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首先要学会经营婚姻。经营婚姻,最主要的是经营自己。经营婚姻,不是将自己的意图和意向去干扰婚姻,希望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做。好的夫妻关系不是要求出来的,而是发自真正的关心。经营婚姻,虽然不必举案齐眉,但也要相敬如宾,把对方当朋友,保持夫妻间应有的礼貌。经营婚姻,不仅需要一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维护。经营婚姻,不需要费尽心机,但不能缺少心计。制造一点浪漫感,经常谈心、散步或做有趣的事,给对方惊喜,在对方眼里你就是一个聪明的丈夫或妻子。所以,好的婚姻是用心筑造的。用心体会来自家庭的温馨和平凡,用心积累情感中的浪漫和感动,爱就会绵延长久。
第17章夫妻间的相处之道
赞扬是幸福的催化剂
在婚姻生活中,每一个有责任心、懂感情的已婚者,都应始终如一、永葆热情地称赞爱人。这不是虚伪,即便是谎言,也会因真诚充盈的爱心而显得格外美丽动人,即使你们已经是中年伉俪、老夫老妻。
如果你觉得与爱人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那就把称赞之石投进去吧,相信它会激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
有一个女人整日忙于工作,她老公一直默默站在她背后支持她的事业,甚至不惜为此放弃了晋升的机会。她回来晚的时候,他做好宵夜等她;他总是做好了早饭才叫醒她……而她似乎也习惯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一切看上去好像天经地义似的。实质上,丈夫是苦恼的,他不确定她是不是爱他,他想到离婚,只是还没有想好怎么跟她说。
恰在这期间,女人读了一本关于赞美的书,突然间意识到自己该用全身心的爱去赞美老公,他为她默默付出了那么多。这一天,回到家后,她第一次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丈夫回来后,明显地有些吃惊。吃过饭后,她也第一次没有去电脑前工作,而是与丈夫说了这样的话:“我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因为有你。我感谢你的支持,感谢你的爱。我知道,你是最好的丈夫。这些年,我一直坦然地接受你的爱,但总是不好意思表达,我希望你知道,你是我最爱的人,也是我最好的丈夫。如果有来生,我一定还要嫁给你,你是我一生最爱的人……”
丈夫听了之后,非常感动,他紧紧地拥住了妻子。他知道,她还是爱他的。他在想,明天一早,我就把办公桌里的离婚协议书烧掉。女人也在想,以后我一定对丈夫所有好的地方加以赞美,对丈夫的帮助表示感谢。
柏扬曾说:“为了爱情的持续,婚姻的美满,妻子固要取悦丈夫,丈夫也要取悦妻子,至于如何取悦,乃是一种高级的艺术。”
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心,你会随时发现对方身上的亮点,然后称赞其所长,赞美其所好,赞同其所想。赞美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甜言蜜语”,也可以是物质奖励。
赞美,让真爱更加牢固,也会让真爱永远不老。当自己因故晚归,丈夫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到你的面前时,你应该及时地说上一句:真香啊,一点也不比饭店差!当你的丈夫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时,你应该及时地说一声:你要工作,还要照顾家,真是太辛苦了!当粗心的丈夫偶尔做道菜还忘了放盐时,你应包涵地说:淡有淡的味道……其实,表达爱意真的很简单。
小小“昵称”抓住爱人的心
有这么个家庭,刚成家时夫妻恩爱,加上双方各自在单位里也都挺受重用,在人们眼里是个极让人羡慕的小家庭。这位妻子也时常以此为自豪,感到自己真是找到了一位好丈夫。
谁知结婚还不满三年,丈夫竟突然闹着要离婚。当妻子的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竟导致丈夫与自己非分手不可。
心灰意冷的妻子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给了一位好友。她的这位好友对家庭问题颇有研究,就为这位妻子出了一个点子——以后看到丈夫,不论人前人后,一律改用过去的昵称。
这个意想不到的“招数”,使这位妻子愣了好一会儿。这个昵称是她在谈恋爱时独创的。那时,她从不叫他的名字,只唤这个昵称。婚后,她渐渐觉得这个昵称不太合适了,于是改叫他的名字。现在,朋友让她再叫丈夫的昵称,她觉得有些别扭,真不知是否还叫得出口。
朋友却坚持让这位妻子试试这个办法。她想,反正别的办法也都用过了,也不在乎多试一招半招,“死马当活马医”,那就试试吧。
当天晚饭时,这位妻子借让丈夫买酱油之际,用昵称叫了他一声。没想到这声昵称却给了丈夫一个极大的震动,并立即产生了神奇的效应。丈夫不但马上“遵命”去买来了酱油,还忙忙碌碌地帮着妻子下了厨房。这可是他闹离婚以来破天荒的举动呀。
几天后,丈夫便在妻子亲切的昵称中,打消了要离婚的念头。夫妻之间的坚冰慢慢开始融解了。很快,这个家庭便和好如初。
据心理学家测定,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就是那些仅有肉体接触而没有感情交流的夫妇。可见,感情沟通的阻隔对婚姻关系的破坏有多么大。而上面事例中那位妻子的朋友所传授的“绝招”,其实就是让那位妻子通过昵称来恢复情感的沟通。
细心的妻子们稍稍留心一下便会发现,恩爱夫妻无不善于运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向对方表达爱意。这种感情的沟通便是婚后夫妻情感不断深化的根本保证。
许多当代夫妻对此颇有招数。如有一对夫妻为了让感情向纵深发展,创造了一种写“夫妻日记”的形式。在日记中,夫妻双方敞开心怀,无所不谈,包括对增进感情的建议,对家庭生活的爱恋,对经济安排的磋商……他们通过日记这种媒介,相互之间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温暖、甜蜜、协调和融洽。还有一对夫妻选择的是开“祝贺宴会”,只要遇上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或是夫妻中谁获得了什么成绩和荣誉,他或她就为对方举行小小的“宴会”,以示祝贺。其实这种“宴会”也不必花大钱或大力气,只不过是冠以一个“宴会”的名义,在桌上摆上些被祝贺者最喜欢吃的菜肴罢了。但是,这种宴会却能为夫妻双方沟通情感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气氛。
