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两个兵种:车兵和步兵。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战国时期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为什么会这样呢?
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打仗都是事先约定好时间地点,然后待敌我双方列好队形再开战。在这种情况下,战车的杀伤力要远远强于步兵的杀伤力,所以以车兵为主。
如果想知道一个国家是否强大,还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辆战车。所以,一般大国都被称为“千乘之国”或“万乘之国”。所谓“乘”,就是指一辆车四匹马。
当时,不但以战车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还以在战场上损失的战车的数量来统计战果。如秦晋崤之战中,秦军“匹马只轮无返”。齐吴艾陵之战中,齐国丧失“革车八百乘”。
到了战国时期,不再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参战,平民也纷纷加入了战争,导致战争规模空前扩大,大量的平民都被编入步兵。步兵大多都是手持长短兵器,身披铠甲,在陆地上与敌人作战。
与春秋不同的是,战国不再讲究“义战”,而主张“兵不厌诈”。场地也不再仅仅局限在平地上,山林险地之中皆可作战,车战就失去了优势,所以人们就将重心转移到了步兵上。此外,伴随着弓箭、机弩等武器的广泛应用,远距离即可射杀车兵,导致车兵损失巨大,所以各国逐渐不再大规模地使用车兵作战了。
在车兵、步兵之后,又逐渐出现了一种机动性极高的骑兵。当时没有马镫,无法骑在马上挥戈作战,最初骑兵只是用作斥候。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骑兵常常在作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迫于战争的压力下,机械技术不断革新,诞生了弩这种兵器。弩兵,类似现在的狙击手,也由此应运而生!
楚国和越国由于经常“舟战于江”,所以双方各训练出一批水军。此外,秦国在灭亡巴蜀期间也曾派大量水军顺流而下,据说日行三百多里。
作战时,选择什么兵种要根据实际情况。《孙膑兵法》上说:“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意思是说,地势平坦时用战车,地势险要时用骑兵,地势狭窄时用弩兵。
当然,各个兵种除了单种作战,也时常会协同作战,以求用最小的代价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https://www.duoduoxs.cc/biquge/78_78944/c4179156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www.duoduo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wap.duoduoxs.cc