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昆虫记 > 第十三章 螳螂

在南方有一种与蝉一样的昆虫,虽然它不怎么出名,但是很能引起人的兴趣。它不能像蝉一样唱歌,因为它没有钹。如果有的话,它的声誉肯定比那些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的形状与习惯都十分奇特,适合成为一名出色的乐手。

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它常常在太阳的焦灼中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薄翼宽阔而又轻柔,如轻纱、面膜一般,轻轻地拖曳着;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它的态度很庄严,让人看上去就像是在祈祷,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那种真诚的态度是假装出来骗人的,高举着的双臂看似在祈祷,其实那是最血腥的利刃,只要有别的动物经过它身边,它便立刻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丑恶的本性暴露无遗。它专门以活着的昆虫为食,如饥饿的老虎般凶猛、如妖魔般残忍。看来,它那温柔的样子不过是一副假象,假象下面藏着一股杀气。

单从外表上来看的话,螳螂不但不令人生畏,反而看上去很美丽。它的姿态纤细而优雅,体色是淡绿的,长翼轻薄如纱,灵活的颈部使得它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转动。它是唯一可以向各个方向凝视的昆虫,真正能做到眼观六路。再加上它的面孔,这一切便构成了螳螂的温柔。

螳螂娴美而优雅的身材是天生就有的。除此之外,它还有一样东西是特有的,那便是生长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对武器。它们不但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可以用来冲杀,也可以用来防御。它的身材温柔、美丽,这与它的这对武器冷酷、暴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让人不得不相信,这种小动物身上并存着温存与残忍。

如果你见过螳螂,你就会很清楚地发现,它的腰部非常纤细、非常长。除了细长以外,它的腰还特别有力。它的大腿也很长,甚至比腰还要长。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锯齿一样的东西,十分的锋利。一些大齿生长在这两排锯齿的后面,这些大齿一共有三个。看上去,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为了不伤到自己,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都是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很安全。

螳螂的小腿也很有趣,如果说螳螂的大腿是生长着两排刀口的锯齿,那么它的小腿就是两排锯子。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比大腿上还多,而且还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小腿上的锯齿末端还有很硬的钩子,尖而锋利,像金针一样。除此之外,锯齿上还有一把刀子,双面开刃,像修剪花枝用的剪刀一样,呈曲线状。

这些小硬钩曾经给过我许多不愉快的记忆。每当想起来,都会感觉心有余悸。这样的经历我有过许多次,那就是在我到野外去捕捉螳螂,这个小动物会拼命地保护自己,还会对我发起强有力的还击,这让我总也捉不住它,反过来还被它那厉害的“暗器”抓住手。它一旦抓住你,就轻易不肯松开,让你无法摆脱掉它,没有办法,只得请求别人来相助。我想,在我们这种地方,这种小小的螳螂应该是最难捕捉的昆虫,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昆虫可以相比。因为螳螂身上有许多武器、暗器,所以,当它身处险境的时候,它有多种保护自己方法可以选择来用。比如,它可以用如针的硬钩去钩你的手指;它可以用锯齿般的尖刺去扎、刺你的手;它还可以用一对十分锋利、健壮无比的大钳子去夹你的手,被它夹住手的滋味可不太好受。可以看出,它有这么多有杀伤力的武器,让你拿它没辙。因此,要想活捉这个小动物,你得动一番脑筋。否则的话,很难将它捉住。尽管它的个头比人类不知道要小多少倍,但却能威胁住人类。

它在休息、不活动的时候,显得格外平和。它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安静地一动不动,看上去没有半点攻击性,温和的让你以为它真是一只热爱祈祷的小昆虫。与平时那个异常勇猛的捕食机器相比,大相径庭。但是,这些只是暂时的,不然的话,它身上的那些进攻、防卫的武器也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无论是什么昆虫,也无论是无意路过还是侵袭,只要你走近螳螂的话,它会立刻收起那副祈祷的面孔。就在刚刚还是蜷缩着休息,立马就展开三节的身躯,那些可怜的路过者,有的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螳螂的利钩俘虏了。螳螂把它用两排锯齿重重压住,使他移动不得。然后,用钳子将对方用力夹紧,结束战斗。蝗虫、蚱蜢、甚至是更加强壮的昆虫,只要被螳螂俘虏,就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只好束手就擒。这时,螳螂显出了它捕食机器凶残的一面。

