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辽东、灭建奴是重中之重,却不是唯一的工作。
虽然还未竞全功,让皇帝有些束手束脚的感觉。但很多工作,却耽搁不得,要提前布置,提前准备。
在朱由校的记忆中,大明不是被建虏所灭的,而是被几十万上百万吃不上饭的饥民推翻的。
只有大明内部不出大的问题,只要老百姓能吃上饭,社稷不说稳如泰山,也能再挺个几十上百年。
至于建虏,就算这次大反攻不能覆灭,也翻不起风浪,成不了气候。
内忧要大于外患,或者说,内部出现了问题,只是疥癣之疾的外敌,才会成为心腹大患。
党争无疑是最大的弊病,于国家大事于不顾,只顾着争权夺利、排除异己,致使体系混乱,行政效率低下;
其二则是腐化,权贵、官僚、地主、士绅各怀心思、各谋己利,置国家危亡、天灾人祸、军民困苦、百姓流离失所于不顾;
其三是八股取士已僵化落后,选出的官员多有口舌之利而无实干才能。平日慷慨激昂,临事却无一策,说的就是这些读书读傻了的文官;
至于其他的,朱由校都不稀得说,也只能一步一步地加以改变。
因为,如果深究下去,整个大明的体制都出了问题,几百年的积习,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扭转过来的。
但三大弊病已经有两个被铁腕整治,不敢说去根,目前已不能阻碍平辽灭奴的大业。
其他的嘛,温和些,缓和些,倒也不必弄得鸡飞狗跳。
特别是科举制度,朱由校知道绝不能废除,但他又没有更好的、更公平的考试方式来取才。
其实,通过书面考试选才,在后世也是主要的方式。弊端是有,但却是最接近公平的。
又要学识高,又要实际工作能力强,上哪去找那么多尽善尽美的人才?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所以,如果能平心而论的话,八股至少是一种考试的规范,就象后世的标准化试题一样,也不必一棒子打死。
“若平辽成功,明年的科举便不能再推迟了。”皇帝把一本还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令宫人转给了礼部尚书老董,交代道:“即刻发文昭告天下,明年科举加试这本《自然常识》。”
老董躬身接过书,不敢在皇帝面前翻看,恭谨地接旨应喏。
昭告天下后,皇家印书局又能赚上一笔啊!高考必备书籍,不买都不行,除非你不考了。
“赐座。”皇帝吩咐一声,有宫人搬来绣墩,让董大家坐下。
董其昌谢恩就座,心里还琢磨,是不是万寿节送万岁的十几幅字画起作用了?
皇帝爱财是出了名的,但花钱也不小气,这是和万历爷爷最大的差别。
“小学的教材也快编好了。”皇帝端起茶喝了一口,缓缓说道:“很快将刊印发行,小学考试也将在三年后正式开始。”
董其昌认真地听着,猜测着皇帝的意思,觉得皇帝是有意让礼部来主持小学资格考试。
在科举考试中,只有会试是由礼部主持。
而地方学官,比如提学官,是明朝省级教育行政长官,由朝廷任命,却又不接受国家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比如礼部。
所以,朱由校觉得大明的教育体系的职责还不够清晰。而提学官的职责在于监督儒学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成效的测定,就更不太符合皇帝的心思。
儒学,还是先秦时的儒学吗?现在盛行的程朱理学,也不过是儒学的一个分枝,一个解释者罢了。
即便是拿着先秦时的儒家经典,历史发展了千年,还会完全适应社会吗?
朱由校不认为是这样的,更不认为有哪家学说是完美的,可以亘古不变的。
法家有没有可取之处?墨家是不是包含了一些原始的科学?老庄之学呢?
所以,要打破儒学一家独大,要兼收并蓄、百家争鸣。
朱由校也没有把某派哲学抬高到独尊的地步,什么叫与时俱进,他比谁都熟悉这句话。
“小学资格暂不涉功名。”皇帝继续缓缓说道:“只是在赋税上有些减免,让老百姓更有让自家孩子读书学习的积极性。”
意识到皇帝的目光投过来,老董赶忙躬身道:“万岁,有意让礼部派人前去各地方主持考试?”
朱由校也没拿定主意,毕竟不是类似高考那样的级别,由各县主持也够了。可他关注的是长远,要整改的是大明的教育体系。
推行小学教育首先要建学校,大明地方也有很多官学,什么府学、县学、社学,但学的不一样,连老师都成问题。
挠了挠头,皇帝自失地一笑,说道:“三五年后的事情,还不急,且让朕再思虑思虑。”
董其昌也知道这件大事并不容易办成,皇帝既然已经意识到了,他才不多嘴呢!
老董告退而去,皇帝在御椅中轻抚额头,终于是苦笑出来。
想得简单了呀,要改革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你连足够的老师都没有。
而要培养老师,建立师范学院是正常的程序,但那些只想着当官入仕的读书人会去吗?
还是少英院最好,白纸一张,可以任由自己涂抹。那些孩子,也只有从小教育,才不会沾染那么多迂腐的坏毛病。
“去少英院问一下,期末考试的时间定下来没有?”皇帝突然抬起头,对着宫人吩咐道。
………………………
科举因为平辽战事而拖迟一年,尽管引起了不少轰动,但很快就平息了下去。
读书人心中不满,可也不敢闹事,生怕被取消了资格,再也没法鱼跃龙门、入仕当官。
再想想太祖曾取消科举十余年,而现在只是延后一年。相比之下,已经足够幸福了。
但有心人恐怕会发现,吏转官的速度并没有停止,甚至还有加快的迹象。而且,朝廷制定的相关章程越来越周细,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公平。
可即便是有心人,也不会完全知道皇帝的计划。
通过吏转官,不仅使胥吏有了晋升空间,削减他们得过且过、违法赚取私利的欲望,更是逐步建立了类似公务员考试转正的程序。
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学识不算渊博,可也足够了。当官儿嘛,不需要出口成章、落笔成文的大学问。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55_55426/c2385821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