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扶得起的阿斗 > 第687章 义仓

离开郑老丈的家中,刘禅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再去另外一家看看吧。”

    这一次找了一户看起来家底还算殷实的,这一家同样姓郑,是郑相的叔父,一家四口人,两个儿子都还没有成婚。

    家里劳动力就是夫妻两人和两个儿子。

    两个儿子十五岁左右,年纪不大不小,如果要成婚的也是足够年龄了。

    “我叔父是枳道亭最勤快的人之一了,一家四口人都是很勤快的,这才有个在亭中看起来不错的家底,算是殷富之家。”

    打开粮仓一看,殷富之家的粮食也才七百多斤,倒是足够这一家子吃到春麦成熟的时候了。

    离开枳道亭,心情很沉重。

    张既在给郑相说着事情,让他不要耽误春耕,水源的事情他这个京兆伊来想办法。

    三人出了枳道亭,刘禅提议道:“看了枳道亭,我们再去看看长门亭。

    我还还要去看看漕渠更下游的村落,如今的关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百姓到底有没有粮食吃,我们心里要有底啊。”

    张既和钟繇两人也面色沉重,过往两人都是坐在衙署里办着公,对民间百姓的了解也只是通过一些文书和数据来了解,很少来到基层与百姓面对面的交流,不知道他们过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这就是刘禅为什么要求衡山学宫毕业之后入仕的学子们,从最基层的亭长做起。

    亭长的职责比较重,民事、捕盗都要参与,劝农耕种、收取赋税都是基层亭长的事情。

    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锻炼,又能了解民间疾苦。

    不知道小麦、稻子是怎么耕种的,甚至认识都不认识五谷杂粮的官员,这种官员要了干什么?

    读了一辈子书,入仕之后,因为考试成绩不错,就去做个县令、县长,这样的官员连底下自己有多少百姓都不清楚,更加不清楚自己治下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这样的官员也要了干什么?

    放一只猪放在那个位置上,怕是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好一点,猪起码不会剥削百姓。

    有宰相之志,那就从最基层的小吏做起。

    有大将军的梦想,那就从一个小卒子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

    刘禅是以后要开科举,打破世家豪强的垄断,让寒门跃升,但绝对不是让科举进士为了做官而做官的。

    从基层往上走,这是最做官最基础的东西。

    张既和钟繇显然是就缺失基层治理的履历。

    钟繇是颍川的大族,钟鸣鼎食之家,举孝廉出身,出仕既任尚书郎,再任县令。

    钟繇是有能力的,如果钟繇能体会民间疾苦,在基层有过一段工作经验,那钟繇的心态就会又是另外一番境地了,有了这一份心态,钟繇是有治天下的宰相之能的。

    不过现在的钟繇更加偏向军务,以他的才能,足够做到三公的太尉的。

    张德容是举秀才出身,授新丰县令,治绩为三辅第一。

    河东之战时,劝说马腾参与讨伐高干、张晟叛乱。

    迁京兆尹,抚民兴政,联合夏侯渊平宋建,定临洮,取狄道,安郡民,迁徙氐人。

    张鲁投降后,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百姓充实三辅,辅助曹洪击败吴兰。

    魏国建立后,拜尚书。

    黄初二年,临危受命,拜雍州刺史,平定诸胡叛乱。

    迁凉州刺史,封西乡侯。

    在任期间,降苏衡,邻戴众,修工事,安抚百姓,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乱。

    一生以惠政闻名,征辟杨阜、胡遵等人,皆有名位。

    相比于钟繇,张既这个履历都已经闪着金光了,当之无愧的治世能臣,这样的人才被刘备得到了,比捡到宝了还要让人宝贝。

    张既是更要食人间烟火一点的,其人一辈子是真正的在为百姓做事。

    如果说钟繇和张既之间,刘禅更加喜爱谁,那自然是张既了。

    这样的人如果在历史上是刘备的属下,毫无疑问是可以和诸葛亮并驾齐驱的,诸葛亮也不至于会那么劳累了。

    曹魏那边人才太多了,张既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最高也才做到凉州刺史。

    三人来到长门亭,长门亭刚刚和枳道亭发生了一场战斗,戒备森严,还安排了哨岗,在门亭处也有还有几十名穿着甲胄拿着兵刃的人站着。

    “这长门亭确实是要比枳道亭富裕,这些甲胄兵刃都是花费不菲。”