如果你想详尽地研究、观察螳螂的习性,在原野里是几乎不可能的。你必须把它拿到室内来。想让螳螂在室内快乐的生活很简单,只需把它放在一个用铜丝盖住的盆里面,盆里再加上一些沙子。剩下的工作,就是给它提供充足、新鲜的食物。这些必须的食品,会让它生活得很满意。如果我想做一些试验来测量一下螳螂的筋力有多大,那么它的食谱中不仅要求有活的蝗虫和蚱蜢,还需要有一些最大个儿的蜘蛛,好让螳螂的身体更加强壮。下面就是我给螳螂喂食后观察到的情景。

有只灰色的蝗虫不知危险、无所畏惧,朝着螳螂迎面跳了过去。那只螳螂显得十分生气,摆出了一副让人诧异的姿势,而那个小蝗虫此时也被吓傻了,充满了恐惧。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姿势呢?我敢说,你们从来没见过。螳螂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把翅像船帆一样地竖了起来。之后,它又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一样,还不时地上下起落着。除了动作奇特以外,它还会发出一种奇特的声音。听上去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那种声响。螳螂摆出的这副姿态表明,它时刻迎接挑战。竖起身体的前半部分,张开那对东挡西杀的前臂,这样一种姿势,除了准备迎战以外,没有更好的解释。

螳螂在摆出这种令人诧异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住敌人,也可以说是俘虏,随时准备开战,投入激烈的战斗。螳螂的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哪怕蝗虫只是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立刻转动一下它的头。螳螂的这种盯人战术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对方对它感到惧怕,并让这种恐惧深入到敌人的心灵深处,让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俘虏的敌人不堪重负。螳螂希望能在战斗打响之前建立心理优势,使敌人陷于不利地位,以便使其不战自败。它现在的虚张声势、假装凶猛,还有奇怪的架势,其实都是在用心理战术震慑敌人,真不愧是个心理专家。

结果,螳螂精心安排的这个心理战术非常成功。那个刚开始还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被吓傻了眼,真的把螳螂当成了凶猛的怪物。对面螳螂奇怪的样子让它不敢松懈,紧紧地注视着对方,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敌人的实力之前,它是不敢主动发起进攻的。于是,这种一向善于蹦蹦跳跳的昆虫,现在竟然不知所措,甚至忘了逃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但是此时的蝗虫早已慌了神儿,完全忘记了这一招。只见它唯唯诺诺、老老实实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注意,便会一命呜呼,样子非常可怜。可能恐惧得失去了理智,它甚至向螳螂的方向移去,靠近了自己的敌人。它竟然恐慌到这种地步,自己主动去送死。这让我们更加佩服螳螂的心理战术。

面对着送上门来的大餐,螳螂毫不客气。就在蝗虫移动到螳螂的活动范围之后,螳螂立刻发动袭击,毫不留情地用它的大钳子使劲地击打着可怜的蝗虫,同时用小腿将它压紧。这样,无论蝗虫怎样负隅顽抗,都是无用之功。接下来,就是进餐时间了,胜利者开始咀嚼战利品。对于这样的结局,螳螂想必是满意的。它有一个信条永不改变,那就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

蜘蛛在捕捉食物、攻击对手的时候,它常用的招数是: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它一上来就猛烈地刺击敌人的颈部,使它中毒。对手中了它的毒之后,自然也就浑身无力,不能继续抵抗了。螳螂与蜘蛛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攻击蝗虫的时候,首先打击的也是对方的颈部。这种重重的击打,再加上蝗虫自己的诚惶诚恐,让蝗虫逐渐丧失运转能力,动作变得迟缓。由此可见,击打对手颈部这招既有效又实用。这一招螳螂屡试不爽,几乎每一次都能帮助它取得战斗胜利。就连对付比自己个头还要大的对手的时候,这种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那些大小相仿的动物,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有一点让人感到奇怪,那就是螳螂这种昆虫个头并不大,却十分贪吃,能一次吃下非常多的食物。