结婚以后,大多数做妻子的只用行动来表达对丈夫的体贴、关怀和爱慕,而很少说一句“我爱你”。固然,行为沟通在已形成高度默契的夫妇中可以传递比语言更丰富的信息,但这样的夫妻毕竟是太少了。特别是对于尚处于调适阶段的年轻夫妻来说,由于行为所包含的信息过于丰富,对方不一定都能感受得到,因此,用语言表露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如果对言语沟通过分压抑,可能会导致情感交流的彻底阻隔。当双方只习惯于程式化的日常生活时,便会觉得对方没有情感需要了,于是便更加压抑自己的情感,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最终便真的冷漠了。
“撒娇”是妻子的“独门暗器”
“撒娇艺术”,其实就是“以柔克刚”的艺术。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任何坚强的东西也抵挡不住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力量。
马大娘自从老伴去世,含辛茹苦地拉扯着两个儿子——马钢、马铁。眼瞅着马氏兄弟都长成了五大三粗的小伙子,马大娘打心眼儿里高兴。后来,大儿子马钢娶了媳妇,二儿子马铁也谈上了对象,马大娘心里更高兴了。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这下该安度晚年啦。
谁知,儿子却没有让老人家晚年有安。
马钢结婚时间不长,新房里便时常发生一些“战事”。马钢打小就性如烈火,谁知他的妻子也刚硬而刻板。本来一件小事,丈夫不冷静,妻子也不忍让,针尖对麦芒,每次都是越吵越凶,终成一场场恶战。
马钢夫妇“战事”不断,感情渐伤,双方都觉得再也难以过下去,只好办了离婚证,各奔前程了。
转眼又是一年,马铁也热热闹闹地把新媳妇娶回了家。马大娘却又担上了心。当娘的最了解儿子,马铁的脾气可不比他哥哥强多少,也是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弄不好就抡拳头。
马大娘密切注意着这对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妻,随时准备着去调解“战争”。
这一天终于来了。不知为什么事,马铁扯着牛嗓子对妻子大喊大叫地训斥起来。马大娘闻听“警报”,立即闯进了小两口的房间。
马大娘看到,马铁黑虎着脸,拳头已高高举起。
“混小子,你——”
马大娘话没说完,却见二儿媳一不躲,二不闪,冲着丈夫柔情蜜意地一笑,娇滴滴地说:“要打你就打得轻点呀,打吧,打是亲,骂是爱嘛。”
这下可好,马铁不但收回了高举的拳头,连黑虎着的脸也被逗了个“满园桃花开”。
一场风波顿时平息了,马大娘被儿媳那股撒娇样儿逗得差点给笑岔了气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大娘发现二儿子发脾气举拳头的现象几乎不见了。后来,二儿子对她说:“妈,我算服了她了。还是她‘厉害’,有涵养。”
马大娘也由衷佩服这个懂得“撒娇艺术”的儿媳妇了。
每个女人差不多都会“撒娇”。
在夫妻关系上,妻子倘若把“撒娇效应”运用得好,还真是恩爱美满的“添加剂”呢。
恰当运用“柔”,任何坚强的东西都会为之融化。巧妙地运用“撒娇”,就等于为婚姻安上了一个“安全阀”。
也许有的妻子听了这观点会很不服气:“夫妻平等,谁都有自尊心。难道让我屈服在辱骂与拳头之下,还要赔笑脸?我可不能服这个软!”
要是这样理解可就错了。妻子给丈夫一个笑脸,一句幽默话,绝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恰恰能显示出一个为人妻者的智慧、气质和涵养。
面对这样的妻子,只要不是那种压根儿没有人性、理性的丈夫,相信谁都会在这大将风度面前败下阵来而自惭形秽的,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受到影响,自觉纠正自己的偏激性格和行为。
巧用“撒娇”的艺术,确是夫妻交往中消除隔阂、增进了解、陶冶性情、加强涵养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好办法。
做妻子的,当你的丈夫大发脾气时,你不妨试试这招“撒娇绝技”;当你的丈夫心情郁闷时,你不妨使使这支女人特有的“独门暗器”,这对增进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肯定会大有效用。
为人妻者请牢记:“撒娇”是你对付老公的重要法宝。
让婚姻保留一份危机感
萱萱告诉好友,她快要离婚了,是她的丈夫康提出来的,他又爱上了别的女人。
好友在见到萱萱的一瞬间,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已经明显发福的身材,慵懒的装束,脸上一副恹恹的表情,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的系花。
刚落座,萱萱就开始了她祥林嫂般的讲述。从上大学时开始回忆起,到现如今康的薄情寡意。结婚后第二年,萱萱就没再上班了,康的公司越开越大,足够养活全家。萱萱上学时学的一点东西,几乎全忘光了,也没有工作经验。如果康一定要离婚,萱萱心里还真没底。
回家的路上,好友一直在想:当年那么优秀的萱萱,竟然也没有保住自己的婚姻。主要的过错似乎在康,但萱萱又何尝没有错呢?她的错就在于:忘记了在婚姻中时刻都应该保留一份危机感。
在一篇题为《情敌不老》的文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妻子在发现丈夫有了外遇以后,开始精心打扮自己,每天神采奕奕地出门,更加努力地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钦佩;并且重拾丢弃了五六年的画笔,成为了全城有名的“美女画家”。最后丈夫主动断绝了与情人的往来,回到了她的身边。妻子说:“我应该感谢那个女人,在我活得特别倦怠、慵懒的时候,为我注射了一针特效针剂,瞬间激活了我,拼尽自己的智力和魅力,和她角逐。”
其实在婚姻中,我们都应该以这种角逐的姿态去对待自己的婚姻,时刻展现自己最有魅力的一面,让对方总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你,从而自觉主动地加大对方在婚姻成本上的再投入。
长久的婚姻,如同是一次爱情长跑,谁都会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只有把爱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可靠的。即便是经营不善,婚姻的围墙塌了,你至少还为自己蓄积了再次起飞时所需的能量。
许多女人总是想:既然嫁了人,凡事还要我操心吗?只要按时回家做饭,有工夫再生个孩子就算齐活,我踏踏实实过日子,守女人的本分总是没错的,外面的事情自有男人去打拼。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别说让她去学些新知识、新技能了,就连出去吃饭点菜都是那老几样,发展到极端就是连自己的形象都不顾了,上班时好歹还洗洗脸,在家面对老公时不定什么样呢。
