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恐怖灵异 > 活在战国:鬼谷子的局助读 > 只有国君才有谥号吗?

在人们印象中,谥号被国君所“垄断”,其他人都不配拥有谥号,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并非如此,卿、大夫和贤人都可以拥有谥号。

什么是谥号呢?所谓“谥号”,其实就是根据死者生前的事迹所立的称号。之所以这么做,除是为了表彰贤德、树立道德模范之外,还为了扬善,警戒人们不要作恶。

每当有人想要干坏事,一想到死后要被人议定谥号,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就不敢再干坏事了。有些人则为了死后留下美名,所以一生不断地鞭策自己干好事。这就是议定谥号的好处。

为什么要在死后才议定谥号呢?人们刚开始做事的时候都想善始善终,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如果在生前议定谥号,人们在得到谥号之后再做坏事岂不是还要重新议定?

谥号都是在葬礼上议定的,这是因为这时人们都来参加葬礼,人特别多,如果议定的是“美谥”,就趁机表彰宣传死者。如果是“恶谥”,就告诫大家,这个人已经坏到头上长疮、脚下流脓的地步,千万别向他学习。

唯有天子的谥号不在葬礼上议定,而选在南郊,为的是防止臣子借谥号美化君主,欺骗上天。

谥号是由谁来议定的呢?国君的谥号由大臣议定,卿、大夫的谥号由朝廷议定,贤人的谥号由亲朋好友、门人等议定。由于国君、卿和大夫的谥号是由官方议定,所以被称为“官谥”,而贤人的谥号则由私人议定,则被称为“私谥”。

谥号有一个字和两个字的区别,崇尚文饰就用一个字作为谥号,崇尚质朴就用两个字作为谥号。商朝崇尚质朴,所以商汤死后谥号为“成汤”。周朝以后,大都崇尚文饰,所以周文王死后定谥号为“文”,周武王死后定谥号为“武”,“王”是生前名号不能随意更改,谥号和名号合起来就是“文王”、“武王”。

“文”、“武”有何区别呢?孔子解释说:“慈爱惠及百姓者谥号称‘文’,刚强正义者谥号称‘武’。”

圣明的君主在议定谥号时,通常用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等,昏庸残暴的君主通常用厉、炀、谬等。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只有三位君主用名字作为谥号,分别是尧、舜、禹,因为上古时期人民太过质朴,所以就直接用名字作为谥号了。而谥号为“黄帝”者也仅有一人。后人有道德与天比肩者虽然可以称“帝”,但却由于是黄帝首先制定了法度,彰显出道义的根本,万世不变,无人能出黄帝之右,所以其他人都不配拥有这个谥号。

卿、大夫为什么也要议定谥号呢?除了为了表彰死者的德行之外,还为了区分贵贱,因此,地位卑下的士和平民都没有谥号。

女人大多没有谥号,但王后和诸侯的夫人却有谥号,主要是为了表彰她们的贤惠。王后和夫人的谥号都由臣子在朝堂议定,议定之后,只报告给国君,因为妇人以丈夫为天。卿、大夫的妻子以及士的妻子由于地位卑贱,所以都没有谥号。

太子有没有谥号呢?据《仪礼》记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意思是说,太子的地位如同士一般,表明天下没有生来就富贵的人。由于士没有谥号,所以太子也同样没有谥号。此外,附庸国的国君也没有谥号,这是因为他的国土狭小且没有爵位。

圣贤之人虽然没有爵位,也往往可以拥有谥号。例如,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柳下惠,原名叫展获,春秋时期鲁国人,因为性格耿直,多次被罢官。去世后,门人为其议定谥号为“惠”,又由于是柳下邑人,所以被后世尊称为“柳下惠”。

如果平头老百姓哪天陡然显贵,甚至做了国君,能不能给贫贱的父亲追加“美谥”呢?不可以!因为这样做有鄙薄父亲贫贱之嫌。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所以将谥号废除。不过,到了西汉时期谥号又被重新启用了。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8_78944/c4179145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