那些爱掘地的黄蜂是螳螂最喜欢的美餐之一,它们也因此常常受到螳螂的青睐,它会经常在黄蜂的地穴附近出没。所以,如果你在黄蜂的窠巢附近看到有螳螂的身影,不要感到奇怪,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每次螳螂都是在蜂窠的周围埋伏,等待着时机的到来,有时候还能收获双重大礼。什么是双重大礼呢?有的时候,黄蜂会携带着俘虏回来。这样一来,螳螂收获的就不仅仅是黄蜂本身了,而是双份的俘虏,这就是所谓的双重大礼。不过,并不是每一次都会这么走运。有的时候,等半天什么也等不到,只得无功而返。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黄蜂提高了戒备。但还是有一些马虎的黄蜂,虽已发觉但仍不当心,结果被螳螂看准时机,一举擒获。为什么黄蜂的命运如此悲惨呢?为什么总会遭到螳螂的毒手呢?原因很简单,黄蜂刚从外面回家,振翅飞来,这个时候埋伏在一边的螳螂突然跳出,这些毫无戒备的黄蜂被突如其来的敌人吓了一跳。就在它们心里稍微迟疑一下的时候,飞行速度会忽然减慢。螳螂抓住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过去。一瞬间之内,螳螂便用那个长有两排锯齿的大钳子秒杀对手。出其不备、以快制胜是螳螂赢得这场战斗的关键。而那个不幸者,成了螳螂的一顿美餐,被一口口地吃掉。

有一次,我见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一只黄蜂抓获了一只蜜蜂,并把它带回到自己的巢穴中享用。正当它在享用这只蜜蜂体内的蜜汁的时候,突然遭到了螳螂的袭击。这只螳螂十分凶悍,黄蜂无力还击,只得束手就擒。可是,就在被俘以后,这只黄蜂还没有停下进食,还在不停地吃蜜蜂嗉袋里储藏的蜜。此时,螳螂的那对大钳子已经有力地夹在了它的身上,可它依然沉浸在那香甜的蜜汁中,让人不可思议。看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想我们已经对螳螂有所了解了,它是一种凶狠、恶毒、魔鬼附体一般的昆虫。它看上去挺有气质,但这也是假象。它的菜谱里面不仅仅只有其他昆虫,你甚至想不到,它们连自己的同类也会吃掉。也就是说,螳螂会吃掉其他螳螂、会吃掉自己亲人。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它们在咀嚼着自己的同类的时候,竟然面不改色、心不跳。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蚱蜢的时候没什么区别,仿佛没什么大不了的。此时,在一边围观的其他螳螂毫无反应,好像这种事情见多了,麻木了一样。不仅如此,这些观众还纷纷摩拳擦掌,等待着时机。一旦有机会,它们也会毫不手软地做出同样的事情,仿佛天经地义一般。螳螂的惊人之举还不止如此,雌性的螳螂会吃掉自己的丈夫,它先咬住丈夫的头颈,一口口地吃下去,直至剩下两片薄薄的羽翼为止,让人看了之后目瞪口呆。

螳螂的狠毒甚至是狼的十倍还要多,即便是狼,也没听说过它们吃自己的同类。螳螂这种动物,真是太可怕了!