在一个美好的爱情关系里,最紧要的便是平衡。所以,千万不要怠慢自己,发薪水时记得给自己一些“鼓励”;而且不要忘记学习,看看别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会外语、会开车,自己会什么?一定要想到“明日危机”。
男人会挣钱,女人就要会花钱
方小可结婚了,老公虽不是大款,但也是个积极向上的白领一族,月月交来的收入也算是中等水平以上。可方小可对此并不满意,她要和老公省吃俭用以便将来过更好的生活。
蜜月时,老公要带她坐飞机去旅游,她说:“有了车以后,我们再环游世界,四处兜风吧。”
结婚以后,她从来不送礼物给老公,也不许老公送贵重礼物给她。如果一定要买,她也得考虑这个东西是否实用,以后是否用得上。情人节那天,老公拉着小可去吃西餐。到了门口,小可还是把他拉了回去,说那东西又贵又不实惠,花了很多钱却吃不饱,还是去吃麻辣烫吧!现在苦一点,20年后就可以过好日子了。
老公是个喜欢旅游的人,但自从和小可谈恋爱后,由于要省钱为以后计划,便再也没有出去过。柜子里丽江、西藏、大海的照片也渐渐蒙上了灰尘。
年底,老公的公司举行年终酒会,要带女伴,他给小可3000块,让她自己去买一件得体的晚礼服。可是他在酒会门口等到的方小可却让他大跌眼镜,她居然穿着她平时常穿的棉布长裙,而且没有化妆。他拒绝带方小可入场,方小可也不让他独自去,于是他俩只好怏怏地回家。
后来,老公终于买上了车,那天晚上,方小可很开心地等着他回来,但却没有等到他,因为他的副驾驶座早已给了另一个女孩。
在中国,大多数男人认为,男人挣钱就是给老婆、孩子花的。所以,女人在自己有一份固定的收入基础上,花男人的钱天经地义。这体现的是男人的一种能力,一种责任,一种爱。
大多数会挣钱的男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生活中的琐碎的小事,那就得靠女人去打理。
比如,购物。女人不要在小摊上徘徊,不要把便宜的不合潮流的衣服买回家。尤其是年过三十的女人,青春的容颜不再,靠的是涵养与气质打动人,而气质,除你良好修养的举手投足间,更多的是视觉上的一种愉悦。一个成功的男人,绝对不希望女人穿一身廉价的衣服和他同出同进。于女人而言,在女人最为饱满的岁月,不好好打扮自己,取悦自己、等到四十以后,五十来临,就是想穿也穿不了了。所以,女人在购物上不必赡前顾后,应时不时往精品店去,只要喜欢,看中了就打包。
比如,用车。任何男人若经济允许,都希望自己开档次高的车。男人说,我们买辆车吧。女人从男人商量的语气,知道男人内心的渴望。买车的时候,女人主动说,不买现代,买本田,或者就买宝马。这样的建议男人一般会采纳。男人天生是开车的料,喜欢车,这几乎是每一个会挣钱的男人的共性。车买回来了,女人更习惯坐车享用,男人随时随地开着,方便着自己,也方便着家庭。油钱一直上涨,到处的过路费没见减过,女人不要像婆婆嘴一样唠叨车的花费。车买回来,就是消费的,心态平和,车行平安。
比如,养老人。老人晚年幸不幸福,并不在于儿子,而在于做媳妇的女人。逢年过节,女人得给公公婆婆买礼物;夏热冬冷,女人记得给公公婆婆买换季的衣服;遇上公公婆婆身体小恙,女人得回去嘘寒问暖,没有时间照顾,也要留下一笔医药费。女人要明白,钱是男人挣的,花在老人身上,把他的父母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疼着爱着,男人会更爱你。
还有比如孩子上学,一家子出去旅游,过浪漫的节假日,亲戚朋友急需,女人自己父母的花费,等等,诸多生活中的细节,都得女人去平衡。女人花钱,不花白不花,却不可以随意挥霍。一个人,不管多有钱,节约永远是个好习惯。
女人能合理安排手中的钱,男人才放心交钱给你随心随性快乐地花。男人会挣钱,就要有一个会花钱的女人,为他把身后的一些烦琐的小事处理得妥妥当当。挣钱与花钱,是相得益彰的,水满便会溢出,它需要一个平衡的支撑点。一个不会花钱的女人,就像一个不会挣钱的男人一样,于生活而言是失败的。但女人花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点也不比男人挣钱轻松。
第18章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之道
对孩子别过于苛刻
心理学告诫人们,孩子的自尊可以看做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不同的孩子会有差异,有的孩子美,有的孩子丑,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矮,有的孩子处事灵活,有的孩子反应迟钝,等等。孩子很容易受外界给他们的评语的影响,所以父母的育儿工作之一便是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财富》杂志有一篇标题为“为什么评分得A的主管却是评分得F的父母”的封面故事。据观察,成功主管的子女比较可能发生情绪与健康问题。譬如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同一家公司,主管的子女每年有36%接受精神异常或滥用药物的治疗,非主管的子女只有15%。报告中又指出,主管长时间工作与个人特质(完美主义、没有耐心)是问题子女的元凶,并忠告精力充沛,对自我要求过于苛刻的管理者,需要学习如何不伤害子女的自尊与自信。
孩子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家长,你一定要明确:孩子年龄小,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他们在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想据为己有。他们在情绪得不到满足时,会生气甚至发脾气,以破坏物品或攻击他人等行为发泄心中的不满——而这些,都属于一个正常孩子的情绪反应,是他们特有的性格特点,我们不能一味认为孩子是不讲理,自私或有暴力倾向,而要从实际出发,帮助孩子辨别对错,满足他们合理需求。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家长要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马上指责孩子,应当心平气和地了解孩子做出此种行为的原因。待到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如将弄乱的玩具收拾整齐,向被自己伤害的同伴道歉,等等。
在批评或是帮孩子矫正错误的过程中,一定时刻不要忘记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不嘲弄孩子,重视与孩子相处时的礼貌,向孩子承认错误,减少孩子的难堪情绪等。
