加官进爵

  123加官进爵

  【求收藏订阅!】

  当卢象升,朱勇他们领军返回京城的时候,举城欢庆,十几万百姓出城迎接。

  朝廷这边,甚至连孙承宗,杨嗣昌,侯恂这些朝廷重臣们都忍不住出城,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士们。

  “这么多百姓,都是来欢迎我们的吗?”

  吴三桂骑在马上,望着周围官道上,人山人海的百姓,也不由得呆住了,随后便是惊喜。

  此时的吴三桂年纪不大,和朱勇差不多,还没有后面的沉稳,此时露出这样震惊的神色,也不足为奇。

  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京城百姓和大臣出城接应一支明军。

  要知道,明末这个时代的大明武将,虽然身份地位有所提升,但依然比不上那些文臣。

  你见过有那支明军或明军将领,享受过全京城所有官员一起出迎的待遇,当年的袁崇焕都没达到过。

  吴三桂这番话,是对一旁的朱勇说道。

  临来之前,祖大寿特意吩咐他,让他多和朱勇亲近。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此时在大明满朝的武将当中,唯有卢象升和朱勇,是最受崇祯器重的。

  不过,卢象升官职太高,是能和祖大寿平起平坐的,吴三桂不适合亲近。

  只有朱勇此时官职和吴三桂相差不大,两人都是年轻人,更适合成为朋友。

  吴三桂也知道祖大寿的意思,所以这一路返回京城的时候,吴三桂总是有意无意的靠近朱勇,与其交谈,拉近两人的关系。

  对于吴三桂的这些小动作,朱勇当然感受到的,对于吴三桂的故意结交,朱勇并没有排斥,反而乐于接受。

  对于这个后世,被华夏人骂了数百年的大汉奸,朱勇心里也不喜欢。

  当朱勇也知道,明末这个时代当地鞑子入关时,做汉奸的多了去了,几乎大明所有的重臣,都投降了鞑子,也真不多吴三桂这一个。

  从吴三桂自身层面讲,当时吴三桂选择投靠鞑子,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总比投降李自成要好。

  而且,这一世随着朱勇的降临,大明不会再走以前的老路,或许吴三桂也就不会有投靠鞑子的机会了。

  抛去这点不说,单从领军打仗方面来说,吴三桂真的还是挺有能力的。

  单从这次伏击鞑子一战上,就让朱勇大开眼界。

  吴三桂麾下的八千关宁骑兵,精锐程度丝毫不输给祖大寿麾下的关宁骑兵。

  至少在大明没有灭亡之前,吴三桂基本上不可能投降鞑子,倒是可以一用。

  “哈哈,孙阁老,杨尚书,诸位大人,怎么还能劳烦你们一起出迎呢,真是折煞卢某了。”

  很快,以卢象升为首的明军将领团队,就最先抵达了京城东面的朝阳门,卢象升翻身下马,大笑着走到孙承宗跟前,说道。

  七十多岁的孙承宗,历史上原本会在这次清军入关时,因为在高阳抗拒鞑子,被多尔衮处死,全家被杀。

  但这个时空里,此时七十多岁的孙承宗却精神矍铄,还位极人臣,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这一切都因为朱勇的到来,改变了这位老人的命运。

  这个时候,孙承宗微笑着看向卢象升,开口说道:“卢大人大败建奴,劳苦功高,老朽岂能不出迎呢!

  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微臣叩谢圣恩。”

  卢象升举手朝着皇宫的方向一拜,说道。

  “卢大人,咱们先入城吧,我们已经在城内安排好了一切,卢大人先入宫面圣,然后我们再为诸位大人庆功。

  你们这次立下了大功,击败建奴,歼灭数万建奴大军,还解救了几十万百姓,夺回钱粮无数,是朝廷自宁远大捷后,又一次大胜。

  圣上已经恩准,京城欢庆三日,与民同贺。”

  杨嗣昌也是面带着微笑,对卢象升,朱勇等人说道。

  他身为兵部尚书,这一次卢象升和朱勇他们击败鞑子,打的确实漂亮,他与有荣焉,心情自然好极了。

  “好,咱们入城。”

  随即,凯旋而归的大军入城,百姓欢呼,大明京城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欢庆的场面了。

