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 第三百零三章 奶娃和纸钞

郁洲山岛,齐国公府里。

    “哇哇……”婴儿洪亮的哭声宛若魔音转入人的耳朵。

    雕花大床上铺着柔绵细滑的被子,小秦恒四肢爬在床,又抓又蹬,哭的似天昏地暗,实际上一滴泪珠儿都没落下。

    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一会儿看看束手坐在床边,却板着一张脸的娘亲,  一会儿又可怜巴巴的看着一旁面露焦急的蔡姑姑。

    但只要长平的眼神跟他那双眼珠子一对视,小秦恒两眼一闭就哇哇的哭的更厉害。

    “公主……”蔡姑姑看着小秦恒哭的这么厉害,心疼啊。

    “姑姑你别惯着他。这小东西太不省心了。”长平没好气的看着儿子。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睡觉时都要抱着走着,一停下来就哭,一放到床上就哭。

    长平自从出了月子就一直把儿子带在身边,  因为秦朗不在家么,后院里静悄悄的,一群女人一个叽喳找事儿的都没,而外头的一些事儿长平也放下了。

    因为她知道月子里女人不好好养养,那可是要遭一辈子的罪的。

    静着没事儿的长平自然就抱着儿子不撒手不松手了。

    这个小奶娃身上附带的意义,简直是牵动整个天下的方方面面。天知道燕京的那位睿亲王已经做梦都在祈祷着佛祖保佑小秦恒得上不治之症……

    蔡姑姑无奈的聆听着长平的数落,而长平说来说去,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宝宝不好不乖了。

    让蔡姑姑哭笑不得。

    之前长平月子里的时候,每天要看小秦恒,那可都是奶娃吃饱喝足,心情最好的时候送过来,笑呵呵的,喜滋滋的,长平见了自然就爱死了。

    现在秦恒可一直都在长平的身边,一天到晚吃喝拉撒哭笑叫嚎,全都在长平的眼睛里耳朵里,  可不就变得不完美了?

    真以为养个孩子是轻松的吗?

    真以为宫里的奶娘是谁都能当,谁都能当好的吗?

    万贵妃和客氏,那可是多少年才出一个的奇葩啊。

    长平一边跟蔡姑姑说着,  一边用眼睛“狠”剜着小秦恒。气都气饱了,再看着秦恒哭的惨兮兮的上气不接下气,她也不觉得心疼。

    不过这火气就像夏天的雨,来的突然,去的也快。

    哭了又哭的小秦恒看着没人帮他,一抽一抽的,哭累了,人就也睡过去了。

    长平看着睡着的小秦恒人还偶尔一抽一抽,心疼的把儿子抱在怀里。

    当母亲的哪有不心疼孩子的呢,只是之前实在被气恼了。

    小秦恒在妈妈的怀里能够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气息,虽然是睡觉中,脸上也飞快散去了之前的哭像,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甜甜的笑脸,把长平的心都要化了。

    “公主,小公爷还小着呢,可急不得。”

    这话可不是在给秦恒擦屁股,而是人家秦恒真的很小很小。

    蔡姑姑知道长平现如今所承受的压力,秦朗之前时候不止一次的对长平吐槽过老朱家的后代培养教育,除了一个继承人,其他的龙子龙孙不是当猪养也差不多了。

    而且就算是唯一的继承人,  都把教育搞得乱七八糟。

    朱元璋时期为太子东宫设置的不少辅佐教育皇太子的官职以及衙门,  实际上已经沦为荣誉性的虚职。

    经常出现在皇太子身边的都是些太监,  而不是东宫的官员,“往来皆白丁,刑余之阉侍”,那是一丁点都不假。

    经筵日讲也是形同虚设,再加之明朝皇子出阁读书的时间都比较晚,“十余岁始请出阁,不过官僚训讲片刻,其余皆妇寺与居”。如明光宗(天启他爹)直到13岁时才出阁读书,但很快就中断了,到了18岁时候才再度读书,他的儿子天启帝更是到了17岁才开始出阁读书,紧接着老爹挂了自己就当皇帝了。这些皇帝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也就是朱洪武的基因好,要不然大明皇帝早就被文官集团给彻底架空了。(别看印象中大明皇帝不着调的很多,可你别说,老朱家就没真正意义上的失去过权柄)