我们已经知道螳螂是一种凶猛而又可怕的动物,它身上有非常多的武器,杀伤性极大;它的捕食方法是那么凶恶,甚至自己的丈夫都要拿来吃掉。但是,螳螂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除了有缺点和不足之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说,它在建造巢穴方面非常有造诣,可以将自己的巢穴建造得十分精美。

螳螂的窠巢很常见,只要阳光能照耀到的地方,都可能发现。例如石头堆里、草丛里、砖头底下、木块下、树枝上、一条破布下,也有可能是旧皮鞋上面,等等。总而言之,不管是任何东西,只要那个东西的表面凸凹不平,就可以被螳螂用来作为窠巢的地基,这样的地基非常坚固。

螳螂的巢长约有一两寸,宽不足一寸。表面的颜色是像小麦一样的那种金黄色。这种巢的原材料是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但是,用不了多久,这种多沫的物质就会慢慢变硬,逐渐变成固体。如果你把这种物质放到火上去烧,会散发出一种刺鼻的怪味,就像燃烧丝质品一样。螳螂巢的形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不相同。因为巢的形状是随着地形不同而定的,建巢地点不同,巢的形状也随之而变。不过,无论巢的形状怎么变,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它的表面总是凸起的。

螳螂的巢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中有一部分的原材料是一种小片,这种小片排列成两行,前后相互覆盖着,同屋顶上的瓦片一样。小片的边沿有两行缺口,一左一右,被当做门路。等到小螳螂孵化出来时候,会从这个地方跑出来。除了这个地方以外,其他部分的墙壁都是不能穿过的。

在巢穴里面,螳螂的卵被它堆成好几层。不管是哪一层,卵的头都是向着门口的。上面我们已经介绍过那道门,它有两行,并分成左、右两边。等到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会有一半从左边的门出来的,另一半则从右边的门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母螳螂在一边建造这个十分精致的巢穴的同时,一边产卵。同时,会有一种非常有黏性的物质从母螳螂的身体里排出。这种物质让人不由得想起毛虫排泻出来的丝液,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种物质从螳螂体内排泻出来以后,接触到空气,和空气混在一起让它变成了泡沫。母螳螂会用身体末端的小杓,像我们用叉子在碗里打鸡蛋一样,打起泡沫来。这些泡沫呈灰白色,看上去像是肥皂沫。开始的时候,泡沫是有黏性的。用不了几分钟,它就变成了固体。

母螳螂就把卵产在这些泡沫的海洋中,以繁衍后代。每当它产下一层卵的同时,就往卵上覆盖上一层这样的泡沫。不一会儿,这层泡沫就凝固住了。

当新巢建好以后,螳螂会用一层材料将这个巢穴封了起来。这层材料看上去和其他的材料不一样,上面有很多孔;颜色呈粉白色,而巢内部其他部分都是灰白色。这层外壳很容易破碎,也很容易脱落,就像是面包师把蛋白、糖和面粉搅和在一起做成的饼干外衣一样。如果这层外壳脱落下来的话,螳螂巢的门口就会完全裸露。不久之后,门中间的两行板片也会被风雨侵蚀,剥成小片,并逐渐地脱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旧巢上看不见它的原因。

从外表上看,巢内和巢外的这两种材料一点儿都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它们的构成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同样一种东西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罢了。螳螂用身上的杓清理着泡沫的表面,把表面上的浮皮撇掉,使剩下的部分形成一条带子,然后覆盖到巢穴的背面上去。这条带子看上去,就像那种冰霜制成的。其实,这条带子仅仅是用那些黏性物质里面最薄、最轻的一部分制成的。它的泡沫比较细,再加上光的反射力比较强,这就是它看上去会比较白的主要原因。

这个操作方式非常奇异,螳螂还真有自己的一套。它能迅速、自然地做成一种角质的物质,然后,把第一批卵生产在这种物质上面。

螳螂这种动物既能干,又有建筑才能。让我们先看看螳螂产卵的同时还干些什么吧,它产卵的同时还要排泻泡沫,并制造出一种包被物,同时做出一种遮盖用的薄片,以及留出通行用的小道。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一切工作进行过程中,螳螂一动也不动,只是在巢的根脚处稳稳地站着。

用不着移动身体,甚至连看都不用看一眼,它就在背后建起这座精致的建筑。在整个过程中,它的大腿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尽管是那样的粗壮、有力,这里没有这个大机器的用武之地。是它身上的小机器完成了所有繁杂工作。