很多人在事业上是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扮演着失败的父母的角色。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真的就后悔莫及了。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不遗余力。不管有多忙,也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向,适时纠正孩子的缺点,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心态,这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
向孩子敞开心扉
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父母往往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却要求孩子向父母吐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
刘先生不苟言笑,严肃古板,是一位典型的权威父亲。他可能从来没有体会过孩子的感觉,也可能从来没有欣赏过孩子的笑容。由于年老,他负责社区的清洁工作。社区的孩子们都知道,刘先生很凶,脾气暴躁,没人敢接近他。
刘先生的孩子们惧怕父亲,碰到爸爸在场,尤其是吃饭的时候,都不敢讲话。孩子先把爸爸的饭端上,稍有一些地方不符合父亲的意思,就得挨骂。有时邻居亲眼看见,他的小孩在做家务时,稍微动作慢一点儿,他就大吼大叫,吓得孩子们不敢讲话,只是低着头做事。
孩子们慢慢长大,都离开了家庭。这位父亲孤单地过着生活。后来,刘先生年老体衰,生病了,没有一位孩子愿意去照顾他,唯有年老的太太在身旁照顾。病症愈来愈严重,刘先生去世了,而他跟孩子的关系也随风而逝。
谁说老刘先生不爱他的孩子?他像牛马般地努力工作,谁说不是为了家人的幸福?只是因为时代与文化环境的捉弄,让他的观念跟不上来,变得僵化,不知该如何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与孩子温情相处。他的苦,不是他自己愿意的啊!
传统父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既熟悉,又陌生”。有一位接受调查的中年人无奈地说出自己对父亲的感觉:“我的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很早以前,我们的沟通就很少、很浅,单独和父亲相处,竟会带给我许多焦虑和不安。并不是因为我畏惧他,而是不知道如何与一位陌生人相处所带来的情绪和反应。即使到了今日,我明白这样的关系是我心中一个难解的结,但我依旧不知如何与父亲接近。”
这种父亲往往都坚持父亲的权威不容侵犯。若孩子“不听话”“不乖”,等于是漠视他的命令或者是忤逆他。这会使他感觉权威地位动摇,因而他需采取非常手段(打、骂之类),巩固他的父亲地位。即使他自己做错事,也不愿向孩子道歉。他对其他人都可以道歉,唯独对自己的小孩不行。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会愿意长期忍受父亲如此的教导方式吗?
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父母总是想让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是不行的,父母也需要向孩子敞开心扉。父母只有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从而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当孩子关切地问“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你有什么麻烦,能不能告诉我”的时候,父母就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是否应该敞开心扉跟孩子谈一谈。但到底怎么谈呢?如果只是搪塞敷衍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那就等于是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
父母真诚地向孩子敞开心扉,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父母也是如此。在孩子面前,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孩子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让孩子觉得你更亲近,从而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
信任是沟通的起点
对孩子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和认可的快乐。
刘清为女儿榛榛制定了一套学习时间安排,女儿也同意了按规定玩游戏、做作业,到时间就休息。刘清终于松了口气。
可是,突然有一天,刘清出差提前回到家,发现榛榛又在房间里聚精会神地玩游戏,而且没有先完成功课。
“榛榛!”刘清大喊一声,死死地盯住女儿。
女儿急忙地把玩具藏了起来,试图做出一个笑脸,然后故作镇静地说:“我做了一个小时的功课,刚刚才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榛榛,你真让我伤心,你怎么会这样对待妈妈,你懂不懂这样做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你不必解释了,听我的。”看见女儿似乎要申辩,刘清急急忙忙地止住了她。
“我不想听你任何的解释,你让我失望极了,你知不知道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
“那你不要管我好了。”榛榛顶了一句。
“什么?”妈妈的眼睛瞪了起来,声音骤然升高。
此时,榛榛的眼睛里开始出现恐怖的表情,她在寻找退路。“不管你!这是我的责任,我当然要管。你回房间去想一想,还有……”刘清忽然想起榛榛这周末要同几个女友到同学家玩,“这周末不能去琳琳家玩。”
“为什么?”榛榛大叫,愤怒和绝望像洪水一样地扭曲了她的五官,“我要去,我就要去,你是一个坏妈妈。”
看着女儿那种狂怒的表情,刘清也有些不安了。她知道女儿是多么盼望着这个机会能与小伙伴一起玩。但她的愤怒和自尊都阻止她收回这道“命令”。
“是你自己取消了这次机会。”
“为什么?这与玩有什么关系呢?我就要去,看你怎么办!”女儿暴跳如雷,她此时困兽似的表情和姿态是刘清最不愿意看到的。
“你马上停止,不然我要发火了。”
“你已经发火了。我就这样,怎么样?”