    而皇太子的教育都这般的儿戏,皇子诸王的教育则就更是别说了。

    也所以朱洪武几十万子孙,等到明末时候敢奋起抗争一把的,却寥寥无几。

    各地那么多的亲王、郡王,不是被农民军给当肥猪宰了,就是便宜了鞑子。

    而崇祯帝上位后的一些堪称脑残的作为,说来似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原因。

    秦朗的吐槽,长平听在耳中内心里很是压力山大,反过来对待秦恒的时候就不免严厉。当然,长平还没真过火。

    甚至这里头的那点火,还更多是因为整日里看着这小子而积攒来的。

    之前的大明皇宫中,哪有后妃如此眼也不眨的看着孩子的啊。

    那都是奶娘宫女们带着伺候着,每天抱过来让当娘的看两眼,抱一抱就是好的了。

    若不然万贞儿怎么把明宪宗吃的那么死?天启帝为何对客氏那般的宽容?还有嘉靖帝怎么对奶兄弟陆炳那么信任宽容?

    包括原时空历史上的那位千古一帝,都对自己的奶娘和奶兄弟那么的好?

    那必须是因为感情深啊。

    而深厚的感情又是怎么培养来的呢?

    必须是朝夕相处啊。

    包括长平和周皇后,乃至是朱慈烺和周皇后,那相处模式皆是如此。

    像长平这种整日里亲眼看着抱着的人,是绝无仅有的。

    错开长平的眼神,蔡姑姑脸上露出愁容来,这种模式下的相处,她是真难以想象日后会发展成什么模样呢。

    难道跟平民百姓家的母子那样吗?

    在皇宫里生活了三十年的蔡姑姑从没在宫中见过这样的相处模式,她只能用民间时候的记忆来套用。

    如果真是民间那种情况,倒也不算差。

    但秦朗未来前景无可限量,且年纪轻轻的这两位,日后肯定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孩子啊,秦朗身强体健,未来更会多子多女,这亲情之中夹杂着权利的诱惑了,可就太难预料了。

    “天家无亲情啊。”

    “呸呸。”蔡姑姑心里头连呸了两声,要不是长平还在跟前,她非自己打自己一嘴巴不可。

    怎么能把秦朗跟天家这俩字搅合在一起呢,这太大逆不道了。

    ……

    临清城内,秦朗正详细的研读着军部递上的新编二十个满编营的扩军报告。

    二十个满编营也就是一万五千人。

    这个数字当然不少了,但要对比齐鲁之战后秦朗手下猛然暴增的地盘来说,区区一万五千人不足挂齿。

    只不过随着齐鲁战事的进行,关于预备兵这个问题越来越到了要正视的时候了。

    不管是西线的榆林军,还是胶东军,亦或是滋阳军,那都必然有大量的人员被编入正规部队,加上这一部分人马,那数字可就不止是一万五千人了。

    同时在把一部分人编入正规部队之后,同时必然还有大批人员剩下,这些人中当然有一部分会被淘汰掉,但那些没有被淘汰的人可也不是个小数目,他们就是齐鲁的地方预备部队了。

    这样一加,军部递交上的这个扩军计划可就不是小家子气了,而是有点过多了。

    在秦朗的打算里,他觉得再扩充一万人左右就可以了。

    如此的,再加上榆林军、胶东军和滋阳军的一部分人,正规军总扩招两万到两万五千人间。

    这个数字已经很不小了。

    如此再加上预备兵,海州、邳州的预备兵,还有沧浪渊的人马,以及沂州的刘之幹,这光是地方预备部队就又超过了两万人,甚至能达到三万人规模。

    如此的光是陆路兵力,秦朗今后就有八万众了。

    这八万人可不是刘良佐、刘泽清那样的乌合之众,而是真正的可战精锐啊。

    鞑清的满八旗最巅峰时候也不过五六万人马,八旗满编也不过六万人,所以八万能拉出来打硬仗的精锐,实力是多么的强悍就可想而知了。

    而除此之外,水师部队也在一直扩张中,钟文廷、安义飞两人一边在扩大水师炮船,另一边则已在着手组建成规模的水师陆战部队,所以水师的人数也不会少了。

    而同时镇抚司下属的治安部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镇压和看守劳改营(战俘),然后是保障一些机密地方的绝对安全,总数字也极大可能超过五千人……

