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领主 > 第681章:阴武和他的一众小弟们

晋军南下肯定要先通知郑国和宋国,让他们在一些行动上配合晋国的行动。

    “入楚境而战于我不利,郑、宋界内交战亦非我所取。”吕武决定出兵,心中早有腹案。

    有点不想当透明人了的赵武说道:“或可使郑先行侵入楚境,引楚军北上?”

    大家伙有点意外地看向赵武,纳闷怎么不继续当一个透明人。

    这个跟赵氏近来的发展有关,再来就是赵氏内部的整顿差不多了。

    经过数年的整顿之后,赵武清理了一批又一批家臣,又对名下封地进行了肃整,慢慢从名义上的家主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话语权。

    赵武还在做跟邯郸赵和解的事情,亲自率军征讨长狄期间,两次去“邯郸”见了赵胜。

    他们谈了什么外人并不清楚,邯郸赵那边开始在赵氏征讨长狄的过程中出力。

    然而,邯郸赵的家主赵胜,或是赵氏的家主赵武,没有知会其余家族邯郸赵重归赵氏。

    也就是说,赵氏和邯郸赵还是分家状态,他们却开始进行合作,怎么都算是某种和解。

    邯郸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在众人的视野范围,说好了要给吕武送来一名嫡女的事情也不了了之。

    对此,吕武从来没有催促,甚至没有开口讲些什么,阴氏该给予邯郸赵的帮助则是一直在进行。

    没办法的事情,谁让赵旃在吕武的崛起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助力呢?邯郸赵可以毁诺,阴氏却不能表现出一副忘恩负义的做派。

    这个就跟吕武某段时间忌惮赵氏,偏偏要表现出一副看顾赵武的情况一样。

    人生在世很大一部分就是演给别人而活,包括但不限制于自尊心过重、假装坚强等等。

    事实上,无论身份地位到了什么样的高度,还是要对一些事情心存顾忌,真的以为能够为所欲为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众人也就看向了士匄。

    晋国这边是哪个家族负责哪个诸侯国的邦交,可以对该家族有建议权,没有驱使权力。

    说白了就是,可以将想法讲出来,负责那个诸侯国邦交的家族不愿意,谁都不能在明面上进行强迫。

    士匄是赵武的大舅子,关系看着很亲密,实际上的私下交往却是有点少。

    贵族联姻嘛?可以是一种政治联系,有些时候则是纯粹没办法。

    总不能贵族去嫁给平民吧?只能是贵族嫁给贵族,到底能不能走到一起看的还是两个家族的实际需要。

    现在范氏的主要重心在南方,赵氏的轻重则是在东面,士匄和赵武的交情本来就一般,多了一种亲戚关系未必会让私交变得多么融洽。

    这样才是一种正常,要不然贵族之间算起来都是亲戚,谁和谁都要因为是亲戚而各种忍让之类,家族还发不发展了?

    还是那一句话,贵族之间的交情哪有实际利益来得重要。

    解氏跟阴氏并不是亲戚关系,解朔难道就不跪舔吕武了?解氏想要获得轻松如意,肯定不敢背离阴氏的嘛!

    中行吴又为什么放着有亲戚关系的几个卿位家族不靠拢,会选择抱住吕武的大腿?单纯就是因为吕武的大腿太粗啊!

    世界上有一件很现实的事实,普通人还会看重亲情,贵族只有在出事了才想起大家都是亲戚。

    更残酷的解刨,不管是什么人,看重亲情只是因为利益不够。

    一旦有利可图,血缘关系反而会出现恶心人的附加恶果。还能少见了某个人发达起来,各种令人想吐血又干各种恶心事的亲戚吗?

    范氏现在跟赵氏没利益纠葛。

    士匄眯起眼睛看着赵武,一副“你想活跃是吧?指挥老子是个什么意思”的态度。

    赵武看到士匄那副模样,说实话是第一时间心里又怂了,脸上露出了讪笑。

    这个时候,吕武开口说道:“上军将所言可行。”

    吕武不是在给赵武背书,实事求是而已。

    赵武不那么理解,看吕武的目光很感激。

    老大表态了呀。

    小弟们还不上?