在这项工作完成以后,螳螂母亲就扔下了这一切,独自跑走了。我盼望着有朝一日,它能够回来看一下,回来关爱一下这个曾经的家。我一直怀着这种希望,但是,这个希望从来没有实现过。很显然,螳螂母亲对自己的巢和卵没有一点儿兴趣。它是真的走了,永不回头地走了。

这个事实让我得出一个结论:螳螂这种动物没心没肝,它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些残忍、恶毒的事情,并且恶毒到了极点。它除了把自己的丈夫当做美餐以外,还抛弃自己的子女,扔下它们不管。

螳螂卵通常都是在有太阳光的地方进行孵化,而且时间也很有规律,大约是在六月中旬,上午十点钟左右的时候。

我已经在前面介绍过,在螳螂的巢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当做出路,供螳螂幼虫出入。这一部分指的就是窠巢里面那一带鳞片的地方。仔细地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在每一个鳞片下面,都有一个稍微透明的小块儿。有两个大大的黑点藏在这个小块儿的后面。这两个黑点不是别的,是那个可爱螳螂幼虫的两只眼睛。在那个薄薄的片下面,幼小的螳螂幼虫静静地伏卧着。现在的它已经有将近一半的身体解放出来了,不过这得需要你仔细看才能发现。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个小东西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吧。它身体的颜色是黄色中带有红色,脑袋很大。从幼虫外面的皮肤来看,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就能分辨出那对黑色的大眼睛。幼虫的小嘴紧紧地贴在胸部,腿紧紧地贴在腹部。如果不考虑它那些和腹部紧贴着的腿,单看其他部位,会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蝉最初离开巢穴时的状态。那种状态和此时的螳螂幼虫像极了。

为了图方便,也是安全起见,在降临到这个世界的起初,幼小的螳螂会穿上一层结实的外套,这一点同蝉一样。如果幼虫打算在巢中将自己的小腿完全地伸展开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巢中的小道非常狭窄和弯曲,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它能够完全伸展身体,更不用说高高翘起那尚缺乏杀伤力的长矛,竖立起那灵敏的触须了。如若不然的话,它会把自己的道路完全封死,以至于无法前行,也就不可能从通道中爬行出去了。因此,在这个小动物刚刚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只能被团团包裹在一个襁褓之中,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只小船。

自从小幼虫降生并出现在巢中的薄片下面以后,它的头便一直膨胀,用不了多久就会像一粒水泡那样。这个小生命很有力气,出生后不久它就开始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它不停地扭动着身体,努力地把自己的躯体解放出来。每当它做一次动作,它的脑袋就会稍稍变大一些。这样一来,它胸部的外皮就被撑破了。接下来,它打算乘胜追击,便更加剧烈地摆动着,频率变得更快。它使出浑身解数,拼命地挣扎,一刻也不停地弯曲扭动着自己的躯干。看来,它是下定决心要摆脱掉这层束缚了。它急着想看一看外面那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在它的努力之下,腿和触须首先得到了解放,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些小螳螂有几百只之多,它们在本身就不太宽敞的巢穴之中团团地拥挤在一起,这种场景看上去非常壮观。螳螂的幼虫首先暴露出它的是它的那双小眼睛,它们终于冲破外衣的束缚,冲出了襁褓的紧裹。在变成螳螂之前,我们基本上见不到这些幼虫单独行动。相反,就像存在着一个指挥它们统一行动的信号一样。这个信号被非常快的传递出来,几乎在同一时间,所有的卵都孵化出来,一起冲破外衣的束缚,把身体从硬壳中抽出。可以想象,在那一刹那之间,如同开万人大会一样,无数个幼虫一下子集合到了螳螂巢穴的中部,这个不太大的地方被挤得满满的。它们显得很狂热,看上去很兴奋、很急切,可能是因为马上就要见到阳光了吧!之后,它们有的不小心跌落,有的使劲地爬行到巢穴附近的枝叶上面。几天之后,当你再去观察巢穴,又会发现一群幼虫。它们同前辈们做着相同的工作,直到最后走出巢穴。就这样,繁衍不停地继续下去。