    秦朗趴在桌面上,拿着笔不停的计算着军队的所需,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此数字再加上整个军事集团体系里的各级官吏和诸多公职人员(老师、医生、报社编辑、公办工厂的职工等)的耗费所需,还有要尽快的安定下整个齐鲁的钱粮物资花销,这加起来真是要把他的小金库给彻底掏空了。

    所以对孔家下手真的要提上日程了,早点把一千万升级所需给凑齐了,系统也好从第八级升到第九级,每秒钟的收益就能达到500文,也就是半两银子。而一整天的收益那就是43200两银子。

    每个月纯收益是一百三十万两。

    可比现在高多了。

    再加现实里的收益,各地的税收进项,那当然是够开销盘角的了。甚至都还会有很大的富裕,然而军队、官吏、公职人员的规模要再大一些呢?

    就不说向北直隶和中原方向的扩张,只说拿下齐鲁之后,按照计划,秦朗就会着手去建立一系列的专业高等学院。其中就有几所医学和师范类学校,好大批量培养医生大夫跟中基层教师。

    继而在各州府县全面推广小初高三级学堂体系和建立公立医院制度。

    这可都要花费巨量的钱财啊。

    再结合军队和公职人员的不断扩大膨胀,最终秦朗的这些外快能不能让他顾着全国呢?

    他是算了又算,怎么算都也觉得……不保险。

    可能够用,也可能不够用,有一定的风险。

    因为这里头不确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根本没个准头。

    以雍老四时候的鞑清为例,那也是耗羡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继位初期的国库空空如野,而他死的时候国库存银却高达八千万两。

    可想而知这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改革,给鞑清的岁入带来了多大的增益。

    但是清朝的官员体系是什么样的体系?你甭管白役帮闲之流有多少吧,只说在籍官吏数量可就比秦朗体系的公职人员少的太多了。

    光是铺展开后的学校医院体系的人员,就能吊打他们不在话下。整体上看,在吃公家饭这一行当上头,两边根本就不是一个体量的。

    然后是兵祸战事,雍正在位期间,清军是在跟西北打仗,但哪算啥啊?能跟眼下的局面比吗?

    秦朗这边的战争耗费又能吊打雍正时期第二回。

    总体言之,秦朗这儿的各类开销会远远超出雍正朝时期,所以雍正时期的清朝能存得住银子,放到现在的秦朗这儿,却不见得能全盘裹得住……

    所以啊,这银行计划是必然要启动的。

    纸币,必须尽快的建立起来。只有这种印纸就能当钱花的玩意儿在手,秦朗今后才能有十足的把握保住大盘。

    这可比铸造银元赚钱的多了。

    一两银子的储备金,轻轻松松的就能印出三块五块的银圆券。

    至于说信誉度,那就是全无抵押的蒙元纸钞和大明宝钞,那也能坚挺好几年的。

    蒙元时候的纸钞太久远了,大明宝钞还是能查出一些痕迹来的,朱元璋在位三十年,宝钞印刷了二十三年,价值贬值了十倍。

    也就是洪武三十年的时候,面上一千文的宝钞实际价值只有一百文了。

    但这也已经不错了不是?

    朱元璋可是一文钱的抵押都没有的,秦朗这边怎么着说也是有抵押的。而且打一开始也不是肆无忌惮的疯狂印刷的,那是只有需要的时候,银子真不够用的时候,才会小小的印上一笔。

    他又不是要败坏名誉?

    只是想用纸钞来未雨绸缪罢了。

    打天下是要一步步走的,钱也是要一点点花的,秦朗本身就有大把的银子充当抵押物,名声声誉又很好,别说增发三五倍,那就是增发一倍估计都用不完了。

    而只要银行体系和信用建立起来了,增发一倍的量,很具有风险很不可思议吗?

    狗屁!那是增发的量太小的不可思议了。

    所以,整个事儿上还有着太多的不确定,谁敢说肯定呢?获许等到秦朗一统天下了,那纸钞也不会贬值分毫呢。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8_78819/c60907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