    刘禅对二人说道。

    两亭这次都死伤了不少人,枳道亭人少,甲胄兵刃也没有长门亭的号,能打个平手还是靠着郑相平日里对族人的训练,才能没有吃亏。

    这关中,还真是武德充沛啊。

    刘禅由衷的发出一声感慨。

    这要是放在承平盛世,官府要对付这些村民怕是直接要出动军队剿灭了。

    也就是在这乱世当中,数十年来大浪淘沙,没有一点本事的人早就死了。

    村落也是一样的,不团结,不互助,没有武力是在乱世中活不下去的。

    尤其是在这关中乱战之地,常年动乱,兵灾匪灾还要官府带来的人祸,千锤百炼下还能活着村庄,都是有几把刷子的。

    “是京兆伊来了,速速打开大门。”

    有人吆喝道。

    大门大开,里头的人出来迎接,此人中年,身上穿着的是铠甲,身材壮硕孔武有力,猜的不错的话应该是长门亭的亭长。

    “拜见京兆伊。”

    张默对张既等人抱拳道。

    后面跟着一大群起码的官兵,张默侧目看去,兵强马壮,心中暗暗揣测,若是这些兵马攻击自己等人,怕是撑不住几下的。

    “张默,这位是太子殿下,这位是司隶校尉。

    我们刚刚从枳道亭而来,现在来长门亭看看。”

    张既对张默说道。

    张默闻言立即下拜:“草民眼拙,不识太子殿下和司隶校尉,还请赎罪。”

    刘禅是不喜欢这套的,不过这张默言行举止确实是比郑相看着让人舒服,应该是个会做人的人。

    张默带着三人走近长门亭,张默说道:“太子殿下能莅临我长门亭,是我长门亭和长门亭百姓的荣幸,只是今日亭中没有做准备,还请太子殿下莫要见怪了。”

    刘禅对张默说道:“我听郑相说,你们长门亭家大业大,亭中之人都有着能让一家几口人吃上几年的存粮,从来没有饿殍之人,我特意来看看。”

    张默说道:“郑相胡说八道的,这些年谁能过个好日子啊,家中存粮是有一点,不过依旧每年还是有人饿着肚子的,我们亭从来没有饿殍之人,还是因为上一任亭中力排众议,建了一个义仓,灾祸之年都会动用义仓来帮助乡里乡亲的。”

    张既说道:“这义仓是何物?

    怎么没有听说过?”

    刘禅心道,看吧,就算是张既这种牛逼轰轰的人物,也没有来基层走过。

    古代的农业社会,信息不通讯,官府之间欺上瞒下几乎是正常的事情了,作为一个官员就必须要有过基层的经历了,只有做过基层的工作,才会在自己当了上官之后,不会被基层的人忽悠,知晓民间疾苦,能为百姓着想。

    治民而不知民,那还治个屁的民,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

    “上一任亭长,设立义仓,每家每户都在义仓中放置粮食。

    亭中殷富之家就多出一些,贫瘠之家就少出一些,多则百石,少则数石,每家每户都往里面放置粮食。

    天灾人祸之年,就动用义仓中的粮食,哪家今年粮食不够吃了,就可以在义仓领取粮食。

    哪一年官府额外征收赋税,也动用义仓中的粮食,统一交给官府。

    比如去岁,朝廷多次征粮,我们用的就是义仓中的粮食。”

    张默说着话的功夫,领着三人已经来到了长门亭的中心,这里有个大坪,坪上有着五座巨大的粮仓。

    “五座粮仓已经空了三座了,剩余下来的两座都是满的,一起大概有两千石粮食,足够我们长门亭渡过这一年了。”

    张默骄傲的说道。

    刘备夺下关中之后,老规矩,免除民间百姓两年赋税,这两年用来恢复关中民生。

    今年益州的赋税足够刘备在凉州平叛了,只要不与曹操再打一场大战,今年的财政是能撑住的。

    关中人口少,赋税减免是影响不了收入的。

    没有了官府的横征暴敛,两年过后,这五座义仓都能满了,百姓家里还能存下不少的粮食。

    “不错,有这个义仓所在,百姓们确实能度过苦日子了,这一点就比枳道亭要好。

    长门亭做的不错啊。”

    张既说道。

    张默道:“咱们长门亭的人比枳道亭的可要团结多了,乡亲们互帮互助,非常的和睦。

    枳道亭那帮什么东西,打架斗勇有点本事,除开这一点,他们枳道亭哪一点都比不上咱们。”

    刘禅对义仓这种制度,也觉得不错,这样的做法确实是让亭中的贫困户享受到了福利了,甚至是救命的福利,那些殷富之家也不吝啬,拿出粮食来主动帮助,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像是一个宗族大家。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59_59076/c9411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