不过,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并非就是幸运的。它们来到的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和恐怖,也许它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曾经很多次见到螳螂卵的孵化过程,有时候是在门外边的围墙内,有时候是在树林中的那些幽静的地方。当看到一个个小幼虫破壳而出的时候,我多想好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安、快乐地生活在这个这个世界上。但是,很不幸,我的想法太天真了。那种螳螂幼虫被杀戮的事情时常发生,光是我有印象的就见过二十次。这些小幼虫还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在它们乳臭未干,还没来得及体验一下生活的时候,便惨遭杀戮。年幼生命结束的时候,甚至还没有体会过生活,真是可怜啊!虽然螳螂产下的卵数量众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卵的数目又是那样的少。因为这些卵有一群强大的敌人,强大到无法抵抗。这些敌人早已在巢穴门口埋伏多时,一旦幼虫出现,便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杀戮。

对于螳螂幼虫而言,蚂蚁应该算是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蚂蚁会不厌其烦地在螳螂巢边闲转,这种事情不用刻意去发现,几乎每一天都能见到。这些蚂蚁非常有耐心和信心,一旦时机成熟,它们便立即采取行动。如果让我碰上,我每次都会千方百计地帮着螳螂赶走蚂蚁。但是,毫无作用,我拿这些蚂蚁无可奈何。因为这些蚂蚁的时间观念很强,总是先人一步将有利的位置占据。尽管它们早早就等候在大门口,但是它们没法深入到巢穴的内部去。这是因为蚂蚁对螳螂巢穴四周的厚壁束手无策,这层硬硬的厚壁十分坚固,以蚂蚁的智慧,不可能想出冲破这一层壁垒的办法。于是,它们只得埋伏在巢穴的门口,静候着它们猎物。

这样看来,螳螂幼虫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蚂蚁守候在巢边,不肯轻易放过一顿美食。只要螳螂幼虫走出自家大门,马上就会受到蚂蚁的攻击,葬送生命。蚂蚁会扯掉幼虫身上的外衣,毫不手软地将其切成碎片。你可以在这场战斗中看到,那些小动物和那些前来俘虏食品的强盗们展开激烈的搏斗。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螳螂幼虫只能用乱摆身体来进行自我保护,而蚂蚁们凶猛、残忍。尽管非常弱小,但这些小动物们还是在坚持挣扎,不放弃任何一丝求生的希望。但是,与那些凶恶、残忍的强盗来说,这种挣扎收效甚微。用不了多久,这场充满血腥的大屠杀便宣告结束。经过这场残杀,有幸逃脱的寥寥无几。其他的都被蚂蚁吃掉了。就这样,一个家族就被蚂蚁毁了。

有件事情非常奇妙,我在前面提过,螳螂这种动物十分凶残,它的凶残不仅体现在用锋利的武器去袭击其他的动物,而且还会吃掉自己的同类,并且在咀嚼自己的同胞骨肉时,没有一丝的不安。现在,这种可以被称为昆虫中的魔鬼的螳螂,在它生命的初期,自己也要牺牲在敌人的魔爪之下,这个敌人居然是昆虫中个儿头最小的蚂蚁,这难道不奇妙吗!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这个未来的恶魔,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自己的家族被毁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被吃掉,目送亲人离开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却对此无可奈何。

不过,这样的情形不会持续太久。因为,只有那些刚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幼虫才会遭此毒手。一旦当这些幼虫躲过这个劫难,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变得非常的强壮。这样一来,它就具备了自我保护的能力,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可怜虫了。

等它再长大一些,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到时候它会从蚂蚁群里迅速穿过,那些原先肆意行凶的凶手,现在都纷纷跌倒下来。当年的弱者已经长大,没人敢再去欺负它。螳螂在行进的时候,摆出一副骄傲的态度和不可一世的神情,它的双臂放在胸前,随时准备进攻和防御。这群小小的蚂蚁早已经被吓倒,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还有一些甚至老远就望风而逃了。

