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虽然没有钟表、手表这类高端的计时器,但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先进计时武器——日冕和漏壶。
最早使用的计时器叫日晷,据说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日晷分为晷针和带有时间刻度的晷盘两部分。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到晷盘上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日晷)
不过,使用日晷的前提是必须有太阳,这就导致夜晚和阴雨天无法判断时间。为了方便计时,漏壶就应运而生了。
漏壶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并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夏官》和《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都曾提到。
《周礼·夏官》中说:“凡军事,县(悬)壶以序聚柝。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意思是说,凡有军事行动,就悬挂漏壶计时,根据时间来轮流更换巡夜的人。凡有丧事,也要悬挂漏壶计时,根据时间来轮流更换哭丧的人。所有漏壶,都会设置专门的人在一旁看守,并负责区分昼夜的时间。到了冬天,为防止水结冰,无法正常滴漏,还要用火烧沸鼎中的水,然后再注入漏壶。小说开头的孟津会盟,魏惠侯巴不得秦孝公不来赴盟,在中军大帐里就是听着这种“漏壶”的滴答声来消磨时间。
此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也说:“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意思是说,春秋时期的齐国将军司马穰苴赶到军中,立下木表和漏壶来计算时间,然后等待监军庄贾的到来。可见,漏壶的使用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了。
漏壶分为两种,一种是泄水型漏壶,另一种是受水型漏壶。泄水型漏壶先于受水型漏壶出现。
泄水型漏壶是根据壶内水量减少的情况来计时的。在壶内插入一根带有刻度的浮箭,壶底侧部有一小孔,当水从小孔流出时,浮箭下沉,观察浮箭刻度,即可查看时间。但水多的时候出水较快,水少的时候出水教慢,就会影响时间的精确度,所以古人又发明了受水型漏壶。
(泄水型漏壶)
受水型漏壶是根据壶内水量的增加情况来计时的。与泄水型漏壶一样,壶内都插着带有刻度的浮箭,不同的是,受水型漏壶底侧没有小孔,并且还多出一个向漏壶滴水的容器。当水从容器流入漏壶的时候,浮箭就会上升并指示时间。为防止容器内水量的多少影响到水流速度,古人在容器之外又加了一个甚至多个漏壶,以保证容器内的水量恒定,进而保证容器内的水流速度均匀地流向漏壶。如此一来,就确保了时间的精确度。
在漏壶之后,古人又发明了称漏和沙漏。称漏是由北魏道士李兰所发明,通过称量受水壶中水的重量来指示时间。而沙漏发明于元代,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间,它避免了漏壶因水受气温影响而结冰的缺点。
古人除了用计时器来计时外,还喜欢用“一炷香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来计时。那么,“一炷香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到底是多久呢?其实,一炷香燃烧完需要两刻钟,也就是三十分钟的时间,所以“一炷香的时间”通常代表三十分钟。而端上一碗热茶,慢慢品尝,到整碗喝完,需要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的时间,所以“一盏茶的时间”通常代表十五分钟。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8_78944/c417914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