    中行吴和解朔立刻附和。

    羊舌肸想了想也出言附和,一副元戎说什么都对的模样。

    近期遭到孤立的魏绛继续闭嘴。

    老魏家最近的日子不好过,想靠拢向范氏遭到拒绝,跟荀氏(中行氏)和赵氏陷入一种竞争关系。

    魏氏虽然是姬姓,然而他们并不是从晋国公族中脱离出去的一支。

    他们曾经也是一国的公族,祖上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弟。周武王灭商朝后,受封在了毕地(陕西咸阳一代),也就成了众多诸侯国之一的毕国。

    这个毕国是什么时候亡的?大约是在公元前677年到公元前651年之间吧。

    遭到西戎灭亡的毕国,一国之君的子嗣四散逃命,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亡国后投奔到晋国,晋献公让他做大夫。

    毕万屡次随晋献公出征,军功卓著,于是晋献公封毕万于“魏”,自此世界上多了一个崭新的晋国魏氏。

    为什么要有“崭新的”这个用词?原来也有一个魏国,遭到晋国所灭,在“不绝人祀”的规则下,魏国的公族仍然为魏氏生活在“魏”地。

    后面晋国取消了魏国魏氏的食邑,才有了毕国公族后裔这一支成了晋国的魏氏。

    这个“魏”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字,喻“巍巍高大也”。选国号的话,“魏”其实很合适的。

    吕武将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赵氏丢到晋国东面,打从事实上让三家陷入一种竞争的关系之中。

    在这种竞争关系下,三家又给分成了两个阵营。

    中行吴和赵武都是跟在吕武身后混的“卿”,很多时候需要遵从吕武的指示采取一些选择,天然上的关系也就更近一些。

    魏氏则是因为魏绛成为家主而跟阴氏分道扬镳,不管阴氏是怎么来定义这一次事情,荀氏(中行氏)和赵氏哪怕仅是做给吕武看,也不可能跟魏氏哥两好。

    荀氏(中行氏)、赵氏和解氏碍于阴氏不想跟魏氏走得太近。

    范氏处在需要得到吕武鼎力支持的状态,除非魏氏付出的代价足够,要不然凭什么让范氏给吕武添堵?

    刚刚成为卿位家族的羊舌氏,他们不受到其余卿位家族的待见,更不敢多冒头了,也就没可能跟魏氏走到一块。

    卿位家族不待见魏氏?其余的中小贵族也就看到了靠拢向魏氏的风险。

    他们生活在哪?生活在晋国啊!

    近数十年来,哪一个遭到孤立的卿位家族能落得个好?

    中小贵族可不想魏氏在某天出事时,一块跟着魏氏陪葬,肯定是要远离魏氏的咯。

    所以,吕武压根就没有对魏氏干点什么,也没有指使或吓唬哪个家族,还是让老魏家现在陷入外部交际一种举步维艰的状态。

    让吕武主动去对魏氏示好?

    干了那种事情,是不是也就等于谁都能跟阴氏上一刻是朋友,下一秒能无代价变成陌路?世界上没有这种道理的。

    吕武不主动针对魏氏,交际上是一种正常情况,属于好聚好散。

    两个家族互相背离之后,这家再去给那家站台,还互相背离干什么?

    近期魏氏跟阴氏出现了什么矛盾?主要是解氏跟魏氏出现了水源纠纷。

    解氏从晋国腹地搬家到西边是吕武和魏琦的共同决定,划出“大荔”那边的一大块地给予解氏,使得解氏跟阴氏和魏氏同时成了邻居。

    后来,吕武先谋得了“侯丽”的控制权,又近一步拉了解氏一把,作为中间人让荀氏将西边的封地有代价转给了解氏。

    问题就出在解氏从荀氏获得的封地上面。那块地是洛水下游边上,解氏大肆使用了产自阴氏的水车和磨坊。

    水车倒是问题不大。

    使用水力磨坊是个什么情况,懂的都懂。

    想让磨坊转起来,对水流速度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想要达到想要的水流速度,人为改建河段,诸如建立堤坝什么的也就在所难免。

    解氏虽说是在洛水下游,更下游的却是魏氏。

    魏氏的上游有解氏在河段各种操作,影响到魏氏的用水情况,是不是太过于正常?

    古时候在什么地方最容易起纷争?毫无疑问是在“争水”上面,一次次都能看到家族之间的暴力冲突,又或是这个乡跟那个乡争夺水源而打了个出现伤亡。

    吕武暂时没有插手魏氏与解氏的纠纷。

    在所有人看来,阴氏站在解氏这边属于理所当然,连魏氏都是那么看才保持最大的克制。

    毕竟,解氏是阴氏的忠实小弟。小弟不管因为什么遭到欺负,老大没作为,谁还乐意追随?

    所以,现在的魏氏打一个解氏没难度,打了这个弱的家族却是必定会引出那个强的家族。简直是太令人特么无语了。

    魏绛全程紧闭嘴巴在参与会议。

    他后悔了吗?

    个人能后悔,家族却不能在干了某事之后立刻改弦更张,会比硬撑更惨的。

    “元戎并未针对于我?此便是最大幸运啊!”魏绛想起了魏琦的一些话,又想到魏琦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

    这种紧迫感快不但逼得魏绛时刻精神紧张,造成失眠状态也足有一个月之久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59_59161/c96314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