但是,螳螂的敌人有很多,并不是每一个敌人都会像蚂蚁一样被吓倒。比如说,有一种蜥蜴就很难对付,它体形不大,身体呈灰色,居住在墙壁上面。这种小蜥蜴对还没有长大的螳螂全然不在意,它用舌头去进攻螳螂,并将小螳螂一个一个地舐起,很多幸运躲过蚂蚁虎口的小螳螂都被它吃掉。对于小蜥蜴的大嘴来说,吞掉一个小螳螂绰绰有余。从它的面目表情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它对于螳螂的味道非常满意。蜥蜴的眼皮在每吃掉一个螳螂之后总要要微微一闭,表现出一种很满足、很舒服的表情。但是,对于那些尚幼的螳螂来说真是不幸啊,可谓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穴”。

螳螂幼虫不仅仅是在孵化后要面对危险,甚至在卵还没有孵化出来以前,就有一种危险笼罩着它们。这个危险是指一种小个儿野蜂,这种野蜂生有尖锐的刺针,足可以刺透螳螂那由泡沫硬化以后而形成的巢穴。没有受到任何邀请,这位不速之客就擅自把卵产在螳螂的巢穴中。这些卵会比这巢穴主人的卵提前一步的孵化出来。到时候,螳螂的卵受到骚扰就很正常了,侵略者会毫不客气地将其吞食掉。假如说螳螂产下一千枚卵,那么,到最后能躲过劫难,免遭噩运的,大概也就只有一对罢了。

于是,一条生物链便形成了。螳螂吃掉蝗虫,蚂蚁又会吃掉螳螂,而蚂蚁又被鸡吃掉。但是,等到了秋天的时候,鸡长大了,我又会把鸡做成美餐吃掉,这可真是有趣!

如果人类食用了螳螂、蝗虫、蚂蚁,或者一些个儿头更小的动物,应该可以增加人类的脑力。它们能提供给我们的大脑某种有益的物质,用的是一种非常奇妙,但是又见不到的方法。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之后,便化为了我们人类思想之灯的油料。这些能量一点一点地传送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流进我们的血脉里。我们的生存就是建立在它们的死亡之上。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轮回,无穷无尽地循环着。一些物质完结以后,在它的基础上,会生出其他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道理。

很久以前,螳螂的巢被人们习惯性地看做是一种充满迷信的东西。在我们这里,螳螂的巢,被人们视为一种丹灵妙药,用来医治冻疮。人们如果发现了一个螳螂的巢,就会把它劈成两半,把挤出的浆汁涂抹在痛楚的部位。在农村人眼里,螳螂巢身上仿佛有神奇的魔力一样。然而,是否真的对冻疮起效,这个我从没有感受过。

除此之外,人们传说螳螂巢还对一种病非常有效,那就是牙痛。假如你有一个螳螂巢的话,你就不用再害怕牙痛了。通常情况下,妇女们会在夜里到野外去寻找它,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在橱子角落里,或者缝在一个口袋里,以防不备之需。如果附近的邻居们有人牙痛,就会跑来借用。妇女们管它叫做“铁格奴(Tigno)”。

有时你会见一个脸肿了的病人对另一个人说:“我现在痛得厉害呢!请你借给我一些铁格奴用好吗?”另外一个人便会赶快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儿,跑到家里,从墙角里翻出这个宝贝东西来。

主人会很慎重地对朋友说:“随便你怎么用,但是千万不要摘掉它。我只有这么一个了,而且,现在又是没有月亮的时候,不好到野外去找!”

十九世纪的英国有一位医生兼科学家。他曾经说过一件让我们觉得荒唐可笑的事情。那就是,如果一个小孩子在树林里迷了路,找不到方向了,那么他可以去询问螳螂,螳螂会给他指出道路。他还说道:“螳螂会伸出它的一足,指引给他正确的道路,基本没有出错的情况。”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5_75603/c4205424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