  这些年来,鞑子屡屡入关劫掠,屡屡兵临京城下,吓唬崇祯和京城内的百姓,京城内的百姓也是惶恐不安,生怕那一天鞑子真的打进城内。

  但这一次,明军的大捷,让他们多年来的惊恐担忧,有了舒缓,自然值得庆贺。

  京城的百姓庆贺,场面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大军入城时,那些浴血奋战,凯旋归来的明军将士们,望着那些对他们招手欢呼的百姓们,一个个也挺直了胸膛,第一个为当兵感到荣耀。

  这年头,流传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当兵的地位和后世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朱勇已经在心里想着,接下来该提升武将和士卒,在大明的地位,改善朝廷文重武轻的局面。

  接下来的几日,朱勇意识再次将领崇祯分身,召见了卢象升。

  然后,根据这一战诸将所立功劳,对卢象升,朱勇,祖大寿等所有参与这一战的将领,都进行了丰厚的封赏。

  当然,封赏主要以封官加爵为主,或是赏赐田地,不过金银赏赐较少,谁让大明朝廷现在依然不富裕呢。

  相比起加官进爵,那些明军武将对于这些黄白之外,远没有那么在意。

  有权就有钱,这个道理在那个时代都一样,明末也不例外。

  这一次,朱勇没有吝啬封赏,直接给卢象升和祖大寿两人封爵,其中,卢象升被封为忠勇伯,祖大寿封为平虏伯。

  至于两人官职方面,除非加封卢象升为太子太保外,其他的,朱勇没有太大改动。

  总兵一职,基本上是外放武将的巅峰了,他们手里掌握的兵力和权力,已经足够大了。

  除非让祖大寿和卢象升放弃带兵,回到京城朝廷中枢担任尚书一职,但这个时候他们两人肯定不能回来。

  所以,这次对他们最好的封赏,就是在给两人封爵,这是大明除了皇室宗室之外,官员能获得的最大荣耀了。

  大明的功勋爵位,从上到下分别是公,侯,伯三等。

  这一次,以卢象升和祖大寿两人的功劳,封个伯爵不为过。

  至于其他立下大功的将领,如朱勇自己,还有祖大酋,吴三桂,杨延麟等,朱勇也大肆封赏。

  其实,朱勇封自己为镇国将军,从二品;祖大酋为平毅将军,从二品;吴三桂为昭勇将军,正三品;杨延麟为怀远将军,从三品。

  剩下的其他明军将领,也一一有封赏,朱勇的慷慨程度,远超以往崇祯,让整个朝廷震动。

  卢象升也没想到自己能被封为伯爵,稳重的他,也高兴的不得了,放纵了自己一次,与其他明军将领大醉了一场。

  整个十月,大明京城都笼罩着一层喜悦的气氛,最高兴的莫过于大明武将阶层了。

  这一次,不单单是卢象升等官员加官进爵这么简单,还让更多的大明武将看到了,崇祯开始对武将的重视,武将在大明朝廷上地位的提升。

  通过这一次卢象升,朱勇等人的事例,让更多的大明武将看到了希望,只要立下大功,加官进爵不是梦想。

  往日,大明这边被封爵最多的,当然是文官阶层,武将阶层能被封爵的,属于凤毛麟角。

  这一次,卢象升和祖大寿的封爵,也让不少文官感到眼红。

  这一次击败鞑子,歼灭清军近五万人马,对于鞑子来说虽然算不上元气大伤,但也绝对是伤筋动骨。

  朱勇相信,至少短时间内,鞑子是不敢再进犯大明了。

  皇太极也算是一代雄主,就算这次的惨败,会让他不甘心,但只要他保持理智,就知道该怎么选择。

  毕竟,此时的清国,底子可没有大明厚实。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明此时就算是内忧外患,屡败于鞑子,但依然能够坚挺很长时间。

  反观鞑子这边,只要像这一次的失败,多来上两次,鞑子基本上就离亡国不远了。

  再者,很快朱勇就会将卢象升重新调回宣大,坐镇边关,辽东那边,朱勇暂时也不会动祖大寿,还需要他坐镇辽东。

  但朱勇和崇祯一样,对于这个听调不听宣的祖大寿,该给甜枣的时候要给,该敲打的时候也要敲打,不让他坐大难控。

  祖大寿在领军返回辽东后不久,就收到了朝廷的消息,得知自己被崇祯封为平虏伯,也是惊大于喜。

  这些年来,崇祯曾数次召祖大寿入京,但祖大寿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这让祖大寿很清楚,他已经失去了崇祯的信任。