“啪,啪!”刘清狠狠地在女儿背后拍了两下。
“哇!”女儿哭着冲进自己房中,“哐啷”一声将门关上。
随着这两下,刘清的气泄了,却感到十分的内疚,有一种被击败的感觉。
我们来看一下刘清在看到女儿违反自己规定那一刻的心理活动:看到女儿在自己不在时玩玩具,刘清首先想到的是在做了许多工作后女儿仍然无视自己的要求,做妈妈的辛苦和委屈都奔涌出来。更想到睡眠不足对女儿身体的影响,女儿以往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也一件件地在脑子中映现出来。她不相信女儿,没有给女儿任何解释的机会,就下了结论。
诚然,对孩子不关心、不在意的母亲一定是不称职的母亲。但用规定强求孩子,一旦出了问题就过于鲁莽地、不加思索地采用不正确方式对待孩子的母亲,即使她内心多么关心孩子,在我们看来,她根本就是个失职的母亲,因为她没有做到相信自己的孩子。
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子女对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蒙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感情上的挚友。他们也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重视和鼓励,这是真正触动他们心灵的动力。
许多普通的,不为老师和家长看好的孩子,他们的潜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做父母的一定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只要是生命就能绽开灿烂的花,耐心地帮助孩子挖掘出那种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潜质,让它成为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充分信任孩子,才能感染孩子,激励孩子;充分信任孩子,才能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对孩子的信任,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时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的目光和言语中,自己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
让孩子有一定的控制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父母们只要肯放开手,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能做许多在父母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马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司高管。在家里,马峰这根独苗简直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处处唯命是从,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娇生惯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小皇帝”一天天长大,却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已经上四年级了,还让父母背着走。这时候,父母才觉察到了溺爱孩子的害处,这样下去,不用说让马峰成才,就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夫妇俩决定改变一下爱孩子的方式,以使孩子能够得到正常发展。
有一天,马峰硬要钱去买哈密瓜吃,得到的却是父母的白眼。再有一次马峰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没想到竟挨了一巴掌……夫妇俩严格地“控制”着儿子,连一些正当的要求也不肯满足他,这巨大的反差,使儿子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怨恨。有一天,他趁父母不在,撬开大立柜,摸出100元钱,就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夫妇俩并没有察觉到儿子的异常行为,反而为儿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伸手了而感到很满意:还是严点儿好,这孩子还懂得父母心。夫妇俩哪里知道,儿子自从第一次偷拿钱以后,便变得毫无忌惮了。他由偷拿100元钱发展到偷拿几百元钱,甚至把大立柜里一张3000元钱的活期存折都拿走了。夫妇俩终于发现了儿子的“秘密”,顿时火冒三丈——父亲抡起了巴掌,沉稳的母亲也动了拳脚,直打得独生子哭天喊地,好不悲凉。
饱尝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饿着肚子也不回家吃饭。这时,一帮小哥们围上了他,他们给他饭吃,给他钱花,并引诱他偷窃掏包。马峰被人当场抓住过三次,只是被偷者见他年纪小,没忍心对他大动干戈罢了。马峰并未引以为戒,痛加改悔,反而变本加厉,以致先后四次被送到派出所。
上述案例是一个控制孩子过严酿成的悲剧。假如因为这样教育出了不听话的孩子,那么责任应该谁来负呢?自然是父母。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要求独立自主的表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构成,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经常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靠,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
应当说,马峰的父母教子观念转变得并不迟。可是,他们却不该由溺爱的极端走上严加限制的极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喂饭时,孩子把头躲开,并伸手抢你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孩子的动作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他要自己吃饭。如果父母不理会孩子的动作,还是一贯地给孩子喂饭,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没有兴趣自己学着吃饭了。而智慧型的父母会从孩子的动作中觉察到孩子的需要,并做好孩子自己吃的准备。如准备好不怕摔坏的碗,适合孩子使用的筷子和勺子,适合孩子坐的椅子。当孩子再吃饭时,父母就不喂了,而是让孩子自己拿着勺子或筷子吃饭。尽管孩子的动作显得十分笨拙,但每一个动作都是很认真的。当他把第一勺饭放到嘴里时,他会体味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
用故事说服倔犟的孩子
在说服孩子的过程中,最令孩子反感的就是家长滔滔不绝地灌输一堆大道理,而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则是心中的最爱。因此,家长不妨利用寓言故事来妙喻说理,使孩子冷静深思、豁然顿悟,达到说服孩子的目的。
王强是个属鼠的孩子,由于他连续两次在考试中得了满分,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今天说陈明是笨蛋,明天说成刚是“弱智”,只有自己才是天才。于是,爸爸便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走近去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它由此认定,只有老鼠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从此以后,它既瞧不起猫,又看不起狗,甚至还拿狼开心。有天居然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去了,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忘形。它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飞呀飞呀飞,飞了好半天,扑通一声掉到臭水坑里!孩子,“自”“大”加一点就是“臭”。今年是鼠年,你这只小老鼠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要想不会,就必须遵守一个前提,这就是永不骄傲!
