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45章:修路是基础工程

在新的开中法推行后,有些盐商是颇为不满意的。

    因为这样的政策让一些中小商人分走了他们的市场,只准使用银钱兑换银钱,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开支——

    但凡能做大做强的盐商,基本上都有官场上的关系,或者自己就是身负功名的。

    在大明朝优待读书人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低价的粮食。

    即便是耿直的商人,也能通过两地粮价的不同,用较少的钱财购入足够的米粮,而不是用在市面上购买力强大的银两。

    然后,他们会拿着这些米粮去换去盐引,再将食盐这种人体必须品以高价卖出去。

    转入转出之间,便是丰厚的利润。

    新开中法颁布后,盐商们通过敲打算盘,觉得自己吃了亏,但生意肯定还得做下去。

    所以他们把盐价继续做高,从百姓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来弥补自己受伤的心灵。

    太府寺虽然有执行力,但到底没能在两年内覆盖全国,所以还是力有不逮。

    甚至还有胆子大的盐商在直隶地带哄抬价格,被太府寺上门罚了几次后,干脆不卖了!

    没有盐商买盐,人怎么生活?

    我不肯开门做生意,难不成也犯了太府寺的法?

    资本家是一种宁可把东西扔了也不让人占便宜的奇特生物。

    对待这种稀有品种,朱见济毫不客气,直接让锦衣卫锁拿了几个奸商,以“扰乱市场”那罪名打了屁股,抄家流放了。

    他这是杀鸡儆猴。

    反正手里有特权不用,他傻蛋啊!

    然后,超市里就上架了盐铁等刚需物品,一直以平稳的市场价出售,成功吸引了老百姓,同时对着企图哄抬物价的商人展示了“肌肉”,让他们知道朝廷的物资储备是很丰富的。

    搞鬼的下场,只会是他们变成鬼被搞。

    再说了,直隶这边不是推广农会组织了吗?

    一年过去,已经走上正轨的农会们也实现了自我产出,种的粮食不提,像养殖场里的鸡鸭鹅等等家禽,有不少都会运到超市里,卖给城里人,给自己创收的。

    农会里的百姓穷惯了,就算想吃肉,几只鸡一块煮起来也够他们啃个骨头喝点汤,鸡蛋也能吃两个,所以多余的鸡鸭,就买成了钱,转手再去超市里买耕种需要的铁器。

    “农具又如何?有些地方就要春耕了,他们手里有吗?”

    听到这里,景泰帝不由得关心道。

    铁,对百姓来说也是很贵的呢!

    朱见济笑得更开心了,“这更是小事了!”

    在将军炮发明之后,大明的冶铁技术,可以说得到了些许提升。

    毕竟制造大炮用的铁是有条件的,哪里出了点问题,材质没达到标准,就可能炸膛,到时候没轰死敌人,反而把己方的城楼给炸出来个缺口,完全得不偿失。

    朱见济令人把研制枪炮的边角料,以及收集来的各种废铁重新熔炼,打造成各种农具,随后摆到了超市的柜台上。

    一部分也会交给官府,让他们在农忙时节,低价借给买不起农具的百姓使用。

    加上研究小院里也一直没放弃,这两年又弄出来了些改进的器具,让百姓种田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那就好!”

    景泰帝也笑了。

    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君主,他也是很重视农业发展的。

    毕竟人一旦吃不上饭,那问题就大发了。

    “继续去其他地方瞧瞧!”

    车队往城外走出。

    出了城门,没有周围各种建筑物的遮挡,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

    景泰帝登高而望,看着不远处的水泥路感慨,“真是一派太平景象!”

    水泥路如今修建了不少条,把周边的各个农会都连通了起来,而直达北京城区的这条,更是被扩建了一次,从最开始的单车道,扩张成了四车道。

    除此之外,朱见济还让工部组建了一支“公交车队”,每天都要两匹马拉着三个四轮车厢,来往于京城和周围几个较大的聚集区之间。

    百姓只需要花费一文钱,就能在车上蹭个位子,进而省下赶集的脚程。

    这个行动让工部不解,心想自己这个部门本来就够穷了,怎么还要多出一笔开支。

    一人一文钱的价,得赚到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一匹马啊!

    好在“公交车队”被百姓迅速接受,工部这个在民间长期没什么名声的部门由此得到了宣传,大大刷了一把存在感。

    这样的结果,也算填补了工部官吏心中的落差。

    他们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啊,

    有点良心的,对于百姓的称赞还是很受用的!

    而交通的改变,带来的影响也不只限于缩减了出行时间。

    像公交车队,需要人驾驶吧?

    每个站点都需要人管理,补充草料或者更换马匹吧?

    而路上来往的人一多,张三在旁边摆个摊子挣点钱,也是可以的吧?

    摊子摆出来之后,为了维持秩序,那么朝廷是不是需要再派出一些类似于城管的小吏进行管理?

    ……

    这就为京城周边的人提供了不少的就业机会,拉动了经济。

    在古代,经济的繁荣很多时候都局限在城镇之中,受困于环境、路线等等原因的乡下农村,是很少听说有这种情况存在的。

    朱见济在主持农会推广事宜中,甚至还发现了几个小村子一直使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过着吃口饭不饿死的日子。

    这让他非常感慨。

    好在过了三年,他总算撬动了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

    “青哥儿。”

    景泰帝欣赏完了祖宗为他打下的江山,怀着对建设盛世的豪情壮志回到车座上,突然说道,“之前内阁王文等人,上了一封奏疏,说是要改土归流……”

    “我一猜就知道,这是你在背后鼓动的!”

    景泰帝摸着自己的小胡子,“为父看后,还想着山高路远,难以做到这件事,可现在来城外逛了逛,却是知道你的底气何在了。”

    水泥,

    这种可以速成,成本又不高的修路材料简直太好用了!

    只要把水泥路修到南边,那朝廷投放大军和传达政令的时间可以得到极大的缩减。

    到那个时候,什么山高皇帝远?

    只要地方上的土司敢玩这一套,自然有皇帝一声令下,召唤出十万大军到他家门口,给尊贵的土司老爷修个狗窝!

    景泰帝笑得有点得意,对自己猜到了儿子的计划非常高兴。

    朱见济也趁机吹捧起了好爸爸。

    反正景泰帝刚刚病愈,当然是需要顺着点意,让他舒心的。

    不过朱见济觉得,自己这样的安排,也不算太难猜。

    只要有点地方执政经验的,基本都能意识到“交通便利”是个多厉害的增幅。

    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著名的城市,因为这个增幅而崛起。

    只是想要把这个条件刷出来,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便是一大考验。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历朝历代都在开凿蜀道,可蜀中如今,不也还是很封闭吗?

    这也是为何中原王朝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多实行羁縻政策和土司自治管理的原因。

    大好河山基本都成汉人地盘了,少数民族的同胞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挤到了崎岖地带,不仅“穷山恶水出刁民”,还很难与外界交流。

    朝廷实在是掏不出那么大的本钱去那些地方修路。

    到了大明,南方的经济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很多地方已经有了修路的基础,再加上水泥,还有镇压过南方叛乱多次的数万精军在,朱见济觉得,到了给南方带去新时代风潮的时候。

    老朱家的光辉,

    需要普照到大明所有的角落里!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69_69832/c55377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