  即便是这一次,他伏击鞑子立下大功,他也没指望崇祯能够厚赏他。

  所以,当祖大寿听到自己被封为伯爵后,惊讶的成分远大于欣喜。

  当然,对于自己能封爵,祖大寿也是高兴的,更让他高兴的是,他觉得自己还有和崇祯‘和解’的机会。

  或许,为了他能够重新得到崇祯的信任,不再这样担惊受怕下去。

  就在大明这边陷入狂欢的时候,关外鞑子那边却举国哀痛。

  在多尔衮领着不到两万残军,从青山口逃出关外三日后,皇太极和一众鞑子高层也在盛京城,收到了多尔衮大败的消息。

  “什么?多尔衮战败,岳托战死?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太极收到多尔衮派回盛京报信的鞑子将领时,还在皇宫内宴请群臣。

  结果,皇太极看到多尔衮的亲笔书信后,当场掀翻了桌子,大声吼道。

  随后,那名回来报信的鞑子将领,便简单的将战事说了一下。

  重点强调他们这次入关劫掠的大军输了,而是输的很惨,甚至最后连多尔衮都差点没逃出来。

  而作为两路大军主将之一的岳托,更是直接战死在大明。

  其实,岳托不是战死的,而是病死的,这个锅,大明不背。

  彭!

  皇太极听完之后,直接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幸好被旁边的侍卫搀扶住、

  “陛下,陛下!”

  周围那些清国大臣们,见到皇太极如此失态,也是纷纷紧张的呼喊。

  同时,他们心头此时也是巨震,被这个回来报信的鞑子将领所带回来的消息,给吓到了。

  “滚开!”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处在暴怒的边缘,直接推开过来搀扶他的侍卫,一把拽起那个鞑子将领,像个要择人而噬的野兽,直接把那个鞑子将领吓坏了。

  “多尔衮现在在哪里?在哪里?”

  皇太极怒声质问道。

  “回……回皇上,睿亲王现在领军在蒙古草原答图所部休整。”

  那个鞑子将领声音颤抖的回道。

  彭!

  随即,皇太极松开他的衣领,将其一脚踹翻出去,大声吼道:“你滚回去,立即让多尔衮领军回来,回来!”

  “喳。”

  那个鞑子将领应道,行礼之后,赶路溜出大殿,再也不敢在这里待下去了。

  他怕他要是继续待下去,会被此时暴走的皇太极一剑刺死。

  “啊啊啊!”

  随即,皇太极像疯了一般,当着众多鞑子亲王贝勒,大臣的面,大发雷霆。

  “陛下,刚才那个消息确定是真的吗?”

  这个时候,代善颤颤巍巍的走出来,对皇太极问道。

  代善就是岳托的老爹,鞑子这边位高权重,颇受皇太极依仗的礼亲王。

  皇太极瞅了代善一眼,他对谁都能发火,现在就是不能对代善发。

  不仅仅是因为代善的身份地位,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岳托还战死了。

  让代善白发人送黑发人,皇太极又怎么能对他发火呢。

  “嗯,这封书信是多尔衮亲笔书写的,朕不会认错,也就说,这个消息多半是真的。

  不过,礼亲王你也不要着急,事情现在还没搞清楚。”

  皇太极安慰代善说道,但他自己都不太信。

  “好的,皇上,老臣知道了。

  老臣突感身体不适,想要回府休息,请皇上恩准。”

  代善是老人精了,自然能听出皇太极这是在安慰他,岳托这次可能真的是战死了。

  代善的儿子当中,岳托可以说是最有能力,也是最受代善期待的。

  此时痛失爱子的代善,再也在这里待不下去了。

  “好,礼亲王,你回府休息吧,一旦有最新的消息,我会派人通知你的。”皇太极同意道。

  “谢皇上。”

  代善步履蹒跚的走出大殿,老眼中闪烁着泪花,但却依然强装坚强,让外人不看出来。

(本章完)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46_46252/c1877645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