听了爸爸的故事,王强很快便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这位睿智的爸爸对孩子的缺点并未直接斥责,也未生硬地给孩子讲述大道理,而是以故事的方式巧妙比喻,让孩子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可谓举一反三,收到了极好的说服效果。
一般来讲,用故事来说服孩子分以下几种:
1.借故事人物来激励孩子
以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为听者树立一个榜样,是人们常用的劝告他人的一种方法。在将故事中的人与听者的类比过程中,明白无误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主旨传达出来,因此十分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
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差,年年期末考试都是倒数第一——这种情形,就如同把名次靠前的同学的名字“背”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人称“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课了,爸爸找到他,告诫道:“你不读书,别人怎会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吗?如果你考前几名呢?你知道牛顿吗?他也长在农村,到城里念书时成绩也不好,同学都欺负他瞧不起他。一次,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还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凭什么?不就是成绩比牛顿好、身体比牛顿壮吗?别看平时牛顿不敢惹他,这回可不一样了。只见牛顿猛地翻身跳了起来,将那个打他的同学逼到了墙角。那同学一见牛顿如此勇猛,不由害怕了,只得认输,从此也再不敢欺负他了。从这件事上,牛顿得到了启发,只要有骨气,肯拼搏,就能取胜。从此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一系列的反问中,苏步青第一次听到了一位大科学家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奋发图强的事迹,这无疑使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从这个故事中,苏步青也吸取到了前进的力量。从此他不断地发奋学习,终于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借故事人物来表达情感
任何人讲故事都带有自己一定的人生感悟或情感体验。不过,如果能自比故事中的人,便更容易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入人物或情节之中了,同时还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故事本身的内涵,并借故事中人物的口吻传达出这种意蕴来。这样的感情表白也显得更为强烈、流畅和感人。
3.借故事评述来阐明道理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人和事,如果恰好有同类型的、相似的例子或故事可以利用,也不妨拉它来同孩子的故事作一番对比,从而引申出某个道理。这样,由于对比鲜明、生动,往往能使孩子在不经意中得到自我反省的机会,从而接受父母的意见。
4.借故事意蕴来启迪心智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孩子的懵懂和迷惑之处,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利用富于哲理性的故事,来暗示自己的某种用意,就可能在孩子心灵中播撒下一片阳光。借用寓言本身所蕴含的哲理,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看法,暗示一种告诫之意。这比直接的劝告更容易为听者接受。
5.借故事情趣来开导孩子
有些寓言故事颇为幽默风趣,看似笑话,个中却一语双关,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且富于讽喻或谐趣感,显得既中听又耐听。如果我们能将这类故事巧妙地引入谈笑风生的讲述之中,就能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对方,从而收到含蓄隽永、回味不尽、一石二鸟的效果。
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同时还要告诉他,同样的错误不要重犯,要及时地纠正,要吸取教训。切莫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葛竞刚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葛竞刚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和与葛竞刚耐心地谈话,才知道了葛竞刚变化的原因。
葛竞刚以前特别爱说话,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葛竞刚的父亲是位车间工人,没什么文化,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葛竞刚身上,希望葛竞刚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葛竞刚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葛竞刚说的这些话都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因此葛竞刚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别说了,光说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葛竞刚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葛竞刚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葛竞刚以前也特别爱提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开始时,父亲还回答,后来葛竞刚问得多了,父亲不耐烦了:“别问了,就你那么多事,问那么多干嘛,去,学习去!”父亲把眼一瞪,葛竞刚不敢再说了,因为他知道父亲脾气不好,生气了会打人的,慢慢地,葛竞刚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葛竞刚的性格也就变了。
家长总是喜欢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用命令压制孩子,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必然造成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这样,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解决,这对孩子的心理必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另外,家长总是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总是憋在心里,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
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倾诉时,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而是给孩子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这样家长才能更了解孩子,而且还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融洽。
在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最拿手的教育方法就是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历史上相传的教子经验。孩子犯了错,一些脾气暴躁的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下,失去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想以此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
然而,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达到父母的教育目的,而且会使孩子形成说谎、冷漠、孤僻、仇视、攻击等心理问题,而这,往往会使孩子日后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孩子出走、自杀等令人终生遗憾的事情的发生。
心理学实践证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大多是因为父母采取了“单向教育”,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刻板地说教,粗暴地打骂,无情地强制,在精神上虐待。这样不仅恶化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丧失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10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其他陪各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得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得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来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地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宝宝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说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面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宝贵呀!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更容易增强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将其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了框框里。
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人才。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之后情绪便会得到调节,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3.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
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时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他们求异思维的表现,他们在试图独辟蹊径,从其他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4.有利于孩子形成开拓的个性
孩子产生“出格”的思想,实质上是他们心理上对于常规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进入“突破”阶段后,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和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孩子好胜、敢闯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所以,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的“出格”,并积极引导孩子,使其朝着富有建设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离经叛道”的“出格”行为呢?教育专家为广大父母们提供了如下对策。
1.正确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其实是对于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种尝试性反应。绝大多数并非父母所想象的那样,是孩子真的学坏了,而只是孩子个体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2.正确应对孩子的“出格”
父母发现孩子的“出格”行为时,的确需要表明态度,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应该给孩子一个平等对话的机会,避免因为简单粗暴而伤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动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议父母在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主动式聆听”,最好由父亲来处理儿子的问题,母亲来处理女儿的问题,这样的话共同语言会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边,主动和孩子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3.用沟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最好方法。面对“出格”的孩子,和他们进行良好沟通是引导他们的必要前提。每个父母都应该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敢于接受孩子的“出格”,要能够善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引导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
巧言相激胜过好言相劝
有一位特长教育家,他对于不喜欢练小提琴的孩子尤其有一手。在他教孩子们练琴时,经常会碰到的难题就是儿童的学琴意识低落,然而他却能使这些孩子们都乐意接受他的指导。用逼迫的方式吗?不!因为这种办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并不能持久。原来他所使用的特效药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技能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练习。”
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便经常会体会到这一类的情形。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很少有能够自动进取的,且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他偷懒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你如果对他说“难道你是不喜欢它吗”是毫无效果的,应该对他说:“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微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好,因为你能力比别人差。”
只要这一句话,多数孩子都会自发行动起来。
像这样的刺激效果,对大人或小孩都没有什么差异。如果你以强迫手段,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使对方产生反抗的心理。即使他当时听了你的话,时间长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好的效果。
人的心理有一种特性,往往越受压迫,反抗心越强。比如进行中的娱乐节目若是规定得过于繁杂,便丝毫引不起人家的兴趣。倒不如将规则放宽,反而能使参与者个个都兴高采烈。
所以,当你有一件事情需要他人替你代劳时,千万不可说“你不愿意吗”,而可以试试以“你是因为能力差,不会做”的话来刺激他,因为前者并不能刺激对方的自尊,后者反而击中了他的要害,迫使对方为了挽回自尊而有所行动。激将法最有效的一点是:用语言对处于想与不想之间的事,或虽是“优势项目”却不想参与的事进行言语挑逗,以激其就范。如果对方是一位意气用事的人,就可能听从你的安排。
激将法往往能够使被说服者感情冲动,从而去做一件他在平常情况下——比如请求他或同他商量——可能不会去做的事;激将者还可以激起对手的愤怒感、羞耻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羡慕感等,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激动之中的对象在稀里糊涂中便会落到激将者的设计中去。
意气风发的年轻一辈更容易意气用事。如果要说服孩子,言词匮乏之时,不妨先摸透其心理,采用一下激将法,他们可能反而会顺着杆往上爬!
第19章与亲戚间的相处之道
学会爱屋及乌
有这样一位女士,对丈夫可说是体贴入微,但对丈夫的父母和亲朋好友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婆家来人她心烦,婆家有事她嫌乱,为丈夫的亲友花钱她心痛。而她本人的父母长期住在自己家,亲戚来往像穿梭,花钱待客也很大方,但只要丈夫家的人一来便立即“阴转多云”。久而久之,丈夫成了孤家寡人,家中来客成了娘家人“一边倒”。当那位仁慈宽厚的丈夫最终提出分手时,这位女士十分不理解,历数对丈夫的好处大骂丈夫没“良心”。她的丈夫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容忍不了你这种自私的爱!
是的,女人要学会“爱屋及乌”,如果真的爱对方,就必须关注对方的喜怒哀乐,想对方所想,爱对方所爱。一个人是不可能从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的,如果只局限于爱丈夫一人,就好像说喜欢你的眼睛,不喜欢你的四肢,把四肢割掉,怎能不带来伤痛?!
爱对方,就要善待对方的家人。首先,礼数要做足,头次登门一定要多带礼物,很多老人家都很看重这个。当然东西不在多贵重,关键在于你心里头惦记着他们。每周抽出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陪老人家聊聊天,请他们给你看看你丈夫小时候的照片,并怂恿他们谈谈对他的记忆。天下的父母们通常都很喜欢谈自己的孩子,哪怕孩子已长大成人,仍会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这时,不能信奉“沉默是金”,要仔细倾听,并在他们中间停下来的时候,真诚地加上一些感慨,诸如“是这样的吗”“后来呢”等等。这就是聪明的女人,她们有的是各种“小伎俩”,来把公婆哄得开开心心,来让丈夫偷着美滋滋。拥有这样的女人,才是家庭幸福的保障。
人一上岁数,难免有些孩子气,子女是他们在世上的延续,是他们唯一的心灵安慰。犹如一场接力赛,他们跑完了前一棒,交到你手中,不放心地跟着跑一段,直到看你进入状态,才放心地停下。
要相信,你的老公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个男人如果不爱他的父母,那么他一定不会爱任何人。记住,哪怕是咬伤自己的舌尖也不能说婆婆的半点不是,毕竟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你熟悉的因子,何况在某个早晨,你很可能会发现突然有了他们的血脉。有一天,你也会白发如霜,尊重老人,就是尊重你以后的岁月。
老公老婆是可以选择的,但岳母岳父、大姨子、小舅子却是无从选择的,选定了对方,就只能对她的家人照单全收,就像买一送一样。即使对老公的一大堆难以打发的七婆八姨厌烦透顶,也不能冷冰冰地拆他的台,让他痛苦地充当“夹心饼干”,如果你们之间真的很难共容,那就借此展示一下你化敌为友的大将风度吧。他的兄弟姐妹有事,要急他所急;他老家来了穷亲戚,不要面露鄙夷(因为鄙夷他的亲戚就是鄙夷他的过去);小孩子过百天,要记得早早地把红包备好。善待每一个身边人,这样一旦哪天你们夫妻失和,他们才不至于联手起来对付你,说不定还会站在你一边。
对一切学会感恩吧。感谢他们,把最深爱的人交到你手上;感谢他们,让你可以通过一些琐屑的温暖来表达你对爱人的爱。也正因为生活中的这些琐琐碎碎,让你们彼此感动、互相珍惜着,一路向前。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晓丽是某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比较自由,不用坐班。
她习惯于每天下午和晚上写稿子,早晨睡个懒觉。她与东书已经结婚三年了,一直住在婆家。刚开始两代人之间还相安无事,因为公公婆婆还没退休,每天早晨与东书各自吃完早饭就去上班了,家里就剩下晓丽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想睡到几点就几点,然后干点自己的事情。可最近,晓丽感到越来越不方便了,原来婆婆退休了,每天呆在家里没事干,一大早就忙这忙那,弄得屋里这响那响的。懒觉睡不成不说,起床后还得陪着婆婆说话聊天。再说了,自己干点什么总觉得有双眼睛在后面看着,特不自在。
婆婆在原单位也是个干部,由于常年上班,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她平时也很体谅晓丽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就不加干涉。但现在退休了,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后,为家人做早饭、收拾房间,干完一大堆家务活后还不到八点,看着儿媳还不起床,心里总觉得别扭。再加上在家呆着没事干,也想找个人说说话儿。
晓丽和东书商量:想个什么方法能让老人每天早晨出门转转,既丰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又不打扰自己呢?
东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和调查,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他家离陶然亭公园不远,他发现附近退休的老人都有一张公园月票。每天早晨,老人们就直奔公园,遛弯、打拳、跳舞、下棋、唱歌、唱戏……有些老太太们还带上毛线钩针等,锻炼完身体后找个地方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编织技艺。
等到月底,东书悄悄拿了母亲的一张照片,到公园为母亲办了一张月票。母亲接过儿子给她的月票时嘴里还说:好多年没正经逛过公园了,再说了,就我自己一个人,多没劲呐!可看着手中的月票,不去吧,几十块钱没了,又心疼,只得先去这一个月了。
开始几天,老人去得早,回来得也早,可渐渐地,老人在公园里找到了伴儿,回来得越来越晚了。后来,干脆也买了毛线衣针等,早晨去公园学习新花样,回家来就忙于编织,第二天带上成果与别人比较,再也没时间找晓丽的毛病了。
到了月底,不用儿子说,自己先把下个月的月票早早换好了。经过一段时间,老人不但为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织了新毛衣,听到家人的夸奖,老人还兴致勃勃地表示要再接再厉。
两代人有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发生冲突时,两个人的精力全用在找对方的“不是”上,这时东书若贸然相劝,不但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弄不好还会把矛头指向自己。东书运用正确的策略,避开老人的锋芒,让老人不得不分出精力来顾及另一件事情,既让老人自娱自乐,丰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又为老婆解了围,巧妙地化解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同时自己和家人还得到了老人带来的实惠,真是一举三得啊!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可以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和睦。我们知道,一个家庭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尽管这些矛盾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就会升级,一家人就会不得安宁。有时一个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就可能酿成大问题,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而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人就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把这些问题和矛盾化解于无形,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充满阳光。
平等友爱忌凌人
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情,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这肯定会伤了亲戚的心。有一家的女儿想当兵,就到武装部去找当部长的远房伯伯。可是女孩当兵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她的条件也不具备,这使当伯伯的很为难。于是,伯伯向她说明情况,说有政策规定,不能开这个后门,劝她回去好好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可以给以帮助。
姑娘十分生气,说伯伯不愿意帮忙,回去后一家人都骂部长,她的父亲还写了一封指责的信,说他官当大了,六亲不认。这件事使部长十分生气,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穷在街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富裕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的话,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比如,有一位在城里当公司经理的人,神通广大。一天,他的一个远方亲戚来家做客,是因为在家里受了村干部的气,要求他帮忙打官司。可是,这位经理借口不了解法律而推脱,使亲戚感到十分恼火,拂袖而去。这是地位高的人小看地位低的亲戚而造成不愉快的事例。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的事情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情,都会不满,从而造成不良的结局。
如上所述,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一方应注意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如果对方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要过多地计较。
忌为所欲为,不讲礼节
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想着从亲戚处捞好处,而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市侩习气,是不足取的。亲戚之间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亲戚关系的健康发展。
有一位青年到城里做生意,要求在他的一个亲戚家里住几天。可是,他一住就是一个月,每天把很多货物弄到家里,把亲戚家当成了仓库,一家人还要为他当炊事员。他赚了钱也不说拿一点出来买些菜什么的,这样搞得人家一家不得安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主人向他下了逐客令。类似这位青年在亲戚家的行为表现,就有些过分,是最容易得罪人的。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是,看你如何走法,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比如,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一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比如,有的人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要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他们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主人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还有的人不讲卫生,到了亲戚家里,弄得到处都是烟灰烟头,让人家收拾不及。如果时间不长,人家还可以忍耐克服一下;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在与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
只要注意以上这些问题,就能奠定一个良好的与亲戚交往的基础,再把各种方法活学活用,托亲戚办事的艺术就会运用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在传统的亲戚交往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亲戚关系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彼此都是一家人,给七大姑八大姨帮忙办事都是分内之事、应该之事,没必要像其他关系那样客套、讲礼。其实,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血缘关系虽说是“割断了骨头连着筋”,但亲情的维护与保持就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与知恩图报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作为亲戚之间的甲方若是一味照顾、帮助乙方,而乙方却回报以不冷不热、不谢不送的公事公办的态度,时间长了,甲方必定会生气,认为乙方是不懂人情、不值得关照的冷血动物。若乙方依然故我,认为甲方帮助他是应该的,那甲方必然会终止与他的交往。相反,若乙方知恩懂情,虽然没有什么物质回报,但经常帮甲家做点家务活、跑跑腿等作为感谢,甲方也会得到心理平衡,也是愿意与乙方继续交往下去的。
事实上,不论是一般关系还是亲朋好友,甚至是父母,都愿意听到对方一句对他们表示感谢的话,虽然他们的付出有多有寡,但受惠人一句滚烫贴切的话无疑对他们是一种心理的补偿。
对热情相助的人,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回报虽然不是亲戚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质交往,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分铜臭。有时适量的物质回报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特殊需要。比如某人曾多次无私地帮助过你,某一天当他生病住院的时候,你拎上礼物去探望,无疑对他是一种莫大的慰藉。总之,物质回报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当语言回报不足以表达心意,物质回报又不适宜时,行动回报不失为一种得体的回报方式。小王幼时父亲不幸去世,是城里的叔叔供他上高中、念大学的。近来叔叔体弱多病,小王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叔叔家干家务,还时常利用下乡机会寻医找药。做叔叔的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行动回报不像语言回报和物质回报那样悦耳、显眼,但它是无价的。于无声处见真情,好的行动无需用语言证明。当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青年才俊求职历经挫折终被一位贤明的“老板”录用之后,最好的报答不是好言好语,不是厚礼,而是实干。
一滴汗水能让一筐好话失色,一丝奉献能使一片真情增辉。古希腊的一位哲人曾说过:“感谢是最后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辞,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生意上的往来也因它而顺利进行。事实上,没有人是不喜欢听到感谢之辞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更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对亲戚也别忘了感谢。
当然,在现代的经济社会里,尤其是与经商有关的事,谁帮忙都讲究经济效益,而感谢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可于“投桃”后得到亲戚的“报李”,也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后再“投桃”。求助于亲戚时,在亲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先“投桃”与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允诺“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当然,这样做也是有度的,因为亲戚之间办事毕竟不是经商做买卖,若讲究谁投得多,谁报得少,追求量上的绝对公平,那势必又陷入了斤斤计较的误区,不利于亲情的维护和发展,因此求亲戚办事也要注意,千万不要斤斤计较。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5_75292/c4208233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